河道开挖主要是指为建造主河道而清除的所有物料。
治理深圳河第三期第二阶段工程合同A河道疏浚开挖起止里程为9+416.963至10+038.387,河段长度621.424米,其中,深圳侧堤防起止里程为9+416.963至10+069.249,香港侧堤防起止里程为9+416.963至10+021.581,连接段末端桩号为10+021.581~10+069.249。设计河道底宽为36~100.120m,河底高程-3.875~-3.990m。
本期河道设计参数见下表示:
表9.1.1 合同A河道设计参数表
桩号 | 断面型式 | 河底宽 (米) | 河底高程 (米) | 平台宽(米) | 备注 | |
左岸 | 右岸 | |||||
9+416.963 | 梯形 | 55.64 | -3.990 | 5 | 5 | 三期起点 |
9+535.359 | 梯形 | 61.532 | -3.966 | 5.123 | 5 |
|
9+582.323 | 复合 | 89.004 | -3.957 | 6.36 | 0 |
|
9+597.327 | 复合 | 100.120 | -3.954 | 6.676 | 0 | 梧桐河口 |
9+710.874 | 直立 | 38.197 | -3.931 | 0 | 0 | 罗湖桥 |
9+908.289 | 直立 | 36.000 | -3.892 | 0 | 0 |
|
9+976.558 | 直立 | 51.126 | -3.878 | 0 | 0 |
|
10+021.581 | 直立 | 51.126 | -3.875 | 0 | 0 | A标港方截止桩号 |
10+069.249 | 直立 |
|
|
|
| 连接段 |
本期河道工程布置见下表示:
表9.1.2 合同A河道工程布置表
轴线桩号 | 轴线长度(米) | 工程项目 | 结构型式 | 备注 |
9+416~9+667 | 297 | 梧桐河口汇流段护底工程 | 抛石 | 含梧桐河口连接段 |
9+667~9+976 | 263 | 罗湖桥缩窄段护底工程 | 模袋砼 |
|
9+976~10+021 | 45 | 护底工程 | 抛石 |
|
10+021~10+069 | 48 | 防护工程 | 抛石 | 连接段 |
河道开挖主要内容是对既有河道的拓宽和加深,根据河道设计开挖范围及其设计情况,河道疏浚开挖主要为污染土和非污染土,同时还包括两岸现有排水管涵。
根据工程地质资料,河道开挖土有污染土、人工杂填土、淤泥、淤泥质中粗砂、含砾中粗砂、少量风化花岗岩。
河道开挖总工程量约15.718万m3,其中污染土约4.457万m3(弃置于东沙洲指定弃渣场),非污染土11.261万m3(弃于伶仃洋)。
河道开挖主要工程量见下表示:
表9.1.3 合同A河道开挖主要工程量表
轴线桩号 | 土方开挖(m3) | |
清洁土 | 污染土 | |
9+416~10+021 | 109135.2 | 43946.47 |
10+021~10+069 | 3471.12 | 622.74 |
根据本工程的断面图,9+467.169附近污染土比较厚,至9+535.359有部分污染土,而至9+582.324就只含少量的污染土,因而本工程的污染土主要分布于下游与二期工程的交接处,在罗湖桥上游有少量污染土。
河道开挖施工流程图见下图示:
本工程对环保要求极为严格,施工噪音、粉尘、水质等指标均应控制在规范要求的范围内,在施工设备选型中首先要满足环保要求,再考虑机械性能及其适用性。施工机械的选择、调遣及施工方法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水电行业标准SL17-90执行。
1、污染土开挖
污染土开挖全部采用荷兰进口的低噪音长排距的IHC-3800型绞吸式挖泥船进行施工,该船最大挖深16.0m,最大挖宽65.0m,最大排距6.0km。
2、非污染土开挖
非污染土将用于两岸钻孔桩、地连墙回填用料及堤坝填筑预留土方,岸上土方采用1.0~2.0m3反铲、2.2~3.0m3装载机开挖,10~20t自卸汽车转运主料,用D80、D85推土机进行场地平整并配合部分集料。
岸边土方由0.5~l.0m3趸船反铲与l.0~2.0m3陆上反铲联合控装150~200m3自航泥驳和皮带船运弃。
河道水下非污染土方主要采用1.0~4.0m3抓斗船和0.6~l.0m3趸船反铲开挖,装200~300m3自航开底泥驳外弃。
东沙洲弃渣场覆盖层主料采用1HC-3800型绞吸式挖泥船开挖,修坡采用泵船反铲和长臂反铲联合进行。
3、构筑物拆除:两岸排水管涵拆除采用土方机械与人力结合的办法,需配备吊车、凿岩机、砼切割机、挖掘机和装载机等设备。
拟用机械设备见下表示:
表9.2.1 河道挖运机械设备计划表
序号 | 设 备 名 称 | 型 号 规 格 | 单位 | 数量 |
1 | 绞吸式挖泥船 | 海狸“3800”型 | 艘 | 1 |
2 | 绞吸式挖泥船 | 200m3/h | 艘 | 1 |
3 | 接力泵 | Ф650 | 组 | 1 |
4 | 输泥管线 | Ф650 | 米 | 4500 |
5 | 输泥管线 | Ф650 | 米 | 900 |
6 | 拖轮 | 300HP | 艘 | 1 |
7 | 拖轮 | 120HP | 艘 | 1 |
8 | 锚艇 | 3t | 艘 | 1 |
9 | 锚艇 | 1.5t | 艘 | 2 |
10 | 交通艇 | 80HP | 艘 | 2 |
11 | 交通艇 | 机艇 | 艘 | 2 |
12 | 抓斗船 | 1.0m3 | 艘 | 1 |
13 | 抓斗船 | 1.5m3 | 艘 | 1 |
14 | 抓斗船 | 2.0m3 | 艘 | 1 |
15 | 抓斗船 | 4.0m3 | 艘 | 1 |
16 | 泥浆泵 | 4PL-250 | 台 | 2 |
17 | 趸船反铲 | 0.6m3 | 艘 | 2 |
18 | 趸船反铲 | 1.0m3 | 艘 | 2 |
19 | 自航泥驳 | 60m3 | 艘 | 1 |
20 | 自航泥驳 | 150m3(开底式) | 艘 | 1 |
21 | 自航泥驳 | 200m3(开底式) | 艘 | 2 |
22 | 自航泥驳 | 280m3(开底式) | 艘 | 2 |
23 | 自航泥驳 | 300m3(开底式) | 艘 | 2 |
续上
序号 | 设 备 名 称 | 型 号 规 格 | 单位 | 数量 |
24 | 自航石驳 | 150t | 艘 | 1 |
25 | 皮带船 | 150~250m3 | 艘 | 2 |
26 | 反铲挖掘机 | CAT240B1.0m3 | 台 | 2 |
27 | 反铲挖掘机(长臂) | CAT325L0.45m3 | 台 | 2 |
28 | 反铲挖掘机 | CAT215B1.2m3 | 台 | 2 |
29 | 反铲挖掘机 | 日立1.6m3 | 台 | 2 |
30 | 装载机 | 2.2~3.1m3 | 台 | 2 |
31 | 自动翻斗车 | 1.0m3 | 辆 | 4 |
32 | 自卸汽车 | 10~20t | 辆 | 12 |
33 | 推土机 | D80、D85、TS140、TS220 | 台 | 2 |
34 | 汽车吊 | 12t | 台 | 1 |
35 | 履带吊 | 20t | 台 | 2 |
36 | 水上凿岩机 |
| 台 | 1 |
1、河道底泥取样孔
在河道开挖之前应进行河道底泥取样,探明污染土的分布范围和数量,定量分析开挖河段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及评价其污染程度,为河道开挖弃土处理提供依据。
A、河道底泥取样孔布点及取样要求
①、根据香港《工程技术部No.22/99疏浚土的入海处理》中“疏浚土的取样和试验指南”规定:在可能污染的区域,按200×200m网格浅层取样为宜。据此拟定合同A的采样点为:沿规划深圳河中心每隔140m布设断面,每个断面布3个取样孔,河道轴线一个孔,两端各一个孔。采样孔的布置应上报工程主任并得到工程主任的批准方可进行。
②、每个取样孔自表面以下每隔1m取一个样品进行分析,样品直径100mm,高度100mm,从现有河底面钻至开挖完工面为止,预计每个取样孔各取6组土样,取样孔数量为90个孔,土样数共有90×6=540组。
③、污染土的分类标准采用香港分类标准划分为A、B、C三类,见下表:
表9.3.1 香港疏浚污泥重金属污染程度分类表(单位:mg/kg)
类别 | Cd | Cr | Cu | Hg | Ni | Pb | Zn |
A | 0.0~0.9 | 0~49 | 0~54 | 0~0.7 | 0.0~34 | 0~64 | 0~140 |
B | 1.0~1.4 | 50~79 | 55~64 | 0.8~0.9 | 35~39 | 65~74 | 150~190 |
C | >1.5 | > | > | > | > | > | >200 |
A类:未受污染,不需要采取特殊疏浚、转运和弃置措施;
B类:中等污染,疏浚和转运中需要特别注意,在弃置时应减少污染物通过溶出和悬浮释放;
C类:严重污染土,疏浚和转运中需要高度注意,不允许在公布的海上倾倒弃置,弃置时必须与周围环境有效隔离。
④、根据规范将C类别划分为工程的污染土,对污染土的分析试验工作应由具有国家环保部门颁发的资格证的单位来完成,将分析成果综合,绘制污染土的分布图,清楚表明污染土的分布范围及工程量,上报工程主任。
2、组织测量人员布设测量导线,保护测量控制点,复测原河道水下地形,并按25m间距绘制断面图。
3、每公里设置一个临时水位尺、水尺零点同河底设计高程一致,水深标尺精确到厘米,派专人记录、整理汇总,及时向挖泥船通报水位,以便控制挖深。
4、挖泥船及其附属设施(拖轮、锚艇)和其他设备的调遣,严格执行水利水电行业标准SL17-90。
5、进行输泥管线的架设和组装,完成污染土弃渣场围堰,退水口、过滤层淋溶水处理设施的修造。
6、在罗湖桥下游修筑两个小型停靠码头,以供泥驳、砂石船停靠卸运土料、砂、碎块石。
7、在土方开挖开工前30天,拟定一份施工措施计划报工程主任审批,包括:施工开挖平面布置图、开挖施工设备、出渣和弃渣措施、边坡保护措施、安全措施、排水措施、施工进度计划。
根据工程实际,为减少施工过程中污染土的再悬浮扩散及降低施工时的噪声污染,本工程污染土开挖采用荷兰制造的低噪音、长排距的IHC-3800型绞吸式挖泥船进行施工。
1、污染土开挖采用分段、分道、分层的开挖方式,施工中坚持稍超勿欠的原则,每段100m。
2、开挖前,根据复测污染土分布图,沿开挖轴线,每隔25m分别设置水上中线标旗和开挖边线标旗,挖泥船开挖施工中每个开挖断面前至少应有两个断面标旗。弯道段适当加密样标,每个开挖折线段沿开挖单道轴线延伸到岸边设置中线旗,以便挖泥船在转折部位的操作驾驶,每过一个转折点,挖泥船均要重新就位。
3、样标放好后,挖泥船由拖轮拖带,测量人员指挥就位,根据污染土分布平面和剖面图,挖泥船开挖时在不同桩号段采用不同的开挖方式开挖。
4、开挖前,预先算好各段不同开挖深度、挖宽与摆角的关系,供驾驶人员操作使用。由于污染土分布的不均匀和绞吸挖泥船断面开挖的特殊性,污染土开挖施工中,部份非污染土将一起被疏浚,部分岸坡污染土将安排在高潮位时开挖。
5、污染土开挖完成后,复测水下地形图,绘制与原始断面相应桩号断面图,核算污染土开挖工程量。
污染土全部采用管道式运输,分道开挖时采用自动起浮式水下潜管施工保证河道船只畅通。
1、设计排泥管道主干线沿深圳侧架设,险要工段敷设钢架和砼墩支撑,管道转弯段以弯管或软管连接,每隔400m设一个水陆接头。弃渣场各吹填区支管道与主管道以三通连接,并设活动闸阀,以便随时变换出泥口,合理弃置污染土。
2、排泥管由水上运到施工现场,岸管架设由熟练管道工配小型吊机和手拉葫芦安装。
3、水陆接头施工由熟练管道工配吊机和锚艇组装。
4、IHC-3800型绞吸式挖泥船自备800m水上浮筒管线,水上管线的拆装由挖泥船甲板工自行负责。
5、开挖过程中深圳河不能中断运输,为此我们采用自动起浮式水下潜管,以满足航道运营。
l、围堰修筑
污染土弃置前,根据吹填区实际情况对塘内积水进行排水处理并进行晾晒,加固加高周边围堰,以便于合理吹填使污染土充分沉淀。
贮水区围堰沿旧河堤岸修筑其高程略低于周边围堰。围堰修筑主要土方来源弃渣场内,部分土方来源于本标段开挖土方,围堰内取土距堰内坡脚应大于5.0m。
2、退水口设计
1、贮水区沿用已经工程主评批准使用的退水口,堰体分层压实填筑,退水口底部采用尼龙编织袋装土或砂密铺两层,堰顶铺筑成鱼鳞状,临时坡比同围堰边坡,溢流面坡比采用1:4~1:5,
退水口两侧用尼龙编织袋装土或砂,垒成顶宽0.5m坡度为1:0.5的挡土墙。
3、低土埂围堰修筑
为使吹填泥面趋于平整,增加吹填区尾水滞留时间,降低尾水中的悬浮颗粒;提高退水质量,减少退水污染,在第一层污染土吹填区时,利用原土埂重新修筑堤堰,使之分成若干吹填小区。
在进行污染土第二、三层吹填时,按设计要求,区内要分成若干60×80m的污染土脱水隔离池,以便于污染土沉淀脱水。隔离池土堤填筑料取本标段开挖土料修筑,由泥驳和皮带船运至东沙洲弃渣场预定存放区,并采取必要的环保措施,防止流失,修筑时由反铲或装载机装翻斗车运料、湿地推土机平整、压实并整修成形。
4、过滤层铺设
碎石、砂全部用皮带船由水路运输卸到预先设置的存放区,由装载机装自卸汽车运至施工现场,分区铺筑。第一层过滤层铺设由自卸汽车直接运至弃渣场内,人工配合推土机平整铺设,第二、三层碎石、砂、过滤层铺设时,首先平整场地,由小型反斗车装料运输,湿地推土机结合人工铺设。
5、污染土弃置
①、污染土吹填时合理布置排泥口。排泥口距退水口相对较远位置,以增长泥浆流程延长沉降时间,保证退水质量。
②、排泥管口上仰伸出围堰应大于5.0,以防止吹填泥浆回流冲刷围堰造成塌方,排泥管口处围堰内坡需用砂袋防护。污染土开挖中掺带部分非污染土,其砂土含量较高,容易在管口堆积,故排泥口轮流使用,可使吹填完工面趋于平整。
③、进行第二、三层污染土吹填时,在排泥口附近的碎石、砂石过滤层上铺设过滤土工布,并在泥浆直接冲击处再铺放苇席,以分散泥浆冲击力,确保排泥口处的过滤层不被冲走。
④、吹填时按分区采用多级沉积、检测的方法,各吹填区交替使用,使污染土有足够的时间沉淀,提高退水质量,方便过滤层铺设。
⑤、在污染土疏浚吹填过程中,部分细小颗粒淤泥极易形成胶体悬浮物,在自然条件下沉淀时间较长,施工中根据水质检测SS值情况,若有超标我们将采取向吹镇区内投放化学药剂(生石灰等)的办法,以解决悬浮污染土沉淀问题。
⑥、退水口前设置拦污网,拦截水中漂浮物并及时清理。
1、严格按规范要求采购、贮存、管理化学反应药品(NaOH;FeCL3;·6H2O);
2、从污染土吹填区采集淋溶废水做沉淀过程试验;从第贮水区取样化验淋溶废水的重金属含量,以确定污染土废水是否需进行淋溶处理。
3、若重金属含量超出规范要求,则污染土废水排放到深圳河以前必须进行淋溶处理,并按时提供处理计划、方案和结果报告。
4、对已淋溶处理而检测仍不合格的污染废水,经水渠再次流入反应槽进行第二次淋溶处理,直至达到排泄标准。
5、污染废水处理过程见下图所示。
图9.3.1 污染废水处理过程图
6、淋溶水处理
①、对污染废水进行化学药品吸附重金属的效果试验,并编制报告,制定药品的投放计划、投放量和投放工艺。
②、按淋溶水处理程序投放需要量的化学药品。
③、清理沉淀池内沉淀物并按规范要求埋置于指定地点。
④、设置淋溶废水泄水口,处理后的非污染水排入深圳河内。淋溶水处理工艺流程见下图所示。
图9.3.2 淋溶水处理过程图
超标淋溶水经水渠流入处理站、再往混凝反应池内与投加的碱液(或石灰乳)和铁系凝剂进行混凝反应,然后淋溶水进入沉淀地沉淀,出水达标排放。
7、为保证高潮位时正常施工,在贮水区设置大功率抽水泵,及时把合格尾水排入深圳河。
1、污染土覆盖
污染土吹填完成后,须覆盖至少1.0m厚非污染土。覆盖土采用IHC-3800型绞吸式挖泥船开挖吹填,施工时分区吹填,逐级沉淀,以便于场地平整等后续工程施工。待吹填土方脱水固结后采用TS220推土机平整压实并达到表面设计要求。
2、弃渣场排水设施
污染土覆盖工程验收后,弃渣场内及周边修筑浆砌石排水沟,全部用料自水路运输,采用75#砂浆砌石。施工顺序为:测量放线、设标→基础开挖→砂、石料运送、砂浆拌合→砌筑→摸面→养护→回填。
3、网格状绿化
污染土覆盖工程验收后,结合排水沟修筑及时按弃渣场环境保护工程施工图进行网格状喷草绿化。
1、施工测量与工程量核算
开工前,测量人员根据雇主提供的现场控制点,建立三级基准导线和四级水准网;结合河道底泥钻孔取样进行污染土开挖工程量的复核和河道断面测量;按25m间距,绘制河道开挖断面图,核算污染土实际完工量和非污染土设计开挖量。
2、施工机械选型与调遣
施工设备选型除技术性能满足河道开挖的要求外,还要达到环保(如噪声、废气污染等)规范要求。技水电部SL17—90规范要求进行调遣,绞吸挖泥船、抓斗、泥驳等水上施工船舶由水路调遣,反铲、自卸汽车、推土机、装载机、吊车等陆上设备由陆路调遣进场。
3、场地清理
清理施工范围内各种障碍物(包括构筑物、建筑物、树木、垃圾、杂草等),排除积水、清理淤泥。场地清理物除可利用的土方堆置备存外,其余的弃置到东沙洲弃渣场。
4、伶仃洋弃渣场灯标设置
根据沿海导标设置标准,接施工图纸所标出的坐标,在伶仃洋弃渣场设置四个以上浮鼓式昼夜闪光灯标。
水上施工和伶仃洋弃置场使用前先与有关部门联系并办理好有关手续及交纳有关费用。
非污染土开挖沿岸坡采用自上而下开挖方式。根据工程需要结合土方弃置计划,非污染土开挖分陆上开挖、水陆联合开挖和水上开挖。
河道开挖典型断面作业区示意图见下图所示:
1、河道陆上土方开挖
河道陆上土方开挖,主要结合直立岸墙施工及有关场地提供时间进行,同时兼顾河道护砌施工。
根据土方调配与平衡,结合河道土方开挖、运输、弃置条件,经施工方案优化,施工机械设备选择、配置及施工方法如下:
1、岸上土方开挖
岸上土方采用1.0~2.0m3液压反铲和0.5~1.0m3趸船反铲分别在岸上和水上联合挖装100~200m3泥驳或皮带船运弃。部分地段岸上D85推土机集料,趸船反铲装运。
水陆联合开挖示意图见下图所示:
2、河道水上土方开挖
水上土方开挖采用绞吸式挖泥船、抓斗挖泥船和趸船反铲三类挖泥机械设备,按规范要求以100m为一段开挖,并结合护岸施工。
①、由海狸3800型绞吸挖泥船开挖,少量风化花岗岩及坚硬土质采用4.0m3抓斗挖泥船和水上凿岩机联合开挖。
②、部分较厚地段采用分段、分条、分层的开挖方式,边坡采用阶梯状开挖,土体塌落成自然坡。
管线在河道部分全部由浮筒支撑,锚艇配人工架设,水陆接头由多节软管连接,陆上管线沿岸边原土堤架设,通过变向阀门控制进行吹填;排泥口与退水口设在相对较远位置,采用溢流堰式退水口,并根据吹填情况及时更换排泥口位置。根据吹填区底高程和设计吹填高度,吹填时由远而近进行施工。
围堰主要利用原有土堤,没有土堤地段采用小型趸船反铲结合人工修筑连接,使吹填区围堰封闭。
为防止吹填时污染源扩散,施工时采用赶潮位与定时排水相结合的方法,必要时往吹填区内洒生石灰等化学药剂加速悬浮颗粒沉淀,以满足环保要求。
3、抓斗、趸船反铲施工
抓斗和趸船反铲施工,按工程需要分段、分趟沿边坡由上往下逐层进行开挖,具体施工如下:
①、首先由测量人员按趟次放样,根据抓斗船、趸船反铲的工作性能和施工工况以20m作一放样段,每5m设一组样标精确测量设放边线标旗;每个开挖断面前至少有两组标旗。齿槽开挖时要放出开挖断面的楷底标旗和边坡开挖起点标旗,以便于开挖控制。
②、开挖每区段或每趟次开挖前均由测量人员指挥就位。
③、抓斗每趟挖宽5~10m。采用分层开挖和留埂错位相结合的办法。闭斗时适当放慢绞缆速度,以提高开挖效率;边坡开挖时“稍欠勿超”(欠挖部分由修坡处理),按测量边线标旗,用定位仪控制开挖,分层挖成敞口阶梯状;主体塌成自然坡,最后由修坡机修整至设计坡度。
④、抓斗船每次收缆移位时,严格按规范操作。控制移距,根据水位变化及时测量开挖断面,每个断面达到设计要求后,再移位进行下一断面的开挖。
⑤、趸船反铲配合抓斗进行齿槽开挖,修整齿槽边坡;为确保直立岸墙的安全,直立岸墙外5.0m范围内采用趸船反铲开挖。
施工中随水位变化及时调整开挖深度;用回旋角度和测量放标,控制每层开挖深度和宽度。及时测量完工断面,检测合格后方能起桩前移,开挖下一个断面。
4、边坡修整
非直立岸墙平台以上采用长臂反铲,结合陆上土方开挖进度进行修整,平台由TS140湿地推土机进行平整,平台以下及齿槽坡采用趸船反铲修整。
5、伶仃洋土方弃置
开挖的非污染土除弃置东沙洲弃渣场和堤坝填筑预存土方外,剩余土方全部弃于伶仃洋弃渣场。
按规范要求施工时间只能在白天7:00~19:00进行施工,而泥驳弃土至伶仃洋运距较远(约30km),每船每天只能运泥1趟,根据现场工作面展布和水位要求,尽量采用200m3以上泥驳并配足数量,确保挖运平衡协调。
泥驳运泥时泥仓应留有一定的富余量,以防止运输过程中泥土外泄。
泥驳运输泥土必须弃置于伶仃洋导标圈定范围的弃渣场,并按分区由远而近弃置。
在河道开挖过程中,我们采取如下措施以控制对河道淤积产生扰动。
1、绞吸式挖泥船开挖采用分段、分条、分层的开挖方式,尽量采用由上游向下游开挖,以减少回淤。
2、趸船和抓斗挖泥船施工时采用分区段和分条分层开挖与错位开挖相结合的方法;施工时慢速提升抓斗,泥驳要尽量靠近挖泥船以缩短装泥距离,防止泥土散落河中。
3、完工面修整时,趸船削坡泥土直接装入泥驳。
4、施工期间派专人巡视排泥场、输泥管道,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泥驳运输时对仓库要留有一定的富余量或设置挡板等措施,严禁泥浆泄漏河中。
5、开挖施工中严格按测设样标开挖,水上开挖要及时校正船位,每趟次开挖的由现场测量指挥就位,确保开挖断面的准确性,避免返工。
6、在塑望期间,根据施工进度安排尽量在小平潮进行水下开挖,以保证河道水下开挖不引起水质超标。
7、禁止在台风和洪水发生时进行水下开挖。
8、施工中采用人工与机械联合作业,特殊地段由人工施工,避免机械的低效扰动,及时清除两岸陡坡泥土,防止塌落河中。
9、施工期间加强水质检测,潜水员检查水下开挖,根据不同地段施工要求和实际情况及时改进施工工艺,把对河道淤积的扰动减少到规范要求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