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厂区水文气象条件
根据现场踏勘及招标文件,伊洛瓦底江流域位于亚洲西南季风区,气候受西南季风支配,分属亚热带和热带雨林气候带,全年分为3季:3~5月为暑季、6~10月为雨季、11~2月为凉季。由于资料缺乏,故根据邻近泸水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雷暴日数为52.1d;根据莫强波14年资料统计,日降雨量大于5mm的降雨日数见表。
表12-1 电源电站气象成果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年 |
气温(℃) | 18.0 | 20.3 | 23.5 | 26.5 | 27.7 | 27.9 | 27.4 | 28.0 | 27.7 | 26.2 | 22.5 | 19.0 | 24.6 |
水温(℃) | 15.3 | 16.5 | 17.0 | 17.2 | 18.8 | 20.3 | 20.7 | 21.4 | 21.5 | 21.2 | 19.0 | 16.6 | 18.8 |
日数(d) | 0.9 | 2.4 | 4.2 | 6.3 | 10.6 | 14.6 | 20.9 | 18.6 | 17.8 | 8.1 | 1.9 | 0.6 | 106.9 |
根据资料比拟分析,电源电站多年平均流量为40.1m3/s,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2.6亿m3,多年平均径流深为2288mm,坝址处的径流年内分配成果见下表。
表12-2 电源电站坝址径流年内分配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年 |
流量 | 10.2 | 9.65 | 11.6 | 10.7 | 18.4 | 75.9 | 104 | 85.6 | 65.1 | 49.9 | 23.1 | 13.6 | 40.1 |
径流 | 0.27 | 0.24 | 0.31 | 0.28 | 0.49 | 1.97 | 2.80 | 2.29 | 1.69 | 1.34 | 0.60 | 0.36 | 12.6 |
比例 | 2.2 | 1.9 | 2.5 | 2.2 | 3.9 | 15.6 | 22.1 | 18.1 | 13.4 | 10.6 | 4.7 | 2.9 | 100 |
流量:m3/s;径流量:亿m3;比例:%
厂房设计水位初步分析
电源电站厂房出水口布置在恩梅开江干流上,根据实测资料分析厂房处设计洪水位见下表。
电源电站厂房设计洪水位成果表
频率 | 0.2% | 0.5% | 1% | 2% | 5% | 10% | 20% |
厂房设计洪水位(m) | 229.53 | 228.59 | 227.84 | 227.00 | 225.92 | 224.95 | 223.88 |
厂区排水工作主要包括施工期间的雨季降水、地下渗流及施工废水等。由于工程区域多雨及地下水比较丰富,在厂区土石方开挖过程中,应做好厂区边坡、厂房基坑、尾水渠开挖的施工排水及尾水渠下游的临时施工围堰工作,确保厂区各部位施工在旱地条件下有条不紊的施工原则进行布置厂区施工排水。
厂区排水直接影响到开挖进度。开挖区排水采取截、排相结合的方法。地表水在开挖范围以外修筑截排水沟或导流堤加以拦截和疏导。厂区开挖工作面内的渗水或地表水,挖纵横向排水沟加以疏导和排除。
排水沟随开挖高程断面的降低而降低,依高程面轮次修筑,以使开挖过程中排水不致中断。当基坑内集水较多时,采用排水沟疏导至集水坑,用潜水泵进行强排的措施。
12.3.1厂区排水原则
12.3.1.1基坑排水设施的设置将按照“高水高排”的原则进行,设置拦截引排设施,尽量避免或减少地表水流入基坑;
12.3.1.2基坑排水过程中,应经常观测山体排水沟的运行变化情况,主动收集与当地雨季运行有关的信息,及时检查厂区周边有无渗水变化及边坡下陷现象,确保安全排水;
12.3.1.3为便于运行维护,将基坑排水所需的排水沟、集水坑、水泵等与混凝土施工排水综合考虑;
12.3.1.4排水布置以不妨碍基坑开挖与混凝土浇筑施工为原则。同时,排水的布置尽可能利用前期已形成的经常性排水设施,同尾水、冲沟连为一体;
12.3.1.5根据基坑内基岩高程及结构要求布置排水干、支沟和集水坑,保持干沟深度为1.0~1.5m,支沟深度为0.3~0.5m,集水坑布置在建筑物轮廓线外,其底部应低于干沟沟底0.8~1.0m左右。
12.3.1.6施工排水应注意减少污水对河流的污染,按照本合同规定和监理工程师指示做好污水处理。
12.3.2厂区边坡排水
为防止雨季雨水、洪水沿山体边坡进入土石方开挖厂区,厂区土石方开挖前应沿厂房西北角山坡上开口线(高程在320.0m以上)沿山体外侧等高线布设一条人工开挖截水沟,截水沟为梯形断面采用厂房去截水沟开挖衬砌断面形式,衬砌好后截水沟底宽1.0m,深1.0m,沟坡1:0.5,截水沟长度约为150m左右,其最终长度应依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截水沟用爆破块石砌筑,厚度30cm,砌筑砂浆为M7.5,抹面砂浆为M10。土方开挖410m3,浆砌石185m3,截水沟应与山体自然排水沟相连形成自然排水系统,以避免雨水汇集冲刷坡面和流入正在施工的厂房区及厂房基坑。
12.3.3厂房基坑排水
为防止雨水及地下水影响施工,在厂区厂房基坑开挖过程中,每开挖一个区段及每一层石方钻爆前,都应做好断面区内排水沟至排水坑,根据基坑内基岩高程及结构要求布置排水干、支沟和集水坑,保持干沟深度为0.8~1.0m,支沟深度为0.3~0.5m,集水坑布置在建筑物开挖轮廓线外,其底部应低于干沟沟底0.5~1.0m左右,便于水泵进行抽水,抽出的废水主要排向开挖轮廓线以外的冲沟内或地势较低的沟槽处,便于各种机械在旱地进行作业施工。
对可能影响厂区施工及危害永久建筑物安全的渗漏水、地下水或泉水,应就近开挖集水坑和排水沟槽,并设置足够的排水设备,将水排至不回流到原处的适当地点。不应将施工水池设置在开挖边坡上部,以防由于渗漏水引起边坡的滑动和坍塌。
12.3.4尾水渠排水
尾水渠排水主要利用排水沟,排水沟随开挖面等高线进行布置,排水流向尾水的下游至河滩冲沟处进行外排水方式。
由招标文件和现场踏勘可知,尾水渠指向恩梅开江河流,尾水渠端部为一个冲沟,尾水渠基底开挖高程253.44,为防止汛期洪水及河水倒灌,须在尾水渠冲沟阶地处靠尾水渠的端部布设一道临时施工围堰,围堰高度在6.0m,顶宽8.0m,围堰迎水面边坡均为1:2.5;围堰背水面边坡1:1.5,长度50m,待尾水渠施工到基底开挖高程后进行围堰的施工。堰体材料为厂区开挖的土石混合料压实,道路可利用尾水渠开挖的场内道路至269.30开挖平台作为场内循环道路。施工围堰一般视场地布局情况而定,通水交验前利用机械贯通。
待厂区土石方、混凝土的工作全部结束后,才进行尾水渠下游土石围堰拆除,尾水渠下游围堰拆除施工道路为场内269.55施工道路沿等高线布置到尾水渠下游端部,
下游围堰拆除主要施工机械配置挖掘机1台、20t自卸汽车5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