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新铁路兰州~武威南段增建第二线起于兰州西站,沿黄河二级阶地西行经河口南站跨黄河后溯庄浪河而上,在既有兰武段打柴沟与龙沟车站之间以特长隧道穿越乌鞘岭后沿龙沟河、古浪河峡谷而下,进入河西走廊与既有线并行引入武威南站。
乌鞘岭特长隧道位于既有兰新线兰武段打柴沟站和龙沟站之间,是兰新线兰武段增建第二线控制工期的工程。其中乌鞘岭特长隧道总长20050m,设计为两座单线隧道,线间距40m。本标段为乌鞘岭特长隧道右线进口,标段范围为打柴沟(不含)站外(DK160+800)至乌鞘岭隧道进口(DK163+125),1.930正线公里;Ⅰ线(右线)隧道进口(YDK163+130)至YDK170+140,7.010正线公里。
本标段控制工程乌鞘岭特长隧道长度7000m,全部位于直段线上,线路纵坡为11‰的单面下坡。隧道洞口位于天祝县打柴沟镇赵家庄附近,地形开阔、施工条件和弃碴条件较好,交通便利,隧道最大埋深1100m左右。
1.2.1.兰新线兰武段增建第二线的乌鞘岭特长隧道Ⅰ标段施工招标文件、初步设计、补充初步设计、技术要求、补遗书、答疑书等。
1.2.2.建设单位2002年12月25日召开标前会议纪要以及我单位自行组织的现场踏勘资料等。
1.2.3.国家和铁道部现行的设计、施工、验收采用的规范、规则和标准。
1.2.4.我单位多年类似工程施工经验和目前施工队伍的技术水平及机械设备状况。
本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范围为兰新线兰武段增建第二线的乌鞘岭特长隧道Ⅰ标段(DK160+800~DK163+125,1.930正线公里;YDK163+130~YDK170+140,7.010正线公里)范围所有拆迁工程、路基工程、桥涵工程、隧道工程、大临工程等。
严格按照施工招标书规定的编制范围、内容、技术要求和规定格式进行编制。
以优质、高效、快速施工为目的,进行机械设备配套,合理配置施工队伍、组织工程材料供应。
统筹安排,确保本标段控制工程——乌鞘岭特长隧道的施工,科学合理地安排施工进度,组织连续均衡施工,做好工序衔接,确保按期和提前完成工程建设。
突出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提高施工的机械化作业水平,积极应用先进的科技成果,从而达到提高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降低工程成本的目的,做到优质、快速、安全、高效按期完成本工程。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采用先进可靠的安全预防措施,确保施工生产和人身安全。
严格执行国家和铁道部现行的《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优化施工组织方案、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全线整体创优规划要求。
树立环保意识,严格按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组织施工,保护好周围生态环境,做到文明施工。
本标段所在区整体属于祁连山东北部中高山区,隧道进口以南为庄浪河河谷区,隧道经过乌鞘岭—毛毛山中高山区,根据山体相对高度,进一步划分为乌鞘岭南坡梁状丘陵区、乌鞘岭中高山区和乌鞘岭北坡低高山区三个次级地貌单元。
乌鞘岭南坡低高山及梁状丘陵区:位于F4断层以南,地形起伏不大,自然坡度150~250,海拔高程3000m左右,相对高差200~400m。地表多有土层覆盖,其间支沟发育,由东到西主要发育石板沟、上雨岭沟、下雨岭沟、芨芨沟及干扎子沟等次级沟谷。
本标段线路位于中温带干旱气候区,春季多风,少雨干旱;夏季酷热,降水增多;秋季凉爽,降温较快;冬季寒冷,干旱少雪。乌鞘岭地区海拔高(2900~3600m)。气候垂直分带性明显,气候寒冷,日温差大,阴雨风雪冰雹天气多变,冰冻时间长。
本段年平均气温-0.1~5.10C,绝对最高气温28.1~34.70C,最低-29.0~-30.60C;多年平均降水量357.8~409.4mm,最大降水量552.7mm;多年平均蒸发量1548~1813.6mm;瞬时最大风速27.6~29m/s,主导风向北北西;最大积雪厚度24~36cm;土壤冻结深度138~200cm。
隧道通过区段越岭段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3g(g=9.8m/s2),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8度,地震动反映谱特征周期为0.30s。
本地区地层岩性复杂,沉积岩、火成岩、变质岩三大岩类均有,且以沉积岩为主,其分布主要受区域断裂构造控制。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第四系、第三系、白垩系及三叠系沉积岩,志留系、奥陶系变质岩,并伴有加里东晚期闪长岩侵入体。
本区在大地构造单元上属于祁连褶皱系,本段线路横穿祁连褶皱系的北祁连优地槽褶皱带和走廊过度带两个次级构造单元,褶皱及断裂构造发育。
褶皱构造在本区较为发育,褶皱形态复杂,据其形成时代和所处的构造部位不同,由南向北可划分为两个褶皱构造带:加里东期褶皱带和海西——印支期褶皱带
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主要为区域性大断裂,走向基本为北西向,压性~压扭性,具有切割深、延伸长、规模大的特点,破碎带一般较宽,断带物质主要为碎裂岩、断层角砾。
由于乌鞘岭特长隧道区褶皱和断裂较发育,岩体受构造作用影响,节理较发育,主要节理方向为北西及北东向,以密闭节理为主,节理面较光滑,延长数米至数十米。
新构造运动在本区的活动方式是在总趋上升条件下以不均衡地升降运动及沿古构造线部分地段作继承性活动特征。现代地震较活跃,主要为小震。
隧道范围内,围岩富水性分区划分可分为中等富水区、弱中等富水区和贫水区。中等富水区主要为隧道进口端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安山岩带、志留统板岩;弱富水区主要为岭南和岭中的上三叠统砂岩夹页岩带;贫水区主要为第三系砂砾岩、泥岩带、闪长岩带、白垩统砂砾岩夹泥岩。预计隧道最大总涌水量为9621.81m3/d。
隧道通过地段的不良地质主要为有害气体,根据地质调绘和钻探资料显示:三叠系上统为含煤地层,砂岩、页岩地层中夹有薄煤层,煤层厚0.2~1m,煤体的气含量均很低,主要以解吸气和残余气为主,解吸气以N2、CO2、O2为主,未检测出甲烷等烃类气体,煤层的吸附能力居中。
隧道通过地段的特殊岩土主要有湿陷性黄土和膨胀岩。
隧道进口端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黏质黄土具Ⅱ级非自重湿陷性,湿陷土层约5~8m。第三系上新统泥岩具膨胀性,其蒙脱石含量17.53~22.54%,自由膨胀率42.98%,易崩解,属膨胀岩。
乌鞘岭特长隧道最大埋深近1100m,隧道以Ⅲ~Ⅳ围岩为主,地应力值较高,砂、页岩夹煤层,砂、泥岩等地层软硬不均,存在小褶皱、节理密集带,施工中极可能出现围岩失稳、突然涌水、涌泥、岩爆、高地温、瓦斯等地质灾害。
围岩失稳:
隧道通过段地应力较高,隧道埋深大,三叠系上统的软质岩—页岩及断层破碎带在施工中有产生流变或较大变形的可能。
断层破碎带松软破碎、含水,其自稳能力差,施工时容易发生坍塌等围岩失稳现象。
第三系砂砾岩夹泥岩,岩体成岩差,结构相对疏松,自稳能力差,泥岩具膨胀性,施工时有可能发生围岩失稳现象。
在通过泥岩、页岩和煤层为主的岩层,由于其自身强度低,抵抗外力破坏的性能差,当地层走向与隧道夹角较小,出现不利结构面时,也易出现围岩失稳现象。
突然涌水、涌泥:
隧道通过各断层破碎带、安山岩、板岩地段,由于构造裂隙水发育,地下水循环较快,施工中有可能发生突然涌水现象。在通过断层泥砾带、含泥质地层的影响带时有可能产生突然涌泥现象。施工中在通过破碎带时加强预测预报和监测,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防治。
岩爆:
区内断裂构造发育,第四系以来多有活动,应力有所释放,实测地应力值最高达32MPa,以水平地应力为主。隧道洞身通过深埋闪长岩、安山岩段时,岩质坚硬,性脆,贫水,地应力值较高,易出现岩爆,施工时加强预测预报,并做好防护。
热害:
乌鞘岭特长隧道通过地段最大海拔高程3600m,隧道最大埋深近1100m,乌鞘岭气象站测得本地区年平均气温值-0.10C。根据钻孔资料显示,钻孔井温未出现异常,孔底温度为10.6~12.8,地温梯度为1/36~1/46,初步估算隧道最大埋身处原岩温度低于280C,不会出现地温而引起的热害问题。
有害气体:
三叠系含薄层煤,厚度一般0.2~1m,较厚的有三层,其余的以碳质页岩或煤线为主,煤体的气含量均很低,主要以解吸气和残余气为主,解吸气以N2、CO2、O2为主,未检测出甲烷等烃类气体。
铁路等级: Ⅰ级
正线数目: 双线
旅客列车速度目标值: 140km/h
限制坡度: 6‰,双机13‰
最小曲线半径: 1200m
到发线有效长: 850m
牵引种类: 电力
牵引质量: 4000吨
闭塞类型: 自动闭塞
隧道建筑限界:采用“隧限-2A”
旅客列车的最高行车速度:140km/h
根据高海拔地区电气化隧道接触网悬挂空气绝缘的要求,隧道净高不低于6.70米。
隧道内轨道类型按重型轨道标准设计,预留特重型轨道条件。
隧道洞口段衬砌按国防和抗震要求进行检算,采用锚喷支护,钢筋混凝土衬砌结构。
隧道一般地段采用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以喷、锚、网为主,二次衬砌为模筑混凝土衬砌。
《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设计规范》(GBJ12-87)
《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99)
《铁路路基施工规范》(TB10202-2002)
《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TB10025-2001)
《铁路特殊土路基设计规范》(TB10035-2002)
《铁路路基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14-98)
《铁路桥涵施工规范》(TB10203-2002)
《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99)
《铁路桥涵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15-98)
《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
《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1)
《铁路隧道锚喷构筑法技术规范》(TB10108-2002)
《铁路隧道辅助坑道技术规范》(TB10109-95)
《铁路隧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17-98)
《铁路给水排水施工规范》(TB10209-2002)
《铁路隧道防排水技术规范》(TB10119-2000)
《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TB10210-2002)
《铁路轨道施工及验收规范》(TB10302-96)
《铁路给水排水设计规范》(TB10010-98)
《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
《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
《铁路工程土工试验方法》(TBJ102-87)
《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TB10425-94)
《铁路工程水质分析方法》(TBJ104-87)
《铁路隧道施工技术安全规则》(TBJ404-87)
《铁路临时工程附属辅助生产工程施工技术安全规则》(TBJ411-87)
《铁路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TB10501-98)
《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标准》(TB10502-93)
改移道路长0.475公里,填土470立方米。
路基土石方总量为559641断面方,其中:填方133901立方米(填土方121394立方米;填渗水土12507立方米),挖方425740立方米。
路基附属工程:浆砌片石10671圬工方,喷播植草36430平方米,盲沟、渗沟1308米、土钉墙86943米。
箱形桥75.51延长米(635.0顶面平方米)/2座。
涵洞98.02横延米/4座。
正洞:乌鞘岭特长隧道Ⅰ线(右线)进口段7000延长米(含整体道床)。
横通道(含水仓工程、接地材料)357.5米/13处。
临时汽车运输便道:运输主干道长4.2公里,单车道、泥结碎石路面标准,为材料、机械设备进出场运输主干道;弃碴运输便道全长6.4公里,双车道、泥结碎石路面标准。
临时汽车运输便桥:设单车道便桥50米/1座。
临时给水干管路:设集水井1座,高山水池1座,铺设临时给水干管路1.65公里。
乌鞘岭特长隧道是国内最长的铁路隧道,本标段施工7000米。测量、通风、排水、出碴进料运输难度增大。
乌鞘岭特长隧道施工区地层岩性复杂,沉积岩、火成岩、变质岩三大岩类均有,且以沉积岩为主,其分布主要受区域断裂构造控制。褶皱、断裂、节理等均较发育,围岩类别从Ⅱ级至Ⅵ级间错分布,地质构造十分复杂。
本标段要求工期78个月,除去施工准备、整体道床施工和竣工交验时间,主体工程施工时间短,进度指标必须达到全国同类工程施工进度领先水平才能满足工期要求。工期安排时以保证正洞施工为前提,洞外工程施工必须为正洞施工创造条件。
Ⅱ标段平导施工与Ⅰ标段正洞施工同时进行,两个标段有部分施工场地需共同使用,施工便道和弃碴场也要共同使用,相互之间施工干扰难以避免,施工时要互相协助、互相创造有利条件,齐心协力,保证施工正常进行。
乌鞘岭特长隧道是我国铁路第一长隧,技术含量高,科研课题多。如:特长隧道有轨运输、无轨运输快速施工机械设备配套技术,特长隧道施工通风技术,特长隧道反坡排水施工技术,特长隧道高应力条件下软弱围岩施工措施和支护结构研究等。
本标段工程我单位的工期目标是:满足建设单位对工期的要求,2002年2月1日开工,2006年1月31日竣工,总工期72个月,比招标文件规定总工期78个月提前6个月完工。
根据招标文件规定,结合我单位施工能力及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经认真计算和研究,本标段施工总体进度安排如下:
2003年2月1日开工,2003年3月15日前完成施工场地布置范围内的正式工程(含左线平导场地);洞外工程2003年2月1日开工,2003年10月31日完工;乌鞘岭特长隧道右线进口3月21日进洞,2006年12月31日完工;2007年1月31日所有工程完工。
本标段计划安排总工期比招标文件要求提前6个月竣工,如果建设单位对总工期有新的要求,我单位将调整资源配置,保证按期完成。
乌鞘岭隧道Ⅰ标段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见图3.2-1。
乌鞘岭隧道Ⅰ标段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见图3.2-2。
乌鞘岭特长隧道作为本标段工期的控制工程,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紧紧围绕提高隧道施工进度这条主线,科学安排各分项工程施工顺序,同时兼顾洞外工程及其他附属工程,确保总体工期目标的实现。各主要工序施工顺序见图3.2-3。
图3.2-3 主要分项工程工程施工顺序
工程一开工,首先坚持“两短一快”的原则,既进场时间短、施工准备时间短、尽快形成施工生产能力,组织力量突击施工312国道至乌鞘岭特长隧道间路基土石方,各种临时设施和洞口施工场地布置根据整体规划同步施工,在完成施工准备的同时完成洞口段土方开挖,尽快形成隧道施工条件。洞外其余路基土石方和桥涵、附属工程在不影响隧道施工的前提下,顺序安排施工。
洞口段开挖的同时完成洞门仰坡开挖与支护,尽早展开正洞施工。前1500米正洞掘进采用无轨运输方式,便于快速形成施工生产能力;掘进1500米后,改用有轨运输方式施工至分界里程。与竖井贯通前采用大功率压入式通风方式,与竖井贯通后,利用竖井排烟,采用混合通风方式。全隧采用反坡排水,分段设置聚水仓,分级抽排至洞外,隧道贯通后,通过出口段排水沟自然排水至洞外。
仰拱、填充施工采用自制防干扰平台,减少对隧道开挖的影响。施工中坚持仰拱超前,尽快形成闭合受力环,利于结构受力。
隧道衬砌采用14米长大型穿行式液压衬砌台车与掘进平行施工,台车配两套模板,加快施工速度。
隧道洞门在洞口衬砌完成一段后及时施作,本隧洞门为混凝土结构,采用大块组拼钢模板立模,减少分层次数,保证质量。
隧道整体道床支承块和小型构件如水沟盖板等在洞外集中预制,待隧道衬砌完成后,由分界里程向洞口逆向铺筑。
分项工程施工安排时,按照保证重点工程、实行流水作业的原则组织施工,各主要分项工程的施工进度计划安排见表3.2-1。
主要分项工程进度计划安排表
表3.2-1
序号 | 分项工程名称 | 开工时间 | 竣工时间 | 备注 |
1 | 路基工程 | 2003.2.1 | 2003.10.15 | |
2 | 桥涵工程 | 2003.4.1 | 2003.6.30 | |
3 | YDK163+140~YDK165+140段隧道开挖与初期支护 | 2003.3.20 | 2004.4.15 | 无轨运输,压入式通风 |
4 | YDK165+140~YDK168+750段隧道开挖与初期支护 | 2004.4.15 | 2005.11.30 | 有轨运输,压入式通风 |
5 | YDK168+750~YDK170+140段隧道开挖与初期支护 | 2005.11.31 | 2006.6.30 | 有轨运输,压入式通风结合竖井通风 |
6 | 仰拱、填充 | 2003.5.15 | 2006.7.10 | |
7 | 隧道二次衬砌 | 2003.7.1 | 2006.7.31 | |
8 | 整体道床支承块预制 | 2005.4.15 | 2005.10.31 | 洞外预制 |
9 | 整体道床铺设 | 2006.8.1 | 2006.12.31 | 洞内向洞外逆向施工 |
10 | 洞门浇注 | 2003.8.15 | 2003.10.31 | |
11 | 竣工验收 | 2007.1.1 | 2007.1.31 | 含场地清理 |
乌鞘岭特长隧道是兰新铁路兰武段增建第二线的咽喉控制工程,是我国最长的铁路隧道,如何保证特长隧道工期要求,这既给施工单位提出了挑战,同时也给施工单位一个展示实力的机会。
为保证按期完成本标段工程任务,我单位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工期管理领导小组,各施工队成立工期管理小组(图3.3-1),并建立健全工期保证体系(图3.3-2),确保按建设单位要求工期提前完成施工任务。
一旦中标,我单位立即按投标书确定的人员组成精干、高效的项目指挥机构,在接到中标通知后3天内,乌鞘岭特长隧道项目部主要人员赶到施工现场,开始工作;项目部其余人员和施工队先遣人员根据安排在5天内进场;工程前期所需的物资、设备也将于7日内运抵施工现场。做到进场快、设营快、开工快,创造条件,尽早展开主体工程施工。
人员、设备、材料进场后,迅速开始图纸会审、复测、征地拆迁、临时设施施工等工作。尽量缩短施工准备期,在建设单位、监理的支持配合下,争取早日开工。
以突出隧道施工为重点,应用网络计划技术对本本标段工程进行合理安排。明确各关键工序的施工时间,对工程进度实行目标管理,对控制工期的重点分项工程,做到资源保证,各级领导重点抓,阶段性目标不欠帐。
在施工过程中不断完善施工组织设计,优化施工方案,使得工序衔接、劳动力组织、机具配备更加合理和有利于施工生产。推广专业化、规范化、程序化施工方法,组织专业化施工队进行流水作业,分别进行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劳动熟练程度,保证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
在施工过程中以科学的态度,精心组织,合理安排施工,紧紧抓住关键工序不放,正确处理各工序之间的矛盾,做到环环相扣,井然有序。坚决杜绝计划执行过程中的随意性,使整个施工过程时时处于受控状态。并定期召开施工生产会议和工程调度会,总结分析施工生产情况,下达施工生产计划。根据统计的结果,对当前的施工进度做定量分析,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确保下达的计划按时完成。
队伍一进场,首先集中力量突击施工乌鞘岭特长隧道进口场地施工,为早日进洞创造条件。与此同时各项临时设施、洞外路基、桥涵及附属工程顺序施工。
为加快施工进度,施组按全面机械化施工,特别采用高效大型机械作业进行设计,根据本标段的工程需要和施组安排上足人员、设备和材料。
机械设备本着先进、高效、配套合理和进口与国产相结合的原则,并考虑特长隧道的特点进行配置。隧道施工按开挖、出碴、锚喷、衬砌四条作业线配套机械设备,为了加快施工进度,进口端前1500米采用无轨运输方式,1500米以后采用有轨运输。隧道掘进采用四臂凿岩台车钻孔,加快钻孔速度;采用挖掘装载机装碴;有轨运输出碴直接弃于洞口卸碴场,装碴机配合大型自卸汽车二次倒运至弃碴场;隧道初期支护采用锚杆台车钻孔,湿喷混凝土三联机喷射混凝土;二次衬砌采用14米长穿行式大型液压衬砌台车整体浇注,配两套模板,缩短拆模时间;充分发挥机械化施工的优势,为加快施工进度创造条件。
在施工现场建立机械修配厂,对合同段内所有机械设备进行维修、维护和保养,提高设备完好率。配备所需的修理设备和易损易耗配件,定期检查与日常保养相结合,及时发现和处理机械故障,保持机械设备正常运转。建立设备台帐,对机械设备的管、用、养、修进行动态管理,提高机械管理水平。加强机械指挥和调度,充分发挥机械设备效率,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
物资部门要及时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做好物资的采购和供应工作,并根据当地民情风俗、气象等情况进行适量储备,不因农忙、冬季和雨季停工待料。确保工程材料按时到位,满足施工生产需要,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加大设备投入的前提是加大资金投入,为保证设备的数量和质量,我们将加大资金的投入,满足新购、维修保养或调遗机械设备、材料工具的需要,保证工程建设正常进行。
实行“项目法”管理,项目经理对施工工期负全责。工期目标管理建立岗位责任制,签订包保责任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完善考核及奖罚制度,实行分工负责。
各职能部门围绕工期制定工作计划,每月检查落实情况,定期召开工程例会,及时掌握施工动态,了解各项目进度情况,对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分析预测,积极研究对策,采取防范措施,对施工中暴露的问题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理。对未完成进度计划的查明原因,制订改进措施,使工程进度,做到日保旬,旬保月,月保总工期。
施工中积极应用“四新”技术,同时广泛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建议、小改进”五小活动,充分发挥科技生产力作用,加快施工进度。
在施工中聘请国内知名地下工程施工专家进行指导,组织科研攻关,重点研究解决特长隧道施工中遇到的新技术,主要有:特长隧道有轨运输、无轨运输快速施工机械设备配套技术,特长隧道通风技术,特长隧道反坡排水施工技术,特长隧道施工用电、高压进洞供配电技术,弹性整体道床施工技术,特殊围岩段施工技术(膨胀性围岩),预防地质灾害技术(围岩失稳、岩爆、地热、煤层)等;积累资料,为今后长大隧道施工提供借鉴。
新技术:隧道爆破采用水压爆破技术,能大幅度降低爆破粉尘,节约炸药用量,提高爆破效果,这对特长隧道的通风排烟十分有利;利用GPS卫星定位系统布设高等级测量控制网,洞内采用高精度全站仪双导线进洞,确保隧道贯通精度。围岩收敛采用瑞士莱卡TCA2003测量机器人进行量测,能测出量测点的三维位移,更精确地反映围岩变形情况,加快测量速度,指导施工。
新工艺:采用凿岩台车安装超前大管棚工艺,减少设备投入和施工干扰;采用袖阀管注浆工艺,保证注浆质量。
新设备:采用门架式凿岩台车,减少洞内施工干扰;加快施工速度。采用锚杆机钻孔和安装锚杆,采用湿喷混凝土三联机进行喷射混凝土施工,发挥机械化施工的优势保证初期支护的速度和质量。采用大吨位梭式矿车运碴,利用矿车自配的刮板链条,进行相临矿车的洞碴传输和卸碴。采用穿行式液压衬砌台车,配两套模板,缩短拆模时间。
新材料:在进行软弱围岩段初期支护施工时,可通过添加微硅粉和微纤维改善喷射混凝土的和易性和粘接力,减少回弹,提高强度。富水地段施工时,超前帷幕注浆可选用超细水泥、化学注浆进行地层加固、止水。
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施工中根据各工序的特点采取相应切实可行的防护措施,杜绝施工现场各种安全隐患的存在,以安全保进度。
本标段把隧道开挖、施工用电和洞内交通作为安全工作的重点,隧道开挖时做好防塌方掉块、防涌水、防岩爆、防瓦斯措施,各类高压、低压线路布设满足规范要求,用电设专人管理,各类警示标志明显,衬砌台车设计采用专用支架供用电线路通过。
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观念,加强施工质量管理,严格按设计、规范要求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质量一次成优,避免因质量问题延误工期。
工程展开施工后,本着稳扎稳打、稳中求快,均衡生产的原则,根据工程的进展情况,适时开展劳动竞赛。开展比进度、比质量、比安全的活动,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劳动热情,不断掀起施工高潮,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施工进度,确保总工期的实现。对在劳动竞赛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细致了解掌握当地水文、天气等方面的信息,制定可行的特殊季节施工措施,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落实到位。节假日连续不间断施工,保证进度;做好施工便道的维修和养护,确保施工道路晴雨、四季畅通无阻。
根据本标段工期长的特点,高标准修建临时设施,搞好文化、生活、卫生线的建设,注重员工的“三餐一宿”,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做好生活区的环境美化工作,不断增强全体员工的战斗力,提高工作效率。设工地医院定期或不定期对员工进行身体健康检查,保证全体员工有强健的身体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全身心的投入到施工生产中去。
配备专职人员积极做好征(租)地拆迁工作。一上场主动与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取得联系,加强沟通、增进了解,取得支持。施工中,主动同当地政府、群众以及友邻单位搞好关系,对友临单位互相支持、互相提供方便、互通有无、互相帮助;对少数民族同胞,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增进民族友谊,为施工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加快施工进程。
在施工中我们本着修路造福当地人民的原则,在施工期间尽可能的为当地人民群众多做贡献;同时加强施工管理,在施工期间尽可能的减少对当地人民群众的干扰和破坏他们的生活环境,取得当地人民群众的信任,减少群众对施工的干扰。加强与相邻标段各兄弟单位的合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乌鞘岭特长隧道是我国最长的铁路隧道,也是本标段工期控制的咽喉工程。在本标段隧道施工中,紧紧围绕隧道快速施工这条主线,科学制定施工方案、安排专业化施工队伍、配置高效机械设备、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实行流水作业,坚持24小时施工、节假日轮休制度,确保工期总目标的实现。
进口端1500米无轨运输时,采用瑞典产轮胎式凿岩台车,改有轨运输时,用门架式凿岩台车钻爆破孔;采用锚杆台车钻锚杆孔和安装锚杆,缩短锚杆作业时间,同时应用凿岩台车施作管棚和超前小导管,一机多用,减少施工干扰。
特长隧道单口掘进时,施工通风是影响隧道施工循环的重要一环。采用水压爆破新技术,既能减少炸药用量,减少炮烟,又利用高压水雾有效降尘,极大地缩短了通风排烟时间。
乌鞘岭特长隧道前1500米施工采用无轨运输方式,快速展开施工。1500米以后采用洞内有轨与洞外无轨相结合的方式,洞内采用挖掘装载机、电瓶车、大吨位梭式矿车装碴、运碴,将洞碴运弃至洞口卸碴场,大型装载机和自卸汽车二次倒运至弃碴场,通过缩短洞内运碴距离,缩短循环作业时间;二次衬砌混凝土轨行式混凝土输送车运送。
隧道开挖和初期支护完成后,及时施工仰拱和填充,尽早形成闭合支护体系,既利于整体受力保持围岩稳定,也方便二次衬砌施工。为减少开挖、初期支护与仰拱施工的相互干扰,在距开挖面50~100米处搭设防干扰工作平台,平台上铺设运输通道,平台下进行仰拱混凝土浇注,开挖和仰拱施工平行作业,减少施工干扰,加快进度。
为保证混凝土结构尺寸和外观质量,减少施工接缝,提高施工速度,隧道衬砌采用14米长衬砌台车进行施工。本隧道衬砌台车设计为穿行式,一套支架配两套模板,循环交叉前进,在保证拆模强度的前提下加快施工速度。
施工中运用平导先行地质预报、使用TSP202地质超前预报仪、HY-303红外探水仪等探测设备、超前地质钻孔等多种方式分析判断掌子面前方地质条件,在开挖前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避免延误施工时间。
乌鞘岭隧道右线进口有Ⅵ级围岩460米,里程为YDK163+140~YDK163+600;Ⅴ级围岩250米,里程为YDK163+600~163+850。并且地层以第四系全新统的湿陷性粘质黄土和卵石土为主,加之埋深较浅,在这种围岩条件下施工必须采用强支护、短进尺的方法,从进口端按照正常的施工进度完成该段施工约需要10个月时间,加上2个月的准备时间,共需要约12个月,甚至有可能会出现延误。
根据我单位现场认真考察乌鞘岭隧道右线洞外地形情况,并结合设计线路、地质资料,可以考虑在上雨岭沟增设施工斜井1座,斜井长度251.8米,进口位置标高大约2690米,与隧道相接处里程约为YDK163+850,高程约2660米,斜井纵坡12%。采用无轨运输方案,按单车道断面设置,斜井横断面净高4.0米,净宽4.5米。在2个月内完成斜井施工,与正洞相交后,即向线路前进方向掘进,与洞口工作面形成两条并行生产线,这样可以超前710米、约10个月的时间进入右线YDK163+850断面位置施工,总工期可提前约10个月左右。
另一方面,设置斜井可以为后期通风和洞内出碴提供方便,为快速施工创造条件。隧道开挖全部完成后,逐层回填封堵,斜井两端浇注混凝土封闭。
本着先进、高效、适用、配套、国产与进口相结合的原则,土石方设备按挖、装、运、平、压机械化作业配套;隧道施工按钻爆、出碴、锚喷、衬砌机械化作业线进行设备选型配套;试验检验设备、仪器、仪表按国家二级试验室标准配置,确保工程施工需要。
本标段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备见表9.1-1。
本标段主要试验检验设备配备见表9.1-2。
在设备配置时,对于控制工期项目和施工中需要连续运转使用的设备考虑一定数量的备用,避免因设备故障影响工期或造成损失。
为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性能,进行机械选型配备时,将若干在主要参数方面彼此协调一致的机械设备组成的专门机组,配套施工。成套机械中的主要机械或机组决定着施工方式、方法和工程的施工进度。正确选择机械并配套成“成套机械”充分发挥机械的群体效能,可以使施工机械化达到理想的效果。
无轨运输作业线主要设备配套:
1台阿特拉斯TH286四臂轮胎式凿岩台车+1台CAT320B挖掘机+1台CAT960F侧卸装载机+8台瑞典VOVOL20T双向行驶自卸汽车。
有轨运输作业线主要设备配套:
洞内:1台阿特拉斯TH586四臂轨行式凿岩台车+1台ITC312H挖掘装载机+两台JXK-25电瓶车+2台JXK-35电瓶车+20辆SSD20梭式矿车运输。
洞外二次倒运:1台CAT960F侧卸装载机+8台瑞典VOVOL20T双向行驶汽车+10台太脱拉18T自卸汽车。
1台H395锚杆台车+2台B1.5~4.0三联机喷砼+2台诺麦特湿式混凝土喷射机械手
无轨运输机械配套:
1台SZS-100混凝土搅拌站(60m3/h)+1台自制14m穿行式衬砌台车(配2套模板)+2台HBT60砼输送泵+3台三菱FV313JML混凝土搅拌运输车。
有轨运输机械配套:
1台SZS-100混凝土搅拌站(60m3/h)+1台自制14m穿行式衬砌台车(配2套模板)+3台ACL606轨行式砼搅拌运输车。
9.2.4.辅助机械设备配备
空压机站:配10台4L-22/7电动空压机,设一供给站集中供风。
施工用电:洞口建3000KVA变电站将35KV高压电变为10KV高压电,供Ⅰ、Ⅱ标共同使用。在洞口旁设2座二级变电站,1台315KVA变压器提供生活和小型用电,2台500KVA变压器提供洞口施工用电,洞内安装10KV电缆高压进洞,洞内设1台500KVA移动式配电站,提供洞内施工用电。另在洞口设1座900KW自备电站,安装2台康明斯450KVA发电机组作备用电源及上场初期临时用电。
给、排水:隧道右侧山坡设200 m3高位水池一座进口施工段为反坡排水,分段设置集水仓采用机械分级抽排至洞外。
通风:工作面采用压入式通风,在竖井与工作面贯通后,利用竖井排风。
在现场建立一个机械修配厂,负责对本标段内所有机械设备进行维修、维护和保养,提高设备完好率。
设专职维护员定期对现场所有机械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维护员由高级技师担任,建立设备台帐,对机械设备的管、用、养、修进行动态管理,提高机械管理水平。
对所有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进行岗前的再培训,要求操作人员按操作说明进行作业,不得任意扩大使用范围和超负荷作业,定期检查与日常保养相结合,及时发现和处理机械故障。
备足易损件,保持机械设备正常运转。加强机械指挥和调度,严禁违章指挥和操作,严禁无知蛮干。
加强对油水的使用管理,正确选用油品、掌握换油期、掌握加油量及正确使用内燃机冷却液,建立专业化的油水管理组织。实践证明,基层施工单位油品的科学管理与合理使用、水和防冻液的正确选择是保证工程机械正常运转的关键之一。
根据招标文件规定,本工程所需的构成工程主体的钢材和水泥,由建设单位组织施工单位招标采购。建设单位负责核定招标物资技术条件和数量,审核厂家资质,组织招标;我单位负责按时提供物资需用计划和技术要求,按招标结果与中标厂家签定供货合同。
除建设单位统一组织招标的物资外,其它材料由项目部物资部门自行采购,大宗材料也均采用招标方式采购。地材遵循就地取材、质优价廉的原则组织供应。
施工现场紧邻的兰新铁路打柴沟车站为既有办理货物运输的车站,在此设置一个材料转运站,水泥、钢材等主要材料和其他外来料通过铁路运输至打柴沟车站材料转运站,再用汽车运至施工现场;
经调查,当地合格的砂源极少,在黄羊镇砂沟有合格的砂源点,因砂源点距黄羊镇火车站较近,采用火车运输和汽车运输联合运输方式。石料由石板沟石场供应,汽车运至工地。
小型零星材料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就近购买。
施工时,按照建设单位制定的“物资管理办法”要求,根据工程进度安排,提前编制材料采购计划,需建设单位提供协助的及时与建设单位沟通,自行采购材料及早联系,保证工程需要。
材料运至工地后妥善保管,防止材料受潮变质,所有材料在使用前按规范、规定进行质量检验和试验,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项目部和施工队建立材料接收、保管、发放等物资管理规章制度,做到计划准确、供应及时、质量优良,以最佳的供应方式满足施工生产的需求。
在编制材料采购计划时,除以施工进度为依据外,还要综合考虑占用资金周转量、厂家生产能力与总体(含其他单位)需求量、节假日运输影响、雨雪天交通影响等因素,做到既能保证施工生产需要,不出现停工待料的现象,又要尽量减少材料积压,减少资金占用。
本标段主要材料供应计划见表10.3-1。
凡是涉及最终工程产品质量的工程材料(建设单位组织招标采购的除外)均由项目部物资部门统一采购。如防水卷材、火工产品、砂石料、混凝土外加剂和掺加料等。
形成批量的材料采购,根据料源情况,由项目部物资部门负责组织招标采购。工程用的小型零星物品,由所属各施工队在保证质量要求的前提下自行采购。
严把材料进货检验和试验关。严格按照建设单位制定《物资管理办法》和我单位《物资进货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执行,做到购进的材料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及时提供产品合格证明书及检验质保资料。
在使用物资前,必须按规范、规定进行质量检验和试验。如发生代用材料时,按规定要求需征得建设单位和监理的认可批准后方可代用。为确保各种材料各项技术指标达标,遵照有关规范和标准要求,必要时对所采购物资事先进行试验,合格后方可采购。
根据材料规格、质量、形态、性能、特点要求,选择运输工具,确保在搬运过程中不使材料受损和降低质量性能。
对超长、超大、笨重的物资、易燃易爆、易碎、有毒有害的危险品,事先制定运输方案和作业指导书,采取绝对安全的手段和措施,保证物资完好无损运往施工现场。
委托他人运输的物资,事先签订运输合同,合同中写明重点保护部位和重点防护措施条款,确保运输过程中物资安全与质量。
所有进入工地现场物资材料,按物资类别建立相应的料库、料场,露天存放的物资做到下垫上盖,不使积雪积水。精密仪器仪表与小件物品入库保管。对油料、危险品入特殊库房存放,火工产品严格公安部发布的《民爆器材管理规定执行》,所有仓库设置必须符合防火安全管理要求。
对到达工地的所有物资必须按《铁路物资技术保管规程》进行数量验收、外观质量检查、做好原始记录、索齐附件及质量合格证明文件等资料,及时处理验收中发现的数量、质量问题。
各类仓库、料场的物资做到完整、齐备、数量准确、质量完好、凭证齐全、标识清楚、记录详实。做好在库(场)的原材料、半成品、构件的包装防护工作,确保物资完好无损。对有特殊性要求的物资,根据其性能进行储存保管,确保其质量。
发放物资遵照先进先出的原则。正确标识,防止混淆和误用。有保质期(如水泥)的物资,做到合理储备,防止积压和浪费。
项目部物资部门和各施工队物资工作人员,在保证供应的前提下,要按物资核算办法进行工程材料成本核算过程控制,各施工队实行限定额发料,精打细算,严格材料核算核销工作。
项目部物资部门在技术部门的配合下依据工程进度计划和设计要求编制材料采购计划和技术要求,按建设单位《物资管理办法》规定,及时上报建设单位物资管理部门,并提报准确的季、月度采购申请计划,对计划的真实性、准确性负全部责任。并负责与中标厂家合同的签定。
对于建设单位统一招标采购的物资管理,按建设单位制定的《物资管理办法》和我单位《物资管理控制程序》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