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甲裕龙花园测量

5.2.2工程测量:

5.2.2.1测量仪器

(1)根据本工程的工程性质,对工程质量要求很高,故而在测量工作中,所要求的测量相对精度也较高。所以,在测量工作中对测量仪器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公司在测量工作中采用LECIA全站仪作为主控仪器建立施工用坐标控制点及轴线控制网。并辅以一台LECIA的测距仪(DI1600)配合。

(2)在局部区域里,角度测量用苏州第一光学仪器厂的J2经纬仪,长度测量用50M或30M钢卷尺配合10KG拉力器进行测量。

(3)水准测量或标高引测采用苏一光DSZ2配测微平板的高精度水准仪作为主控仪器,并辅以2-3台苏一光DSZ3自动安平水准仪。

(4)凡进场后的测量仪器都持有国家技术监督局认可的检定单位的检定合格证书,并按周检要求,强制检定。

5.2.2.2测量人员配备

(1)进场后项目上将专门设立一个测量小组,由项目工程师负责。下设专业测量人员若干。

(2)测量人员都已经过专业培训,并持证上岗。

(3)测量人员与复核人员如下表:

 

场地定位

轴线引测

挖土灰线

模板弹线

沉降观测

操作人员

测量员

测量员

施工员

施工员

测量员

复核人员

项目工程师

项目工程师

测量员

项目工程师

测量员

项目工程师

项目工程师

5.2.2.3测量标准

(1)本工程所用测量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执行。

(2)在设立施工用平面控制网工作中,做到测角中误差不大于5。边第相对中误差1/30000。

(3)水准测量引测精度不低于原有水准控制点的精度。

(4)当由外部控制转换成内部控制及在放线工作时,投点误差不超过±3MM。

5.2.2.4测量方案

5.2.2.4.1方案说明

(1)进场后,先根据总平面设计及业主提供的坐标控制点,设立施工用的平面控制网,并在工程四周确定长向的控制轴线。

(2)根据业主提供的水准原点,将水准标高引测至施工现场。做好临时控制点(定期校核),并做好保护。

5.2.2.4.2平面控制

(1)本工程的平面控制采用平面控制网结合极坐标法。

(2)先用全站仪根据平面控制网放出建筑物轴线,并在场地上做好轴线控制点。要求控制点精度在±5MM。并且定期(二个星期左右)复测一次。

(3)控制点做法为用2M长钢管打入地上,地面上留200MM,上焊铁板并在铁板上划十字线。位置设立在离工程边轴线10M以外,且不受施工影响的区域。

(4)控制点保护做法为在控制点外砌500MM高砖墙,中间浇捣素砼至控制点面并在砖墙上加盖,防止垃圾等杂物进入.

5.2.2.4.3标高控制

(1)本工程的标高控制是根据业主提供的水准控制点用DS2水准仪引测至施工场地四周,每100M左右设立施工用水准控制点,约为五~六个施工用水准控制点。水准点精度不小于三等水准点或原水准点的精度,并且定期(二个星期左右)与原校核一次。

(2)在施工过程中,随施工过程每隔一定高度(楼层)做一个水准基点,记录水准点的标高。方法是采用钢卷尺配合水准仪向上或向下引测至要求标高,每次测量偏差要求不大于±3MM。

5.2.2.4.4垂直度及轴线控制

(1)由于本工程的高度较高四周场地条件较好,本工程的垂直度控制采用以内为主,外控复核的方法。

(2)在±0.000以下采用外控法,即在基坑每施工段的四周设立轴线控制点。以这些轴线控制点为基础,将轴线引测至基坑内。

(3)因±0.000以上采用内控法,在±0.000处(地下室顶板)上每单元设置四个控制点。在二层及以上楼面相应位置预留200×200MM的孔洞。利用经纬仪式垂准仪用天底法进行轴线投测。

(4)孔洞设立原则为避开柱、墙、梁,并且点与点之间不被墙或柱子的预留钢筋等挡住视线。(具体位置在中标后具体的施工方案中定出)

(5)控制点设置成与轴线平行或垂直的闭合矩形及延长线,以便于校核。再以垂准仪或经纬仪用天底法向上引测。要求投点精度在

±3MM/每次,有必要时,再用外控点进行校核。

(6)轴线控制点引测至施工楼面后,一定要经过校核以后方可使用。

(7)在施工楼面利用这些控制点,采用经纬仪结合钢卷尺(必要时使用全站仪)进行引测该层施工面的轴线,这样就能保证楼层的垂直度。

(8)在每层结构施工时,利用四角的边角柱轴线,用经纬仪垂直引测上面楼的四周轴线。引测误差应控制在3MM以内,并以此对内控轴线进行校核。

5.2.2.4.5沉降观察

(1)本工程的沉降观测根据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按照12M跨度埋置一点的原则埋设沉降观测点。如设计指出,按设计要求做,如设计未指出,现场定的沉降观察点由设计认可。

(2)沉降观测点一般设立在±500左右,用φ18圆钢制成。

(3)沉降观测次数如下:观测点安装就位一次,上部结构每层一次,结构完一次,装饰阶段四次,竣工后一次。竣工后第一年四次,第二年二次,第三年以后每年一次,直至沉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