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湛线铁路湘桂线改造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

              4

              4

              4

              4

              5

              5

              6

              6

              8

              8

              9

              9

              10

              16

              17

              21

              23

2.6.-02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24

              25

              25

              105

              140

              208

              216

              225

              225

              226

              242

              242

              242

              244

              251

              293

              293

              293

              295

8.-018.-02              320

9.-01              329

              331

              331

              336

              346

              354


第1章工程概况

第1节线路概况、里程及长度

永州地区湘桂线改造工程是洛湛铁路永岑段永州地区相关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湘桂线本次改造的范围为高溪市站出站DK130+600 至出永州站湘桂线K141+700 与既有湘桂线接轨处,线路长度13.858km。其中DK130+600K141+065.39 为新建铁路,长度为9.337kmDK322+900 DK327+421.7(=K141+700)为既有线及既有线改建,长度为4.521km

 

第2节线路主要技术标准

湘桂线改造工程主要技术标准为铁路等级级,初期按单线建设,预留复线条件,桥梁双线墩台、隧道、深路堑等不易改建工程一次建成双线;限制坡度:6%;线路平面条件按速度目标值200km/h 设计,正线按重型轨道一次性铺设无缝线路,采用有碴轨道结构,最小曲线半径一般3500km,困难条件2800m;内燃牵引,预留电化条件;机车类型:DF4;牵引总量3500t;到发线有效长度850m;闭塞类型:自动闭塞。

 

第3节工程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地质情况

永州地区东、南、西三面环山,东靠骑田岭、南倚萌渚岭、西界都庞岭,本地区碳酸盐分布广泛,岩溶较为发育,局部地段顺层、弱膨胀土等工程地质问题突出。地貌轮廓为西南高、东北及中部低,以山丘地为主体。

 

第4节气候条件

永州市位于湖南省南部,五岭山脉北麓。境内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即具温光丰富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的特点,又有雨量充沛、空气湿润的海洋性气候特征。全年平均气温在17.618.6,无霜期年均285311 天。年降雨量12901590毫米,南部六县有天然大棚之称。

 

第5节工程质量要求

执行国家法律、条例、细则,按照铁道部现行的技术标准、规范和设计文件施工,杜绝工程质量重大、大事故;

执行广州铁道(集团)公司、建设项目管理中心、指挥部关于工程质量管理的有关规定、办法;

要求按照国家规定实行建设监理制,严格按国家、铁道部有关监理的法律的有关规定、办法。

工程必须符合设计文件并确保全部工程达到国家及铁道部现行的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

施工单位应通过IS09000 系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严格按照质量体系的规定进行操作,落实工程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要求。

 

第6节施工期限

总工期36 个月。业主暂定开工日期为2005 5 30 日,暂定竣工日期为2008 5 30 日。具体以建设单位批准的开工日期为准。

 

第7节主要工程量

主要工程量路基土石方81.88 万立方米;特大桥2 桥,1913.78 延长米;大桥3 座,804.38 延长米;涵洞31 座,1147.04横延米;新建双线隧道1 座,1298 延长米。具体详见表1.-01

1.-01 主要工程数量表

 

序号

工程名称(结构形式)

单位

数量

备注

1

路基土石方

 

 

 

1.1

地基处理(垫层/碎石桩)

m3

8141/7913

 

1.2

路堑挖方

m3

154659

 

1.3

路基填方

m 3

548916

 

其中

填岩碴

m3

106530

 

 

填级配碎石

m3

113460

 

 

填场拌改良土

m3

74291

 

 

填路拌改良土

m3

199427

 

2

桥梁工程

5

 

2.1

芦洪市河特大桥

m

634.8

 

1

钻孔桩

112

 

2

墩台

20

 

2.2

大桥(共三座)

m

804.38

 

1

钻孔桩

124

 

2

墩台

41

 

2.3

黄狮头特大桥

m

1278.98

 

1

钻孔桩

244

 

2

墩台

26

 

3

隧道工程

m

1298

双线隧道

4

涵洞工程

延长/

1031.36/29

 

5

排水及防护(干、浆砌)

m3

32520

 

 

第8节施工条件

施工条件较好,工地距永州市较近(标段起点距永州约20km,终点距永州约6km),可就近利用既有公路交通进入工地,新修施工道路较少。主要地材从永州市湘江砂石码头(料场)购买。所用电力可就近利用地方高压线路,接线方便。

 

第9节工程特点及重、难点

本工程最大特点是集中了路基、桥涵及隧道等多类工程,工程量较大,桥涵结构物较多,综合性强,施工投入较多。工程重难点是隧道及桥梁,其中蒋家隧道为双线隧道,处于岩溶地区,地质情况较差,围岩级别高,个别地段埋深浅,施工工法转换多,采用针对性措施和合理的开挖支护方式,确保隧道开挖过程中的安全稳定十分关键。桥梁工程的关键在于基础工程,个别桥址地下岩溶较发育,给钻孔桩施工的成孔增加了难度,须引起高度重视。另外,由于本工程设计标准要求高(设计时速目标值为200km/h,对路基填料(尤其是对路基基床,包括基床表层及底层)的选用、特殊地段处理及压实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须特别引起重视。

 

第2章总体施工组织及规划

第1节施工组织管理目标

2.1.1.工程质量目标

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条例、细则,按照铁道部现行的技术标准、规范和设计文件进行施工,杜绝工程质量重大、大事故。确保全部工程达到国家及铁道部现行的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争创全优工程、样板工程。

2.1.2.安全目标

无重伤以上事故,轻伤率控制在2以内,无重大机械设备事故,无火灾事故,无各类交通事故。

2.1.3.工期目标

提前业主工期9 个月,确保在27 个月内的时段内完成招标范围内全部工程项目。即按照业主暂定开工日期 2005 5 30日正式开工,计划竣工日期为2007 8 30 日。同时承诺:绝对服从业主对工期的安排和调整。

2.1.4.环境保护目标

符合国家环保法律、法规要求,满足当地有关施工环境活动的各项规定。

2.1.5.职业健康目标

员工因工职业病发生率小于1.0

 

第2节组织机构

2.2.1.管理模式

如我单位能够中标,将按照本投标书承诺成立项目经理部,隶属单位总部管理,除投标书中承诺的人员、设备外,还将在单位范围内调遣适合本合同施工的队伍、设备;项目经理部各机构部门同时受单位相关职能部门管理;项目经理部将按照我单位项目管理要求的要求优质、高效、安全、按期完成本工程施工。

管理模式采用 扁平式管理,由项目部直辖施工队(劳务作业层),压缩管理层次和中间环节,减少管理费开支,提高工效。

2.2.2.项目组织机构和人员组成

由一名项目经理做为本项目的总负责人,全权代表本公司对本项目实施各项管理,再设1 名生产副经理,1 名安全副经理,1 名项目总工程师组成项目管理班子。

设四部两室六个职能部门,即工程技术部、安全质量部、计划财务部、工程保障部、综合办公室、中心试验室。

项目部定员45 人,人员配置见表2.1-01,机构设置见图2.1-01

2.2.3.项目经理部各部门职责

项目经理部的主要职责是受公司法人代表及总部(各部门)的委托,实施对本工程的全面管理,充分发挥监督、协调、服务和指导的职能。

2.2.3.1.项目经理

负责本项目的全面工作,代表本单位直接与业主接触,并严格履行施工合同,对所承建

 

2.1-01 项目部主要人员配置

 

序号

职能部门

人数

人员配置

1

管理层

4

项目经理1 人,总工1 人,生产、安全副经理各1 人。

2

工程技术部

18

调度2 人、路基工程师1 人, 隧洞工程师2 人、桥梁工程师5 人、资料管理员1 人、测量工程师1 人、量测工程师1 人,测量(量测)5人。

3

中心试验室

3

试验工程师1 人,试验员2 员。

4

安全质量部

5

专职安全员3 人,质检工程师2 人。

5

工程保障部

3

设备工程师1 人,材料工程师2

6

计划财务部

5

财务负责人(会计师)1 人, 出纳(会计员)1 人, 合约工程师1 人,计量工程师1 人,计划统计负责人1 人。

7

综合办公室

7

文秘兼文件管理员1 人,司机2 人,公安2 人,医务1 人, 环保1 人。

 

合计

45

 

的工程的工期、质量、安全负直接领导责任。合理组织生产,保证正常的施工条件,优化配置项目的人力、资金、材料、施工及检测设备等资源,合理安排施工进度,保证均衡生产,做到文明施工。认真履行工程承包合同,负责落实项目的开工、竣工交付等有关事宜,强化项目管理的四控制三管理一协调,满足顾客要求,保证兑现合同承诺。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保证项目正常运行。

2.2.3.2.主管生产项目副经理

主要负责施工现场管理,施工计划管理,召开工程调度会,协调内外部关系,协助项目经理抓好生产。



2.2.3.3.主管安全项目副经理

协助项目经理抓好安全管理工作,负责编制安全计划,制定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安全责任制,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对安全隐患实施纠正措施。

2.2.3.4.项目总工程师

组织项目部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施工图纸自审,参加顾客或设计单位组织的施工图纸会审或设计交底,并做好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记录;组织编制指导性/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负责贯彻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组织编制作业指导书;审核物资需求计划和非标构件加工订货计划,监督有关人员做好物资和工程产品监测和施工过程监测,保证满足施工规范和合同中规定要求;组织重要部位和特殊过程的工程检查验收,对发现的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及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并验证措施的实施情况。组织推广应用四新技术,努力提高施工工艺水平和操作技能;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检查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及时研究处理质量活动中的重大技术问题。对质量持有否决权;定期组织项目工程质量检查,主持分部工程质量评定。

2.2.3.5.各职能部室

工程技术部负责施工方案制定与优化,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和技术交底,进行施工工艺设计;负责本工程控制测量、施工放样和监控量测;

中心试验室负责本工程的各项试验和检验;

安全质量部负责安全检查、安全培训和贯彻职业健康安全标准,对施工安全进行控制。负责贯彻质量管理标准,实施质量检查,对质量负监督责任;负责编制施工周报和月报,制定施工计划和监督计划执行;

工程保障部负责物资材料供应、机械设备管理;

计划财务部负责施工预算、核算、结算及施工计划的制定,负责财务管理;

综合办公室负责贯彻环境保护体系标准、文件控制、办公区管理、对外协调、生活区管理、工区治安、环保及工人医疗服务等。

第3节施工队伍安排

根据本工程各项工程的特点及工程量,拟按隧道、桥梁、涵洞、路基土石方、防护及排水等项目上施工经验丰富的专业化施工队伍施工。具体安排及任务划分:

路基土石方安排三个队,平均每队人数120 ;

芦洪市河特大桥安排一个队,施工劳力160 人;

大桥施工一个队,施工劳力160 人;

黄狮头特大桥安排一个队,施工劳力240 人;

蒋家隧道施工两个队,进出口安排各一个,每个队施工劳力180 人;

涵洞通道三个队,每队施工劳力120 ;

防护排水工程安排三个队,每队施工劳力120 人。

各施工队人员弹性编制、动态管理,施工高峰期人数,工区划分及施工队伍安排如表2.5-01 所示

 

第4节辅助施工生产设施

为确保施工质量创优质、施工进度按计划,针对本工程各工程项目的特点及工程量,设立具有针对性、与施工项目配套的辅助施工生产系统。主要从对本工程有较大影响的几个方面考虑:

砼制备、钢筋加工、机械修理和碎石加工等。

2.4.1.混凝土拌合

拟在砼用量大的主要项目上设立砼拌合站,各项目就近供应未设拌合站的其它项目的砼,全标段配备一定数量砼搅拌运输车运输,砼搅拌运输车由项目部集中调配使用。混凝土拌合站配置及供应范围如表2.5.-02 所示

2.4.2.钢筋加工

各桥梁、隧道等主要结构物分别设钢筋加工厂,并兼顾钢筋用量小的其它项目的钢筋加工。

2.4.3.机械修理

全标段设机械修理厂一处,担负机械设备的大修,小故障由机械使用单位自行修理。

2.4.4.轻型砼构件制作

为保证水沟砼盖板等轻型砼构件制作质量,拟设立轻型构件预制厂集中制作砼构件,经现场考察,轻型砼构件预制厂在

2.5-01 施工队伍安排表

 

序号

专业队伍名称

人数

担负的工程项目

1

路基土石方一队

80

担负DK130+600(标段起点)~DK135+500 里程段路基土石方施工。

2

路基土石方二队

80

担负DK135+500DK136+550里程段路基土石方施工。

3

路基土石方三队

80

担负DK136+550DK140+247.26各段路基土石方施工。

4

芦洪市河特大桥(桥梁施工一队)

160

担负芦洪市河大桥施工

5

大桥施工队(桥梁施工二队)

160

担负本标段两座特大桥以外三座大桥的施工

6

黄狮头特大桥施工队(桥梁施工三队)

 

240

担负黄狮头大桥施工

7

蒋家隧道进口施工队

 

150

担负蒋家隧道进口段工程施工

8

蒋家隧道出口施工队

 

150

担负蒋家隧道进口段工程施工

9

涵洞施工一队

 

120

担负本工程部分涵洞的施工

10

涵洞施工二队

 

120

担负本工程部分涵洞的施工

11

涵洞施工三队

 

120

担负本工程部分涵洞的施工

12

防护排水一队

 

120

担负本工程防护及排水工程的施工

13

防护排水二队

 

120

担负本工程防护及排水工程的施工

14

防护排水三队

 

120

担负本工程防护及排水工程的施工

15

材料运输队

 

20

负责本标段外供材料的运输供应

16

机械修理厂

 

8

负责各种机械大修

 

合计

 

1848

 

2.5.-02 拌合站配置及供应范围表

 

序号

项目名称

设置地点

设备配置

生产率

供应范围

1

1#拌合站

芦洪河特大桥

JS500

25m3/h

芦洪河特大桥及蒋家隧道进口段等

2

2#拌合站

蒋家隧道出口

JS500

25 m3/h

蒋家隧道出口段及其它两座大桥

3

3#拌合站

黄狮头特大桥

JS750

40 m3/h

主要供应黄狮头特大桥

K133+330 60m 处建设,占地3000m2

2.4.5.级配碎石及改良土拌合场

为保证路基工程质量,满足路基工程对级配碎石和场拌改良土的要求,拟在线路DK135+200 左侧设置级配碎石和改良土拌合场,配置200T/h 稳定土拌合机一台,能满足工程需要。

2.4.6.碎石加工

根据参考资料的提示,本工程路堑和隧道开挖出来的石材有加工利用的可能,如有可能拟考虑设一个碎石加工厂,并将该碎石加工厂设在蒋家隧道出口弃碴场附近,配备3 PCB-30 型锤式破碎机及筛分配套设备生产碎石。碎石堆料场经清理、整平后用混凝土硬化地面,桥梁基础、墩柱、梁片、隧道二衬等砼用碎石按不同粒径规格分开堆放,设立明显标志和隔离墙。

 

第5节施工用电、用水

2.5.1.施工用电

本工程拟修建8 公里临时供电线路,安装8 台变压器,详见表2.5.-01

2.5.-01 施工用电计划表

序号

项目(地点)名称

里程点(段)

单位

数量

供电范围

1

供电线路

IIDK130+600 K139+700

km

9.1

(K139+700 处接线)供应全标段

2

芦洪市河特大桥(6-32m

IIDK131+640

kvA

400

本桥及邻近用电工程

3

蒋家隧道进口

IIDK132+340

kvA

630

本桥及邻近用电工程

4

蒋家隧道出口

IIDK133+640

kvA

 

本桥及邻近用电工程

 

 

 

 

800

 

 

 

 

 

 

5

从古塘大桥(6-32m

IIDK134+230

kvA

 

本桥及邻近用电工程

6

鲁家村大桥(11-32m

 

kvA

 

本桥及邻近用电工程

 

 

IIDK137+650

 

400

 

 

 

 

 

7

S21 公路大桥(6-32m

 

kvA

 

本桥及邻近用电工程

8

黄狮头大桥(15-32m+6-24m+19-32m

IIDK138+400

kvA

400

本桥及邻近用电工程

9

IIDK139+100

kvA

400

本桥及邻近用电工程

2.5.2.施工用水

本地地表水丰富,水质较好。桥涵工程就近利用地表水,一般采用挖集水井的方法集水,水泵抽送,运水车供应。现场设置储水池蓄水。

隧道工程采用上下水供水系统的供应方式,详见隧道施工供水相关说明。

 

第6节临时道路

2.6.1.便道类型及设计

沿线(贯通)主便道及便桥:依环绕本工程的既有道路为依托,另新修部分便道和便桥使全标段道路贯通。新修便道本着少占耕地,尽量走正线路基的原则布置。必须新修绕线便道时,才考虑临时占地。

支线便道:考虑当地地形复杂,而工程结构物较多,线路多跨V 形沟谷,使得上述主便道不可能全部直接到达各结构物及路基段。为保证交通运输方便,拟从上述贯通主便道引支线便道进入相关施工现场,确保各主要工程项目均有道路通达。

2.6.2.便道、便桥设计

贯通便道路基按三级公路设计,纵向坡度不大于10%,转弯半径不小于20m,路基面设计宽按5.5m,行车道宽按4.5m。每300m 设一个会车道。便道路面铺设泥结碎石路面。便桥按汽车超20 级,挂车120 设计,采用砌石墩台、钢便梁结构。

2.6.3.临时道路数量,见表2.6.-01

 

第7节平面布置,详见2.6.-02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2.6.-01 临时道路(便桥)数量表

序号

道路名称

位置

新修(km

改建(km)

备注

1

贯道便道

各桥位及路基

2.8

9

改建既有道路

2

支线便道

 

 

 

 

 

支线便道一

蒋家隧道进口

0.3

 

 

 

支线便道二

蒋家隧道出口

0.3

 

 

 

 

第3章施工方案、技术措施、施工工艺和方法

第1节路基工程

3.1.1.工程概况

本工程线路里程D1K130+600DK141+065.49,全长9337m

主要工程内容包括:

区间路基:挖方共计140991m3,其中挖土方113568m3挖石方27423m3,填方共计349762m3,其中填岩碴106530m3,填场拌改良土40659m3,填路拌改良土119841m3

站场路基:挖方共计13668m3,其中挖土方1348m3 挖石方12320m3 ;填方共计199154m3,其中填场拌改良土33632m3,填路拌改良土79586m3

全标段填级配碎石113460m3,地基处理砂垫层5716 m3,砂夹石垫层2425 m3,碎石桩7913m,土工格栅5424 m2

路基填方多为移挖作填;隧道两侧以填筑隧道出渣的硬质岩渣为主;其他地段路堤基床以下填筑路拌改良土,基床底层填筑场拌改良土;全区段路堤、路堑基床表层均填筑0.6m 厚级配碎石;部分路堤存在软土地基,设置碎石桩及土工格栅以加强。由于总填方大于总挖方,须设取土场。

3.1.2.施工安排

3.1.2.1.施工队伍安排及设备配置

拟成立三个土石方专业施工队伍,每队80 人,各队施工里程如下:

土方一队:IIDK130+600-IIDK135+500

土方二队:IIDK135+500-IIDK136+550

土方三队:IIDK136+550-IIDK140+247.26

全标段内路基土石方施工全部采用机械化作业,人工配合施工。计划配备推土机6 台,挖掘机9 台,装载机6 台,重型自卸汽车32 台,重型振动压路机6 台,轻型振动压路机1 台,光轮压路机3 台,风枪24 台,破碎头1 台, ZCQ-30 振冲器2 台,潜孔钻1 台,内燃空压机3 台,洒水车2 台,平地机3 台,冲击夯2 台,灰土拌和机1 台,稳定土拌和站1 台,破碎机1 台,筛分设备1 套,拌和设备1 套,发电机1 台,变压器1 台等机械设备。

3.1.2.2.施工工序及主要施工方法

3.1.2.2.1.路基工程施工工序:见图3.1.-01

3.1.2.2.2.主要施工方法:

基底处理根据设计和工程实际情况,采用相应处理办法,运用机械和人工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施工。

路堤填筑用自卸汽车将填料运输至路堤填方地段。填方长度小于50m 采用推土机摊铺;其余采用挖掘机配自卸汽车运输施工。摊铺后分层用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密实。

路堑开挖采用浅孔爆破配合挖掘机械的方法施工。

运输采用重型自卸汽车进行运输。

对周围建筑、道路干扰较大的地段,布置相应的防护措施和施工方法。

 

3.1.2.3.施工进度安排

见表3.1.-01

3.1.3.土石方调配

见表3.1.-02、表3.1.-03、表3.1.-04

3.1.4.区间及站场路基填筑施工


2005


3.1.-02 路基土石方数量调配明细表一

 

段落编号

断面方数(m3)

施工方数(m3)

利用方数(m3)

自何处来 往何处去

土石等级

(m)

施工方法及数量(m3)

路堤

路堑

路堤

铲运机

挖掘机配汽车

往路堤

往弃

土堆

自取土场

自其他

自路堑

自拌和站

紧方

紧方

IIDK130+600-IIDK 131+235.51

1

1937

32203

1937

 

 

 

1937

 

本段利用

300

 

 

1937

 

1640

 

 

 

1640

 

 

 

自取土场

1000

 

 

1640

 

 

 

 

 

 

 

 

1640

自拌和站

5000

 

 

1640

 

 

 

30266

 

 

 

 

 

往银子塘站

6000

 

 

30266

芦洪市河特大桥

 

 

 

 

 

 

 

 

 

 

 

 

 

 

 

IIDK131+862.91-I IDK132+334

2

44131

24633

 

 

 

44131

 

 

蒋家隧道弃碴

2000

 

 

44131

 

285

 

 

 

285

 

 

 

自取土场

1000

 

 

285

 

 

 

 

 

 

 

 

285

自拌和站

4000

 

 

285

 

 

 

1046

 

 

 

 

 

往银子塘站

5000

 

 

1046

 

 

 

18791

 

 

 

 

 

往银子塘站

5000

 

 

18791

 

 

 

4796

 

 

 

 

 

往银子塘站

5000

 

 

4796

蒋家隧道

 

 

 

 

 

 

 

 

 

 

 

 

 

 

 

IIDK132+646-IIDK 134+239.15

3

31927

32172

 

 

 

31927

 

 

蒋家隧道弃碴

2000

 

 

31927

 

 

 

24191

 

 

 

 

 

往银子塘站

4000

 

 

24191

 

 

 

7981

 

 

 

 

 

往银子塘站

4000

 

 

7981

八古塘大桥

 

 

 

 

 

 

 

 

 

 

 

 

 

 

 

IIDK134+441.45-I IDK135+000

4

30472

27663

 

 

 

30472

 

 

蒋家隧道弃碴

2000

 

 

30472

 

 

 

14106

 

 

 

 

 

往银子塘站

2000

 

 

14106

 

 

 

13557

 

 

 

 

 

往银子塘站

2000

 

 

13557

银子塘车站

 

 

 

 

 

 

 

 

 

 

 

 

 

 

 

小计

 

110392

116671

116671

 

1925

106530

1937

1925

 

 

 

 

 

227051

 


3.1.-03 路基土石方数量调配明细表二

 

段落编号

断面方数(m3)

施工方数(m3)

利用方数(m3)

自何处来 往何处去

土石等级

(m)

施工方法及数量(m3)

路堤

路堑

往路堤

往弃土堆

路堤

推土机

铲运机

挖掘机配汽车

自取土场

自路堑

自拌和站

紧方

预压土方

紧方

紧方

IIDK136+550-IIDK 137+280.3

5

131972

3047

1958

 

 

 

1958

 

本段利用

400

 

 

1958

 

14909

 

1089

 

 

 

1089

 

本段利用

IV

400

 

 

1089

 

 

 

 

 

14909

 

 

 

自取土场

100

 

 

14909

 

 

 

 

 

 

 

 

14909

自拌和站

3000

 

 

14909

 

 

 

 

 

128925

 

 

 

自取土场

IV

3000

 

 

128925

鲁家村大桥

 

 

 

 

 

 

 

 

 

 

 

 

 

 

 

IIDK137+645.83-I IDK137+734.21

6

4139

 

 

 

4139

 

 

 

自取土场

3000

 

 

4139

 

2188

 

 

 

2188

 

 

 

自取土场

1000

 

 

2188

 

 

 

 

 

 

 

 

2188

自拌和站

3000

 

 

2188

217 公路大桥

 

 

 

 

 

 

 

 

 

 

 

 

 

 

 

IIDK137+969.21-I IDK138+315.8

7

10256

11242

10256

 

 

 

10256

 

本段利用

300

 

 

10256

 

3711

 

986

 

 

 

 

 

往弃土场

1000

 

 

986

 

 

 

 

 

3711

 

 

 

自取土场

1000

 

 

3711

 

 

 

 

 

 

 

 

3711

自拌和站

4000

 

 

3711

黄狮头特大桥

 

 

 

 

 

 

 

 

 

 

 

 

 

 

 

IIDK138+584.03-I IDK140+247.26

8

61296

10031

10031

 

 

 

10031

 

本段利用

400

 

 

10031

 

10899

 

 

 

51256

 

 

 

自取土场

5000

 

 

51256

 

 

 

 

 

10899

 

 

 

自取土场

1000

 

 

10899

 

 

 

 

 

 

 

 

10899

自拌和站

6000

 

 

10899

永州西站

 

 

 

 

 

 

 

 

 

 

 

 

 

 

 

小计

 

239370

24320

24320

 

216036

 

23334

31707

 

 

 

 

 

272063

总计

 

349762

140991

140991

 

217961

106530

25271

33632

 

 

 

 

 

499114

 

 

 


3.1.-04 路基土石方数量调配明细表三

段落编号

断面方数(m3)

施工方数(m3)

利用方数(m3)

自何处来 往何处去

土石等级

(m)

施工方法及数量(m3)

路堤

路堑

往路堤

往弃土堆

路堤

推土机

铲运机

挖掘机配汽车

自取土场

自路堑

自拌和站

紧方

预压土方

紧方

紧方

IIDK135+500-IIDK 136+550

1

158495

13668

1348

 

 

 

1348

 

本段利用

400

 

 

1348

 

40659

 

12320

 

 

 

12320

 

本段利用

IV

400

 

 

12320

 

 

 

 

 

 

 

30266

 

自区间

 

 

 

 

 

 

 

 

 

 

 

1046

 

自区间

 

 

 

 

 

 

 

 

 

 

 

18791

 

自区间

 

 

 

 

 

 

 

 

 

 

 

4796

 

自区间

IV

 

 

 

 

 

 

 

 

 

 

 

24191

 

自区间

 

 

 

 

 

 

 

 

 

 

 

7981

 

自区间

 

 

 

 

 

 

 

 

 

 

 

14106

 

自区间

 

 

 

 

 

 

 

 

 

 

 

13557

 

自区间

 

 

 

 

 

 

 

 

 

 

 

 

 

自取土场

2000

 

 

30093

 

 

 

 

 

 

 

 

 

自取土场

1000

 

 

40659

 

 

 

 

 

 

 

 

40659

自拌和站

2000

 

 

40659

 

 

 

 

 

 

 

 

 

 

 

 

 

 

 

 

 

 

 

 

 

 

 

 

 

 

 

 

 

 

 

 

 

 

 

 

 

 

 

 

 

 

 

 

 

 

 

 

 

 

 

 

 

 

 

 

 

 

 

 

 

 

 

 

 

 

 

 

 

 

 

 

 

 

 

 

 

 

 

 

 

 

 

 

 

 

 

 

 

 

 

 

 

 

 

 

 

 

 

 

 

 

 

 

 

 

 

 

 

 

 

 

 

 

 

 

 

 

 

 

 

 

 

 

 

 

 

 

总计

 

199154

13668

13668

 

70752

 

128402

40659

 

 

 

 

 

125079

 


 

3.1.4.1.填土路堤施工

见图3.1.-02 填土路堤施工工艺流程。

3.1.4.1.1.施工准备

修筑临时便道,组织人员、机械上场,做好各种防排水设施。

填料选择及压实试验:

做好压实工艺试验,以确保适宜的工艺参数报监理批准后,投入施工阶段。具体内容有:选定适宜的压实机械;选定最佳填土厚度、最佳含水量;选定最合理的压实遍数;核定土方量变化率、松铺系数;确定合理的工艺流程。

测量定位:

设置永久性平面和高程控制点,在施工范围内测量放出线路中心线位置,根据设计图纸尺寸放出路基坡脚、边沟位置,并按设计位置开挖边沟。

地质调查核实:

施工前搜集详细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地基基础设计资料,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掌握本地区地基处理经验和类似工程地基处理经验以及使用情况。

在掌握原有的地质资料基础上,做必要的补充勘探,进一步查明和校对地质资料。勘探以静力探和十字板剪切试验为主,配合必需的钻探孔。

3.1.4.1.2.基底处理

清表:施工前,先将原地面表层种植的附着物、草皮和树根等杂物全部除掉,清除深度不小于0.15m,同时做好排水设施。对于基底为耕地或松土地段,当松土厚度小于0.3m 时,将原地表碾压密实;当松土厚度大于0.3m 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将土翻松、打碎,分层碾压密实,并用推土机将腐质土清至界外集中堆放,用自卸汽车运至弃土场。对原地面坡度陡于1:5 的地段,人工配合推土机开挖1:2 的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m。对于局部低洼地段有不良地质处,采用挖掘机清除至要求范围为止。对于路堤段在清除过程中产生的坑、洞穴,采用渗水性较好的材料(碎石土)进行回填,并按要求进行压实。基底清理结束后,采用推土机配合平地机进行基底平整,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并根据不同的地表土用不同的试验方法进行基底试验,经检测符合规定要求后才能进行填土施工。

清淤:对部分河沟地段和水浇地地段的淤泥和耕植土,根据现场情况,可将路基范围内的松软土质挖除干净,并开挖排水沟渠,将地表水引出排干,然后用优质渗水土回填至原地面高度,压实检测合格后,再进行路基填筑。在线路经过鱼塘、水田等地段时,采取抽水、抛填片石挤淤的措施处理基底。

地基处理质量检测:清除表面杂质后的基底表面,如果天然地基承载力小于设计要求,则需基底压实。压实采用振动压路机压实,压实度95%

3.1.4.1.3.分层填筑

在施工中必须始终坚持三线四度,三线即:中线、两侧边线,且在三线上每隔20 米插一小红旗,明确中线、边线的控制点;

四度即:厚度、密实度、拱度、平整度。控制路基分层厚度以确保每层层底的密实度;严格控制填筑密实度,以确保路基的质量及完工后沉降不超标;控制拱度以确保雨水及时排出;控制平整度以确保路基碾压均匀及在下雨时路基上不积水。

在路基中心线第200 m 处设一座固定桩,随填筑增高,在固定桩上标出每层厚度及标高,做出路肩,且在路基两侧每间隔 50m(局部可加密到20m)设置一道临时泄水槽,避免雨水冲刷边坡。

按横断面全宽纵向水平分层填筑压实,每200m 左右或两结构物之间划分为一个施工区。分层厚度根据试验路段确定的数据严格控制,路堤每20m 设一组标高点,每次厚度不得超过30cm,不小于20cm,最大虚铺厚度不超过35cm。每层填土,沿路基横向每侧超填4050cm 宽,以方便机械压实作业,保证完工后的路堤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在采用自卸土地段,将根据车容量计算堆土间距,以便平整时控制均匀分层厚度。

3.1.4.1.4.基床以下填筑路拌改良土

3.1.4.1.4.1.改良土施工工序流程如图3.1.-03 所示

3.1.4.1.4.2.准备工作

准备下承层:

改良土层填筑前应按规范规定进行下承层的验收。凡验收不合格的路段,必须采取措施,使其达到标准后,方能在上铺筑改良土层。

在槽式断面的路段,两侧路肩上每隔一定距离(如5-10m)应交错开挖泄水沟(或做盲沟)。

3.1.-03 路拌石灰改良土施工流程

测量:

在底基层或土基上恢复中线,直线段每15-20m 设一桩,平曲线段每10-15m 设一桩,并在对应断面的路肩外侧设指示桩。在两侧指示桩上用红漆标出石灰稳定土层边缘的设计高。

备料:

集料——采备集料前,应先将树木、草皮和杂土清除干净,并在预定采料深度范围内自上而下采集集料,不宜分层采集,不应将不合格材料采集在一起。如分层采集集料,则应将集料先分层堆放在一场地上,然后从前到后(上下层一起装入汽车),将料运到施工现场。料中的超尺寸颗粒应予筛除。对于塑性指数小于15 的粘性土,机械拌和时,可视土质和机械性能确定土是否需要过筛。人工拌和时,应筛除1.5cm 以上的土块。

石灰——石灰宜选在线路两侧宽敞而邻近水源且地势较高的场地集中堆放。预计堆放时间较长时,应用土或其它材料覆盖封存,石灰堆放在集中拌和场地时,宜搭设防雨棚。石灰应在使用前7-10d 充分消解。每吨石灰消解需用水量一般为500-800kg。消解后石灰应保持一定的湿度,以免过干飞扬,但也不能过湿成团。消石灰宜过孔径10mm 的筛,并尽快使用。

材料用量——根据各段石灰改良土层的宽度、厚度及预定的压实度(换算为压实密度),计算各路段需要的干集料质量。根据料场集料的含水量和运料车辆的吨位,计算每车料的堆放距离。

根据石灰稳定土层的厚度和预定的干容量及石灰剂量,计算每平方米石灰稳定土需用的石灰质量,并计算每车石灰的摊铺面积,如使用袋装生石灰粉,则计算每袋石灰的摊铺面积。计算每车石灰的卸放位置,即纵向和横向间距,或计算每袋石灰的纵横间距。

3.1.4.1.4.3.运输及摊铺

运料:

运料时,要注意:对预定堆料的下层在堆料前应先洒水,使其湿润,但不应过分潮湿而造成泥泞;集料装车时,应控制每车料的数量基本相等;在同一料场供料的路段,由远到近将料按计算的距离(间距)卸置于下承层中间或上侧。卸料距离应严格掌握,避免料不够或过多;料堆每隔一定距离应留一缺口;集料在下承层上的堆置时间不应过长。运送集料较摊铺集料工序宜只提前1-2d;在路肩上,每隔5-10m 应交错开挖临时泄水沟。

摊铺集料:

在摊铺集料时,应注意:事先通过试验确定集料的松铺系数。

人工摊铺混合料时,其松铺系数可参考下表的值;在摊铺集料前,应先在未堆料的下承层上洒水使其湿润,不应过分潮湿而造成泥泞;摊铺集料应在摊铺石灰的前一天进行。摊料长度应与施工日进度相同,以够次日加石灰、拌和、碾压成型为准。摊铺过程中,应注意将土块、超尺寸颗粒及其它杂物拣除。如集料中有较多土块,亦应进行粉碎。

3.1.-05 混合料松铺系数参考值

 

材料名称

松铺系数

石灰土

1.53-1.58

现场人工摊铺土和石灰,机械拌和,人工整平

石灰土

1.68-1.70

路外集中拌和,运到现场人工摊铺

石灰土、砂砾

1.52-1.56

路外集中拌和,运到现场人工摊铺

 

摊铺石灰:

摊铺石灰时,如粘性土过干,应事先洒水闷料,使土的含水量略小于最佳值。细粒土宜闷料一夜;中粒土和粗粒土,视细土含量的多少,可闷1-2h。在人工摊铺的集料层上,用68t 两轮压路机碾压12 遍,使其表面平整,并有一定密实度。然后,按计算的每车石灰的纵横间距,用石灰在集料层上做卸置石灰的标记,同时划出摊铺石灰的边线,用刮板将卸置的石灰均匀摊开。

石灰摊铺完后,表面应没有空白位置。量测石灰的松铺厚度,根据石灰的含水量和松密度,校核石灰用量是否合适。

3.1.4.1.4.4.拌和与洒水

集料应采用拌和机拌和,拌和深度应达到下承层。应设专人跟随拌和机,随时检查拌和深度并配合拌和机操作员调整拌和深度,除直接铺在土基上的一层外,严禁在拌和层底部留有素土夹层。拌和应适当破坏(约1cm 左右,不应过多)下承层的表面,以利上下层粘结。通常应拌和两遍以上(如使用的是生石灰粉,宜先用平地机或多铧犁紧贴下承层表面翻拌一遍。直接铺在土基上的拌和层也应避免素土夹层。

在没有专用机械的情况下,也可用农用旋转耕作机与铧犁或平地机相配合拌和四遍,但其拌和效果较差。先用旋转耕作机拌和,后用多铧犁或平地机将底部素土翻起。再用旋转耕作机拌和第二遍,多铧犁或平地机将底部料再翻起,并随时检查调整翻犁的深度,使稳定土层全部翻透。严禁在稳定土层和下承层之间残留一层素土,也应防止翻犁过深,过多破坏下承层的表面。

还可以用缺口圆盘耙与多铧犁或平地机相配合,拌和石灰改良细粒土、中粒土和粗粒土(但其拌和效果较差)。用平地机或多铧犁在前面翻拌,用圆耙跟在后面拌和,即采用边翻边耙的方法。圆盘耙的速度应尽量快,使石灰与集料拌和均匀。共翻拌46 遍,开始的两遍不应翻犁到底,以防石灰落到底部,后面的几遍应翻犁到底。随时检查调整翻犁的深度,使土层全部翻透。

在拌和过程中,及时检查含水量。用喷管式洒水车补充洒水,使混合料的含水量等于或略大于最佳值(视土类而定可大1%左右)洒水车距离应长些。水车起洒处和另一端调头处都应超出拌和段2m 以上。洒水车不应在正进行拌和的以及当天计划拌和的路段上调头和停留,以防局部水量过大。拌和机械应紧跟在洒水车后面进行拌和。尤其在纵坡大的路段上更应配合紧密,减少水分流失。

在洒水过程中,要人工配合拣出超尺寸颗粒,清除粗细石料,以及局部过湿之处。拌和完成的标志是:混合料色泽一致,没有灰条、灰团和花面,没有粗细石料,且水分合适均匀。

用料为塑性指数大的粘土时,由于粘土难以粉碎,宜采用两次拌和法。即每一次加70%100%预定剂量的石灰进行拌和,闷放一夜,然后补足石灰用量,再进行第二次拌和。

3.1.4.1.4.5.整形与碾压

整形:

平地机整形。混合料拌和均匀后,先用平地机初步整平和整形。在直线段,平地机由两侧向路中心进行刮平。在平曲线段,

平地机由内侧向外侧进行刮平。需要时,再返回刮一遍。用平地机或轮胎压路机快速碾压1-2 遍。在用平地机整平前,应先用齿耙把低洼处表层5cm 以上耙松,避免在较光滑的表面产生薄层找补的情况。用平地机进行整形后再碾压一遍。对于局部低洼处,应用齿耙将其表层5cm 以上耙松,并用新拌的石灰混合料进行找补平整,再用平地机整形一次。每次整形都要按规定的坡度和路拱进行。特别要注意接缝处的整平,接缝必须顺适平整。

碾压:

整形后,当混合料处于最佳含水量±1%时(如表面水分不足,应适当洒水),立即用12t 以上三轮压路机、重型轮胎压路机或振动压路机在路基全宽内进行碾压。直线段,由两侧路肩向路中心碾压。平曲线段,由内侧路肩向外侧路肩进行碾压。碾压时后轮应重叠1/2 的轮宽,后轮必须超过两段的接缝处。后轮压完路面全宽时即为一遍。碾压一直进行到要求的密实度为止。一般需6-8遍。压实的方式同路基碾压。碾压过程中,石灰改良土的表面应始终保持湿润。如表面水蒸发得快,应及时补洒少量的水。如有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应及时翻开重新拌和,或用其它方法处理,使其达到质量要求。在碾压结束之前,用平地机再终平一次,使其纵向顺适,路拱和超高符合设计要求。终平应仔细进行,必须将局部高出部分刮除并扫出路外,对于局部低洼之处,不再进行找补,留待铺筑上层时处理。

3.1.4.1.4.6.养生

石灰改良土在养生期间应保持一定的湿度,不应过湿。养生期一般不少于7d。养生方法可视具体情况采用洒水、覆盖砂、低塑性土或沥青膜等。在养生期间石灰土表层不应忽干忽湿,每次洒水后,应用两轮压路机将表层压实。石灰土层碾压结束后,过1-2d,当其表层较干燥(如石灰土的含水量不大于10%,石灰粒料土的含水量在5%6%)时,可以进行下层施工。

如石灰土分层施工时,下层石灰稳定土碾压完后,可以立即在上铺筑另一层石灰稳定土,不需专门的养生期。

3.1.4.1.4.7.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接缝和调头处的处理:

两工作段的搭接部分,应采用对接形式。前一段拌和后,留5-8m 不进行碾压。后一段施工时,将前段留下未压部分,一起再进行拌和。拌和机械及其它机械不宜在已压成的填筑层上调头。

如必须在上进行调头,应采取措施(如覆盖10cm 厚的砂或砂砾)保护调头部分,使填筑层表层不受破坏。

纵缝的处理:

改良土层的施工应尽可能避免纵向接缝,必须分两幅施工时,纵缝必须垂直相接,不应斜接。

一般情况下,纵缝可按下述方法处理。在前一幅施工时,在靠中央一侧用方木或钢模板做支撑,方木或钢模板的高度与稳定土层的压实厚度相同。混合料拌和结束后,靠近支撑木(或板)的一条带,应人工进行补充拌和,然后进行整形和碾压。在铺筑另一幅时,或在养生结束时,拆除支撑木(或板)。第二幅混合料拌和结束后,靠近第一幅的一条带,应人工进行补充拌和,然后进行整形和碾压。

3.1.4.1.5.摊铺整平

填筑区段完成一层卸土后,采用推土机和平地机摊铺整平,摊铺厚度采用水平仪控制,保证摊铺面在纵向和横向平顺均匀。

对渗水填料,平整面要做成2%4%的横向排水坡度。

3.1.4.1.6.洒水和晾晒:

根据试验段所得出的结论,选择合适的含水量,路堤填土的含水量控制在W OPT+2% W OPT-3%。当含水量超出最佳含水量的+2%时,采取在路基上摊铺用悬耕机松土晾晒的办法,降低填土的含水量。当含水量低于-3%时,洒水润湿,加水量m (t)可按下式估算:

mw=ms W OPT-W/1+w

式中:ms拟加湿填料的湿重,吨;

W W OPT 填料的天然含水量,最优含水量(重型击实试验)。

3.1.4.1.7.碾压夯实:

根据分层作业图,选择合适的压路机进行碾压,确保压实达到招标文件和规范要求。本标段填土压实作业,全部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和轮胎压路机。第一遍静压,先慢后快,由弱振到强振,碾压速度按试验段数据控制,碾压顺序由两边向中间进退碾压。

曲线地段由内侧向外侧,横向接头0.40.5m,前后相邻两区段重叠1.5~2.0 m.另外,根据压实部位、填土厚度和密实度标准,按试验段取得的数据控制压实遍数,一般情况下,基床表层68 遍,基床下部35 遍,基底34 遍。粘性土要晾晒,采用羊足碾碾压。

对于边坡的压实,先利用推土机对路肩初步压实,使压路机压轮表面能均匀进行碾压,压到路肩不发生滑坡,然后再利用压路机进行碾压,对于非绿化区的边坡,则利用自行改装的挖掘机夯实设备进行夯实。对设计有绿化要求的坡面,采用机械夯实、人工夯实和种植植被相结合的办法。

3.1.4.1.8.预留沉降加高量:

路堤预留沉降加高量要根据标段内不同填土高度分段计算,坡脚位置仍按路肩设计高程测定,边坡较设计坡度稍陡,路基面则可适当加宽加高,以利于路基面沉落后符合设计要求。

3.1.4.1.9.质量检测:

本标段路堤施工每层填筑前,应对下一层填土质量状况进行检测,施工中遇土质变化应重新做标准击实试验。标段内填土压实试验应随分层碾压施工同时进行。

3.1.4.2.填石路堤施工

填石路堤施工流程见图3.1.-04

3.1.4.2.1.填料选择与鉴定

填料按规定进行鉴定,确定最佳密度,最大干容重及其它物理力学性质,根据鉴定结果选取填料,并确定施工方案。

3.1.4.2.2.基底处理

在填筑前,按规范要求进行清理、平整、碾压,使基底土层的强度和密度达到设计标准。基底按规定作出地面横坡,对不符合规定的原地面横坡进行处理,使地面平顺无凹坑,以利排水。

3.1.4.2.3.边坡码砌

边坡码砌与填筑层铺设同时进行,以保证靠近边坡的填料碾压密实。在填筑第二层时,进度应超前,每层边坡码砌要在碾压前完成,码砌后的边坡坡率应符合设计要求,每层码砌宽度为0.4-0.5m,坡面大致平整或为有规则的台阶。

3.1.4.2.4.分层填筑

填筑时采用按横断面全宽纵向分层填筑压实。半填半挖地段不得将爆破的岩石直接横向倾填,亦按照纵向分层填筑压实方法

3.1.-04 填石路堤施工工艺流程图

施工。每层填料采用级配良好的岩块混合填筑,岩块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厚度的2/3,较大的岩块须经破碎后方可填入。填筑时安排好运行线路,专人指挥卸碴,水平分层填筑先低后高,先两侧后中央。

3.1.4.2.5.摊铺平整

填料卸下后,先用大型推土机粗平,使之大致平整,岩块之间无明显高差,大石块要破碎解体,然后配合人工找平,在每层表面可填筑10cm 左右的砾石或粒径不大于10cm 的碎石,达到层面平整,无孤石突出,以保证碾压密实。

3.1.4.2.6.振动碾压

填筑压实时,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分层碾压时,从低处起先两侧后中间,先慢后快,先静压后振动,横向行与行之间重叠0.4-0.5m,前后相邻两段之间要重叠1.5-2.0m;每层碾压后,表层高差不超过有关规定。

3.1.4.2.7.检验签证

路基每层填筑压实后,及时进行检测,每层填土检测合格,并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才能进行上层路基填筑。

试验人员在取样或测试前应首先检查填料是否符合要求,碾压区段是否压实均匀,填筑层厚是否超过规定厚度。

3.1.4.3.填筑试验段

在进行全标段路基填筑前,提前一个月按照监理工程师的指示修筑试验段。本标段填料来源为路堑开挖的土方、石方,为指导全标段施工,保证路基填筑质量,在路堤填筑之前选取典型的地段进行试验段施工,对各种填料分别做不同的填料和填土试验。

依据设计技术标准和所确定的试验段及填料类别,配置不同的压实机具。

路堤填筑试验可以核对室内试验结果,确定工艺参数和施工方法。即:选定最适宜的压实机械机型;选定最佳填层厚度;选定最经济的压实遍数;选定最佳含水量和控制方法;核定切合实际的土石方量变化率;选定合理的工艺流程和施工方法。

试验段长按100m250m 考虑,将试验选用的填料,运到已准备好的试验场地。对于重型压实机械,卵石土虚铺厚度为2030cm,铺层用推土机初平,平地机终平,并使表面平整。用这种方法,在试验场内分成5 块长度均为50m 的依次相连的填料试验段,各个试验段以铺填晾晒的时间来控制其天然含水量,必要时采用人工处理方法,使五个试验段具有自低到高五种不同的含水量数值。用选定的碾压机械进行碾压,机械行走速度控制在23km/h。经压实度检测后,如果测试值达到规范要求,则停止该层的碾压试验。

每个试验段每次的测点数量:卵石土为核子密度仪六点,灌水法二点,K30 荷载仪二点。按相同的方法填筑第二层,并作好试验记录。

根据前两层的测试资料,求得填料各项压实指标和含水量的关系,并结合填料的击实特性,确定后面压实试验填料含水量的允许范围,即施工控制含水量的范围。通过试验,选定标段内各种不同填料的填层厚度、洒水量、碾压遍数及各类机具的合理配置,形成试验报告报送监理工程师核批作为指导全标段施工的依据。

3.1.4.4.路基基床施工

本标段路基经过地带,软弱岩层和土质路堑地段、膨胀土路堑及路堤填筑地段。对于软弱岩层和土质路堑地段,则应开挖至基床以下一定深度,然后换填而成;路堤填筑地段,则分层填筑而成。施工中按下述步骤进行基床施工质量控制。

基床下承层的检测:

对路堤基床层下部填料进行质量复查,对换填开挖到设计高程的路堑段进行压实度和基底承载力进行检测,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基床底层或表层的施工。

填料的选择:

基床底层的填料,按设计要求选用场拌改良土、硬质岩渣等。

检查换填段开挖的深度和填筑段基床层的厚度是否满足设计和规范的要求。

基床表层根据设计要求,0.6m 采用级配碎石。

3.1.-06 基床填料要求

 

部位

厚度

填料要求

基床表层

0.6m

级配碎石

基床底层

1.9m

场拌改良土、硬质岩渣

3.1.-07 路基级配碎石基床表层厚度及压实标准

填料

厚度(m

压实标准

 

适用范围

地基系数

孔隙率n(%

 

级配砂砾石或级配碎石

0.60

K30MPa/m

18

 

路堤

级配砂砾石

0.60

190

18

 

软质岩、强风化硬质岩及土质路堑

级配碎石

0.50

190

18

 

软质岩、强风化硬质岩及土质路堑

中粗砂

0.10

130

18

 

 

3.1.-08 路基基床底层压实标准

 

厚度(m

压实标准

细粒土

粗粒土

碎石土

场拌改良土

1.9

地基系数K30 MPa/m

110

120

150

压实系数

0.95

-

-

孔隙率n%

-

28

28

 

注:K 为重型击实标准

3.1.4.4.1.基床底层场拌改良土施工:

石灰改良土可以在中心站用多种机械集中拌和,如强制式拌和机、双转轴浆叶式拌和机等。集中拌和有利于保证配料的准确性和拌和的均匀性。

3.1.4.4.1.1.施工工艺流程

见图3.1.-05

3.1.4.4.1.2.备料

土块要粉碎,最大尺寸不应大于15mm。集料的最大粒径和级配都应符合要求,必要时,应先筛除集料中不符合要求的颗粒。

配料应准确,在潮湿多雨的地区施工时,还应采取措施保护集料,特别是细集料(含土)和石灰免遭雨淋。

3.1.4.4.1.3.拌制

在正式拌制稳定土混合料之前,必须先调试所用的厂拌设备,使混合料的颗粒组成和含水量都达到规定的要求。集料的颗粒组成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调试设备。应根据集料和混合料的含水量及时调整向拌和室中添加的水量,拌和要均匀。

3.1.4.4.1.4.运输

已拌成的混合料应尽快运送到铺筑现场。如运距远、气温高,则车上的混合料应加以覆盖,以防水分过多蒸发。

3.1.4.4.1.5.摊铺及碾压

下承层为石灰土时,应先将下承层顶面拉毛,再摊铺混合料。

摊铺应采用稳定土摊铺机摊铺混合料,在没有以上摊铺机的情况下,可以用摊铺箱或自动平地机摊铺混合料。用摊铺机或摊铺箱摊铺时,要求拌和机与摊铺机的生产能力相协调。如拌和机的生产能力较低,则应用最低速度摊铺,以减少摊铺机停机待料的情况。在摊铺机后面应设专人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特别是局部粗集料应该铲除,并用新混合料填补。摊铺后应用振动压路机、三轮压路机和轮胎压路机及时进行碾压。用平地机摊铺混合料时,根据铺筑层的厚度和要求达到的压实干密度,计算每车混合料的铺筑面积。将混合料均匀地卸在路幅中央,路幅宽时,可将混合料卸成两行。用平地机将混合料按松铺厚度摊铺均匀,设一个3 人小组跟在平地机后面,及时消除粗集料和粗集料带(补充细混合料并拌和均匀)。整形、碾压及接缝处理,与路拌法相同。

3.1.4.4.1.6.横向接缝处理

用摊铺机摊铺混合料时,每天的工作缝应做成横向接缝。摊铺机应驶离混合料末端。

人工将末端混合料处理整齐,紧靠混合料放两根方木,方木的高度与混合料的压实厚度相同,整平紧靠方木的混合料。

方木的另一侧用砂砾或碎石回填3m 长,其高度应高出方木几厘米。

将混合料碾压密实。

在重新开始摊铺混合料之前,将砂砾(或碎石)和方木除去,并将下承层顶面清扫干净和拉毛。

摊铺机返回到已压实层的末端,重新开始摊铺混合料。

如压实层末端未用方木作支撑处理,在碾压后未端成一斜坡,则在第二天开始摊铺新混合料之前,应将末端斜坡挖除,并挖成一横向(与路中心线垂直)垂直向下的断面。挖出的混合料加水到最佳含水量拌匀后仍可使用。

3.1.4.4.1.7.纵向接缝

应避免纵向接缝。如摊铺机的摊铺宽度不够,必须分两幅摊铺时,宜采用两台摊铺机一前一后相隔约8-10m 同步向前摊铺混合料,一起进行碾压。在仅有一台摊铺机的情况下,可先在一条摊铺带上摊铺一定长度后,再开到另一条摊铺带上摊铺,然后一起进行碾压。在不能避免纵向接缝的情况下,纵缝必须垂直相接,严禁斜接,并按下述方法处理。在前一幅摊铺时,在靠后一幅的一侧用方木或钢模板做支撑,方木或钢模板的高度与稳定土层的压 实厚度相同。养生结束后,在摊铺另一幅之前,拆除支撑木(或板)。

3.1.4.4.1.8.养生

石灰土在养生期间应保持一定的湿度,不应过湿。养生期一般不少于7d。养生方法可视具体情况采用洒水、覆盖砂、低塑性土或沥青膜等。在养生期间石灰土表层不应忽干忽湿,每次洒水后,应用两轮压路机将表层压实。石灰土层碾压结束后,过1-2d,当其表层较干燥(如石灰土的含水量不大于10%,石灰粒料土的含水量在5%6%)时,可以立即施工上层填筑层。但初期应禁止重型车辆通行。

如石灰稳定土分层施工时,下层石灰稳定土碾压完后,可以立即在上铺筑另一层石灰稳定土,不需专门的养生期。

养生期结束后,应立即转入下一填筑层的施工,不宜让基层长期暴晒开裂。

3.1.4.4.1.9.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接缝和调头处的处理:

两工作段的搭接部分,应采用对接形式。前一段拌和后,留5-8m 不进行碾压。后一段施工时,将前段留下未压部分,一起再进行拌和。拌和机械及其它机械不宜在已压成的石灰稳定土层上调头。如必须在上进行调头,应采取措施(如覆盖10cm 厚的砂或砂砾)保护调头部分,使石灰土表层不受破坏。

纵缝的处理:

石灰土层的施工应尽可能避免纵向接缝,必须分两幅施工时,纵缝必须垂直相接,不应斜接。

一般情况下,纵缝可按下述方法处理。在前一幅施工时,在靠中央一侧用方木或钢模板做支撑,方木或钢模板的高度与稳定土层的压实厚度相同。混合料拌和结束后,靠近支撑木(或板)的一条带,应人工进行补充拌和,然后进行整形和碾压。在铺筑另一幅时,或在养生结束时,拆除支撑木(或板)。第二幅混合料拌和结束后,靠近第一幅的一条带,应人工进行补充拌和,然后进行整形和碾压。

3.1.4.4.2.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

3.1.4.4.2.1.级配碎石的生产:

3.1.4.4.2.1.1.原材料的选用

选用品质优良的原材料是确保级配碎石产品质量的基础。本标段的路基基床表层,其填料的料源分为用外购碎石和石屑,或者用天然卵石和砂砾石两种。无论哪种原料,经破碎、筛选并按比例混合组成的级配碎石混合料的粒径、级配及品质指标都必须符合级配碎石材质技术标准,具体指标如下:

级配碎石材料为具有一定粒径级配,且在粒径大于16mm 的粗颗粒中带有破碎面的颗粒所占的质量百分比率不得小于30%,其级配需符合下表的要求。

3.1.-09 级配碎石的级配范围

 

方孔筛边长/mm

45

25

16

7.1

1.7

0.5

0.1

0.075

通过筛孔重量百分率

100

82-100

67-91

41-75

13-46

7-32

0-11

0-7

级配碎石与上部道床道碴及与下部基床底层填土之间的颗粒级配均应满足D15<4d15,的要求(当基床底层填料为改良土时不受此限制)

0.5mm筛以下的细料中通过0.075mm筛的颗粒含量应小于等于6.6%。

粒径大于1.7mm 的颗粒的洛杉矶磨耗率不大于50%。

粒径大于17 mm 的颗粒硫酸钠浸泡损失率不大于12%。

粒径小于005 mm 的细料的液限不大于25%,塑性指数小于6

黏性土团及其它杂质含量的质量百分率不大于0.5%。

3.1.4.4.2.1.2.生产设备的配备

生产设备的选配直接关系到碎石填料的生产质量,因此要结合同类项目的配置经验和本项目的生产规模,并经验算后选配,以确保碎石填料颗粒级配合理,具体为破碎-筛分-拌和-配套设备。

生产设备主要有:

破碎设备——破碎机1 台;

筛分设备——给料机1 台,皮带机3 台,振动筛2 台;

拌和设备——配料仓2 台,皮带秤3 台,搅拌机1 台,储料仓1 台;

配套设备——装载机2 台,发电机2 台,变压器1 台。

3.1.4.4.2.1.3.生产工艺流程

采用天然卵石和砂砾石作原料生产级配碎石的工艺流程见下图。采用外购碎石、石屑粉配制级配碎石原则上不用破碎,只要筛分、拌和两道工序,所以其工艺流程为:给料一级筛二级筛双层筛配料拌和出料。

3.1.4.4.2.1.4.生产技术要点

级配碎石采用工厂化生产方式,以保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级配碎石生产中筛孔尺寸决定其颗粒组成,是否合适须经试配和试生产确定。破碎后颗粒成分稳定是级配碎石质量稳定的基础。用河床砂卵石和砂砾石作为原料时,进场后必须集堆脱水,以避免细料粘裹粗料,造成糊堵筛孔和颗粒粒径不准确,影响级配稳定。

填料配比要经过反复实验比选,要从《暂行规定》的颗粒级配要求和碾压是否容易达到质量要求这两方面验证,还要兼顾各种集料的生产比例,以确保施工质量,降低成本。

3.1.4.4.2.2.施工方法及工艺流程:

3.1.4.4.2.2.1.工艺流程

基床表层填筑,多数单位分两层施工,下层为0.35m,上层为0.25m。每层施工工艺流程分四区段六流程,四区段指验收基床底层区段、搅拌运输区段、摊铺区段和检测修整区段,六流程指级配碎石在填筑作业中的拌和、运输、摊铺、碾压、检测试验和修整养护,如下图所示。

3.1.4.4.2.2.1.施工方法

检测、修整下承层——在铺筑基床表层前,需对下承层进行地基系数和孔隙率(或压实系数)复测,对不合格地段进行处理,确保下承层无质量隐患。

拌制和运输——在级配碎石场,按选定配合比拌制成级配碎石成品料,采用自卸汽车运输。

摊铺——一个摊铺作业区段长度以120150m 为宜。采用平地机摊铺时,根据工艺试验确定的松铺厚度和自卸汽车斗容确定堆料间距,并划出方格网规定自卸汽车卸料位置,再用推土机初平,平地机终平;采用摊铺机摊铺时,根据摊铺机的摊铺能力配置运输车,尽量减少停机待料情况。基床表层分上下两层铺筑,下层虚铺39cm,碾压后为35cm 左右,下层铺筑两侧各超宽30cm

碾压成型后再挖掉;下层虚铺厚度28cm,碾压后25cm 左右,铺筑前先砌护肩,以便控制路基面标高。靠护肩30cm 范围,用冲击夯夯实。

碾压——级配碎石摊铺好后,及时碾压,以防止水分散失。

选用自重为12t 以上的重型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先静压两遍,初步压实填料,然后按弱振、强振、再弱振的程序碾压。最后用冲击夯对靠护肩的级配碎石进行补压夯实,压路机静压收光。

检测压实质量——用足m 工程测试车或KH 载荷仪、容积仪和核子密度湿度仪进行质量检测。

修整外形——对局部不平整处进行洒水补平、补压并仔细修整,使路基外形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3.1.4.4.2.3.施工机械配套组合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筑每一作业面合理的摊铺碾压机具组合如下:

采用平地机摊铺时,每一作业合理的机具组合是:1 台大功率推土机、l 台平地机、1 台重型自行式振动压路机、2 台冲击夯、5台以上自卸汽车;

3.1.4.4.2.4.工艺技术要点

拌和与运输:

拌和前,根据配合比确定每个料斗传送带传送速度及加水流量,并调整拌和机生产效率,使拌和能力与摊铺能力匹配。拌和好的混合料要尽快运至铺筑现场进行摊铺碾压。

为防止在夏季或有风施工时填料的水分散失及避免因运距较长,引起水分散失,实际加水量应高于最佳含水量12%。

摊铺:

每一摊铺作业区段长度以不超过200m 为宜。

摊铺分左右两幅施工。为了便于施工及防止水分散失造成两幅纵向接合部位压实不好,两幅摊铺前后距离以不超过100m 为宜,并及时碾压。

严格按工艺试验确定的摊铺厚度进行摊铺。

现场技术人员要及时检查摊铺的平整度、宽度、横坡度、平面曲线、竖曲线和高程等。

碾压:

碾压要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的原则,即先静碾后振动碾压,并按工艺试验中确定的碾压程序和遍数进行碾压。

直线段由两侧向中间碾压,曲线段由内侧向外侧碾压,碾压时纵向重叠不得小于04m,横向衔接处应搭接,搭接长度不得少于20m

接缝处理:

横向施工缝 某一施工层的作业段施工完后,在进入本层的下一段施工前,将已压实地段的接头部位1.0m 范围垂直切割,清除干净,切割掉的拌和料掺人下一段的拌和料中,切割处按松铺厚度进行摊铺,再碾压接缝,接缝处碾压至少应搭接2.0m。上下两层的施工缝应错开至少10m

纵向接缝 一幅摊铺完成后,在摊铺另一幅时,纵向接缝处的拌和料水分散失不大,含水量适中时,接缝处两幅可同时碾压,碾压重叠至少0.4m,否则,应对纵向接缝处拌和料洒水湿润后再进行碾压。

施工含水量控制:

级配碎石的出厂含水量应根据不同的气象条件和不同填筑部位来调整。

级配碎石的碾压含水量为5-7%,级配砂砾石碾压含水量为68%。

级配碎石应随拌随用,这是因为:松散的拌和料透水性好,遭雨后含水量难以掌握和控制,含水量过高会浸软下层,影响路基质量。经拌和的成品料集堆存放时易离析,离析后用于施工会导致基本表层铺筑不均匀,表面出现集料窝,故对已离析的填料不予采用。

3.1.4.4.2.5.质量控制及质量检测:

基床表层施工质量控制的内容主要有:填料质量、压实质量(3。值及n )、高程、宽度、平整度。

填料复查试验按地段及分层情况,分别在级配碎石场和摊铺现场取具有代表性的样品,按下表的项目及频次进行试验。

 

 

实验项目及频次

填料

 

 

 

 

 

颗粒级配

比重

毛体积密度

级配碎石、级配砂砾石、中粗砂

2 000m3

一次

2 000m3

一次

2 000m3

一次

 

3.1.-11 基床表层压实检测方法

 

检测方法

核子密度仪法

每层沿纵向每100m 检测5 点,梅花形布置,距路基边1m 4 点,中间1

K30 荷载仪法

在表层,每100m 范围内检查2 点,路基中间1 点,距路基边2m 1

灌水法

在表层每100m 范围内检查1

每一区段按上表规定的压实标准和检测方法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测。级配碎石在摊铺碾压过程中进行跟踪测量,全程控制,严格控制基床表层顶面高程、横坡及平整度,确保达到设计规定值。

3.1.-12 路基基床的压实标准

 

位置

压实指标

填料类别

细粒土、粘砂、粉砂

细砂、中砂、粗砂、砾砂

砾石类

碎石类

块石类混合料

基床表层

K30Mpa/cm

——

——

1.5

1.5

——

孔隙率n%

——

——

28

28

——

基床底层

压实系数Kh

0.91

——

——

——

——

K30Mpa/cm

0.9

1.0

1.2

1.2

1.5

相对密度Dr

——

0.75

——

——

——

孔隙率n%

——

——

33

33

——

 

3.1.5.区间及站场路堑开挖施工

本标段内路堑土方采用机械开挖人工配合进行刷坡;石方采用爆破施工,离建筑物较近的地段采用史丹利破碎头破碎围岩。

合格的填料按设计调配采用挖掘机挖装,自卸汽车运至路堤填方地段,废弃的土石方应特别注意兼顾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运至弃土场堆弃,弃土场应作好挡碴设备。运输路线应经常洒水,运输车辆装料不得装得过满,以减少环境污染。其施工工艺流程图见下页。

施工前按图恢复中线,复测横断面,测设出开挖边线。先作出堑顶截水沟及路基防护设施,为土石方施工作好准备。

3.1.5.1.土方路堑施工

土质、软岩质路堑典型断面图见图3.1.-08

区间、站场土方开挖采用机械化作业,采用裂土器松土,挖掘机装自卸车,不适宜做路基填料及多余土方运至弃土场,弃土场坡脚采用浆砌片砌筑挡碴墙。短距离填筑路基采用推土机推土。

施工前仔细调查自然状态下山体稳定情况,分析施工期间的边坡稳定性,发现问题及时加固处理。同时做好既有地下设施的调查和勘察工作。

施工前切实做好地表排水工程,排出的水不得危及既有线及附近建筑物、道路和农田。邻近既有线施工时,应铲除既有侧沟内草皮,清除可能形成水囊的坑内沙石等。

3.1.-09 路堑施工工艺流程

加强测量控制,边坡随开挖随成型,保持边坡平顺,早做边坡防护。

人工开挖时,开挖人的间隔应大于3m,并应相互照应,以防伤人。

未完工程要做好施工中临时排水处理。

路堑基床施工,开挖接近堑底时,鉴别核对土质,然后按基床设计断面测量放样,开挖修整;或按设计采取压实、换填等措施。

开挖 土方开挖均自上而下阶梯式分层开挖,采用横向全宽挖掘法,近距离采用推土机施工,远距离挖掘机装车、自卸汽车运至路基填方路段或弃土点。

刷坡 根据测定的边桩位置,当机械开挖至靠近边坡0.10.2m 时,改为人工修坡。需设圬工防护工程的边坡,在防护工程开工前留置保护层,待开工时刷坡。不设圬工防护的边坡,每10m边坡范围插杆挂线人工刷坡。

基底检测 当开挖接近路基施工标高时,要及时对基底土质情况进行检测,不合规范要求的应予换填。

质量标准 路堑施工要做到路基表面平整、密实,曲线圆顺、边线顺直,边坡坡面平顺稳定、无亏坡,边沟整齐、沟底无积水或阻水现象。

3.1.5.2.石质路堑施工

石质路堑的典型断面图见图3.1.-10

 

软石开挖方法和工艺与土方基本相同。次坚石和坚石采用浅孔松动爆破,方法见台阶法浅孔控制爆破示意图,其工艺流程图见图3.1.-11

3.1.5.2.1.施工准备

爆破施工前,在全面熟悉设计文件和设计交底的基础上,进行现场核对和施工调查。修建生活和工程用房,以及通讯、电力、供水设施时,其位置应考虑爆破作业过程的安全距离。向爆破作业影响范围所涉及的部门通报爆破施工概况及可能造成的影响,并征询相关部门的意见,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3.1.5.2.2.爆破设计

根据现场收集到的情况、核实的工程数量,按施工工期要求和人员、设备、材料等的准备情况,由地形的开挖标高,以及钻眼和挖装机械的情况确定梯段分层厚度、钻孔直径和钻孔倾斜角;

由岩石性质、临空面等情况,确定爆破参数、起爆顺序和网路设计,编制实施性的施工方案,报现场监理工程师、业主以及公安部门批准,并及时提出开工报告。

3.1.5.2.3.爆破复查

详细调查与复查各石方爆破段空中、地面、地下构筑物类型、结构、完好程度及其距开挖界距离。重要地段施工前,实测与地质、地形有关的爆破震动参数。施工中发现问题时及时处理并提出修改意见。

3.1.5.2.4.施工工艺过程

施爆区管线调查爆破设计与设计审批配备专业施爆人员爆区放样用机械或人工清除施爆区覆盖层和强风化岩面放样与布孔钻孔爆破器材检查与测验炮孔检查与废碴清除装药并安装引爆器材布置安全岗和撤出施爆区及飞石、强地震波影响区内的人、畜起爆清除瞎炮解除警戒测定爆破效果

(包括飞石、强地震波对影响区内外构成的损伤和损失)装、运石方与整修边坡落底至设计高度。

开凿台阶作业面 先清除地表杂物和覆盖土层,施作小爆破形成台阶作业面。

布孔 根据设计要求放出开挖轮廓线,各炮孔孔位,予以编号并插木牌逐孔写明孔深、孔径、倾斜角方向和大小。此时,可同时施工防护用的直立式排架或靠壁式排架。

钻孔 钻孔是爆破质量好坏的重要一环,应严格按照爆破设计的位置、方向、角度进行钻孔,先慢后快。钻孔过程中,必须仔细操作,严防卡钻、超钻、漏钻和错钻。装药前必须检查孔位、深度、倾角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孔内有无堵塞、孔壁是否有掉块以及孔内有无积水。如发现孔位和深度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及时处理,进行补孔,严禁少打眼,多装药。孔口周围的碎石、杂物清理干净,对于孔口岩石破碎不稳固段,应进行维护,避免孔口形成喇叭状,钻孔结束后应封盖孔口或设立标志。

装药 应严格按设计的炸药品种、规格及数量进行装药,不得欠装、超装,而影响爆破效果,并按设计装起爆装置。预裂炮眼为空气柱间隔装药,主炮眼用散装炸药集中装在底部。

炮孔堵塞 预裂炮孔堵塞长度一般为口部1m 左右,堵塞材料先采用草团堵住药串上部位置,然后用钻孔的石屑粉堵塞,主炮眼用土堵塞。

爆破网路敷设 网路敷设前应检验起爆器材的质量、数量、段别并编号、分类,严格按设计敷设网路。网路敷设严格遵守〈〈爆破安全规程〉〉中有关起爆方法的规定,网路经检查确认完好,具有安全起爆条件时方可起爆,起爆点设在安全地带。

安全警戒 从开始装药,即设置安全警戒,防止非作业人员进入现场。网路连接后,工作人员逐渐撤离, 警戒员、防护人员在指定地点就位,实行区段临时封闭,防止人、车等进入施爆区。

起爆 在网路检测无误,防护工程检查无误,各方警戒正常情况下,在规定时间,指挥员即可命令起爆。起爆采用非电起爆。

安全检查 爆破完成,在间隔规定时间后,经安全检查无误,即可拆除防护。

总结分析 爆破后应对爆破效果进行全面检查,综合评定各项技术指标量是否合理,进一步确认已暴露岩石结构、形状、地质构造,判断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综合分析岩石单位耗药量作好爆破记录,聘请有经验的爆破专家进行分析、总结,对下一循环爆破作业进行优化设计。

3.1.5.2.5.装运作业

本合同段石方装、运充分利用机械施工,并提高机械化施工程度。开挖后适合做填料的石方,运距小于50m 时,选用装载机、推土机直接运输,运距大于50m 时,采用挖掘机装石,自卸汽车运输至指定地点。

3.1.5.2.6.控制爆破要求

严格控制爆破飞石范围、空气冲击波强度、地震波效应,确保既有线、周围建筑物、人、畜、高压输电线的安全。

维护边坡稳定,减少爆破对边坡的破坏以及诱发滑坡的可能性。

控制爆破块度,尽量减少二次破碎工作量,提高装运效率。

控制爆破噪音和次数,以减轻当地居民对爆破的恐惧和惊慌,减少辅助工时,提高施工速度。

3.1.5.2.7.特殊地段爆破防护措施

对于靠近住宅、公路及其他建筑较近的路堑爆破开挖,应采取防护措施,设立排架,防止飞石撞击或落到建筑物上。

钢管排架防护及爆破岩体的覆盖:钢管排架主要器材是ø50的无缝钢管、竹排和钢丝绳等。搭建方式见下图。

3.1.-13 排架设计断面图

安全距离设定:

根据该三处路堑周边的地形地物,爆破飞石距离设定为5m,每孔装药量根据这一原则结合设计路堑断面做好相应的调整。

3.1.5.2.8.刷坡整形

挖方边坡从开挖面往下分级刷坡。下挖2m3m,对新开挖边坡进行刷坡。对于软质岩石边坡用风镐人工刷坡,对于坚石和次坚石,用手持风枪钻孔,实施光面爆破清刷边坡,同时清除危石、松石。刷坡后的路堑边坡坡度、变坡点、平台位置、宽度允许偏差,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

3.1.5.2.9.侧沟施工

石质路堑侧沟施工在路基开挖刷坡完成后进行,用风枪钻孔实施密眼浅孔沟槽松动爆破,严格控制装药量,防止爆坏路基面及边坡。超挖的坡面及沟底在开挖完成后用浆砌片石嵌补。

3.1.5.2.10.基底面处理

石方路堑开挖接近基底面时,对每个钻孔标高进行抄平测量,根据孔口高程及路肩设计高程确定钻孔深度。机械排碴后,人工清基,用风镐修整不平部分和松动岩块。超挖部分修整用块度小于15cm 小片碎石找平,使基面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对岩溶路堑路基面,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自检合格后,请监理工程师检验签证。

在容易发生山体滑动的不良地质地段,做到挡护紧跟开挖,尽量缩短开挖面的暴露时间,使开挖面在未滑溜之前被护住,路堑成型后立即做堑内排水设施,保证开挖段内不存水,新做挡护工程基础免受水的浸泡。

3.1.6.特殊路基施工

3.1.6.1.膨胀土路基施工

膨胀土路堤主要存在于DK131+110+180DK131+180+232.99 DK133+646 +980 DK138+050 +240 DK140+172.26+247.26

3.1.6.1.1.基底处理

因为膨胀土遇水膨胀变软,所以地基处理除按一般路堤地基处理方法进行处理外,还应特别注意路基范围内的防排水设施,确保基底干燥。

3.1.6.1.2.基床以下路堤填筑

膨胀土地段路堤填筑按前述四区段、八流程方法施工。设有浆砌片石拱形骨架护坡的路堤段,则须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路堤填料按设计要求采用路拌改良土,掺加5%石灰。其压实系数及地基系数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3.1.6.1.3.基床的施工

按设计要求,膨胀土路堤,基床底层均采用场拌改良土,其压实指标见表3.1.-03

 

3.1.6.1.4.因为膨胀土有遇水膨胀变软这一特性,为确保工程质量,在膨胀土路基施工中采取如下措施:

施工时避开雨季,集中力量连续快速施工,分段完成,成型一段防护一段。当施工中不能避免雨季时,应切实保证施工中排水通畅,不出现积水浸泡的现象。

膨胀土路堑开挖后及时进行换填和防护工作,以免长期暴露而导致基底和边坡变形。若有困难不能继续下步施工时,应留有足够厚的保护层。

膨胀土路基施工时应切实做好各种防排水工作。施工前及早做好永临结合的排水设施,将路基范围内积水引排出路基外和截住流向路基范围内地下地表水。同时防止生活、生产用水和附近农业用水流向路基,确保施工场地干燥。

3.1.6.1.5.边坡的防护

膨胀土地段路堤填筑完后,应按设计及时刷坡进行护坡防护,塑料土工格栅在路堤分层填筑时同时进行,铺完土工格栅的边坡需进行绿化防护。路堑开挖后及时进行护墙、挡墙的施工,以免边坡变形。各种防护工程的施工方法见路基防护工程。

3.1.6.2.路基岩溶整治

本标段岩溶类型多、分布广,为确保路基稳定,路基填筑前对地质情况进行钻探,查明岩溶情况,按设计采取多种岩溶整治措施。

对路堑边坡上小而干的岩溶,再用浆砌或干砌片石填塞。

路基下有岩溶不大,且岩质坚硬而完整,对出露的较浅较小的干溶洞用干砌片石填塞后,用浆砌片石封闭洞口。

当路基底部岩溶顶板不厚,而石质破碎和工作条件差而无法填塞时,可将顶板揭开用片石码砌回填。

在路基附近有岩溶裂隙较多时,且无法镶补采用钻孔压浆填充。

3.1.6.3.松软土、软土路基施工

松软土路基、软土路基主要存在于 DK131+930 DK132+110DK134+780DK135+000DK135+000+480 等里程,设计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设置碎石桩、60cm 碎石垫层;

设置60cm 中粗砂垫层,内铺设二层TGDG-80 型土工格栅。

其施工工艺如下。

3.1.6.3.1.碎石桩

碎石桩施工工艺流程见。

施工工序及工艺要求:

施工前首先平整场地,按设计的桩间距测设桩位,开挖临时排水沟,进行振动器空载电流、旋转方向和水压测试,并根据桩孔设计直径、地质状况等具体情况确定密实电流和留振时间等施工参数,再正式进行施工。

振冲器对准加固点,在加固点处挖一直径40cm,深20cm 的小坑,以示标记。坑旁地面铺薄钢板,用以堆放回填碎石料。

检查水压、电流和振冲器的空载电流是否正常。

开动振冲器及水泵,使振冲器以2-3m/min 的速度缓慢沉入地基,观察并记录贯入深度与电流变化,振冲器电流最大值不得超过电机额定电流。如超过时应减慢或停止下沉,待电流恢复后,再按正常速度下沉。

当振冲器到达加固深度以上3050cm 时,即以56m/min 的速度将振冲器提出孔口,如此重复振冲12 次,最后一次停留在加固深度以上3050cm 处,停留12 分钟以固结孔底,并将土渣由回水带出孔口,然后将振冲器提出孔口。

将碎石倒入孔内填充,每次填高达1m 时,即将振冲器吊入孔内振捣,不仅使填料振实,并使填料挤向孔内壁周围的软土内,当振冲器电流增大到空载电流的一倍左右(即加密电流100120A),即表示该深度处的柱体已经振实,记录该深度标高和电流值,将振冲器提出孔口。

重复上个步骤的操作,加碎石、振实,再加碎石、振实,直至碎石桩桩顶高于设计高程不小于0.5m,确保桩顶密实。

每根振动碎石桩桩底应打入砂卵石层0.5m(根据挤出的泥渣确定)。

为提供碎石桩的排水通道及使上部荷载均匀传递到地基上,在桩顶铺设0.4m 碎石垫层,做成向外2-4%的横向排水坡,再进行路基填筑。

单根振动碎石桩施工顺序:根据现场土质,在有利于孔隙水压力消散,减少软土地基扰动和初期沉降,避免产生橡皮土等技术因素的前提下进行打桩。其顺序为从一端开始按S形线路间隔跳跃打桩。

碎石桩质量检测:

碎石桩施工质量检验采取单桩荷载实验和动力触探实验,加固效果检测采用单桩复合地基荷载和多桩复合地基荷载实验。动力触探实验规定连续5 击下沉量小于70mm 时桩体密实,否则桩体为松散或不够密实,应采取补强措施。荷载实验按控制变形方法确定复合地基的承载力,黏性土地基规定沉降比为0.020.03

施工注意事项:

振冲碎石桩施工的关键设备是振冲器,每次使用前,应先给电极加油,并给振头部分注入适量的二硫化钼油。

振冲器须处于垂直状态并离开地面才能开机检查及工作,起吊时在万向节处必须装起吊保护套,以免损坏万向节,起吊完成后予以拆除。

潜水电机的旋转方向,从上往下看应为顺时针方向,表现为振冲机体旋转的趋势。如方向相反,则连接螺栓容易脱落。

垂直吊装完成后应对振冲器进行空振试验,空振电流小于60A

水压一般为0.81.0Mpa,在现场管路上应装阀门以调节水压水量。

工作时应经常检查电机温度,不得超过60700C。电器控制柜必须可靠接地。

开机前应先启动水泵电机,然后再开振冲电机。

当振冲器进入土层后,不允许中途停止振冲器电机和水泵电机的运转。

工作时可根据要求减小水量,但不得停水,防止泥沙倒灌进

电压过低时不得使用振冲器施工。

振冲器不得长时间置于水面之上工作(不得超过3 分钟)。

振冲器连续制桩15002000 米后应进行保养。

碎石桩完成后,应保证填土预压时间不少于6 个月。

3.1.6.3.1.土工格栅

 

土工格栅施工工艺流程:

工艺说明:

铺设前,应整平下承层,横坡及压实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并使下承层保持平整、密实、干燥。当基底位于山坡、陡坡地段时,将斜坡挖成1m×2m 的多层台阶。对使用的土工格栅按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进行检验,合格后开始铺设。

正式铺设前,沿边坡放样进行试铺一次,定好位后卷起,以防试铺时土工网伸出边坡或伸入坡内过多,造成土工网调整时起鼓、起折。铺设土工格栅时长孔方向和线路横断面方向一致,土工格栅要绷紧拉挺,不得褶皱和损坏,幅与幅之间要对好,其上再铺垫层,一般每40cm 厚铺设一层,填筑长度不小于60m,碾压密实后再铺第二层,自下而上,直至路肩标高。

土工格栅搭接接头按设计要求进行搭接,其搭接宽度竖向间距、上下层接缝错开距离、回折长度必须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一般搭接长度不小于30cm,结点间隔40cm,呈梅花形布置,并用乙烯绳绑扎,联接牢固。

土工格栅施工开始后,集中精力连续快速施工,按临时划分的施工作业段一次完成。土工格栅铺设完毕后,按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的规定对铺设长度、宽度和搭接长度、宽度及固定情况等进行检测,确保铺设质量符合规定的要求。施工时尽量避开雨季。

根据技术规范要求,当土工格栅延伸率为5%时,抗拉强度不低于10kN/m,用于加固路堤边坡的土工格栅,要求其抗拉强度不小于25kN/m。选择合格的符合设计要求的土工格栅,在测定的范围内进行铺设。铺设宽度和其它尺寸按设计要求设置。横向或纵向需要搭接时,搭接长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土工格栅在铺设时,将强度高的方向置于垂直于路堤的轴线方向。

土工格栅的铺设不允许有褶皱,并拉紧,必要时可用插钉等措施固定。

土工格栅铺好后及时填筑填料。自卸汽车卸土时车身垂直于土工格栅纵向方向,后轮距离土工格栅边缘保持0.3m 左右,车尾朝向土工格栅,使填料直接卸到土工格栅上。卸料后及时摊铺整平并碾压密实,然后按设计要求进行其它填料的填筑。未铺填料时,机械车辆不得行走其上。

施工注意事项:

土工格栅的纵向(受力方向)应垂直线路方向铺设;

两幅间应密贴排放,不搭接;

受力方向连接,应采用可靠措施,连接强度不低于设计容许抗拉强度;

土工格栅铺设要平顺;

土工格栅严禁暴晒,应随铺随盖砂,以免降低土工格栅的强度。

3.1.6.4.水塘路基施工

路基范围内的水塘主要存在于DK135+570+670DK135+750DK136+550DK 136+676+760,水深0.4m2.0m,淤泥厚0.30.5m 左右,设计要求:设置草袋围堰、排除地表水并清除淤泥。

首先在墁石基础外两米处开始修筑草袋围堰,围堰顶宽1.0m,线路侧11 放坡,外侧11.5 放坡。

其次排除地表存水,开始清除淤泥,淤泥清除完成后检测基底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则须压路机压实,待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路堤填筑施工。

3.1.6.5.过渡段路基施工

过渡段主要是指桥、涵、路堑等与路堤之间的过渡地段,主要有:桥路过渡段、涵路过渡段、硬质岩石路堑过渡段及软质岩石或土质路堑过渡段。

3.1.6.5.1.路堤与桥台过渡段:

3.1-16 桥台过渡段

过渡段与桥台锥体护坡应同步填筑,台后大型机械能施工的部位,其施工方法和质量要求与路堤相同;大型机械不能到位的部位,采用小型手扶式振动压路机碾压,其填料虚铺厚度不超过20cm,填筑方法和质量要求与路堤相同。

桥台锥体防护砌体,待路堤稳定后再施工。

台后过渡段和相连的路堤按一体同时施工,如图3.1-16 所示,填筑长度自下而上按设计坡率逐步过渡,填筑高度按设计断面进行。

填料选用级配砂砾石,台背2m 范围内应掺3%-5%的水泥,分层填筑,采用推土机初平平地机终平,分层厚度由工艺确定。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密实,碾压遍数由试验现场确定。

3.1.6.5.2.路堤与路堑过渡段:

当路堤与路堑连接处为软质岩石或土质路堑时,应先沿原地面纵向挖成12 的坡面后,再在12 的坡面上设置台阶,台阶高度为0.6m 左右。开挖回填部分的填料及压实标准与路堤相同,在顶端台阶设Ts-100 直径200mm 的透水软管。见图3.1.-17

3.1.-17 路堤与路堑连接方式一

(与软质岩石或土质路堑连接)

当路堤与路堑连接处为硬质岩石路堑时,应先沿原地面纵向挖成11.5 的坡面后,再在11.5 的坡面上设置台阶,台阶高度为1.0m左右。并应在路堤一侧设置过渡段,见图3.1-18

3.1-18 路堤与路堑连接方式二

(与硬质岩石路堑连接)

路堤和路堑的过渡方式分为填筑和开挖两种,在线路的纵向必须使路堑的强度和刚度均匀过渡。

对于陡于1:1 的自然坡,开挖工作量大,采用填筑为主的过渡方式;对于缓于1:1 的自然坡,填筑工作量大,采用开挖为主的过渡方式。

3.1.6.5.3.路堤与横向结构物(立交框构、箱涵等)连接处过渡段:

涵侧过渡段和相连的路堤按一体同时施工,如图3.1-19 所示,填筑长度自下而上按设计坡率逐步过渡,填筑高度按设计断面进行,并与两侧边坡边土和涵洞锥体护坡同步施工。填料选用级配砂砾石,分层填筑,采用推土机初平、平地机终平,分层厚度由工艺确定。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密实,碾压遍数由试验现场确定。

填筑级配砂砾石时,于涵洞两侧同时、同高度、对称填筑。

涵洞顶部采用小型振动碾压机械,厚度大于1m 后,方可通过重型施工机械。

3.1-19 路堤与横向构筑物(立交框构、箱涵等)连接3.1.6.5.4.级配碎石、级配砂砾石、掺水泥级配碎石施工级配碎石、级配砂砾石的施工方法见级配碎石基床表层施工。

掺加3%5%的级配碎石的施工方法如下。

材料要求:

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矿渣水泥均可,终凝时间应在6 小时以上,宜采用325 散装水泥。快硬、早强水泥以及受潮结块变质的水泥不得使用;

碎石,最大粒径符合规范要求,级配良好;

集料符合规范要求,软弱颗粒和针片状含量不超标,不含山皮土等杂质,各种材料堆放整齐,界限清楚。

准备下承层:

水泥碎石施工前,应对下承层进行彻底清扫,清除各类杂物及散落材料,用土培好路肩,水泥碎石摊铺时,要保证下承层表面湿润。

拌和:

拌和设备应有34 个料斗,拌和设备须能够准确控制各种材料的数量,保证配料精确,设备应性能良好,完好率高。

集料必须满足级配要求;

料仓或拌缸前应有剔除超粒径石料的筛子;

拌和现场须有一名试验员监测拌和时的水泥剂量、含水量和各种集料的配比,发现异常要及时调整或停止生产,水泥剂量和含水量应按要求的频率检查并做好记录;

各料斗应配备12 名工作人员,时刻监视下料情况,并人为帮助料斗下料,不准出现卡堵现象,否则应及时停止生产;

拌和含水量应较最佳含水量大12%

运输摊铺:

用大型自卸汽车运拌和料至施工现场;

摊铺前应对下承层洒水,使其表面湿润;

两侧均设基准线、控制高程;

推土机摊铺,整平。

碾压:

用振动式压路机12 台,及时进行碾压,其方法为首先用振动式压路机静态稳定一遍,然后振动碾压(使中下层达到压实度),达到要求的压实度,并保证表面无轮迹(碾压遍数和方法由试验段来确定 );

摊铺和碾压现场设专人检验,修补缺陷;

挖除大料窝点及含水量超限点,并换填合格材料;

用拌和好的水泥石屑对表面偏粗的部位进行精心找补;

对由于碾压推移产生的拥包、拥坎,用铁夯人工夯除。

快速检则压实度,压实不足尽快补压。压实度控制时一定要留有余地,尽量多压12 遍,自检时压实度按提高一个百分点掌握。

检验:

各项指标的检验应在24 小时内完成,首先表面应均匀无松散等现象(最好跟踪检验)。各项质量指标应满足标准要求。压实度、强度不合格的应返工处理。平整度指标必须在做封层之前,会同驻地监理逐段进行检测。

要点提示:

自加水拌和到碾压完毕的延迟时间不大于3 小时,即一定要在此时间段内完成施工和压实度检测。

水泥碎石具有不可再塑性。所以施工时一定要精益求精,除洗刨外一切缺陷的修补都要在允许的延迟时间内完成

由于水泥碎石的时效性强,各项组织、准备一定要充分,衔接要紧密,施工要连续,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损失,并提高质量。

配料准确,尤其是水泥剂量更要准确。

3.1.6.5.5.施工要求及注意事项

桥台、涵洞基坑和过渡段基底处理必须在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回填和填筑施工。

桥台和涵洞混凝土或浆砌圬工水泥砂浆强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后才能进行过渡段填筑施工。

过渡段施工长度范围应满足设计及相关规定要求。

过渡段填方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

过渡段填筑应采用人工配合小型机械夯实。大型机械行驶及作业时,应与结构物边缘保持1m 以上间距。

过渡段两侧一定要按设计做好纵向和横向排水,以免从结合处渗入路基造成病害。

 

第2节桥梁工程

3.2.1.桥梁工程概况

本标段共有特大桥2 座,共计1913.78 延长米,大桥3 座,共计804.38 延长米,桥梁工程概况具体见表3.2.-01 桥梁工程概况表。

3.2.-01 桥梁工程概况表

序号

桥名

桥梁分类

中心里程

孔跨类型

桥梁全长(m)

备注

1

芦洪市河特大桥

IIDK131+549.49

19-32m 后张梁

634.8

桩基、扩基、T

2

黄狮头特大桥

IIDK138+949.17

15-32m 后张梁+6-24m 后张梁+19-32m 后张梁

1278.98

桩基、扩基、T

3

八古塘大桥

IIDK134+340.295

6-32m 后张梁

208.86

桩基、扩基、T

4

鲁家村大桥

IIDK137+457.18

11-32m 后张梁

382.15

桩基、扩基、T

5

S217 公路大桥

IIDK137+868.25

6-32m 后张梁

213.37

桩基、扩基、T

3.2.2.施工安排

3.2.2.1.施工队伍安排及任务划分

桥梁工程拟上3 个桥梁施工队施工,即二个路基施工队,二个桥梁队,一个桩基施工队,二个涵洞施工队,二个防护排水施工队和一个路面施工队。具体任务见下表。

3.2.-02 队伍安排及施工任务划分表

 

序号

队伍名称

人数

1

桥梁施工一队

160

负责芦洪市河特大桥施工

2

桥梁施工二队

160

负责八古塘大桥、鲁家村大桥、跨S217 公路大桥施工

3

桥梁施工三队

240

负责黄狮头特大桥施工

 

3.2.2.2.临时便道、便桥

本工程施工便道尽量利用既有的便道扩宽和整修后作为施工道路,另保证施工场地道路的贯通,需加修一定数量的便道和便桥。其数量见下表3.2.-03 临时工程数量表。

3.2.2.3.拌和站

混凝土采用集中拌和,在芦洪市河特大桥设一拌合站(JS500)供给本桥混凝土施工,黄狮头特大桥设一拌合站(JS750)供给本桥的混凝土施工,八古塘大桥、鲁家村大桥、跨S217 公路大桥混凝土由设在蒋家隧道出口(JS500)和黄狮头特大桥拌合站供给。

混凝土采用混凝土搅拌车运输。

3.2.2.4.施工用电

3.2.-03 临时工程数量表

 

序号

名称

里程

长度(m)

备注

1

便桥

IIDK131+300

40

芦洪市河特大桥: 便桥为2×20m 贝雷架梁 从既有交叉道(IIDK131+480 处)向桥两端修建便道

2

贯通便道

IIDK131+320-IIDK131+480

160

3

贯通便道

IIDK131+480-IIDK131+860

380

 

 

 

 

八古塘大桥:

4

贯通便道

IIDK134+150-IIDK134+450

300

从既有交叉道(IIDK134+150 处)向沿

 

 

 

 

线路方向修建便道

 

 

 

 

鲁家村大桥:

5

贯通便道

IIDK137+280-IIDK137+760

380

从既有交叉道永州至邵阳公路

 

 

 

 

IIDK137+760 处)引入

 

 

 

 

S217 公路大桥:

6

贯通便道

IIDK131+480-IIDK131+860

380

从既有交叉道永州至邵阳公路

 

 

 

 

IIDK137+830 处)向桥两端修建便道

7

贯通便道

IIDK138+320-IIDK138+820

500

 

 

 

 

 

黄狮头特大桥: 从既有交叉道(IIDK138+820 处)向桥两端修建便道

8

贯通便道

IIDK138+820-IIDK139+5800

760

9

涵管(φ1.5)

IIDK139+160

7

10

涵管(φ1.5)

IIDK139+250

7

IIDK139+270 线路左侧拌合站处将高压电力引入站内,在IIDK131+650 处安装变压器1 台,供给芦洪市河特大桥施工用电;在IIDK133+250 处安装变压器1 台,供给八古塘大桥施工用电;在IIDK137+650 处安装变压器1 台,供给鲁家村大桥、跨S217 公路大桥施工用电;在IIDK138+400IIDK139+100 各处安装变压器1 台,供给黄狮头特大桥施工用电。

3.2.2.5.施工用水

工程所在地地表水丰富,对混凝土无腐蚀性,施工用水从附近的水塘、沟渠抽取,设储水池储水。

3.2.3.黄狮头特大桥施工方案及进度安排

3.2.3.1.主要施工方案、方法

黄狮头特大桥共有26 墩为桩基础,共计桩基244 根,14 个墩为扩大基础,T 型桥台,双线圆端型墩。最大墩高21m

扩大基础基坑采用挖掘机放坡开挖,石方部分采用放小炮爆破的方法开挖。人工清理基底。基坑侧壁稳定较差时,可增大放坡的宽度,或采用挡板支护、喷射混凝土支护等措施,防止开挖出的基坑坍塌。模板采用组合钢模。

桩基钻孔采用冲击钻机和旋转钻机泥浆护壁法成孔,水下灌注混凝土。水中墩桩基施工,2730 号墩跨越一小溪,先采用筑岛作为钻机施工平台,钢筋笼采用现场加工制作,分节吊装焊接。钢筋笼吊装利用钻机塔架或吊车吊装。导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

2730 号墩承台施工时先施作草袋围堰,再进行基坑开挖。

墩台身采用钢管搭设脚手架,墩模采用厂制定型钢模。

钢筋在加工棚统一加工制作,运至现场焊接、绑扎。混凝土由拌合站集中拌合,混凝土罐车运输,泵送分层浇筑,插入式振捣棒振捣。

3.2.3.2.主要机械配置

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混凝土搅拌车等机械全标段统一调配使用。

3.2.3.3.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3.2.3.3.1.施工进度计划说明

3.2.-04 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序号

规格型号

产地

数量(台)

1

冲击钻

CJF20

山东

10

 

2

旋转钻

KP1500

天津

2

 

3

倒链

3510t

北京

3

 

4

汽车起重机

QY8

浦沅

1

 

5

汽车起重机

QY16

浦沅

1

 

6

汽车起重机

QY25

浦沅

1

 

7

翻斗车

 

广西

2

 

8

变压器

400KVA

天津

2

 

9

柴油发电机

75KW

福建

2

 

10

电焊机

BX300

天津

6

 

11

切断机

GQ40

天津

2

 

12

弯曲机

GW40

天津

2

 

13

钢筋调直机

GT4/14

山东

2

 

14

蛙式打夯机

HW-250

天津

2

 

15

潜水泵

TS100

济南

10

 

16

潜水泵

BQF-1

上海

5

 

17

泥浆泵

80LZ-C80m3/h25m

北京

15

 

18

混凝土拌合站

JS750

北京

1

 

19

混凝土输送泵

HBT40

湖南

2

 

20

钢模板

 

 

3

墩模2 套、台模1

 

施工准备从2005 5 30 日至2006 3 30 日。

桩基先施工桥台桩基,然后再从1 号墩至20 号墩、39 号墩至21 号墩方向施工,施工时间从2005 7 1 日至2006 331 日。

基础施工从2005 7 1 日至2006 11 30 日。

台身施工从2005 11 1 日至2005 12 31 日。

墩身施工从2005 9 1 日至2007 4 30 日。

其它附属工程施工从2007 3 1 日至2007 8 31 日。

3.2.3.3.2.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见图3.2.-01

3.2.3.3.3.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

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见图3.2.-02

3.2.3.4.施工场地平面布置示意图

施工场地平面布置示意图见图3.2.-03

3.2.4.芦洪市河特大桥施工方案及进度安排

3.2.4.1.主要施工方案、方法

芦洪市河特大桥共有14 墩为桩基础,共计桩基112 根, 4个墩为扩大基础,T 型桥台,双线圆端型墩。最大墩高15m

大桥1 号、2 号墩跨越芦洪市河,修建一临时便桥,桥宽4.5m,为2×20m 贝雷架梁,采用30 工字钢作横梁,16 工字钢作纵梁、斜撑,上铺10mm 钢板。便桥结构示意图见图3.2.-04

扩大基础基坑采用挖掘机放坡开挖,石方部分采用放小炮爆破的方法开挖。人工清理基底。基坑侧壁稳定较差时,可增大放坡的宽度,或采用挡板支护、喷射混凝土支护等措施,防止开挖出的基坑坍塌。模板采用组合钢模。

桩基钻孔采用冲击钻机和旋转钻机泥浆护壁法成孔,水下灌注混凝土。水中墩桩基施工,2 号墩在芦洪市河西岸边部,施工


3.2.-01 黄狮头特大桥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3.2.-02 黄狮头特大桥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

 


 


3.2.-03 黄狮头特大桥施工场地平面布置示意

 


3.2.-04 便桥结构示意图

桩基时先用草袋围堰筑岛作为钻机施工平台,钢筋笼采用现场加工制作,分节吊装焊接。钢筋笼吊装利用钻机塔架或吊车吊装。导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

2 号墩承台施工时先施作草袋围堰,再进行基坑开挖。

墩台身采用钢管搭设脚手架,墩模采用厂制定型钢模。

钢筋在加工棚统一加工制作,运至现场焊接、绑扎。

混凝土由拌合站集中拌合,混凝土罐车运输,泵送分层浇筑,插入式振捣棒振捣。

3.2.4.2.主要机械配置

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混凝土搅拌车、吊车等机械全标段统一调配使用。

3.2.4.3.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3.2.4.3.1.施工进度计划说明

施工准备从2005 5 30 日至2006 3 30 日。

3.2.-05 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序号

规格型号

产地

数量(台)

1

冲击钻

CJF20

山东

6

 

2

旋转钻

KP1500

天津

1

 

3

倒链

3510t

北京

2

 

4

汽车起重机

QY8

浦沅

1

 

5

翻斗车

 

广西

2

 

6

变压器

400KVA

天津

1

 

7

柴油发电机

75KW

福建

1

 

8

电焊机

BX300

天津

4

 

9

对焊机

UN100

天津

1

 

10

切断机

GQ40

天津

2

 

11

弯曲机

GW40

天津

2

 

12

钢筋调直机

GT4/14

山东

2

 

13

蛙式打夯机

HW-250

天津

1

 

14

潜水泵

TS100

济南

5

 

15

潜水泵

BQF-1

上海

3

 

16

泥浆泵

80LZ-C80m3/h25m

北京

10

 

17

混凝土输送泵

HBT40

湖南

2

 

18

钢模板

 

 

2

墩模1 套、台模1

桩基施工从2005 7 1 日至2006 2 28 日。

基础施工从2005 7 1 日至2006 10 31 日。

台身施工从2005 8 10 日至2005 9 20 日。

墩身施工从2005 10 1 日至2007 1 31 日。

其它附属工程施工从2007 1 1 日至2007 4 30 日。

3.2.4.3.2.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见图3.2.-05

3.2.4.3.3.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

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见图3.2.-06

3.2.4.4.施工场地平面布置示意图

施工场地平面布置示意图见图3.2.-07

3.2.5.八古塘大桥、鲁家村大桥、跨S217 公路大桥施工方案及进度安排

3.2.5.1.主要施工方案、方法

八古塘大桥大桥共有1 墩、2 台为桩基础,共计桩基32 根,4 个墩为扩大基础,T 型桥台,双线圆端型墩。最大墩高15m

鲁家村大桥大桥共有2 墩、2 台为桩基础,共计桩基48 根,7 个墩为扩大基础,T 型桥台,双线圆端型墩。最大墩高15m

S217 公路大桥大桥共有4 墩、1 台为桩基础,共计桩基44 根, 1 个墩、1 台为扩大基础,T 型桥台,双线圆端型墩。

最大墩高12m

扩大基础基坑采用挖掘机放坡开挖,石方部分采用放小炮爆破的方法开挖。人工清理基底。基坑侧壁稳定较差时,可增大放坡的宽度,或采用挡板支护、喷射混凝土支护等措施,防止开挖出的基坑坍塌。模板采用组合钢模。

桩基钻孔采用冲击钻机和旋转钻机泥浆护壁法成孔,水下灌注混凝土。钢筋笼采用现场加工制作,分节吊装焊接。钢筋笼吊装利用钻机塔架或吊车吊装。导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


3.2.-05 芦洪市河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3.2.-02 黄狮头特大桥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

 


3.2.-03 黄狮头特大桥施工场地平面布置示意

 


八古塘大桥2 号墩承台施工时先施作草袋围堰,再进行基坑开挖。

墩台身采用钢管搭设脚手架,墩模采用厂制定型钢模。

钢筋在加工棚统一加工制作,运至现场焊接、绑扎。

混凝土由拌合站集中拌合,混凝土罐车运输,泵送分层浇筑,插入式振捣棒振捣。

3.2.5.2.主要机械配置

3.2.-06 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序号

规格型号

产地

数量(台)

1

冲击钻

CJF20

山东

6

 

2

旋转钻

KP1500

天津

1

 

3

倒链

3510t

北京

2

 

4

汽车起重机

QY8

浦沅

1

 

5

翻斗车

 

广西

2

 

6

变压器

400KVA

天津

1

 

7

柴油发电机

75KW

福建

1

 

8

电焊机

BX300

天津

4

 

9

对焊机

UN100

天津

1

 

10

切断机

GQ40

天津

2

 

11

弯曲机

GW40

天津

2

 

12

钢筋调直机

GT4/14

山东

2

 

13

蛙式打夯机

HW-250

天津

1

 

14

潜水泵

TS100

济南

5

 

15

潜水泵

BQF-1

上海

3

 

16

泥浆泵

80LZ-C80m3/h25m

北京

10

 

17

混凝土输送泵

HBT40

湖南

2

 

18

钢模板

 

 

2

墩模1 套、台模1

 

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混凝土搅拌车、吊车等机械全标段统一调配使用。

3.2.5.3.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3.2.5.3.1.施工进度计划说明

施工准备从2005 5 30 日至2006 3 30 日。

八古塘大桥桩基施工从2005 7 1 日至2005 9 15日。

八古塘大桥基础施工从2005 7 1 日至2005 12 31日。

八古塘大桥墩台身施工从2005 8 1 日至2006 1 20 日。

鲁家村大桥桩基施工从2005 9 16 日至2005 12 31 日。

鲁家村大桥基础施工从2006 1 1 日至2005 9 30日。

鲁家村大桥墩台身施工从2005 1 21 日至2006 1020 日。

S217 公路大桥桩基施工从2006 1 1 日至2006 331 日。

S217 公路大桥基础施工从2006 10 1 日至2007 230 日。

S217 公路大桥台身施工从2007 10 20 日至2007 3 30 日。

3.2.5.3.2.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见图3.2.-08

3.2.6.主要施工方法及工艺

3.2.6.1.明挖扩大基础施工

3.2.-09 明挖基础施工工艺框图

基坑开挖:

基坑采用挖掘机放坡开挖,石方部分采用放小炮爆破的方法


3.2.-08 (三座)大桥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开挖。机械挖土在距基础底部设计标高1020cm 时,改为人工

清理剩余土石方,以减少对基底的扰动。当开挖过程中遇地下水,则在基坑两侧开挖排水沟和集水坑,用潜水泵将积水抽出坑外。基坑侧壁稳定较差时,可增大放坡的宽度,或采用挡板支护、喷射混凝土支护等措施,防止开挖出的基坑坍塌。

基底检验:

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检验签证。检验基底岩土类型及承载力与设计资料是否相符,扩大基础开挖至标高后,在基坑四角用风枪钻5m 深探孔,查明基底岩溶情况,如有岩溶则需补充钻探。开挖的平面位置、几何尺寸、基底标高与设计是否一致。

模板:

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接缝严密不漏浆,模板结构稳固,有足够刚度、强度。模板安装好后其各部尺寸要符合规范要求。

混凝土施工:

混凝土采用拌合站集中拌合,混凝土罐车运输,泵送浇筑,分层振捣,混凝土采用满灌,浇筑完毕后,用草袋、塑料薄膜履盖养护。

基坑回填:

拆模后及时在无水前提下用粗颗粒土进行基础回填并分层夯实。

3.2.6.2.钻孔桩基础施工

3.2.-10 钻孔桩施工工艺框图

施工准备:

整平场地,夯实,测量放样,挖设泥浆池,制备泥浆。

钻机就位:钻机用人工配合,吊车吊装就位,钻机底部垫15×15 的方木。钻杆或钻绳就位误差不大于5cm,钻机安置水平、稳固,确保施钻中不发生移动或倾斜。

埋设护筒:

护筒采用厚5mm 钢板弯制,高度为2m,顶端设高40cm,宽20cm 出浆口。护筒顶端高出地面30cm,直径为桩径加20cm,其中心埋设误差不大于5cm,周围用粘土夯填密实。护筒采用人工埋设。

钻孔:

开孔时,在钢护筒内投粘土块并引入泥浆开始慢速钻进,钻进深度超过护筒下2m 后,即可按正常速度钻进。记录钻进中的有关参数及地质情况,以核对地质资料。

终孔检查及清孔:

当钻机钻到设计深度且地质与设计资料相吻合后,应及时终孔检查及清孔。

钢筋笼制作及吊装安设:

钢筋笼采用现场加工制作。钢筋笼吊装利用钻机塔架或吊车吊装。

安设导管及漏斗:

导管安装前要对管节进行检查,并做拼装和密封试验,确保接头密封不漏水,导管安设在孔的中心,不能碰撞钢筋笼,导管管底距孔底30cm-40cm,固定于井口槽梁上,漏斗置于导管口上,固定于灌注架上。漏斗口上架横梁吊放导管隔水木球。

导管采用Φ25cm-Φ30cm 导管,料斗容量按首盘混凝土灌注后,导管埋入混凝土中深度>1m

灌注混凝土:

水下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工作须紧张有序,快速进行,导管埋入混凝土中的长度按3m 控制,任何时候都不能小于1m,灌注标高高出桩顶设计标高约0.5m

凿除桩头:

桩基达到一定强度开挖承台基坑,用风镐凿除桩顶浮碴至设计标高。

成桩检测:

检测成桩质量,同时检测桩身混凝土强度,在检测合格并经监理签认后进入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由于本地区岩溶较发育,在桩基施工穿越溶洞时,为保证桩基的施工顺利及成桩质量,视溶洞大小、有无填充及填充情况,采用回填片石、粘土造孔或钢护筒跟进或注浆等施工方法,以保证成桩质量。

3.2.6.3.承台施工

3.2.-11 承台施工工艺框图

浅水处墩的承台施工前先施作草袋围堰。

当河槽水不深(小于3m),水流速不大时,采用草袋围堰施工,围堰顶面高出施工水位不低于0.5m,断面满足强度、稳定性要求,堰内留有适当的工作面。围堰顶宽1.5m,外侧坡度11,内侧坡度10.5。草袋内装入松散粘性土,装填量约为草袋容量的60%,草袋口用细麻线或铁丝缝合。具体形式见图3.2.-12草袋围堰示意图。

3.2.-12 草袋围堰断面示意图

施工时要求土袋平放,上下左右互相错缝堆放整齐。水中土袋可用带钩的木杆钩送就位。流速较大处,外堰草袋可改用盛小卵石或粗砂,以免流失,必要时也可抛片石防护或用竹篓或柳条筐盛砂石在堰外防护。在水不深而河床有一层透水层覆盖时,可在外圈围堰码成后,先行抽水,掏挖去内堰底下的透水层,然后堆码内围堰土袋,内外堰之间填筑粘土心墙,防止河床漏水。

3.2.6.4.墩台身施工

3.2.6.4.1.墩台施工工艺见图3.2.-13

3.2.-13 混凝土墩台施工工艺框图

3.2.6.4.2.施工方法及工艺

施工准备:

将基础面清理干净,同时调整好钢筋位置,并在基础顶面放出墩中心线及边线。

绑扎钢筋:

钢筋在加工棚统一加工制作,运至现场焊接及绑扎。

脚手架搭设:

用碗扣式钢管作脚手架。首先将地基平整压实,然后垫上方木或浇注底板混凝土,再在其上搭设脚手架。

立模板:

墩模采用厂制定型钢模,安装时注意预埋件位置及尺寸准确。

浇筑砼:

砼由拌合站拌合,混凝土罐车运输,混凝土泵泵送入模,分层浇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密实。浇筑完后及时覆盖养生。

3.2.6.5.桥面系施工

检查梯、围栏、吊栏等钢构件由工厂加工制作,运至现场安装。

3.2.6.6.其它附属工程施工

防水层施工。在施做防水层前应先清理干净结构物表面,使其粘结牢固。防水层应具备防水、牢固、耐久等质量要求,表面平顺、无明显的凸凹现象等外观要求。

锥体施工。先要根据放样结果将锥体范围内的基底进行平整挖至设计标高并夯实,锥体填土同桥后填土同时填筑,坡面挂线砌筑,使坡面平顺、圆滑,边砌筑边施作反滤层。

路堤与桥台过渡段用掺3-5%水泥的级配砂砾分层回填、夯实。基坑开挖处靠台后侧用C20 混凝土满填。

检查台阶、改沟等附属工程按图纸或现场实际情况施工。

 

第3节隧道工程

本工程仅有一座隧道,即蒋家隧道,其起讫里程是DK132+342DK133+640,全长1298 米,为铁路双线隧道。洞内设双侧高式侧沟、双侧电缆槽,DK132+625DK132+855 230m 设下锚区段,DK133+100 线路左侧50 米处有一水库,蓄水量较小,须对水库进行防渗处理。

3.3.1.工程概况及特点

3.3.1.1.隧道地质概况

隧道地处剥蚀丘陵地带,植被发育,自然坡度30 度,表层为褐黄粉质色粘土,硬塑,厚216m,下覆石炭系上中统壶天群灰岩、白云质灰岩,灰色,灰白色,弱风化,产状142°/61°,地下水发育。其中IDK132+920IDK133+135 为浅埋段,土层较厚,岩溶较发育。

3.3.15.6.3.铺设防水板:先用简易作业台车将防水板固定到预定位置,然后用手动电热熔接器加热,使防水板焊接在固定无纺布的专用热熔衬垫上。防水板铺设要松紧适度,使之能与无纺布充分接合并紧贴在喷射混凝土表面。防止过紧或过松,防水板受挤压破损或形成人为蓄水点。防水板间搭接缝应与变形缝、施工缝等防水薄弱环节错开1m 以上。

3.3.15.6.4.防水板间自动热熔焊接:防水板之间用自动双

3.3.1.2.围岩类别及初级支护、衬砌类型见表3.3.-013.3.-02

3.3-01 各级围岩长度表

类别

合计

长度(m

710

305

283

1298

占隧道总长

54.7

23.5

21.8

100

3.3.1.3.工程特点

本隧道为铁路双线隧道,比单线隧道开挖断面较大,对开挖过程中确保隧道洞室安全稳定要求更高。

3.3.-02 各类衬砌支护参数表

 

衬砌

类型

初期支护

二次衬砌

25#喷砼(cm)

锚杆

钢支架

拱墙

仰拱

部位

直径 ()

长度(m)

间距 (m)

规格

间距(m)

厚度 (cm)

厚度 (cm)

13、墙及仰拱13

拱墙

25、墙22

3.0

1.2 ×1.0

 

 

40C25

40C25

级围岩下锚段()

13、墙及仰拱13

拱墙

25、墙22

3.0

1.2 ×1.0

 

 

40C25

40C25

级围岩下锚段()

13、墙及仰拱13

拱墙

25、墙22

3.0

1.2 ×1.0

 

 

45C25

45C25

拱墙23 、仰拱23

拱墙

25、墙22

3.5

1.0 ×1.0

HW150 型钢

1.0

45C25

45C25

拱墙25 、仰拱25

拱墙

25、墙22

4.0

1.0 ×0.8

HW175 型钢

0.8 1.0

45C25

45C25

注:表中表示网喷砼,表示素砼,表示聚丙烯网喷砼,表示中空注浆锚杆,表示砂浆锚杆所处地质情况较差,级围岩地段占20%以上,无级围岩,难以实施全断面快速掘进施工。

在隧道中部存在一处浅埋段,最小埋深约8 米,属于级围岩,稍有不慎,易引起塌方冒顶,给施工造成困难,因此,确保安全通过浅埋段非常重要。同时,由于围岩类别低导致施工工法及开挖断面转换多(有CD 法和台阶法相互转换,有不同级别围岩地段的开挖断面及下锚段开挖断面的转换),给施工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另外,因本地地处岩溶发育地区,开挖前须做好超前预报,探明岩溶发育情况尤其重要。

3.3.2.主要对策

如中标,我们将本隧道做为重点工程对待,加大科技投入,上一流的人才,先进配套和适用的机械设备,确保本隧道资源配置满足安全、质量及施工进度要求。

加强地质超前预报,及时探明围岩级别及岩溶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施工方法,杜绝因盲干引起的安全事故。

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确保工法转换和断面切换顺利过渡。

按照新奥法原理组织施工,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坚持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施工原则,采用光面爆破技术,严格控制超欠挖。投入全液压衬砌台车并按严格控制二次衬砌砼的浇筑工艺,确保二衬砼内实外美。

3.3.3.施工平面布置及临时工程

3.3.3.1.道路设置

进口区进场道路:由于进口山坡较陡,考虑从主便道新修一条300m 爬坡便道上至洞口(洞底)标高。

出口区进场道:出口有约350m 长的路堑段,在施工顺序上必须先施工此段路堑再进洞施工,故将进场道路修至本段路堑的端头,再经该段路堑到达洞口,从主便道至此段新修便道大约300m

3.3.3.2.拌合设备布置

进口砼拌合设备:本隧道进口与芦洪河特大桥共用一套砼拌合站(该拌合站设在芦洪河特大桥桥址),在进口场地仅设搅拌喷砼用的强制式拌合机2 台。

出口砼拌合设备:设一台JS500 型砼拌合机与PL800 配料机及必需的计量装置,组合而成砼拌合站,同时设2 台强制式拌合机生产喷砼。

3.3.3.3.空压机房及锻钎机房

空压机房设在洞口附近,以减少弯头风压损失,锻钎机布置在一座空压机房旁以方便锻钎机房的高压风供应。

3.3.3.4.火工器库房

炸药库与雷管库分开设置,相隔距离符合有关爆破安全操作规程的规定,并远离施工及生活区。同时,严格执行当地公安部门有关火供品使用的有关规定。

3.3.3.5.供水系统

于河沟内挖井集水并沉淀做为隧道供水水源,并就近设置抽水泵房,经上水管路,泵送至高位水池,经下水管路及压力泵送水至洞内和生活区。

送入洞内的压力水,必须满足掌子面用水压力不小于3kg

3.3.3.6.供电系统

经计算,隧道进出口各设置一台630KVA 变压器一台,分别向洞内及洞外生产房和生活区供电。

3.3.3.7.生活区

进出口施工队各设置生活区一处,方便队伍管理。

3.3.3.8.平面布置

详见蒋家隧道进口、出口平面布置图(图3.3.-01-02

3.3.4.主要施工机械配置

本隧道机械设备配备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尽量实行机械化施工,最大限度地减轻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二是经济高效,不论从钻孔用掘进台车到爆碴装运机械,还是从砼拌制运输到二次衬砌设备,均考虑单机设备先进的同时,做到机械设备相互合理配套,能最大限度发挥各类机械作业能力,各条施工作业线科学先进;三是尽量体现施工机械与施工方法配套;四是结合设备外形尺寸和衬砌后的隧道断面,选定外形尺寸适宜的施工机械。

配置的主要设备见表3.3.-03 所示

3.3.5.施工队伍及劳力组织

本隧道进口、出口拟各安排一个施工队进行施工,每个队施工劳力150 人,分六个工班组织施工作业。具体任务分工和劳力安排见表3.3.-04

3.3.6.总体施工方案

3.3.6.1.进洞方案

采用套拱法进洞。具体详见隧道施工及工艺。

3.3.6.2.洞内装碴运输方案

采用侧卸装载机装碴,自卸汽车运输出碴。找顶采用小型挖掘机,人工配合。

3.3.-01 进口平面图()

3.3.-02 出口平面图()

3.3.-03 隧道主要机械设备表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隧道进口

隧道出口

合计

1

掘进台车

自制

1

1

2

2

反铲挖掘机

PC200

1

1

2

3

钻孔凿岩台车

自制,可行式

1 1

2

4

万能工作台架

 

1

1

2

5

地质钻机

TUX-100

2

2

4

6

凿岩机

YT-28

20

20

40

7

风镐

G-10

20

20

40

8

液压衬砌台车

液压、10m

1

1

2

9

自行式热合焊机

YL-03

2

2

4

10

热合式塑料焊枪

 

4

4

4

11

注浆泵

UB-3

3

3

6

12

强制式砼拌合机

JS350

2

2

4

13

混凝土湿喷机

TK-961

2

2

4

14

混凝土输送泵

HBT40

2

2

4

15

通风机

JBT-2

55KW

1

1

2

16

变压器

630KVA

 

1

1

2

17

柴油发电机

150KW

 

1

1

2

18

强制式混凝土拌和机

JS350

 

2

2

4

19

装载机(侧式)

ZLC50C

 

1

1

2

20

电动空压机

4L-120/20

3

3

6

21

内燃空压机

P600

2

2

4

22

钢筋加工、焊接机械

各型

根据需要配置

23

各类砼振动器

各型

根据需要配置

24

地质超前预报仪

TSP-202

2

2

25

地质雷达探测仪

RAMAC/GPR

2

2

26

激光隧道限界检测仪

BJSD-2

2

2

 

3.3.-04 蒋家隧道施工队劳力安排表(一个队)

 

班组名称

任务安排

劳力

管理及技术人员

负责施工队包括生产生活、施工技术、质量、安全等各项管理

13

钻孔爆破出碴班组

担负钻孔、装药爆破、通风排烟、洞内排水、装运碴作业。

凿岩工24 名,锻钎工2 名, 装载机司机2 名, 自卸汽车司机8 , 普工14 名,共50 名。

支护班组

担负超前小导管注浆、喷砼、锚杆、格栅钢架等施工作业。

凿岩工5 名,喷锚手4 名,电焊工2 名,普通工9 名,计20 名。

衬砌班组

担负隧道结构防排水、隧道衬砌、仰拱回填等施工作业。

振捣工8 名,木工4 名,电焊工2 名,砼输送泵2 名,防水板6 人,砼养护整修4 名, 普通工14 30名。

综合班组

担负风水电供应,洞内高压风管、通风管、水管接长等。

电工2 名,压风机司机3 名, 抽水泵站司机1 名,普工5 名,计11 名。

钢筋加工棚

担负锚杆制作,格栅钢架制作,衬砌钢筋加工等。

钢筋工6 名, 电焊工4 名, 普通工4 名,计14 名。

洞外拌合站(机)

担负喷锚料砼并向洞内运送

拌合机司机2 名,运输车4 名, 普通工6 名,计12 名。

合计

 

150

3.3.6.3.通风排烟方案

隧道施工通风应满足洞内各项作业所需要的最大风量。具体一是按照每人每分钟供应新鲜空气3m3计算;每1kw 内燃机械供风量不小于3m3/min。最小风速不小于0.25m/s

经计算,上述最大用风量为480 m3/min。因此选用一台JB3型通风机进行采用压入式通风可以满足通风排烟的需要。

采用压入式通风,进出口各配置一台JBT3 型通风机向洞内供应新鲜空气。如图3.3.-03

3.3.-03 压入式通风示意图

3.3.6.4.洞内排水方案

隧道进口为顺坡施工,在成洞段洞内一侧挖排水沟自然排水。

隧道出口为反坡施工,在邻近下台阶掌子面附近挖集水井,采用机械抽水经排水管道将积水抽出洞外。

3.3.6.5.洞内三管两线布置

见图3.3.-04

3.3.6.6.隧道开挖支护方案

按照不同的围岩级别采用不同的开挖方法,级围岩地段采用台阶法施工,网喷砼及素

 

砼及系统锚杆支护。级围岩地段施工前施打超前锚杆再开挖,采用短台阶法施工,HW150 型钢支撑并辅以聚丙烯网喷砼及素喷砼、系统锚杆支护,级围岩地段采用CD 法开挖,小导管超前支护,开挖后采用HW175 型钢支撑,并辅以聚丙烯网喷砼及素喷砼、系统锚杆支护。

3.3.6.7.隧道弃碴方案

本工程设一处弃碴场,隧道弃碴量(紧方)180993m3,站场调配(含线路)共利用106530 m3,剩余弃碴于DK132+650 线路右侧150m 处旱地,占地20 亩,弃碴场边坡采用M7.5 浆砌片石防护。

3.3.6.8.隧道二次衬砌方案

采用液压模板台车施作整体式衬砌。

3.3.7.施工进度计划

本隧道计划工期:安排26 个月;其中:

施工准备:安排2.5 个月;

隧道掘进:计划安排16 个月;双向两个掌子面掘进,平均每口掘进速度级围岩30m/月,级围岩50m/月,级围岩61m/月。

二次衬砌(含防水层):计划安排10.5 个月,每个洞口每月完成60 米。

水沟、电缆槽:每个洞口按200m/月安排。

回填灌浆:每个洞口也按200m/月考虑。

详见表3.3.-05 及图3.3.-04

3.3.-05 隧道施工进度计划表

插图3.3.-04 隧道施工进度计划斜率线图()

3.3.8.隧道进洞方法

拟采用套拱法进洞。

3.3.8.1.套拱设计

本隧道拟采用套拱法进洞,以确保进口段隧道施工安全。套拱设计如图3.3-05 所示

说明:砼套拱采用内侧立模,架立格栅后网喷砼的方法施工。

3.3-05 隧道进洞套拱设计图

3.3.8.2.拱部进洞

洞口段路堑开挖完成(拱部)进洞面后,安装两榀格栅,格栅宽30cm,格栅间距1m,格栅底部设卧木及锁脚锚杆,两榀格栅用φ22 钢筋拉接固定,拉接筋环向间距1m。架立格栅后立模网喷射C20 ,形成拱部棚状洞口。在此棚状洞口支护下按照CD 法进洞施工。

3.3.8.3.下部进洞

下部洞外路堑开挖根据CD 法施工进程适时进行,开挖至下部套拱部位后,施做套拱砼基础,架立下部套拱格栅与上述拱部格栅螺栓连接,再立模网喷砼。形成下部棚状支护结构,再按照CD 法施工。

3.3.9.各级围岩地段隧道施工程序及开挖支护

3.3.9.1.级围岩地段(CD 法)施工程序及开挖支护

3.3.9.1.1.级围岩地段(CD 法)施工程序

级围岩地段采用CD 法施工,根据CD 法施工的特点,按横断面图来说开挖支护分六步,仰拱浇筑分两步,仰拱回填一步,整体式衬砌一步。开挖前的超前支护穿插其间,级围岩隧道段施工工序如表3.3.-06 所示

3.3.9.1.2.级围岩地段(台阶法)开挖支护作业循环

见表3.3.-07 级围岩地段开挖支护作业循环表

3.3.9.1.3.级围岩地段(台阶法)开挖支护月进度估算每循环进尺0.8m,每天完成1.33 个循环,每天进尺1.1m,每月进尺33m,实际按每月30m 安排施工进度。

3.3.9.2. 级围岩地段(台阶法)施工程序及开挖支护作业

3.3.9.2.1.级围岩地段(台阶法)施工程序级围岩地段采用短台阶法施工,见表3.3.-08 所示。

3.3.9.2.2. 级围岩地段(台阶法)开挖支护作业循环

见表3.3.-09

3.3.-06-1 级围岩地段施工程序表()

 

 

弱爆破开挖部; 导坑周边部分初喷4cm 厚混凝土。接长H 型钢架和I18 临时钢架,并设锁脚锚杆。钻设径向锚杆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3.3.-06-2 级围岩地段施工程序表()

 

3.3.-06-3 级围岩地段施工程序表()

3.3.-06-4 级围岩地段施工程序表()


3.3.-07 级围岩地段开挖支护作业循环表

(每循环进尺0.8m,按第一步估算)

 

说明:级围岩实际平均每两个作业循环施作一排超前小导管并注浆,此处仅为每循环平均打小导管注浆时间,摊入作业循环时间。


3.3.-08-1 级围岩地段施工程序表()

3.3.-08-2 级围岩地段施工程序表()

3.3.-09 级围岩地段(台阶法)开挖支护作业循环表

(钻孔深度1.3m,每循环进尺按1.0m

 

说明:级围岩实际平均每两个作业循环施作一排超前锚杆,此处仅为每循环平均打锚杆时间,摊入作业循环时间。

3.3.9.2.3. 级围岩地段(台阶法)施工月进尺估算每个作业循环时间为14 小时,每天计完成1.7 个循环,折合月进度为51 米,实际进尺按50m 计。

3.3.9.3. 级围岩地段(台阶法)施工程序及开挖支护作业循环

3.3.9.3.1. 级围岩地段(台阶法)施工程序

级围岩地段采用台阶法施工,施工工序见表3.3.-10

3.3.-10-1 级围岩地段施工程序表()

3.3.-10-2 级围岩地段施工程序表()

3.3.9.3.2.级围岩地段(台阶法)开挖支护作业循环见表3.3.-11

3.3.-11 级围岩地段(台阶法)开挖支护作业循环表

(钻孔深度1.8m,每循环进尺按1.6m

3.3.9.3.3.月进尺估算:

每个作业循环时间为17 小时,每天计完成1.4 个循环,折合月进度为67 米,实际月进尺按61m 计。

3.3.10.爆破设计

3.3.10.1.级围岩地段爆破方案

级围岩地段地层岩性为土质,采用人工开挖或风镐开挖,人工或风镐挖不动的硬土,采用弱爆破法开挖。

3.3.10.2.级围岩地段爆破设计

级围岩地段采用短台阶法开挖,台阶长度不大于5m。炮孔布置及装药参数如图3.3.-06 所示

3.3.10.3.级围岩地段爆破设计

级围岩地段采用台阶法施工,上下台阶间距23m。炮孔布置及装药参数如图3.3.-12 所示。

3.3.10.4.主要爆破参数的选定

3.3.10.4.1.爆破试验确定爆破参数

施工前首先要根据地质调查结果,选择有代表性的位置,采爆炮参数表

用利文斯顿爆破漏斗理论,进行现场爆破试验,提出爆破参数。

3.3.10.4.2.周边眼

周边眼光爆参数的选择:包括周边眼间距E,炮眼密集系数m,最小抵抗线W,不耦合系数D,周边眼装药集中度q。根据设计提供地质资料,结合我单位以往施工经验,本隧道初步设计周边眼光爆参数可按表3.3.-09 选取。

周边眼装药结构:本隧道周边眼爆破均采用不耦合装药及竹片、传爆线、小直径药卷间隔装药结构。

破碎地段,周边眼采用钻密眼,人为切开一条缝不装药或隔孔装药措施。

3.3.10.4.3.掏槽眼

3.3.-12 周边眼光爆参数表

 

围岩级别

装药不耦合系数D

周边眼间距E cm

周边眼最小抵抗线W

相对距E/W

周边眼装药集中度(kg/m

1.251.50

4560

6080

0.801.00

0.250.40

1.502.00

3550

5070

0.801.00

0.150.25

2.002.50

2040

4060

0.500.80

0.070.12

:表中Q 系按2 号岩石硝铵炸药计算,采用其他炸药时换算系数K 按下式计:K=1/2(2 号岩石炸药猛度/换算炸药猛度+2 号岩石炸药爆力/换算炸药爆力)宜选用复式楔型掏槽,单侧掏槽眼的行间距及列间距控制在30cm 内,并采用分段起爆方式。

3.3.10.4.4.炮眼布置方式

周边眼、内圈眼环形布孔,掘进眼采用线性布孔方式。

3.3.10.4.5.装药量计算

先根据周边眼的装药集中度和掏槽眼的装药长度进行周边眼和掏槽眼的药量计算,其他炮眼按式(1)计算,按式(2)复核,科学进行药量分配。

单眼装药量计算公式q=k·a·w·L·λ 式(1

总装药量计算公式Q=k·L·S 式(2

式中K-单位炸药消耗量,0.721.27kg/m3

a-炮眼间距,m w-炮眼爆破方向的抵抗线,m

L-炮眼深度,m S-开挖断面积,m2

λ-炮眼部位系数,按表3.3.-13,表3.3.-14 选取。

3.3.-13 级围岩炮眼部位系数表

 

炮眼 部位

掏槽 炮眼

扩槽 炮眼

掘进槽下

掘进 槽侧

掘进 槽上

内圈 炮眼

二台 炮眼

底板 炮眼

λ

23

1.52

1 1.2

1

0.81

0.81 0.50.8

1.2 1.5

1.52

3.3.-14 级围岩炮眼部位系数表

 

炮眼

掏槽

扩槽

掘进

掘进

掘进

内圈

二台

底板

部位

炮眼

炮眼

槽下

槽侧

槽上

炮眼

炮眼

炮眼

λ

1020

1. 2

1

0.95

0.9

0.85

1.05

0.6

3.3.10.4.6.起爆顺序安排

实施光面爆破,从掏槽眼开始,由内向外,最后是周边光面爆破。

3.3.11.隧道钻爆施工工艺

3.3.11.1.钻孔机械及各部位钻孔安排

根据本隧道围岩级别和拟采用的施工方法,本工程拟以掘进台车并利用风动钻岩机钻孔为主,钻孔台车辅助钻孔的方式配置钻孔机械。

具体安排:级围岩CD 法开挖地带,由于各分部开挖断面较小,拟主要采用风动凿岩机钻孔。

级围岩采用短台阶法地段,上台阶采用风动凿岩机钻孔,下台阶尽量采用钻孔台车钻孔。

级围岩地段采用台阶法地段,由于上下台阶较短,尽量采用钻孔台车钻孔,以缩短钻孔时间,加快施工进度。钻孔台车不能钻到位的地段,则改为风动凿岩机钻孔。

3.3.11.2.钻爆施工程序

钻爆程序详见图3.3.-08

3.3.-08 隧道钻爆施工程序图

3.3.11.3.各工序施工说明

3.3.11.3.1.放样布眼

钻眼前,用激光准直仪定向,经纬仪、水平仪、钢尺相配合,测量人员用红油漆准确给出开挖断面的中线和轮廓线,标出炮眼位置,其误差不超过5cm(距开挖面每50 米埋设一个中线桩,每100 米设一个临时水准点)。

3.3.11.3.2.定位开眼

采用钻孔台车或风动凿岩机钻眼,其轴线与隧道轴线要保持平行。就位后按炮眼布置图正对钻孔。对于掏槽眼和周边眼的钻眼精度要求比其它眼要高,开眼误差控制在5cm 以内。

3.3.11.3.3.钻眼

按照不同孔位,将钻工定点定位。钻工要熟悉炮眼布置图,要能熟练的操作凿岩机械,特别是钻周边眼,一定要由有较丰富经验的老钻工司钻,有专人指挥,确保周边眼有准确的外插角(眼深3m 时,外插角<3 度;眼深5m 时,外插角2 度),使两茬炮交界处台阶不大于15cm。同时,根据眼口位置岩石的凹凸程度调整炮眼深度,保证炮眼底在同一平面上。

3.3.11.3.4.清孔

装药前,用炮钩和高压风将炮眼内石屑刮出吹净。

3.3.11.3.5.装药

装药需分片分组,按炮眼设计图确定的装药量自上而下进行,雷管要对号入座,要定人、定位、定段别,不得乱装药。

所有炮眼均以炮泥堵塞,堵塞长度不小于20cm

3.3.11.3.6.联结起爆网路

按设计的联接网络实施。起爆网路为复式网路,以保证起爆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联结时要注意:导爆索的连接方向和连接点的牢固性;导爆管不能打结和拉细;各炮眼雷管连接次数应相同;

引爆雷管用黑胶布包扎在离一簇导爆管自由端10cm 以上处,网路联好后,要有专人负责检查。

3.3.11.3.7.非点炮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后才能引爆。爆破后,如有瞎炮,要进行专门处理,并及时检查光爆效果,分析原因,进一步调整爆破设计。

3.3.12.工法转换方案

3.3.12.1.CD 向台阶法转换

在掘进过程中,运用地质超前预报仪,及时撑握掘进前方围岩级别变化,一旦探明围岩级别将发生变化,立即着手进行工法转换的准备工作。

计划在3m 之内完成工法转换过渡,由于CD 法分六部施工,一、四部位置位于上台阶位置,因此当一部撑子面掘进至级围岩后,考虑要继续向前开挖。同理当四部挖至时也如此开挖并与一部向前开挖的空间汇合。当级围岩最后五、六步开挖至围岩变化段时,从而自然形成了上下台阶。

3.3.12.2 台阶法向CD 转换

与上述方法相反,从台阶法的一侧直接开挖侧导洞,下台阶跟进,即可形成CD 法施工。

3.3.13.浅埋段山体加固处理

本工程浅埋段位于DK132+920DK133+135,215m(包括水库),为保证隧道安全通过该浅埋段,采取如下施工技术措施:

3.3.13.1.截排、疏干地表水

采用挖排水沟的方法引排、疏干地表水,截断流入相应隧道地表范围的地表水,防止雨水汇集于洞顶岩层,并渗入地下。

3.3.13.2.采用粉喷桩(或水泥浆)加固

加固范围洞顶之上的覆土及隧道两侧周围2 米范围内土体,如图3.3.-09 所示。

选用旋喷桩时,成桩直径按1.2m 考虑,孔距按2 倍的桩径设计,按梅花形布置。旋喷桩成孔采用地质钻机。

3.3.-09 浅埋段地表加固示意图

3.3.14.DK133+100 线路左侧50 米处水库段防渗处理在隧道开挖接近该里程段前,及早对DK133+100 线路左侧50 米处水库地段进行防渗处理,选择枯水季节施工,先围岩并排干积水,再人工铺设两布一膜。要严格按有关施工工艺进行。

3.3.15.主要施工技术及工艺

3.3.15.1.地质超前预报技术

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是防止隧道开挖突发性灾害、保证施工工期、及时调整支护参数、保证施工质量和控制隧道建设成本的有效手段。对于本隧道,由于岩溶发育,做好地质超前预报显得相当重要。

我们拟采用三种方法进行地质预报:一是短时间对岩体进行物理探测,通过各种信息来判断岩体特征,即物理探测方法。选用的仪器主要是瑞典RAMAC/GPR 地质雷达探测仪和瑞士TSP-202地质超前预报仪。做法是用该仪器按不同角度进行偏角扫描,分析扫描结果,判断前方地质变化情况;二是随着隧道的掘进,熟悉、修正设计资料,通过掌子面地质扫描和洞体展现对岩体的特征观察分析作出地质判断,即传统地质方法。三是三维位移向量的量测方法。把这三种方法结合起来,可相互补充。多年来我们就是使用这种方法、这种模式作地质超前预报的,效果很好。我们将把这种结合法继续用于本隧道。

3.3.15.2.超前小导管预注浆施工技术

隧道级围岩地段开挖前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超前支护。超前小导管注浆后能改善围岩力学性能,加固围岩,封堵地下水,并结合钢架支护,形成棚架式支护体系,是确保本隧道软弱围岩施工安全的一个重要技术手段。

小导管沿开挖轮廓线从格栅腹部穿过,环向间距30cm~50cm,单根长3.5m,纵向间距2.4m 一环,即每掘进2.4m 打一排小导管。打设小导管时仰角及外插角10°15°(角度过小影响下榀格栅的架设,易造成侵限,角度过大,出现超挖现象严重)。

施工安排上考虑小钢管现场洞外加工,使用时运进洞内。

施工方法:在经定位的岩面用凿岩机钻孔,再人工将小钢管打入孔内,后用注浆泵压注水泥浆。小导管为外径Φ42mm,壁厚5mm 钢花管,长度3.5m,管壁四周按15cm 间距梅花形、钻设Φ8mm 压浆孔,根部1m 范围内不钻孔。前端加工成锥形,末端焊Ф6 环形箍筋,以防打设小导管时端部开裂,影响注浆管联接。小导管加工见图3.3.10

3.3.10 注浆管加工示意图

3.3.15.2.1.施工工艺框图

见图3.3.-11

3.3.15.2.2.施工工艺说明

布孔:钻孔前应先喷砼封闭掌子面,以防漏浆,而后测量布孔,在设计孔位点上标记。

钻眼:采用风动凿岩机钻孔,成孔后,用高压风管或掏勺将孔内砂石吹(掏)出,以免堵塞。

3.3.-11 小导管工艺流程图

封口、试泵:人工推送钢管入孔,管口用麻丝和锚固剂封堵。然后旋上孔口阀,连接注浆管路。注浆前注浆系统要试运转热身,一般为20 分钟。利用注浆泵先压水检查路是否漏水,设备状态是否正常,尔后再做压水试验,以冲洗岩石裂隙,扩大浆液通路,增加浆液充塞的密实性,核实岩石的渗透性。

浆液配制:浆液采用11 水泥砂浆,用卧式搅拌机拌和。

在注浆前通过试验合理确定浆液配比、注浆压力等注浆参数。

浆液配比选择要考虑岩石裂隙情况及浆液扩散半径,现场通过试验确定。配制浆液时,要注意加料顺序和速度,防止浆液结块。浆液应随配随用,用多少配多少,以免造成浪费。配制好的浆液,需经过滤后方可进入泵体,以防杂物堵塞管路或泵体。

注浆施工:采用UB-3 型注浆泵注浆。清孔后,按由下至上的顺序施工,浆液先稀后浓,如遇串浆或跑浆则隔孔灌压。

注浆压力控制:注浆压力按分级升压法控制,由注浆泵油压控制调节。具体调法是:启动注浆泵,正常运转后关闭泵口阀门,泵停止运转后,旋转压力调解旋扭,将油压调在要求的油压刻度值上。随着注浆阻力的增大,泵压随之增高,当达到调定值时,自动停泵。为防止由于压注速度过大,造成上压过快返浆、漏浆等异常现场,影响注浆质量,在注浆前先注三分钟的单液水泥浆,检查止浆情况,确定合适的压入速度,再行确定双液压入速度进行双液注浆。

结束标准:采用终压和注浆量双控制。一般以单管设计注浆量为标准,当注浆压力达到设计终压不小于20min,进浆量仍达不到设计标准时,也可结束注浆。

清洗注浆系统:达到结束标准后,停止注浆,随即卸下注浆混合器及注浆系统,并用清水清洗干净。以保证下次注浆顺利进行。施工中要加强劳动保护,防止浆液沾染人体。

效果检查:开挖检查浆液渗透及固结状况;据压力浆量曲线分析判断,没达到设计要求时,须补注处理。

注浆异常现场处理:

发生串浆现象,即液浆从其它孔中流出时,采用多台泵同时注浆或堵塞串浆孔隔孔注浆。

注水泥浆压力突然升高时,即可能发生了堵管时,立即停机检查。

水泥浆单液进浆量很大,压力长时间不升高,则应调整浆液浓度及配合比,缩短凝胶时间,进行小量低压力注浆或间歇式注浆,使浆液在裂隙中有相对停留时间,以便凝胶,但停留时间不能超过混合浆的凝胶时间。

3.3.15.3.喷射混凝土施工工艺

3.3.15.3.1.施工工艺框图

见图3.3.-12

3.3.-12 喷射混凝土湿喷工艺框图

3.3.15.3.2.喷混凝土机具及工艺

喷射混凝土采用罐式喷射机湿喷工艺,减少回弹及粉尘,创造良好施工条件。喷射用混凝土采用现场拌合。喷射混凝土配合比由现场试验室根据现场试验结果进行设计。

3.3.15.3.3.喷混凝土的施工方法

喷射机械安装好后,先注水、通风、清除管道内的杂物,同时用高压风吹扫基面。

保证连续上料,严格按施工配合比配料,严格控制水灰比及塌落度,保证料流运送顺畅。

操作顺序:喷射时先开风,后进料,以凝结效果好,回弹量小,表面湿润光泽为准。

严格控制喷嘴与岩面的距离和角度,喷嘴与岩面应垂直,有钢筋时角度适当防偏,喷嘴与岩面距离控制在1.01.5 米范围内。

喷射时自下而上,即先喷墙脚后墙顶,先拱脚后拱顶,避免死角,料束呈螺旋旋转轨迹运动,纵向按蛇行喷射。

3.3.15.3.4.湿喷混凝土的技术要求

喷射混凝土作业在满足《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规范》有关规定的基础上,采用以下技术措施:

喷射混凝土作业前,清洗受喷面并检查断面尺寸,保证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喷射混凝土作业区有足够的照明,作业人员佩带好作业防护专用工具。

喷射混凝土在开挖面露出,架立好钢格栅(如果有)后应立即进行。

喷射混凝土作业应分段分片进行。喷射作业自下而上,先喷钢格栅与开挖面间隙部分,后喷两钢格栅之间部分。

喷射混凝土分层进行,一次喷射厚度根据喷射部位和设计厚度而定,拱部宜为60100mm ㎝,边墙为80150mm。后喷一层应在先喷一层凝固后进行,若终凝后或间隔一小时后喷射,受喷层应用风水清洗干净。喷射前应当先检查基面的尺寸是否侵线。

喷射总厚度不得小于初衬要求的厚度,并要保证二衬的厚度与防水施工的厚度。

喷射混凝土喷头垂直受喷面,喷头距受喷面距离以1.0 米~1.5 米为宜。喷头运行轨迹为螺旋状,使受喷层均匀、密实。

喷射混凝土作业应保持供料均匀、喷射连续,喷射头的风压应控制在0.1Mpa 左右。

正常情况采用湿喷工艺,混凝土的回弹量边墙不大于15%,顶部、拱部不大于25%

喷射混凝土终凝2h 后,应喷水养护;养护时间工程不得少于14 天。

喷射混凝土表面应密实、平整、无裂缝、脱落、漏喷、空鼓、渗漏水等现象,不平整度允许偏差为±3

3.3.15.4.锚杆施工工艺

3.3.15.4.1.锚杆施工应做好如下工作:

锚杆原材料、规格、品种、各部件质量及技术性能应附合设计要求;

锚杆孔位、孔径、孔深的布置应附合设计要求,在钻孔前作出标记,一般情况下孔位偏差不宜超过15mm

根据锚杆形式和围岩情况,选择钻孔机具,端部锚固锚杆与摩擦锚杆一般采用手持式凿岩机钻孔。

钻孔:成孔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锚杆的锚固效果,在破碎岩体中,要防止塌孔,在土体中采用干式锚孔。锚杆孔钻好后应及时注浆与安装锚杆体,不得隔日隔班。钻孔完毕后,孔内积水、积粉和岩碴用高压风吹洗干净。

锚杆体及砂浆:选择20MnSi 螺纹钢,使用前应平直无油;

砂浆宜采用中细砂,最大粒径不得大于2.5mm,使用前应过筛清洗;水泥标号宜为40 号或50 号,使用PH 值大于4

砂浆配合比:宜为(水泥:砂)1:11:0.5(重量比),水灰比宜为0.450.5。砂浆配合比直接影响砂浆强度、注浆密实度和施工的顺利进行。若水灰比过小,可注性差,也容易堵管,影响注浆作业的进行;水灰比过大,杆体插入后,砂浆易往外流淌,孔内砂浆不饱满,也不密实,影响锚固效果。

砂浆应拌合均匀,随拌随用,在砂浆初凝前应使用完毕,以保证砂浆本身的质量及砂浆与锚杆杆体、砂浆与孔壁的粘结度,最终保证锚杆的锚固力。

注浆作业应注意以下几点:

采用牛角注浆泵或连续挤压型灌浆机械;灌浆开始或中途停止超过30min 后,应用水润滑注浆泵及其管路。

注浆时,注浆管应插至距孔底50100mm 处,随砂浆的注入缓慢匀速拔出,以避免孔内砂浆脱节,保证锚杆全长被砂浆所握裹。杆体插入后,若孔口无砂浆溢出,应及时补注。

杆体插入长度不应小于设计长度的95%,锚杆安装后,不得随意敲击。普通砂浆锚杆三天内,早强砂浆锚杆12 小时内不得挂重物。

3.3.15.5.钢架施工

本工程级围岩用的HW150HW175 型钢架在洞外统一制作。首先用2cm 厚钢板铺设成加工平台,在平台上放出每个单元钢架的大样,再沿大样线焊接侧向定型模具和端头定型钢板。

按设计尺寸进行型钢下料,并预留焊接收缩余量。将下料型钢按设计弧度冷弯成型,放入定型模具定位焊接。焊接时应对称,焊接后清除熔碴和金属飞溅物。将已加工完毕的单元钢架取出进行整体试拼,检查试拼误差并修正。

钢架单元之间采用连接钢板和螺栓连接。格栅质量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加工做到尺寸准确,弧形圆顺;

试拼的钢架允许偏差为:拱架矢高及弧长+20mm,架长±20mm

钢架组装后应在同一个平面内,断面尺寸允许偏差为±20mm,扭曲度为20mm

3.3.15.5.1.钢架安装:

安装工作内容包括定位测量、安装前的准备和安设。

安装前的准备工作:运至现场的单元钢架分单元堆码,并挂牌标识,以防用错。安设前进行断面尺寸检查,及时处理欠挖部分,安设前将钢架拱脚或墙脚部位的松碴清理干净,并垫上钢板或木板,防止钢架下沉或失稳。

定位测量:首先按控制中线架设钢架,按设计拱顶标高控制钢架顶部高程,然后再检查钢架支距,保证钢架间距符合图纸要求。钢架安设于直线上时,安设方向垂直于线路中线,直线地段安装激光指向仪控制中线。

钢架与初喷混凝土之间紧贴,两榀钢架间沿周边设置纵向连接筋,形成纵向连接体系,并及时打入锁脚锚管或锚杆,锚杆应与格栅焊牢,然后挂设钢筋网片,绑扎在钢架的设计位置,并与格栅钢架连接牢固,然后及时喷射混凝土,封闭成环。

格栅架设质量要求:钢架应架设在与隧道轴线垂直的平面内,安装位置允许偏差为:与线路中线位置支距不大于30mm,垂直度5%。格栅钢架保护层厚度应大于25mm,其背后应保证喷射混凝土密实。格栅钢架安设正确后,纵向必须用钢筋连接牢固,并与锁脚锚杆焊接成一整体。

3.3.15.5.2.钢架安装完成后喷射混凝土施工:

隧道开挖后先在掌子面喷一层35cm 混凝土,封闭洞壁并使基面平顺。钢架安装后由下而上分层、分片喷射混凝土,连续缓慢地做横向环形运动喷射。混凝土表面应湿润光泽、无干、无滑和流淌现象。喷射混凝土采用湿喷工艺。在拱脚处用土将钢架连接板埋20cm,在下台阶续接钢架时用高压风吹净后进行连接。

3.3.15.6.隧道防水层施工

3.3.15.6.1.防水层铺设前基面准备:防水层铺设前,应先对

隧道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表面进行处理,切除锚杆头和钢筋露头,并用细石混凝土抹平覆盖,凹坑深宽比应控制在1:6 以内;深宽比大于1:6 的凹坑应用细石混凝土填平,凹坑太大处要抹平补喷混凝土,确保喷射混凝土表面平整,无尖锐棱角。

3.3.15.6.2.铺设土工布:铺设土工布见图3.3.-13,首先用

简易作业台车将单幅无纺布固定到预定位置,然后用专用热熔衬垫及射钉将无纺布固定在喷射混凝土上。专用热熔衬垫及射钉按梅花形布置,拱部间距0.5-0.7m,边墙1.0-1.2m。无纺布铺设要松紧适度,使之能紧贴在喷射混凝土表面,不致因过紧被撕裂;也不致因过松使无纺布褶皱堆积形成人为蓄水点。无纺布幅间搭接宽度大于10cm

3.3.15.6.3.铺设防水板:铺设防水板见图3.3.-14,先用

简易作业台车将防水板固定到预定位置,然后用手动电热熔接器加热,使防水板焊接在固定无纺布的专用热熔衬垫上。防水板铺设要松紧适度,使之能与无纺布充分接合并紧贴在喷射混凝土表面。防止过紧或过松,防水板受挤压破损或形成人为蓄水点。防水板间搭接缝应与变形缝、施工缝等防水薄弱环节错开1m 以上。

3.3.15.6.4.防水板之间自动热熔焊接:见图3.3.-15,防

台车大梁中心重合,使台车在砼灌注过程中处于良好的受力状态。

定位方法:

采用五点定位法,即:以衬砌圆心为原点建立平面坐标系,通过控制拱部模板中心点、拱部模板同墙部模板的两个铰接点、两墙部模板的底脚点来精确控制台车就位。曲线上考虑内外弧长差引起的左右侧搭接长度的变化,以使弧线圆顺,减小接缝错台。

台车走行至立模位置,用侧向千斤顶调整至准确位置,并进行定位复测,直至调整到准确位置为止。台车撑开就位后检查台车各节点连接是否牢固,有无错动移位情况。采用五点定位法检查模板是否翘曲或扭动,位置是否准确,保证衬砌净空,同时也易于克服衬砌环接缝处的错台。为避免在浇注边墙砼时台车上浮,还须在台车顶部加设木撑或千斤顶。同时检查工作窗状况是否良好。

3.3.-15 防水板焊接示意图

水板之间用自动双缝热熔焊接机按照预定的温度、速度焊接,单条焊缝的有效焊缝宽度不小于1cm。焊接后两条缝间留一条空气道,用空气检测器检测焊接质量。焊接前先除尽防水板表面的灰尘再焊接,防水板搭接宽度须大于10cm

焊缝检测:采用先进的检测仪器-检漏器现场检测防水板焊接质量。先堵住空气道的一端,然后用空气检测器从另一端打气加压,直至压力达到0.10.5MPa,说明完全粘合。否则,须用检测液(如肥皂水)找出漏气部位,用手动热熔器焊接修补后再次检测,直到完全粘合。

防水板破损处修理:如发现防水板有破损,必须及时修补。

先取一小块防水板,除尽两防水板上的灰尘后,将其置于破损处,然后用手动电热熔器熔接。熔接质量用真空检测器检测,若有不合格必须重新修补。

防水板铺设注意事项:

防水板的铺设应先拱后墙;

防水板铺设应超前二次衬砌施工520m

二次衬砌施工时振捣棒不得接触防水板;

浇筑拱顶混凝土时应防止防水板崩紧。

3.3.15.7.二次衬砌施工技术

3.3.15.7.1.二衬施作时机的确定

本隧道在洞口段围岩级别高,可采取二次衬砌紧跟的措施加强隧道支护,保证隧道稳定。在进入深埋段时二次衬砌在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后施作。围岩变形量较大,流变特性明显时,要加强初期支护并及早施作仰拱和二次衬砌。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符合下列条件:

各测试项目的位移速率明显收敛,围岩基本稳定;

己产生的各项位移,已达预计总变形量的80%90%

周边位移速率小于0.10.2mm/d,或拱顶下沉速度小于0.070.15mm/d

3.3.15.7.2.二衬机械设备

结合本隧道二衬的设计特点,每个洞口拟均采用10m 全液压衬砌台车浇筑,砼由砼拌合站生产,砼搅拌运输车运到现场,用输送泵泵送砼入仓。

3.3.15.7.3.衬砌台车制造、调试、就位及端部模板安装

3.3.15.7.3.1.台车结构

采用钢结构大模板,具有液压支拆模和电动走行系统,工厂制造后运至现场安装。其结构见图3.3-16 所示。

3.3.15.7.3.2.台车拼装后的调试处置

台车模架、模板局部变形、加工尺寸偏差等是造成衬砌错台等衬砌外观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

衬砌台车现场拼装完成后,必须在轨道上往返走行35 次后,再行紧固螺栓,并对部分连接部位加强焊接以提高台车的整体性。

检查台车尺寸是否准确,掌握加工偏差大小情况,必要时进行整修。

3.3-16 衬砌台车结构示意图

衬砌前对模板表面用抛光机进行彻底打磨,清除锈斑,涂油防锈。

3.3.15.7.3.3.台车就位

台车轨道布设控制标准:

调整轨道中心及标高,采用铁路P38 钢轨,方木作枕木,底面直接置于己铺底或仰拱填充的砼地面上,保证台车平稳。轨道平面位置和高程偏差控制均在±1cm 以内,使模板中心线尽量同3.3.15.7.4.端模(挡头板)及沉降缝、施工缝防水处理见图3.3.-17 和图3.3.-18

 

 

 

 

 

 

 

 

 

 

端模(挡头板)选用5cm 厚木板制作,采用角钢U 形卡和短方木固定,以适应端模尺寸的不规则性。立端头模板时,注意进行沉降缝或施工缝处理。

止水条、止水带施工说明:

止水条:在两个循环衬砌之间所产生的施工缝间设橡胶止水条防水,橡胶止水条放置位置见图3.3-18 所示。施工时在上循环浇筑砼时预留橡胶止水条槽,止水条在下循环砼浇筑施工前采用粘合剂粘合,搭接长度不少于10cm。遇水膨胀型橡胶止水条安设程序为:清洗砼表面涂刷氯丁粘结剂粘贴止水条砼钉固定灌注新砼。可在挡头模板中部环向钉1×2cm 方木条,使二衬挡头混凝土表面预留出止水条凹槽,再按上述程序施作将其固定在凹槽内。

止水带:采用橡胶止水带,埋置于衬砌中部。止水带采用搭接热接式,压茬方向顺水流方向,即上部止水带靠近围岩,下部止水带靠近隧道内壁。止水带的搭接接头表面必须清刷和用锉刀打毛,搭接接头长度10cm 并满焊。橡胶止水带采用Φ8 钢筋卡和定位钢筋固定在定型挡头板上,必须保证橡胶止水带质量,不扎孔,居中安装不偏不倒,准确定位,搭接良好。

3.3.15.7.5.二衬砼灌注

砼灌注:立模完成并进行各项检查后,方可进行砼浇注。砼采用从两侧拱脚自下而上分层、左右交替对称浇注,每层浇筑厚度不得大于1m。两侧高差控制在50cm 以内。浇注过程要连续,避免停歇造成冷缝,间歇时间超过1h 则按施工缝处理。

砼定人定位捣固及附着式振捣器联合振捣:开动附着式振捣器振捣的同时,安排专职捣固手定人定位用插入式振动器捣固,保证砼密实;起拱线以下辅以木锤模外敲振和捣固铲抽插捣固,以抑制砼表面的气泡产生。灌注过程中严禁用振动棒拖拉砼。

钢筋保护层:钢筋砼衬砌采用泵送砼,由于灌注速度快,钢筋变形显著,易造成拱部钢筋保护层减小。因此适当加大混凝土垫块厚度并放慢砼灌注速度。

矮边墙(仰拱与墙的连接面)顶面处砼接缝处理:砼开盘前先泵送同级砂浆,砂浆量以矮边墙上平铺2cm 为宜,以保证矮边墙同拱墙砼的连接,防止模板缝隙漏浆造成砼泛砂或露骨;同时起到润湿输送泵和管路的作用。

砼输送管路布置:接头管箍避免不当接触造成爆脱,管路宜用方木支垫高出地面,穿过台车时管箍不与台车构件相接触。砼输送管路端部设置一根软管,软管管口至浇筑面垂距控制在1.5m以内,以避免砼集料堆积和产生离析。

砼对称灌注更替时间控制:采取砼灌注时间和灌注高度两个指标进行双控,即单侧砼灌注高度达1m 时,必须换管;单侧砼灌注间歇时间不超过砼的初凝时间,我们规定每侧连续灌注时间达70min 时,必须换管。

衬砌砼封顶技术:封顶采用顶模中心封顶器接输送管,逐渐压注砼封顶。当挡头板上观察孔有浆溢出,即标志封顶完成。

3.3.15.7.6.拆模

按施工规范采用最后一盘封顶砼试件现场试压达到的强度来控制,明洞强度不小于5.0Mpa 时拆模,暗洞内二衬砼强度不小于2.5Mpa 时拆模。

3.3.15.7.5.砼养护

拆模前用水冲洗模板外表面,拆模后用高压水喷淋混凝土表面,以降低水化热,养护期不少于14 天。

3.3.15.7.6.消灭砼接缝错台的措施

消灭环接缝错台

一是在台车就位前,将砼搭接部位及台车搭接部分表面彻底清理干净,使台车与砼表面尽量紧贴;二是加强台车支撑,将所有的支撑全部支撑到位,保证台车整体受力,必要时可在台车端部增加丝杠支撑;三是在台车前端端部拱顶增设支撑(采用三个40t 的千斤顶),以防台车上浮造成拱部错台;四是严控台车底部以上3 米灌注砼速度(一般控制在约2 小时)和坍落度(一般在14cm);五是检查台车前后断面尺寸制造误差,及时消除;六是中线控制准确,使台车中线与隧道中线在同一个平面;七是保持台车与混凝土的搭接长度为10 厘米(曲线地段指内侧)。

消灭台车模板错台

对模板板块拼缝进行焊联并将焊缝打磨平整,形成三块大模板(即拱部一块,左右边墙各一块),以抑制使用过程中模板翘曲变形而影响砼表面质量,以克服板块间拼缝处错台。

控制台车作业窗处错台和漏浆

作业窗关闭前,必须将窗口边框砼浆液残碴清理干净,并用湿抹布擦拭后锁紧压紧卡,并将关闭支点用楔形木塞紧,防止由于作业窗口关闭不严,使窗口部位砼表面形成凹凸不平的补丁甚至造成漏浆。

3.3.16.围岩监控量测

3.3.16.1.施工监测目的

围岩监控量测的目的是及时掌握围岩动态和支护状态,保证围岩和施工安全,确保二次衬砌施作时机。

验证支护结构设计,为支护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案的修订提供反馈信息。

积累资料,以提高地下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水平。

3.3.16.2 监测项目

洞内外观察、拱部位移量测、隧道净空水平收敛量测。

3.3.16.3.监测测点布置

监控量测设计参考专隧(010014-21 设计。

地表沉降:根据埋深情况原则上纵向地表每隔5m 布置一个测点,超过一定埋置深度的隧道段不再进行地表沉降量测。

隧道拱顶沉降与周边净空收敛:每15 米为一个断面,设置3 个观测点,呈三角形布置,量测时利用三者的三角关系一同量测。

3.3.16.4.监测方法及频率见表3.3-15

3.3-15 监测方法及频率表

 

监测项目

监测工具

监测频率

围岩及支护状态

地质描述及观察

开挖后立即进行

地表沉降

水准仪、水平尺

按有关设计

隧道拱顶沉降

水准仪、钢尺等

按有关设计

 

3.3.16.4.监测控制警戒值

当监测数据达到管理基准值的70%时,定为警戒值,应加强监测频率。当监测数据达到或超过管理基准值时,应立即停止施工,修正支护参数后方能继续施工。

3.3.16.5.监控量测数据处理及信息反馈

监控量测资料均由计算机进行处理与管理,当取得各种监测资料后,能及时进行处理,绘制各种类型的表格及曲线图,对监测结

3.3.-16 监测管理表

 

 

 

管理等级

管理位移

施工状态

U0Un/3

可正常施工

Un/3U0Un2/3

应注意,并加强监测

U0Un2/3

应采取加强支护等措施

注:U0实测位移值;Un允许位移值 Un 的取值,即监测控制标准。

果进行回归分析,预测最终位移值,预测结构物的安全性,确定工程技术措施。因此,对每一测点的监测结果要根据管理基准和位移变化速率(mm)/d 等综合判断结构和建筑物的安全状况,并编写周、月汇总报表,及时反馈指导施工,调整施工参数,达到安全、快速、高效施工之目的。监测资料的反馈程序见图5.8-01采用《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则》的级监测管理并配合位移速率作为监测管理基准,即将允许值的三分之二作为警告值,允许值的分之一作为基准值,将警告值和允许值之间称为警告范围,实测值落在此范围,应提出警告,说明需商讨和采取施工对策,预防最终位移值超限,警告值和基准值之间称为注意范围,实测值落在基准值以下,说明隧道和围岩是稳定的。

当施工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立即停止施工,采取措施处理。

初支结构有较大开裂,周边及开挖面出现塌方或滑坡。

监测数据有不断增大的趋势。

暗挖隧道支护结构变形过大,超过控制基准或出现明显的受力裂缝并不断发展。

时态曲线长时间没有变缓的趋势等。

 

第4节涵洞工程

.4.1.工程概况

本工程共有涵洞29 座,其中新建盖板涵25 座,接长盖板涵4 座,涵洞工程概况具体见表3.4-01 涵洞工程概况表。

 

 

序号

里程

孔径

长度

备注

1

IIDK131+015

1-1.00 盖板涵

9.09

新建

2

IDK131+140.00

1-3.0m 盖板涵

14.12

新建

3

IIDK132+012.00

1-2.5m 盖板涵

45.06

新建

4

IIDK132+190.00

1-1.0m 盖板涵

21.18

新建

5

IIDK134+099.00

1-1.0m 盖板涵

27.21

新建

6

IIDK134+151.56

1-3.0m 盖板涵

23.18

新建

7

IIDK135+064.50

1-6.0m 盖板涵

13.12

新建

8

IIDK135+382.30

1-3.0m 盖板涵

23.18

新建

9

IIDK135+585.14

1-1.0m 盖板涵

22.18

新建

10

IIDK135+667.4

1-3.0m 盖板涵

25.21

新建

11

IIDK135+792.15

1-3.0m 盖板涵

39.76

新建

12

IIDK135+825.30

1-2.0m 盖板涵

47.36

新建

13

IIDK135+954.50

1-3.0m 盖板涵

25.21

新建

14

IIDK136+284.26

1-3.0m 盖板涵

17.15

新建

15

IIDK136+370.36

1-3.0m 盖板涵

14.12

新建

16

IIDK136+447.00

1-3.0m 盖板涵

28.15

新建

17

IIDK136+571.00

1-3.0m 盖板涵

32.27

新建

18

IIDK136+664.72

1-4.0m 盖板涵

42.92

新建

19

IIDK136+767.00

1-3.0m 盖板涵

43.97

新建

20

IIDK136+810.87

1-3.0m 盖板涵

23.18

新建

21

IIDK136+945.00

1-1.5m 盖板涵

17.15

新建

22

IIDK137+115.00

1-2.0m 盖板涵

48.39

新建

23

IIDK137+147.00

1-3.0m 盖板涵

43.33

新建

24

IIDK139+756.00

1-3.0m 盖板涵

37.3

新建

25

IIDK139+841.15

1-4.0m 盖板涵

28.71

新建

26

K322+599.00

1-3.0m 盖板涵

61.51

接长

27

K322+650.70

1-3.0m 盖板涵

38.33

接长

28

K322+805.20

1-1.5m 盖板涵

42.36

接长

29

K323+161.00

1-4.5m 盖板涵

36.33

接长

 

3.4.2.施工队伍安排及任务划分

涵洞工程拟上3 个涵洞施工队施工,每队配置120 人。具体见表3.4-02 队伍安排及任务划分表。

3.4.-02 队伍安排及施工任务划分表

 

序号

队伍名称

人数

1

桥梁施工一队

120

负责DK131+015DK135+700 10 座涵洞的施工

2

桥梁施工二队

120

负责DK135+700DK136+900 10 座涵洞的施工

3

桥梁施工三队

120

负责DK136+900K323+200 9 座涵洞的施工

3.4.3.主要机械配置见表3.2.-03

3.4.-03 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序号

规格型号

产地

数量(台)

 

1

汽车起重机

QY8

浦沅

1

 

 

2

翻斗车

 

广西

3

 

 

3

柴油发电机

75KW

福建

3

 

 

4

电焊机

BX300

天津

6

 

 

5

切断机

GQ40

天津

6

 

 

6

弯曲机

GW40

天津

6

 

 

7

钢筋调直机

GT4/14

山东

6

 

 

8

蛙式打夯机

HW-250

天津

4

 

 

9

潜水泵

TS100

济南

6

 

 

10

潜水泵

BQF-1

上海

3

 

 

11

混凝土输送泵

HBT40

湖南

3

 

 

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混凝土搅拌车、吊车等机械全标段统一调配使用。

3.4.4 施工计划安排

涵洞施工计划从2005 7 1 日开始,至2005 12 31日结束。具体见4.1.2 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3.4.5.盖板涵施工工艺及说明

3.4.5.1.盖板涵施工工艺:见图3.4.-01

3.4.-01 盖板涵施工工艺框图

3.4.5.2.施工工艺说明

3.4.5.2.1.基坑开挖:

涵洞开工前,根据设计图纸,结合各涵洞施工场地的实际地形、地质情况,对其位置、方向、长度、出入口高程进行复核,定出方向桩人工配合挖掘机开挖基坑,基底20cm 改用人工清理。

局部石质地层采用小炮爆破开挖。

3.4.5.2.2.基础及墙身施工:

基坑验收合格后,基础、边墙按沉降缝分段施工。

浆砌基础、墙身用挤浆法砌筑。沉降缝垂直,上下缝口宽度一致,砌筑时大小石块搭配,相互咬合。砌筑后按要求勾缝。

高边墙涵洞施工工作台用马橙铺竹木跳板搭设。墙身砌完达到强度要求后及时用砂砾石回填,并夯填密实。

钢筋混凝土基础、边墙施工,先分段支立基础模板,绑扎基础钢筋,浇注基础混凝土,再支立边墙、翼墙模板,绑扎边墙、翼墙钢筋,浇注边墙、翼墙混凝土。模板采用大块钢模,钢筋在加工棚统一加工,运至现场绑扎。混凝土采用拌合站集中拌合,混凝土运输车运送,泵送分层浇筑,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用草袋、塑料薄膜履盖养护。

3.4.5.2.3.板座施工:

墙身浆砌施工完成后,支立板座模板,模板采用组合钢模,用钢管做支撑。

3.4.5.2.4.盖板预制与安装:

本标段钢筋混凝土盖板,全部集中在构件预制场预制,预制时按设计规定预先设置好吊环,便于起吊。

当预制盖板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用汽车运至现场,采用吊车安装。安装盖板前,认真检查盖板和边墙尺寸,并将盖板与边墙的接触面浇水湿润,再用不低于C10 的水泥砂浆座浆,然后安装盖板。

3.4.5.2.5.附属工程:

涵底、洞口铺砌以及锥体:首先进行平整或补填,并夯实,直至达到设计高程和规范要求的压实度,经检验合格后,依照设计施工垫层,然后再在其上进行浆砌片石砌筑,砌筑采用挤浆法施工,浆砌砂浆饱满,大面平顺。清理涵洞进出口的沟床,使其顺直,保证上下游排水通畅。

3.4.5.2.6.台背填土:

选用砂砾石填料填筑,填料最大粒径不得超过50mm。在结构物圬工强度超过设计强度的75%时对称进行填筑,分层摊铺厚度不超过150mm,靠近边墙处采用手扶振动压路机或冲击夯夯实。

台背回填详见路基施工部分。

3.4.6.接长涵洞施工及既有线路边坡防护

3.4.6.1.接长涵洞施工

接长涵洞施工工艺基本同前面盖板涵的施工方法相同,但在接长施工进行前应根据其实际情况,对既有线路路基进行防护。

3.4.6.2.既有线边坡防护

由于需对接长涵洞的护坡、八字墙等进行拆除,为保证既有线的行车安全,施工前对既有线的路基进行加固和防护,根据每座涵洞的实际情况分别采用钢轨桩(利用废旧钢轨)、码草袋或喷射混凝土等方法防护。

 

第5节防护及排水工程

路基排水及防护加固工程是防治路基病害,保证路基稳定的重要措施,应随路基施工及时完成,使之真正起到防护作用。全标段排水及防护加固工程适时安排完成。

3.5.1.工程概况

本标段路堤、路堑坡面防护主要有干砌片石护坡、拱形骨架护坡、喷播植草护坡、立体植被网、浆砌片石护墙、浆砌片石挡土墙、片石混凝土挡土墙等,排水结构主要有浆砌片石盖板侧沟、天沟、吊沟、排水沟等。

主要工程数量如下:干砌片石11331m3M5浆砌片石28109 m3M7.5 浆砌片石960 m3C15 片石混凝土2318 m3、土工网垫5904m2、喷播植草55169m2

3.5.2.施工安排

3.5.2.1.施工队伍安排及设备配置

安排3 个专业挡护施工队伍,各施工队配备人员120 人。

砌体工程及片石混凝土工程需要的主要设备有:每个施工队配置砂浆搅拌机23 台。

3.5.2.2.施工进度安排

详见表3.5-01

3.5.3.防护工程

路基加固及防护工程,首先进行排水及沟槽防护工程施工,并应紧密配合路基土石方进行施工,采用人工开挖、人工砌筑,

3.5-01 挡护及排水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施工项目

2005

2006

2007

2008

二季度

三季度

四季度

一季度

二季度

三季度

四季度

一季度

二季度

三季度

四季度

一季度

二季度

1.施工准备

 

 

 

 

 

 

 

 

 

 

 

 

 

2.第一段:

 

 

 

 

 

 

 

 

 

 

 

 

 

DK130+600-DK136+550

 

 

 

 

 

 

 

 

 

 

 

 

 

3.第二段:

 

 

 

 

 

 

 

 

 

 

 

 

 

DK136+550-DK141+065.49

 

 

 

 

 

 

 

 

 

 

 

 

 

 

分段施工。安排在适宜时间施工并及时完成,使之起到防护作用。各种防护设施应在稳定的基脚和坡体上施工,在设有挡土墙或排除地下水设施地段,应先作好挡土墙排水设施,再作防护;防护的坡体表面先进行检查处理,保证防护设施能与土石方坡面密切结合。

3.5.3.1.护墙和护坡

土质地段的护墙护坡,做到坡面密实和平整后,方可进行砌筑,且砌体质量达到设计标准。

石质地段的护墙护坡,尽量做到坡面平整,对超挖部分,采用相同标准的砌体回填密实,不得有空洞。

伸缩缝、沉降缝应挂线砌筑,不允许参差不齐。

砌体的外露面和墙(坡)顶、边口,选用较大而平整的片石,并加以修凿,确保砌体内实外美。

干砌片石护坡基础埋置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护坡厚度均匀,砌层片石纵、横向搭叠压缝,间缝用小块石塞满,外露面整齐。设有垫层的护坡,应随垫随砌。护坡勾缝应于路堤沉降稳定后进行,勾缝前先将松动和变形砌体整修平齐完好后进行。

3.5.3.2.浆砌片石

所用片石石质色泽均匀、质地坚硬、不易风化,无缝隙,片石厚度不应小于20cm

砂浆拌合要严格按照配合比上料,机械拌合,自动计量,确保砂浆标号不低于设计标准。

石块在砌筑前浇水湿润,表面泥土、水锈应清洗干净,片石分层砌筑,以2-3 层砌块组成一个工作层,每一工作层的水平缝应大致找平,各工作层竖缝相互错开,不得贯通,间缝宽度不大于3cm

浆砌片石平砌,每层石料高度大致相等,外圈定位行列和镶面石块应丁顺相间或二顺一丁排列,上下层竖缝错开距离不小于8cm,砌体各层平缝宽度不大于2cm,竖缝宽度不大于3cm

砌体均采用挤浆法施工,勾缝采用平缝压槽法,在砂浆初凝后,覆盖养生7-14 天,期间避免碰撞、振动和承重。

砌筑基础的第一层砌块时,先将基底地表清洗、湿润,再坐浆砌筑;砌筑上层砌块时,避免振动下层砌块,砌筑中断后恢复砌筑时,将砌筑的表面加以清扫和湿润。

3.5.3.3.浆砌片石挡土墙

挡土墙采取分段跳槽开挖,分段长度不宜小于10m。施工随开挖、随砌筑,并作好墙后排水设施,及时回填或填筑路堤。

3.5.3.3.1.明挖基础

基础开挖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土方采用机械开挖,人工清基;石方采用爆破法施工。

开挖前作好截、排水设施。

复查核对基础地质资料,遇到地质不良、承载力不足的基础,及时向设计单位反映,制定整治措施。

墙基位于斜坡地面时,其趾部埋入深度和距地面的水平距离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遇倾斜基底时,按设计要求准确挖基,避免采用填筑方法填筑成斜面。

3.5.3.3.2.砌筑基础

基础砌筑前,首先将基础表面风化、松动土石方清除。

对于硬石基坑中的基础,采取紧靠坑壁砌筑,并灌浆塞满间隙,使之与地面接为一体。

雨季在土质或易风化软石基坑中砌筑基础,在基坑挖好后,立即满铺砌筑一层。

砌筑台阶式基础时,台阶转折处不得砌成竖向通缝;砌体与台阶壁之间的缝隙必须灌浆满塞。

随基础砌筑时及时回填并压实。

3.5.3.3.3.砌筑墙身

砌体高出地面后及时回填夯实,并作好其顶面排水、防渗设施。

伸缩缝与沉降缝两侧壁应平齐无搭接,按设计要求将缝中的防水材料塞填紧密。

按设计位置安设泄水孔,同时作好墙后反滤、防渗隔水设施。

挡墙栏杆、检查梯连接牢固,外观整齐,并及时涂刷防锈漆。

3.5.3.4.片石混凝土挡墙

片石混凝土挡墙采用钢模板施工,输送泵灌注混凝土,控制片石掺量不超过20%

施工放样,开挖挡土墙基坑并进行检验,基底承载力达不到要求的采取夯实或换填的方法加以处理。

基底检验合格后即开始立模,模板采用钢模板,用输送泵灌注混凝土。模板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经检验合格后从基底开始分层浇筑混凝土和摆放强度符合要求的片石,并振捣密实。片石的最大尺寸,不超过填放石块处结构最小尺寸的1/4,石块的最小尺寸不小于15cm。片石掺入量不超过20%

石块在填放前用水冲刷干净,但不得淋洒水泥浆或黏附其他污物。石块均匀分布、安放稳妥,片石间的净距不小于15cm

片石与模板的间距不小于25cm,且不得与钢筋接触。

在最上层片石的顶面应覆盖不少于25cm 的混凝土层。片石混凝土挡土墙连续浇筑,当不连续浇筑时,按混凝土有关规定施工。

浇筑完成12 小时后开始按规范要求进行养护。片石混凝土浇筑时,按设计要求设置伸缩缝、沉降缝和泄水孔。

3.5.3.5.立体植被网及喷播植草

立体植被网施工工艺:

清理坡面开挖水平沟挂三维网U型钉固网回填土材料(水泥和绿化添加剂)与多草种混拌液压喷播盖无纺布前、中、后期养护。

清理边坡:将容易滑落、影响边坡稳定的岩石处理掉,使坡面尽可能平整以利于喷播施工,同时增加坡面绿化效果。

挂网施工:挂网施工时有采用自上而下放卷,相邻两卷钢丝网分别用绑扎铁丝连接固定,两网交接处要求有10cm 的重叠。

锚杆施工:在挂网施工的同时或挂网后自上而下打主锚杆。

材料的配制:试验室配制合适的配合比,施工时遵照配合比施工,严格控制水泥和专用的绿化添加剂的比例。保证绿化基层的硬度、凝固速度,并且让喷射混合物形成促进植物生长的结构。

喷播:选用专用喷播机,喷播厚度满足设计要求。设备原理是发动机连接传动部位,将料仓内的材料搅拌均匀,然后采用挤压和空压方式输送到施工面,并均匀地喷播至边坡表层。

养护管理:加盖无纺布,3045 天后练苗揭布。若天气长期持续干旱则应适当予以浇水管理。

喷播植草工艺:

施工工艺与喷混植生基本相同,但材料为复合肥、保水剂、粘结剂、低纤维、水等。

3.5.4.排水工程

路堤排水一般按坡脚护道外设排水沟,路堑地段天沟边缘至路堑顶不小于5m

在路基施工过程中,应及时施作天沟、侧沟、排水沟等设施,逐步完善排水系统,利于收集地表水及边坡渗水,防止冲刷边坡,保证路基边坡的稳定。路基排水采用人工开挖、砌筑施工。

注意事项:

路基排水施工,应严格按照设计坡比放样、开挖和砌筑,防止超欠挖,对超挖部分一定要夯填密实,防止雨水冲刷坍塌;

平曲线处的侧沟沟底纵坡,应与曲线前后的沟底顺接,不允许曲线内侧沟底有积水。路堑路堤交接处,侧沟应徐缓引向路堤两侧的自然沟或排水沟,勿使路堤脚附近积水,也不得冲刷路堤坡脚。其它沟、渠的开挖,都要排水畅通,引水涵不得冲刷和污染农田;

浆砌圬工的石料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采用色泽均匀,结构密实,不易风化,无裂纹的硬质石料。普通片石的形状不受限制,但其中部的厚度应不小于15cm。镶面用片石,选用表面较平整及尺寸较大者,且边缘厚度不得小于15cm

水泥砂浆用料及强度符合设计要求,配合比通过试验确定,严格按照计量施工,拌合均匀,确保良好的和易性和坍落度。在运输过程或在存储器中发生离析、泌水的砂浆,砌筑前重新拌合,已凝结的砂浆不得使用;

浆砌片石采用挤浆法施工,砂浆饱满,上下层片石砌缝应互相错开,距离不小于8cm,杜绝通缝、瞎缝等质量通病。施工时应挂线作业,大面平顺,砌筑施工严格遵守有关施工规范和技术标准;

砌体勾缝符合设计要求,在砂浆初凝后,及时养生7-14 天,养生期间避免碰撞、振动和承重,确保砌体圬工质量;

路基侧沟施工时,靠线路中心侧须设置泄水孔,以便于排除路基内的 积水,防止造成永久性积水,造成路基病害。

 

第4章施工进度安排及保证工期的措施

第1节施工进度安排

4.1.1.总工期拟定

计划工期27 个月,提前业主给定工期9 个月(业主给定工期为36 个月)。

根据我单位将投入的机械设备及人员技术实力,经详细测算和计划安排,我们有能力提前业主指定工期完成,计划提前业主指定工期9 个月,即保证在27 个月的施工期限内完成本工程所包含的所有工程项目。

即计划2005 5 30 日正式开工,2007 8 30 日竣工。

4.1.2.各主要工程项目施工进度安排

施工准备:共安排2.5 个月;

路基土石方(包括改良土、级配碎石):计划安排20 个月;

涵洞工程:计划安排6 个月完成;

桥梁工程:计划安排26.5 个月;

隧道工程:计划安排26 个月;

防护及排水工程:计划安排15 个月。

4.1.2.关键线路拟定

本工程关键线路拟定为黄狮头特大桥。其它工程按照自定的阶段工期进行控制,比如涵洞工程控制在本年度,其它工程类推。

4.1.3.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见图4.1-01

4.1.4.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

见图4.1-02

 

第2节保证工期措施

影响本工程工期的因素主要有:施工区段长,沿线水田、水塘较多,构造物多,工程量大;雨季长,影响路基填筑及桥涵隧道施工;线路所经地段岩溶发育,路基、桥涵、隧道施工前需进行地质调查。

针对以上因素,制定工期保证措施如下:

4.2.1.组织保证措施

4.2.1.1.成立保证工期领导小组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工期管理领导小组,项目经理全面负责施工组织,副经理负责组织实施,项目总工负责相关技术保证,调度室主任负责协调,成立以经理部各业务部室负责人、施工队长、工班长为成员的工期保障体系,确保施工方案、方法、人员、设备、材料供应和隧道供风、供水、供电、通风排烟及出碴运输等满足快速施工要求。管理组织机构见工期管理组织机构图(图4.2.-01)。

4.2.1.2.建立工期保证体系

为保证实现甲方对该工程的总体工期规划,建立工期保证体系。见工期保证体系框图(4.2.-02)

4.1-01 进度图()

4.1-02 网络图()

4.2.1.3.施工调度高效运转

针对本标段施工区段长,工程量大、结构物多、工序多相互制约的特点,计划在项目部设一个集中调度室,由副经理任总调度长,工程技术部副部长任调度长。

4.2.-01 工期管理组织机构图

调度室有四大任务,一是协调全标段设备、物资、运输车辆和场地的调配使用;二是处理隧道洞内突发事件;三是督促落实各项防护工程施工和雨季防洪抢险;四是负责落实甲方、监理和本部领导对本工程的各项指示。调度室配齐通信、调度板及传真和复印设备。以便全面、及时掌握并迅速、准确地处理影响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的各种问题。对工程交叉和施工干扰加强指挥和协调,对重大关键问题提前研究,制定措施,及时调整工序和调动人、财、物、机,保证工程的连续性和平衡性。根据当地气象、水文资料,有预见性的调整各项工程的施工顺序,并做好预防工作,使工程能有序而不间断的进行。

4.2.1.4.成立地质预测预报中心

为适应岩溶地区桥涵、路基、隧道施工,计划在项目经理部

安全质量部下设地质预测预报中心,配备有施工经验的地质工程师、隧道工程师共2 人,配计算机1 台,配TSP203 地质探测仪1 台,红外探水仪1 台,LSD-1 型地质雷达1 台、瓦斯探测仪等。对岩溶、顺层等特殊地段的开挖及支护方法进行研究,对可能出现的有害气体预测预报,防止突发事件发生,影响工期。

4.2.2.制度保证措施

4.2.2.1.实行内部经济承包责任制

实行内部经济承包责任制,既重包又重管,使责任和效益挂钩,个人利益和完成工程量挂钩,做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调动单位、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

4.2.2.2.隧道施工叫醒制度

超前钻孔、小导管注浆、钻孔爆破、出碴运输、喷锚支护是影响隧道施工作业循环的六大因素。蒋家隧道较长,随着时间延续,开挖长度的延伸,控制洞内交接班的时间间隔,是保证作业循环时间的有效办法。具体做法是钻孔爆破炮响后,洞口值班室通知叫醒当班作业人员到洞口集合,用车送到掌子面交接班,配合钻孔、注浆、爆破、出碴运输的供水、供电、供风人员随同进入。

4.2.2.3.进度检查制度

路基和桥涵工程按网络进度计划对工程进度进行检查;隧道按各级围岩开挖进度计划和衬砌计划进行检查,对开挖进度计划、衬砌计划每7 天检查一次,对每级围岩最少检查对照3 次,核对拟定的循环时间与实际时间的差距,通过检查对比,调整作业循环时间。

4.2.2.4.调度例会制度

坚持每天一次调度会,通过调度会提出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调整施工资源,确定合理的时间间距,排除各项目施工相互干扰因素。

4.2.2.5.加强雨季检查制度

南方雨水多、雨季长,暴雨多,地表水容易通过裂隙渗入隧道,引起围岩和支护失稳;路基易发生滑坡、塌方等安全及质量问题,所以在雨季规定总工和项目副经理必须每天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雨中及雨后各管段安排专人进行查险,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免造成坍塌等事故影响工期。

主要检查内容包括:傍山路基施工现场边缘的危石处理;脚手架是否牢固,如有倾斜、下沉、松扣、崩扣和安全网脱落、开绳等现象,要及时进行处理;雨后及时对坑槽边坡和固壁支撑结构进行查检,深基坑应当派专人进行认真测量、观察边坡情况,如发现边坡有裂缝、疏松、支撑结构折断、走动等危险征兆,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排水设施和其他应急设施,防止泥浆、污水、废水外流或堵塞下水道和排水河沟;及时清理涵渠堵塞,防止堵水浸泡路基。对现场地势低的位置如桥涵、挡墙基础、管沟等处要注意采取挖集水坑集中抽水的方法快速排水,以免积水长期浸泡基础。

4.2.3.人员设备保证措施

施工队伍及设备进场要迅速。我单位将蒋家隧道和芦洪市河特大桥、黄狮头特大桥列为本工程的重点,从管理、进度安排、人员、设备方面优先考虑,上足满足工期需要的人员、设备。根据工程需要,配备充足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并采用各种措施,提高劳动者技术素质和工作效率。强化施工管理,严明劳动纪律,对劳动力实行配套管理,优化组合,使作业专业化、正规化。

4.2.4.材料保证措施

4.2.4.1.计划用料措施

物资设备管理人员根据施工进度,分阶段编制材料用量计划,按不同阶段所需材料品种、规格、数量、质量要求做好材料供应计划,外购材料按施工进度计划提前定货,最少在使用前20 天到货,自加工材料至少要有710 天的储备量,确保材料供应不影响施工进度。

4.2.4.2.先检验后使用措施

为防止因材料质量不合格而影响工期,所有材料一是提前准备,二是进场前先试验或检验,合格后进场,防止使用前才发现不合格而影响工期。

4.2.5.搞好设备维修保养,提高设备效率措施

制定设备维修保养责任人,大型设备谁使用谁保养,轮换使用的,固定轮换人保养,每月对设备评比一次,优胜机组每人奖励300 元,最后一名罚300 元。

蒋家隧道是重点工程,拟在隧道进出口设修理洞,钻孔、装载、运输、喷锚设备出故障或损坏后,确保能尽快修复,保证设备完好率。

4.2.6.技术保证措施

4.2.6.1.不断优化施工组织措施

尽快做好施工准备工作,认真复核图纸,落实重大施工方案,积极配合业主和有关单位做好各方面工作。根据施工情况变化,不断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的优化,使工序衔接,劳动力组织、机具设备、工期安排等更趋于合理和完善。对滞后工序应统筹安排,及时调整,确保工期。

4.2.6.2.地质预测预报措施

工程沿线岩溶发育、地下水丰富。为了确保路基填筑质量和桥梁桩基落在稳定地层上,在桥基钻孔和路基填筑之前用地质雷达进行沿线探测,如发现有大的溶洞,提前制定处理措施,保证工程进度。针对隧道突泥、突水和溶洞等不可预见地质情况,地质预测预报中心负责做好超前地质预测预报。

4.2.6.3.开展工序工时实测,优化作业循环时间措施

蒋家隧道是全线的控制工程,由于工序多,各段落地质情况不一致等情况,开工后对不同的地层、开挖方法、支护方式和相应的工程量进行工时实测,用优选法,对工序进行排序,对循环作业时间进行测定和和优化,将循环作业时间压缩到最短。

优化洞内运输方式,采用无轨运输方式,加快出碴运输的速度,提高施工进度。

保证水、风、电的供应,为作业循环周期的优化创造有利条件。

4.2.6.4.应急预案措施

对通过岩溶、富水、顺层及地段前先制定施工预案,当预测预报及现场设计组确定设计方案后,能立即选用预案组织施工。

为防止突发事件,上场后项目经理部组织人员编制抢险应急方案,并准备相应的抢险器材,规定专人保管,一旦发生预测不到的突发事件,立即按预案组织抢险,缩短处理时间,保证工期。

4.2.7.雨季施工措施

本标段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由于雨期施工持续时间较长,而且大雨、大风等恶劣天气具有突然性,因此应认真编制好雨季施工的安全技术措施,做好雨季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雨季施工质量和安全。

4.2.7.1.合理组织施工。编制雨季施工作业指导书,作为雨季施工中的强制性执行文件。根据雨期施工特点,将不宜在雨期施工的工程提早或延后安排,对必须在雨期施工的工程制定有效的措施。注意天气预报,做好防汛准备。遇到大雨、大雾、雷击、大风等恶劣天气,应当停止进行露天高处、起重吊装和打桩等作业。

4.2.7.2.做好施工现场的排水。根据施工总平面图、利用自然地形确定排水方向,按规定坡度挖好排水沟,确保施工工地排水畅通;严格按防汛要求,设置连续、通畅的排水设施和其他应急设施,防止泥浆、污水、废水外流或堵塞下水道和排水河沟;

临近高地的施工现场上侧应挖好截水沟,防止洪水冲入现场;雨期施工前应做好傍山施工现场边缘的危石处理,防止滑坡、塌方威胁工地;雨期应设专人负责,及时疏浚排水系统,确保施工现场排水畅通。

4.2.7.3.临时道路应起拱5,两侧做宽300mm、深200mm的排水沟;对路基易受冲刷部分,铺石块等渗水防滑材料,保证路基的稳固;场内主要道路应当硬化。

4.2.7.4.临时设施及其他施工准备工作。施工现场的大型临时设施,以雨期施工前应整修加固完毕,保证不漏、不塌、不倒,周围不积水,严防水冲入设施内。选址要合理,避开滑波、山洪、坍塌等灾害地段。大风和大雨后,应当检查临时设施地基和主体结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2.7.5.雨期施工前应清除沟边多余的弃土,减轻坡顶压力;雨后应及时对坑槽边坡和固壁支撑结构进行查检,深基坑应当派专人进行认真测量、观察边坡情况,如发现边坡有裂缝、疏松、支撑结构折断、走动等危险征兆,应当立即采取措施。

4.2.7.6.雨期施工中遇到气候突变,发生暴雨、水位暴涨、山洪暴发或因雨发生坡道打滑等情况时应当停止土石方机械作业施工。

4.2.7.7.雨期施工做好用电与防雷措施。

4.2.7.8 雷雨天气不得露天进行电力爆破土石方,如中途遇到雷电时,应当迅速将雷管的脚线、电线主线两端连成短路。

4.2.7.9.遇到大风、大雾、高温、雷击和6级以上大风等恶劣天气,应当停止脚手架的搭设和拆除作业。大风、大雨后,要组织人员检查脚手架是否牢固,如有倾斜、下沉、松扣、崩扣和安全网脱落、开绳等现象,要及时进行处理。

4.2.7.10.在路基填土时,尽量选用透水性好的碎石土、卵石土、砂砾、石方碎碴和砂类土作为填料,及时压实,含水量过大,无法晾干时不得作为雨季施工填料。

4.2.7.11.路堤分层填筑施工,根据使用机具的性能和数量,合理组织工作面轮流作业,紧凑衔接,快速施工,当天填土,当天摊铺,当天压实,为防止表面积水和渗水,每填一层的表面,做成4%的横坡,将路基面雨水集中引排至边沟,边坡排水沟要硬化或薄膜保护,杜绝水流沿边坡流淌,冲刷边坡的危害。路堤边坡碾压平整,坡率一致。

4.2.7.12.路堤完成后,为了防止路床积水,在路肩处每隔510 米挖一道横向排水沟,将雨水排出路床。

4.2.7.13.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对地下水丰富及地形低洼处等不良地段,在优先施工的同时,集中人力机具,采取分段突击的方式,完成一段再开一段。

4.2.7.14.雨季施工坚持两及时即遇雨及时检查,发现路基积水尽快排除,雨后及时检查,发现翻浆及时处理,挖出全部软泥,大片翻浆地段用推土机铲除,小片翻浆相距较近时,作一次挖通处理,填筑透水性较好的砂石材料并压实。

4.2.7.15.雨后路基要晾干后才能进入下部工序的施工。

4.2.7.16.及时清理涵渠堵塞,防止堵水浸泡路基。雨中各管段派专人查险,防止排水系统不畅,造成积水,影响路基质量。

对现场地势低的位置如桥涵、挡墙基础、管沟等处要注意采取挖集水坑集中抽水的方法快速排水,以免积水长期浸泡基础。

4.2.7.17.雨季进行混凝土及圬工作业要严格执行施工规范,拌合站要有遮雨棚,墩台混凝土施工要设避水棚,在施工中遇雨时进行临时遮盖,避免带雨水作业,必要时对砂石料采取遮盖措施。

4.2.7.18.隧道工程,雨季施工安排主要有4 项内容:一是提前准备材料供应,用于工程的钢材、水泥、防水板、附加剂等要有储备量;二是雨季砂、碎石含水量增大,试验室应调整施工配合比,确保混凝土质量;三是对弃碴场道路进行整理,疏通道路两侧排水沟,防止边坡坍塌;四是加强洞内巡查,防止雨水沿裂隙渗入隧道后,增大裂隙扩张,降低围岩自稳能力,引起(软岩或断层带)开挖地段坍塌,支护失稳,造成不安全事故。

4.2.8.夜间施工保证措施

4.2.8.1.扰民的施工不得在夜间进行;因特殊情况确需夜间

施工的,必须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施工,进行夜间施工的工程项目,要做好周边居民的工作,公布施工期限,并采取减少噪声的措施。

4.2.8.2.建立夜间值班制度,加强周密的组织和技术交底,配足资源,确保夜间施工顺利进行。

4.2.8.3.在施工安排上,做到机械、人力资源统筹规划,利用白天时间尽快突击施工对居民干扰的工程,减少夜间对居民的干扰。

4.2.8.4.做好施工现场的照明工作,保证有充足的照明亮度和范围。交通路段按一定的距离设立明显的警戒标志,保证交通安全。

4.2.8.5.做好夜间施工的后勤保障工作。

4.2.8.6.加强夜间施工现场电路、机具设备和施工安全的管理工作。

4.2.7.拖期惩罚

如我单位中标我们保证按照计划工期完工,保证如果工期拖延,甘愿接受每拖延一天给予我单位5 万元处罚,并此做为向业主的承诺。

我们已对每个分项工程进行了里程碑工期计划,对各施工队也将实施工期奖罚政策,桥梁隧道施工队每推迟完工一天处罚施工队3000 元,提前一天奖励5000 元。路基等其它工程每拖延一天处罚施工2000 天,提前计划工期奖励4000 元。


4.1-01 施工计划横道图


 

第5章质量目标、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第1节质量目标

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条例、细则,按照铁道部现行的技术标准、规范和设计文件进行施工,杜绝工程质量重大、大事故。确保全部工程达到国家及铁道部现行的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争创全优工程、样板工程。

 

第2节创优规划

5.2.1.创优目标

综合工程质量确保达到部级优质工程标准,争创国家级优质工程,并满足全线创优规划及要求。

5.2.2.创优措施

5.2.2.1.成立创优领导小组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创优规划领导小组,配齐分支质量管理组织和人员。领导小组根据本项目的施工内容,按照总体创优规划要求,以ISO9002 标准和企业的质量体系文件为依据,由项目总工和工程技术部、安全质量部、物资设备部、试验室共同编制创优规划实施细则。施工中严格按细则进行操作。

5.2.2.2 加强创优教育和技术培训

创优领导小组负责对项目经理部及施工队进行质量意识教育,从项目经理到职工个个清楚优质工程质量控制程序,人人了解自身的质量管理职责。针对本工程质量对路基填筑、桥涵施工、隧道开挖、支护、注浆、衬砌的要求,经常组织施工人员学习施工规范和验标,开展群众性的质量活动,使施工人员人人懂得施工程序,掌握技术标准。

5.2.2.3 开展标准化作业

开展标准化作业。如路基填筑按四区段、八流程工艺进行;隧道施工作业按四条主作业线、三条辅助作业线布置,即钻孔爆破、出碴、喷锚支护、衬砌四条主作业线,通风降尘、注浆止水、排水及照明三条辅助作业线。

5.2.2.4 细化措施,责任到人

将各项创优措施进行细化,责任到人,制订并执行奖罚措施。

5.2.2.5 勤检查、细检查

创优领导小组对工程创优工作负责监督检查,并充分发挥工程技术、测试和质检人员对工程质量管理的职责,制定质量检查计划,加强检查频率和深度,利用经济杠杆作用,对于降低质量标准、不重视计量、忽视操作要求的单位或个人处以罚款,促进重视质量和按程序施工的自觉性。

 

第3节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及质量保证体系

我单位将切实贯彻执行兑现合同承诺、留下时代精品、围绕顾客中心、质量责任终身的质量方针,建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成立现场质量领导小组,并制定各项保证质量的措施,使本项目质量体系严格按照ISO9002 标准有效运行。

5.3.1 成立现场质量领导小组

5.3.1.1 质量管理框架(见图5.3-01

5.3.1.2 职责分工

详见表5.3-01

5.3-01 质量管理领导小组职责分工表

 

项目经理

组长:全面负责质量管理工作

 

项目副经理

副组长:协助组长落实质量管理工作

项目总工

副组长:制定质量目标、规划、制度,并布置检查抓落实

技术质量部部长

组员:负责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指导性作业书,负责现场技术指导和落实建设单位关于质量的各项指示,做好质量预控工作。负责组织QC 小组课题攻关。接受并落实监理的各项质量监督。

质检工程师

组员:按技术规范、施工规范及有关规定实施内部质量监控、检查,实现质量目标、计划。和监理共同完成质量监控。

中心试验室主任

组员:自主完成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土工试验工作及其它试验的送验工作,把好质量关。

工程保障部部长

组员:按照材料的质量要求,做好材料的进货、保管和使用。

各专业工程师

组员:按设计图、技术规范、施工规范督促指导施工,实现本项目的质量目标。

各施工队队长 及队质检员

组员: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的初步把关,按有关技术规范和验收标准进行检查和督促各工班实施自检、互检、交接检。

 

 

5.3.2 质量保证体系

5.3.2.1 质量保证体系图(见图5.3-02)

5.3.2.2 质量体系要素分配

详见质量体系要素职能分配表(表5.3-02

5.3-02 质量体系要素职能分配表

 

序号

要素名称

 

1

管理职责

 

2

职责权限

 

3

合同评审

 

 

5

文件和数据管理

 

6

采购

 

 

 

7

业主提供产品控制(如果有)

 

 

 

8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

 

 

 

9

过程控制

 

 

 

10

检验和试验

 

 

 

11

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控制

 

 

 

 

12

检验和试验状态

 

 

 

 

13

不合格品的控制

 

 

 

14

纠正和预防措施

 

15

搬运贮存、包装防护

 

 

 

 

16

质量记录的控制

 

17

质量审核

 

18

培训

 

19

服务

 

20

统计技术

 

 

说明:表示主管部门,表示相关部门

 

 

第4节保证质量的具体措施

5.4.1 人员保证:明确职能、制定奖罚、签订责任状。

根据工程项目,确定上场质量管理人员的人数,达到项目工程质量有人管。建立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将主要工程项目的技术质量管理分区划段逐项落实到人,明确每个技术人员工程质量管理范围、技术质量管理标准,制定技术质量管理奖罚办法,并和每个技术人员签定含有奖罚数额兑现办法的技术质量包保责任状,根据质量管理业绩实施重奖重罚。

5.4.2 制定全员质量管理职责,实施全过程质量监控依据ISO9002 标准《质量保证手册要求》,对从事与质量有关的管理、挂靠和验证工作的人员,编制从项目经理、总工程师、质检工程师、结构工程师、隧道工程师、设备工程师到施工队长、班组长、特殊工种共二十五类人员的质量管理职责,核心是定岗、定责,以责定权,调动质量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5.4.3 制定创优规划、开展科技攻关

根据本项目工程规模、技术含量、施工难度编制创优规划,明确拟创优项目、创优级别、主要技术负责人和施工负责人,做到创优项目到队、责任到人。成立QC 小组,围绕确保膨胀土地区路基填筑质量控制、隧道开挖支护及施工防排水等技术质量难题选定QC 小组活动课题,开展科技攻关。重视科技进步,拟定科技论文、工法标题,明确撰写人和完成日期。

5.4.4 建立和落实各项质量管理规章制度

5.4.4.1 坚持编制作业指导书及技术交底制度

每项工程开工前,项目部工程技术部根据设计及技术要求及时编写路基填筑,路堑开挖,桥梁钻孔桩、混凝土及钢筋工程、隧道开挖、支护、防排水、衬砌,涵洞及挡护、排水等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并向参与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明确各项工程的设计要求、技术标准、工序间的相互关系、施工方法和作业安全注意事项等,使全体人员在彻底了解施工对象和掌握施工方法的情况下投入施工。

技术交底工作必须认真做好,各级技术部门都应监督实施,没有进行技术交底的工程不准施工,技术交底的有关文字、图表资料均应建立严格的审查和复核制度,避免出现差错。各级进行技术交底时应明确下级技术交底的项目、内容,重大的技术交底应邀请上级主管部门参加。项目部对施工队技术交底工作必须进行定期检查,一是督促技术交底工作的实施,杜绝无技术控制的施工;二是检查交底书和交接手续是否齐备,防走形式;三是核查交底的内容是否正确,避免出现违背施工规范、设计意图的技术性错误,确保技术交底对施工正确的技术指导作用。

5.4.4.2 坚持三检三不交接五不施工制度。

三检即:施工中进行自检、互检、交接检。工序交接检即:每道工序完成后,必须进行合格检验,并经质检工程师或监理签证,做到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准进入下道工序。

三不交接即:无自检记录不交接;未经专业技术人员验收合格不交接;施工记录不全不交接。

五不施工即:未进行技术交底不施工;图纸及技术要求不清楚不施工;测量桩橛和资料未经换手复核不施工;材料无合格证或试验不合格者不施工;上道工序不经检查签证不施工。

5.4.4.3 坚持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制度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验制度

凡属隐蔽工程项目,首先由作业班组、队、项目部逐级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填写检验申请报告,连同有关资料,呈报检验签证,未经监理工程师签证,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隐蔽工程不经签证,不能进行隐蔽。

施工过程的质量检按三级进行,即跟踪检测复测抽检三级。施工队试验员负责跟踪检测,项目经理部中心试验室负责复核及配合监理进行抽检,对路基填筑碾压、隧道喷锚支护、结构防排水及二次衬砌等关键项目的施工过程质量检测要做到及时,以便了解工程质量状态,解决存在问题,使项目质量一次达标。

5.4.4.4 建立工程材料、设备招标采购制度

要严格把好工程材料、设备的选用购置关。工程材料、设备的采购要严格执行公开招标制度。根据施工进度提前安排原材料采购计划,严格执行质量鉴定和检查方法,以确保工程材料质量。

所有采购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必须满足铁道部有关技术规范及设计文件标准的要求,必须具备产品合格证,并按规定做好检验、试验、验收、保管工作。不合格产品坚决禁止进入施工现场。

5.4.4.5 仪器、仪表和砼电子计量等检测装置的标定制度

各种仪器、仪表和电子计量等检测装置(如全站仪、经纬仪、水平仪、钢尺、油压表、压力机、核子密度仪、天平、磅秤、砼拌合电子计量装置等)均按照计量法的规定和施工规范要求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标定。工地设专人负责计量工作,设立帐卡档案,进行监督和检查。仪器由中心试验室专人管理,砼电子计量装置由项目部相关部门指定专人管理。

5.4.4.6 坚持施工资料记录整理和追溯制度

内业资料必须按规定填报,做到真实、及时、准确,并按规定办理签证手续。施工文件记录由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填写整理;质检工程师负责质检记录及质量保证文件的填写和整理。技术人员每天记录工程日志,真实记录施工过程,杜绝写回忆录,施工班组按规定坚持填写自检记录。调度室记录整理施工大事记和晴雨表,对甲方、监理关于工程质量的指示,包括电话、传真、和书面指示分类列入工程挡案。设立专业资料员,及时收集原始施工资料(含照片、录像带)并分类归档,做到资料记录真实可靠。

所有施工资料编撰做到与工程施工同步,工程竣工时竣工文件同时移交业主,竣工文件按铁道部规定编制,做到有效、齐全、完整,一次交验合格。

5.4.4.7 坚持与质量挂钩的奖惩制度

项目经理部制订质量奖罚措施,从总价中提出相应的费用建立质量奖励基金,实行内部优质优价制度,优质按103%计价,合格按98%计价,不合格项目不计价,返工合格后按96%计价,同时实行质量风险抵押金制度,项目经理部各级人员均按其所负责质量责任,交付质量风险金,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

5.4.4.8 坚持持证上岗制度

钢筋工、电焊工、电工、砌石工、喷锚工、混凝土工、木工、架子工、起重工、各种司机、试验员、材料员、核算员、工程技术人员、安全员、项目经理等均要经考核,合格者持证上岗,保证工序、工种的操作和管理质量。

5.4.4.9 坚持质量一票否决制

项目施工全过程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派具有资质和施工经验的技术人员担任质检工程师,负责内部质检工作,并赋予质检工程师一票否决权力。凡进入工地的所有材料、半成品、成品,质检工程师同意后才能用于工程。对工程验工,必须经过质检工程师的签认,一切需经监理签认的项目,必须经质检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方可上报。

5.4.5 保证测量、试验、计量的控制措施

5.4.5.1 保证测量精度

本工程实施的测量方案是实行两级测量控制管理体制,项目经理部设现场精测队,负责全线的中线、高程控制测量,精测队归口中心试验室管理。采用全站仪、经纬仪和精密水平仪进行本标段和相领标段的导线点、中线、高程的复测和联测,各施工队设一个测量组,按项目部精测队确定的控制网、结构物中心及方向进行本段的中线、高程测量和各结构物的放样。为加强测量控制,将做好以下保证工作:

配齐测量人员、测量仪器、测量用具及交通工具。测量仪器用专用库房存放,专人保管、专人使用。

各种测量仪器定期送有资格的计量单位进行检测、检修,确保仪器仪表的精度。

测量原始资料必须记录真实,清楚、不得涂改,记错需要重写的应在写错的数字上划一杠作废,将正确的写在下面。坚持换手复测制度。各种测量资料必须保存完整,整理成册,分类分项存盘。

5.4.5.2 保证试验质量

质量来自试验,试验设备性能的优劣、试验人员水平高低,将决定工程质量是否达到有效监控。本工程实施的试验方案是项目经理部设立中心试验室(由本单位试验中心派员组成,是由大中专毕业生为主的工程试验群体),在资质证书规定的范围之内开展试验项目,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规定的试验项目及频率进行各项试验。各路基、桥梁、涵洞、隧道及挡护排水施工队设试验组,拌和站、构件预制场设试件养护室。

为加强试验工作,一是做到检测人员持证上岗,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检测试验,确保检测资料准确可靠。二是配齐仪表,保障工作环境,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三是严格贯彻执行国家行业标准及本单位中心试验室的质量管理手册。四是主动与建设单位和监理建立通畅的信息渠道,及时改进和提高试验工作质量。

5.4.5.3 保证计量准确

项目经理部设专职计量员,计量员严格计量工作制度,除了做好计量器具的检验与注册外,到现场检查混凝土配合比及混凝土骨料的计量过程,未经过计量不允许拌合,未经计量员认可的计量器具不允许用于工程检测。

5.4.6 保证路基工程质量措施

5.4.6.1 开工前,先进行施工测量,准确确定线路中桩、边桩的位置和高程。并做好基底水沟,排水涵渠永久和临时排水相结合,保证排水通畅。

5.4.6.2 路基施工首先处理好基底。路堤填筑在基底处理合格后,按四区段、八流程工艺进行填筑,分堆料区、摊铺区、碾压区、检测区分区作业,以避免填压不分、场区不清,造成欠压、偏压。流程应分:基底处理、填料选择、运料堆放、分层摊铺、分层碾压、检测签认、边坡整修、路基成型八个流程,按序作业、逐段完成。施工组织中,每一作业区应分比邻双工作面,各流程交替进行。

5.4.6.3 按照现场调查资料,区别不同的土质类别配备各类施工机械,并留有一定备用余地。机械要配套,能力和型号满足施工需要,通过试验段决定路基各层松铺厚度、最佳含水量和压实遍数,保证每层各处达到验标压实度标准。做好填土材料的试验工作,对细粒土作颗粒分析、天然含水量、天然密度和颗粒比重、液塑限、击实等试验;对粗粒土作天然含水量、天然密度、颗粒分析、最大和最小密度试验。施工中按透水性大小分层填筑碾压,透水性小的层面留双向排水坡,不合格填料不得用来充作填料。

5.4.6.4 提高机械化作业程度,配足开挖、装运、平土和碾压机械,台后涵边大型机械压不到的地方,配备小型碾压机械,以机械化正规施工保证路基质量。碾压要按中型和重型机械配套,表面碾压与振动碾压配套。

5.4.6.5 填土时,路堤两侧按规定加宽进行填筑,必要时进行边坡夯实,确保路堤边缘和边坡的压实密度。填土路堤密度与含水量用核子密度仪或灌砂法测定,原始强度以贯入法或K30荷载板试验求得。

5.4.6.6 路基宽度及纵横向坡度符合设计要求,基面平整,不积水,路拱明显,坡面平顺。路肩边缘线条清晰顺直,无缺损、坑洼、裂纹。

5.4.6.7 深路堑分级开挖、分级防护,及时砌挡护工程,不得长期放置或基坑泡水而降低岩土体强度引起边坡失稳。深路堑开挖的挡墙墙身不应有水平通缝,斜基底不得改缓或改陡,侧沟应与挡墙应砌筑成整体;临时边坡如超挖、局部坍塌、掉块等,采用不低于挡墙设计指标的材料填筑;开挖过程中如发现墙背及基底地质条件与设计指标不符时,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以便妥善处理。

5.4.6.8 膨胀土地区挖方路堑施工前做好地面排水工程。为保证工程质量及外观整齐,施工时按设计坡度及厚度准确挂线砌筑;浆砌护坡应将石料表面泥土冲洗干净,施工顺序自下而上进行,石块应立砌,缝要错开,石块之间应镶紧,缝隙间用小石块填满塞紧。挡墙分段跳槽开挖,分段长度不宜小于10m,并加强边坡变形观测。

5.4.6.9 边坡防护骨架施工时先砌骨架衔接处,再砌筑其它部位骨架,两骨架衔接处应出于同一高度;骨架施工时自下而上逐条砌筑,骨架应与坡面密贴,骨架流水面应与草坡表面平顺;

干砌片石铺砌时,片石之间要相互嵌紧,以增加其稳定性。

5.4.6.10 排水、截水系统完善,排水通畅;地面水沟位置符合设计及实际地形情况,沟底、边坡平顺、整齐,砌筑牢固。

5.4.6.11 严格控制涵洞及台后(缺口)路基段填土,台后填土地基处理范围、接口路基处理方式严格按设计要求及有关规范执行。同时配备合适的压实机具压实,要充分保证压实质量。桥台及涵洞回填在监理工程师的指示下进行,必须采用设计文件要求的填料回填,回填时严格控制压实度,要求自下而上压实度不得小于设计标准,为保证回填处的压实,在压路机不能碾压的边角处,采取液压振动夯等机具碾压。

5.4.6.12 竣工后路基确保基面排水坡路拱符合设计要求,标高和各部尺寸正确,路肩平整,棱角坡面整齐,路容美观,中线和水平桩点齐全。

5.4.7 保证桥涵工程质量措施

5.4.7.1 开工前进行定位复测,准确确定桥位,并埋设必要的护桩,设置水准基点。施工期间定期进行中线及水平测量,确保桥位中线、宽度及各部位标高准确无误。

5.4.7.2 先在桩位处用地质钻机勘探,并向设计单位报告勘察情况,无溶洞后开始钻进,钻孔桩按规范要求施工,桩径、桩底标高、钻孔的垂直度符合设计要求。

5.4.7.3 工程材料进行检测。水泥、钢筋等厂供材料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其质量和规格满足规范和施工要求。砂石料进行性质、强度试验,其料径、含泥量和级配等指标应满足要求。

5.4.7.4 明挖基坑开挖。如无钻孔桩,则通过风钻沿基础范围钻四孔,孔深35m,以查明基底岩溶情况,如遇溶洞,则进行补充钻探。基础开挖后,认真核对地质资料,如发现地质资料与设计不符,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以确保基础施工质量和安全。

按规定进行坑壁防护,防止坍塌。检验基底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对有水基坑开挖采取排水措施,并做好原始记录。隐蔽工程必须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签证后才能封闭。

5.4.7.5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涵洞基底检查,基底承载力满足要求。

5.4.7.6 加强试验工作,混凝土拌和严格按配合比进行。墩台模板要统一规划,混凝土捣固要密实。基础、墩台身混凝土达到终凝前,不得泡水。桥台圬工未达到设计强度前,台后两侧不得填土。桥、涵台后填料符合设计要求,填料的密实度必须达到设计标准。

5.4.7.7 锥体护坡及涵洞端翼墙等砌体要选用符合设计要求的材料。保证砌面平整、坡面圆顺,砌缝符合规定,勾缝线条流畅自然。

5.4.7.8 钢筋骨架绑扎必须牢固,焊接要检查。

5.4.7.9 施工缝处理措施。加强混凝土的振捣,模具缝隙塞实以避免漏浆,保证工作缝的混凝土施工质量;再次浇筑混凝土前,将原混凝土接头面凿毛,清洗干净再浇筑混凝土。

5.4.7.10 混凝土外观质量控制。混凝土拌制采用自动计量设备计量,根据试验确定配合比。添加减水剂,现场严格控制水灰比。模板安装牢固平顺,并加强紧固,防止跑模,使用光洁平整的大块钢模,浇筑前刷脱模剂。桥梁墩台采用厂制组合式整体钢模。浇筑混凝土时均匀分层进行,防止产生偏压,捣固密实,混凝土外层振捣到位。搭设施工平台时,平台与模板分离,不许相接触,杜绝各种起吊设备撞击。

5.4.8 保证隧道工程质量措施

5.4.8.1 一般性技术措施

开工前,在洞口附近测设不少于三个平面控制点和二个水准点,保证贯通精度。

防排水措施: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采取堵、防、截、排,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达到防排水可靠、经济合理的目的。对地下水较丰富地段,一般在衬砌背后设环向盲沟或排水管。隧道内设置双侧水沟。地下水丰富、有涌水或突水可能地段采取超前探水,并视水量环境影响情况进行预注浆堵水,采取限量排放的措施,以减少地下水流失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在岩溶富水地段加强地质超前预报工作,明确注浆堵水地段采用帷幕注浆,严格注浆工艺,注意施工安全。开挖后根据渗水情况分别采用径向注浆和补注浆施工。

采用光面爆破技术,减少围岩扰动,控制超欠挖,保证开挖轮廓尺寸,并预留变形量。

锚杆灌浆饱满,锚固力不低于设计或规范要求。钢筋网随受喷面起伏铺设,与受喷面间隙3cm,混凝土保护厚度不小于2cm

喷射混凝土采用湿喷技术,喷射料集中拌制,自动计量。严禁使用回弹料。喷射混凝土强度合格,支护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重视衬砌渗漏水防治施工,按设计要求施作防水板、软式透水管盲沟、橡胶止水带、钢片止水带及泄水孔,保证衬砌混凝土振捣密实度,提高抗渗性和结构自防水能力,保证隧道不渗不漏不裂。

衬砌采用全断面液压钢模台车,泵送混凝土连续对称灌筑,厚度符合设计要求。挡头模板和附属洞室使用钢模,衬砌混凝土做到内实外美,保证隧道净空尺寸。

水沟电缆槽使用制式钢模,尺寸准确,棱角分明,线条顺畅。

盖板安装平稳。

5.4.8.2 地质超前预报措施

隧道施工加强监控量测,以及时掌握围岩动态和支护工作状态,保证围岩稳定和施工安全,确保二次衬砌的施作时机。量测内容包括:洞内外观察,拱部位移量测,隧道净空水平收敛量测。

通过岩溶发育地区,施工中采用TSP203 地质超前预报,探明工作面前方和四周的溶洞发育状况,并采用地质雷达对隧底溶洞作进一步探测,若发现溶洞等不良地质,及时提出,以便采用相应措施。

5.4.8.3 洞口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5.4.8.3.1 一般规定

洞门施作时尽量避开雨季和洪水季节,尽早施作洞门及洞口段衬砌,确保洞门边坡稳定。端墙处的土石方开挖后及时施作端墙和挡护工程。排水、截水设施按设计要求与路基排水系统合理连接,确保不冲刷路基坡面。混凝土及砌体等砌筑工程基础必须置于稳固的地基上,基坑必须进行隐蔽工程验收。隧道门端墙和翼墙、挡土墙的反滤层、泄水孔、施工缝设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模板及支(拱)架应根据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浇筑混凝土或砌体砌筑前,对模板工程进行验收,形成施工记录。模板安装和浇筑混凝土过程时,应对模板及支(拱)架进行观察和维护;发现跑模、变形等异常情况时,立即停止施工,采取措施,并形成记录。模板及支(拱)架拆除的时间、顺序及安全措施必须符合施工组织设计的规定。隧道门端墙两侧的砌筑与回填应对称进行,不得对衬砌产生偏压。端墙、翼墙、挡土墙背后按设计要求分层回填密实。

5.4.8.3.2 开挖

按设计要求的范围及尺寸对隧道门边坡、仰拱进行开挖。采用静力触探试验或标准贯入试验对隧道门端墙、翼墙、挡土墙基底的地基承载力进行检测,每个洞口检测不少于3 处,当洞口处岩体不均匀时应适当增加检测点。地基承载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隧道门排水沟、截水沟的开挖位置、深度、坡度采用水准测量、尺量的方法每个洞口检查不少于10 点。

5.4.8.3.3 砌体

洞口工程砌体砂浆应饱满,砌缝整齐。砌缝宽度和错缝距离符合规定,无脱落和裂纹。沉降缝整齐垂直,上下贯通。泄水孔坡度向外,无堵塞现象。水泥、砂浆、外加剂质量必须符合质量检验标准有关要求。所用的石材和混凝土砌块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5.4.8.3.4 洞身开挖质量控制

隧道开挖过程中,应加强开挖面的地质素描和地质预报工作。隧道开挖断面以衬砌设计轮廓线为基准,考虑预留变形量、测量贯通误差和施工误差等因素作适当加大。预留变更量根据围岩级别、隧道宽度、隧道埋深、施工方法和支护情况采用工程类比法确定。隧道开挖过程中,对隧道围岩进行观察和监测,拟定监控量测方案,监测围岩变形,反馈量测信息指导设计和施工。

量测项目和量测频率应符合设计要求。

隧底开挖:底部高程符合设计要求,隧底范围岩石局部突出每平方米内不应大于0.1m2,侵入断面不大于5cm。当隧底需加固处理时应增加检测频率,每处检查一次。

炮眼残留率:采用APS 激光断面检测仪准确标识炮眼位置和开挖轮廓线,严格控制周边眼间距、光爆层厚度、钻孔中控制钻杆角度,周边眼用小直径药卷,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和超挖量,提高炮眼残痕率,确保硬岩炮眼残留率达到85%,中硬岩炮眼残留率达到65%,实现光面爆破。

控制超欠挖:按设计施作底眼角度、深度和装药量,保证隧道底板不欠挖和减少超挖量。在富水地段和底眼部位采用乳化炸药装药,有瓦斯地段用煤矿专用炸药。对每次爆破,做到一茬炮一分析,不断修正炮眼间距,调整装药结构,提高钻爆质量,控制隧道超欠挖。

5.4.8.4 支护质量保证措施

5.4.8.4.1 材料质量控制

用于支护材料符合质量标准和设计要求。钢架、超前小导管、锚杆在现场统一加工,经检验合格后运至安装地点。

5.4.8.4.2 施工工艺质量控制

钢架:钢架的加工制作在大样台上进行,保证钢架加工精度,钢架用于工程前进行试拼,架立符合设计要求,连接螺栓拧紧,

节点板密贴对正,底板不得有虚土。

锚杆:锚杆类型、布置及安装数量,符合设计要求。锚杆钻孔保持直线,并与其所在部位的岩层主要结构面垂直。砂浆锚杆采用的砂浆强度等级、配合比符合设计要求。砂浆锚杆设置垫板,垫板应与基岩面密贴。

喷射混凝土:喷射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计量、搅拌、喷射符合施工规范要求。钢纤维喷射混凝土钢纤维投料前浸泡分解,拌合过程中搅拌分解均匀,喷射混凝土施工前进行喷射混凝土与围岩粘结强度试验,选用的速凝剂在使用前作速凝效果试验,要求初凝不应大于5min,终凝不应大于10min

超前小导管:超前小导管所用钢管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超前小导管与支撑结构的连接符合设计要求,超前小导管的纵向搭接长度符合设计要求。

5.4.8.5 混凝土衬砌质量保证措施

5.4.8.5.1 混凝土级别与衬砌段设计级别相同,本标段地下水类型主要是覆盖层孔隙水及岩溶裂隙水,含量不大,对砼无侵蚀。施工中应做好预测预报工作,若发现地下水对砼有侵蚀性时,应按规定采用耐腐蚀混凝土。

5.4.8.5.2 衬砌施工前的检查,主要对衬砌段中线、水平、断面尺寸、净空尺寸进行检查,并满足贯通误差调整后的中线、标高要求,确保衬砌后结构轮廓线条顺直美观。

5.4.8.5.3 对衬砌段的清理:对灌筑处地基表面、拱与墙接茬的积水、泥浆、岩屑、油污、有害的附着物和松散的、松动的岩块清除干净。

5.4.8.5.4 灌筑混凝土前对模板、支架、钢筋骨架、预埋件等进行检查,钢筋加工绑扎按规范要求办理。

5.4.8.5.5 检查模板安装是否稳固牢靠,接缝是否严密不漏浆。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是否干净,浇筑混凝土前,将模板内的积水和杂物清理干净。以上各项自检满足质量检验标准后请监理签证后灌筑砼。

5.4.8.5.6 混凝土浇筑、振捣与养护。立模检查后,用砼输送泵两侧对称浇筑,浇到拱部时,为了保证砼密实度,泵端埋入砼,振捣采用附着式和插入式联合振捣,保证振捣质量,拆模后安排专人进行养护,确保衬砌内实外光。

5.4.8.5.7 衬砌时间,本标段隧道按新奥法原理组织施工,二次衬砌时间按围岩量测资料确定,一般在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后开始。变形基本稳定的判识标准为隧道周边位移速度有明显减缓趋势。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速度小于0.2mm/天,拱顶相对下沉速度小于0.15mm/天。防水层在二次衬砌混凝土灌筑前施做。

5.4.8.6 确保衬砌砼不渗、不漏不裂的质量保证措施

砼衬砌不渗、不漏、不裂主要受治水、开挖、支护、防排水和混凝土衬砌质量控制,渗水、漏水主要原因是砼不密实和砼开裂,砼开裂和不密实主要是支护变形、失稳引起,为确保衬砌不渗、不漏、不裂主要采取下列措施。

5.4.8.6.1 全方位治水、全程防水

对有水段全方位治水是指:一、对隧道地表改变水流方向,减少地表水对洞体的渗入;二、对有水地段开挖前帷幕注浆和超前小导管注浆,将地下水堵在注浆范围以外;三、开挖后径向注浆、局部注浆和补注浆,将水的流量控制在限量排放范围之内。

全程防水是指:一、预测预报防水,制定开挖前的防水、堵水措施,为开挖创造施工条件;二、支护时防水,将部分渗水引排至排水沟,确保喷射砼与岩面密贴;三、铺设防水板用无钉工艺,隔绝水源,四、铺设纵横向排水盲沟,将部分渗水引入排水沟;五、灌筑砼防水。

5.4.8.6.2.维持围岩自稳,确保支护不变形失稳

衬砌后支护变形或失稳是引起衬砌开裂的因素之一。采取主要措施是:选择合适围岩特性的开挖方法,尽量减少围岩的扰动,对中硬岩采用光面爆破,减少超欠挖,高地应力段,用光面爆破,并提前释放应力,防止高地应力地段应力集中,产生岩爆;对断层破碎带用减轻地震动控制爆破,加强支护,控制围岩松驰变形,引起支护失稳。消除衬砌开裂潜在因素。

5.4.8.6.3.控制喷射砼质量,防止喷射混凝土收缩开裂防止喷射混凝土收缩开裂,是防止衬砌渗水的第二道防线,采取措施是:一、控制水泥用量;二、避免用热水泥、热骨料;三、控制水灰比;四、控制速凝剂掺量;五、减少回弹量;六、不用火山灰水泥;七、喷射混凝土密实,喷射混凝土与岩面密贴;八、喷射厚度满足设计要求。

5.4.8.6.4.精细排水管、防水板安装工艺

按设计位置安装好纵向、横向排水管,确保排水管连通和畅通,并将排水引入排水沟,防止水压力过高,引起衬砌开裂;铺防水板采用无钉铺设工艺,拼接不漏水,做好防水第三道防线。

5.4.8.6.5.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混凝土实行质量传票制,由用料单位填报混凝土申请单,填写混凝土级别、用于里程和结构物部位、用量、使用时间等送试验室;试验室填报混凝土配合比单送拌合站;拌合站填报加工单,按水泥型号、附加剂名称、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水泥、碎石、砂、水用量、开盘时间、出盘温度、数量填报;试验员跟踪作试件,填报试验报告;运输司机将混凝土加工单连同混凝土送用料单位,由施工单位填写接收单,接收单由施工队长填写签名,填写灌筑时间、地点、结构物部位、混凝土级别、灌筑时温度等。

振捣采用附着式振捣器和插入式振捣器联合振捣,确保混凝土密实,确保二衬与支护密贴,与防水板密贴。拆模根据不同地段混凝土衬砌的受力状况,混凝土分别达到设计强度的70%、100%及2.5Mpa 后拆模,最小拆模时间必须满足2.5Mpa 的强度要求。拆模后及时喷水养护,防止开裂。

5.4.9.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工程质量检查小组,依据施工技术规范和工程质量验收标准,每月进行一次工程质量自检,搞好质量策划,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及时处理质量隐患和消除影响质量的因素,必要时进行返工处理。采用质量通报,如开优质工程观摩会和质量事故现场会等形式,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保证工程质量均衡发展。

5.4.10.自觉服从政府监督,认真执行监理指令

对质检部门检查工程质量时要给予积极配合,对提出的工程质量整改办法要严格执行、限期纠正,自觉接受政府质量检查监督。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对工程质量的工作指令必须认真执行、及时制定改正措施,在监理工程师的指导下尽快改正。

5.4.11.加强廉政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中纪委关于廉政建设的各项决定,切实执行本企业有关廉政建设的各项制度,自觉遵守本工程建设的廉政建设规定,严格履行工程承发包合同。规范项目部及参建员工的行为,严格队伍的监督管理,牢牢把住资金使用关,机械设备、工程材料采购关,质量监控关,验工计价关,杜绝一切违规行为,确保工程按期、优质、高效目标的实现。

5.5.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

对本单位或外单位过去在路基施工、桥涵施工、防护排水工程施工、房建施工、信号及电力工程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通病进行研究,用鱼刺图法分析原因,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针对性地编写施工要点下发施工点,减少质量通病发生。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控制和防止质量通病的发生。

5.5.1.加强全员的质量意识教育

工程开工前对全体人员进行质量教育,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使他们能自觉遵守施工规范进行施工。

5.5.2.加强对原材料、半成品的检验和试验

加强对原材料、半成品的采购控制和检验,杜绝不合格的工程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加强对施工工序的检验工作,不合格的工序不允许进入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5.5.3.加强日常管理与检查制度

严格按照验收标准进行实施与检查,各项工程、工序严格按照验收标准执行。强化施工过程中的日常检查与管理,严格隐蔽工程签证制度。开展质量预防活动,全面落实质量责任制。对正在施工的项目质量检查工程师进行24 小时监督检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施工队安排专人负责跟踪检验,发新问题及时上报。

5.5.4.常见质量通病及预防

5.5.4.1.路基工程

高填土下沉:

深填、高填、半填半挖、桥头引道高填土或立交桥互通匝道填方,往往会在通车一段时间后下沉,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施工因素,如压实控制不好、分层过厚、冬施措施不当等,另一方面在于材料因素,如最大干容重及最佳含水量有误、材料压缩系数过大、采用高塑性指数的粘性土等,均会出现此问题,它会使路面变形、开裂或下陷。在工程中宜采用以下措施予以控制:按路面平行线分层控制填土标高,按试验路路基填土厚度的90%来控制规模施工时的填土厚度;在新旧填土的衔接处,严格控制填土接茬台阶的最小长度,以避免接茬处超厚,压实不足;防止漏夯或夯实不足,严禁超厚填土;在机械难于压实的地方,用适当的小型机具进行补充夯实;冬季施工时应使土在未受冻的情况下回填压实,避免填土压实密度严重不均匀而造成土体下沉;回填几种土时,不能仅用某一种土的击实试验得出的密度标准作为所有填土的压实度标准,而应按填土的不同类别,做相应土的若干组击实试验,取值应符合相应规定。

软土地基超限沉陷:

软土具有含水量大、抗剪强度低、承载能力低的特性。在软土上修建路基或桥涵构造物基础易出现压缩沉降、滑陷、坍塌等,近年修筑的某工程的一座通道桥,其下部构造为分离式扩大浅基础,上部验收时沉降竟达十余厘米,经约请地质勘察部门及设计人到场对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得知,是由于软土地基的超限沉降引起,后采取预压方式至使沉降稳定,再调整纵断,以满足使用要求。对软土地基主要采取以下方法:采用换填渗水性良好的土,对基底进行加固;设置白灰粗砂桩,此法适用于粉砂土质、含水量大的软土地基。软土地基成孔后,筛选生石灰块加水泥、粗砂拌匀后填充,用木棍捣实,当生石灰块遇地下水消解后,填充料体积膨胀,起到挤压土基作用,提高了路基承载力;石灰、水泥稳定碎石法:是用于苇塘、稻田、藕池的沼泽地区路基的处理。

排水、清淤、清除草根植被后,将石灰和水泥混合,再将碎石与混合料拌和均匀,然后摊铺压实养护;对路基采取强夯、预压等措施或使用土工织物。

其他问题见表5.5.-01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5.5.-01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1、路基填筑后边坡鼓肚塌腰,外观观感不好,坡面不平有凹凸处,路肩不顺直。雨后施工层面有积水、填方边坡塌方或被雨水冲洗

1、路基填筑未进行每层放线; 2、填筑过程中未分阶段进行边坡整理;或整坡时挂线不准; 3、填石路堤填料不合格,造成边坡难以整理; 4、放线误差较大。

1、每层路基填筑时均进行放线,放线时坚持换手复核制度; 2、高填方路段分阶段进行边坡整理; 3、认真筛选路基填料,对不合格石料进行修整;4、制作标准坡度尺,整理边坡时专人检查挂线质量; 5、做好排水设施。土方摊铺平整,碾压密实。确保边坡填方边坡的碾压密实。路基宽度在设计宽度的基础上每边增加20 30cm,等路面做好后种植草皮前刷坡。

2、桥头、涵背、短段谷地碾压不密实,造成沉降不均匀,给铺轨及行车安全带来隐患

1、场地狭窄,大型压路机械操作不方便,造成碾压死角;2、人工辅助夯实操作不认真; 3、填料不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1、划分压路机械与人工夯实的搭接区域,明确搭接区段内责任; 2、人工夯实时采用先进的小型手扶式压路机; 3、精选桥头、涵背、短段谷地处填料,不合格填料一律不用; 4、时间容许时采用堆载预压的方法强制沉降。

3、石方路基填料级配不合格,造成路基填筑质量达不到规范要求

1、路堑开挖产生的弃碴未经筛选直接应用于路基填筑;2、采用滚填法填筑路堤,野蛮操作。

1、利用方填筑时,加强填料筛选, 2、禁用滚填法施工路堤。

 

5.5.4.2.桩基工程

5.5.-02 桩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通病现象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1.孔深未达到设计要求

孔深测量基点、测绳不准、岩样误判

1.细查岩样防止误判。 2.根据钻进速度变化和钻进工作状况判定。 3.测设固定基点、采用制式测绳。

2.孔底沉渣过厚

清孔不彻底

1 选用合适的清孔工艺。 2.清孔、下钢筋、浇灌砼连续作业。

 

 

1 松散砂土或流砂中减慢钻进速度。

3.坍孔

岩层变化、措施不力

2.加大泥浆比重。

 

 

3.保证施工连续进行。

4.孔径不足

钻头直径偏小、土质特殊

1 选用合适的钻头直径。 2 流塑性地基土变形造孔时,宜采用上下反复扫孔方法,以扩大孔径。

5.钻孔漏浆

岩层变化、溶洞

1 加大泥浆视密度或倒入粘土。 2 护筒防护范围内,封闭接缝;加长护筒。

6.钢筋笼位置、尺寸、形状不符合设计要求

加工、运输、安装工艺有误

1 钢筋笼较大时,应设φ16φ18加强箍,间距22.5m 2 钢筋笼过长时应分段制作或吊放。 3 设置足够的环状砼或砂浆垫块控制保护层厚。

7.砼浇筑中非通长的钢筋笼上浮

钢筋笼底标高以下砼灌注速度过快、导管提升不及时、流砂

1 浇灌砼导管不能埋得太深,使砼表面硬壳薄些,钢筋笼容易插入。2 24 根竖筋加长至桩底。 3 保持合适的泥浆视密度,防止流砂涌入托起钢筋。

 

 

1 严格控制砼的坍落度和和易性。

8.桩身砼蜂窝、孔洞、缩颈、夹泥、断桩

砼配合比或灌注工艺有误、

2 连续浇筑,每次浇筑量不宜太小,成桩时间不能太长。 3 导管埋入砼不得小于1m 导管不准漏水,导管第一节底管长度应4m 4 钢筋笼主筋接头焊平,导管法兰连接处罩以圆锥形铁皮罩,防止提管时挂住钢筋笼。

 

5.5.4.3.钢筋工程

5.5.-03-1 钢筋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表一

 

通病现象

原因

分析

预防措施

 

 

1 .对颗粒状或片状老锈必须清除。

1.钢筋严重锈蚀

保管

不善

2 .钢筋除锈后仍留有麻点者,严禁按原规格使用。 3 .场后加强保管,钢筋进要下垫上盖。

2.钢筋弯曲不直

1 .采用调直机调直。死弯者紧用。 2 .对严重曲折的钢筋,调直后应检查有无裂纹。

 

材质或

1 .钢筋冷冷加工的工艺参数必须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3.钢筋脆断

加工工

2 .运输装卸方法不得造成钢筋剧烈碰撞和摔打。

 

艺问题

3 级钢筋用电弧点焊必须经过试验鉴定后方可采用。

4 钢筋接头的连接方法和接头数量及布置不符合要求

 

1 .严格技术交底及工艺控制。 2 .合理配料,防止接头集中。 3 .正确理解规范中规定的同一截面的含义。 4 .分不清钢筋是受拉还是受压时,均应按受拉要求施工。

5 钢筋绑扎时缺扣松扣多,钢筋骨架变形。

1 控制缺扣、松扣的数量不超过应绑扣数的10%20% 且不应集中。

2 .钢筋网或骨架的堆放场地平整,运输安装方法正确。

 

 

6.弯钩朝向不正

1 .弯钩朝向应按照施工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确,弯钩在小构件中外露

技术交底不细、工

2 对薄板等板件弯钩安装后,如超过板厚,应将弯钩放斜,以保证有足够的保护层。

7 箍筋端头弯钩形式不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

1 .箍筋的弯钩角度和平直段长度严格执行施工规范的规定。

艺控制有误、标准不清、把关不严

2 绑扎钢筋骨架时,防止将箍筋接头重复搭接于一根或两根纵筋上。

8 钢筋绑扎接头的做法与布置不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1 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其最低要求为搭接长度不小于规定值的95% 2 .受拉区级钢筋绑扎接头应做弯钩。

9 钢筋网中主副筋放反

1 认真看清图纸,并向操作人员进行书面的技术交底,复杂部位应附有施工草图。 2 .加强质量检查,认真做好隐蔽工程检验记录。

10.钢筋安装位置

1 认真按照施工操作规程及图纸要求施工,并加强自检、互检、交接检。

2 控制砼的浇灌、振捣成型方法,防止钢筋产生过

大变形和错位。

偏差过大,或垫块

 

设置等固定方法不

 

当,钢筋严重错位

 

 

5.5-03-2 钢筋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表二

 

质量通病

检查方法

控制措施

 

 

1 .加强配料工作,按图核对配料单和料牌。

2 .钢筋绑扎和安装前认真熟悉图纸和配料单,确定合理的绑扎顺序。

11.钢筋少放或漏放

 

 

 

12 钢筋代换不当,造成结构构件的性能下降

 

钢筋代换除了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应满足设计规定的抗裂、刚度、抗震以及构造规定的要求,钢筋代换必须征得设计和监理工程师的同意。

 

1 .焊接材料、焊接方法与工艺参数,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施工组织设计的规定。

2 .焊工必须有考试合格证,并只准在规定范围内进行焊接操作。

3 .焊接前必须试焊,合格后方可在工程中施焊。

13 钢筋接头的机械性能达不到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1 .绑条长度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绑条沿接头中心线纵向位移不大于0.5d 接头处弯折不大于4° 钢筋轴线位移不大于0.1d 且不大于3mm

2 .焊缝长度沿绑条或搭接长度满焊,最大误差0.5d

14.接头尺寸偏差过大

 

 

技术交底不细、工艺控制有误、标准不清、把关不严

15.焊缝尺寸不足

1 .按照设计图的规定进行检查。 2 .图上无标注和要求时,检查焊件尺寸,焊缝宽度不小于0.7d,;焊缝厚度不小于0.3d

16 咬边焊缝与钢筋交接处有缺口

1 .选用合适的电流,防止电流过大。

2 .焊弧不可拉得过长。

3 .控制焊条角度和运弧方法。

17.电弧烧伤钢筋表面,

造成钢筋断面局部削弱,或对钢筋产生脆化作用

1 .防止带电金属与钢筋接触产生电弧。

 

2 .不准在非焊区引弧。

 

3 .地线与钢筋接触要良好牢固。

 

1 .焊条受潮、药皮开裂、剥落以及焊芯锈蚀的焊条均不准使用。

2 .焊接区应洁净。

3 .适当加大焊接电流,降低焊接速度,使焊缝金属中气体完全外逸。

4 .雨雪天不准在露天作业。

 

 

18.焊缝中有气孔

 

 

 

19.对焊接头脆断

1 采用闪光预热闪光对焊工艺。且预热频率采用较低值,以减缓加热和冷却速度。

 

1 .直径较小钢筋不宜采用闪光对焊。

20.闪光对焊接头未焊透,接头处有横向裂纹

 

2 重视预热作用,掌握预热操作技术要点。扩大加热区域,减小温度梯度。

3 选择合适的对焊参数和烧化留量,采用更快的加速烧化速度。

 

 

 

 

5.5.4.4.混凝土

5.5-04-1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表一

 

现象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1、模板表面在砼浇筑前未清理干净,

拆模时砼表面被粘损;

2、未全部使用钢模板,夹杂其他类

型模板;

3、模板表面脱模剂涂刷不均匀,造成砼拆模时发生粘模;

4、模板拼缝处不够严密,砼浇筑时

模板缝处砂浆流走;

5、砼振捣不够,砼中空气未排除干

净。

1、模板表面认真清理,不得沾有干硬

水泥砂浆等杂物;

2、全部使用钢模板;

3、砼脱模剂涂刷均匀,不得漏刷;

4、振捣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

密实,严防漏捣,振捣手在振捣时掌握

好止振的标准:砼表面不再有气泡冒

出。

 

1、砼表面缺

浆、粗糙、凸

凹不平,但无钢筋和石子

外露。

 

 

 

 

2、砼局部酥

松,石子间几

乎没有砂浆,

出现空隙,形

成蜂窝状的

孔洞。

1、砼配比不准,原材料计量错误;

2、砼未能充分搅拌,和易性差,无

法振捣密实;

3、未按操作规程浇筑砼,下料不当,

发生石子与砂浆分离造成离析。

4、漏振造成蜂窝;

5、模板上有大孔洞,砼浇筑时发生

严重漏浆造成蜂窝。

1、采用电子自动计量拌和站拌料,每

盘出料均检查砼和易性;砼拌和时间应

满足其拌和时间的最小规定;

2、砼下料高度超过两米以上应使用串

筒或滑槽;

3、砼分层厚度严格控制在30 厘米之内;

振捣时振捣器移动半径不大于规定范

围;振捣手进行搭接式分段,避免漏振;

4、仔细检查模板,并在砼浇筑时加强

现场检查。

 

1、钢筋密集、预埋件密集,砼无法

1、粗骨料最大粒径应满足规范要求;

 

进入,无法将模板填满;

2、防止漏振,专人职班检查;

3、砼结构内

2、未按顺序振捣砼,产生漏振;

3、保证砼的流动性附合现场浇筑条件,

有孔洞,局部

3、砼坍落度太小,无法振捣密实;

施工时检查每盘到现场的砼,不合格坚

没有砼,或蜂

4、砼中有硬块或其他大件杂物,或

决废弃不用;

窝巨大。

有其他工、用具落入;

4、防止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或冰块等

 

5、不按规定程序下料,或一次下料

杂物;防止杂物落入正浇筑的砼中如发

 

过多,来不急振捣造成。

现有杂物应马上进行清理;

 

5.5-04-2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表二

 

 

1、钢筋尺寸大于设计,局部有紧贴

 

 

模板处;

1、绑扎钢筋前,认真检查钢筋几何尺

 

 

寸,不符合要求的一律返工;

4、钢筋砼结

2、砼浇筑振捣时,钢筋垫块移位或

 

构内的主筋、

脱落造成钢筋移位紧贴模板;

2、垫块按一米间距梅花状布置,钢筋

副筋或箍筋等露于砼表

3、钢筋砼结构断面较小,钢筋过密,

密集处应加垫;

如遇大骨料卡在钢筋上,砼将不能裹

3、砼配比中的粗骨料最大尺寸应附合

 

住钢筋造成漏筋;

规范要求,并在收料时严格控制;

 

4、砼拆模过早,模板将砼带落造成

4、砼拆模严格执行规范规定强度。

 

漏筋。

 

 

1、砼浇筑后养护不好,边角处水分散失严重,造成局部强度低,在拆模时造成前述现象;

1、加强养护工作,保证砼强度均匀增长;

5、砼结构直边处、棱角处

2、模板在折角处设计不合理,拆模时对砼角产生巨大应力;

2、设计模板时,将直角处设计成圆角或略大于90 度;

局部掉落,有缺陷

3、拆模时野蛮施工,边角处受外力撞击;

3、拆模时精心操作,象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结构物;

 

4、成品保护不当,被车或其他机械刮伤。

4、按成品防护措施防护,防止意外伤害。

 

 

 

 

 

 

5.5.4.5砌石工程

5.5-05 砌石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表

 

1、浆砌石通缝,砌石工程各面石砌缝连通、尤其是在转角处及沉降处

1、石块不规则,砌筑时又忽视左右、上下、前后的砌块搭接,砌缝未错开;2、施工间歇留斜槎不正确,未按规定留有斜槎,而留马牙形直槎;

1、加强石料挑选工作,注意石块左右、上下、前后的交搭,必须将砌缝错开,特别注意相邻的上下层错开; 2、转角处及沉降缝处把丁顺叠砌改为丁顺组砌;施工间歇必须留斜槎,留槎的槎口大小要根据所使用的材料和组砌方法而定。

2、浆砌石内部结构不牢,砌体内外两层皮、互不联接,石块间砂浆粘接不牢,石块间砂浆不满,砌体结构松散

1、石块间压、搭接少;未设丁石 2、砌筑未采用座浆法;不饱满; 3、砂浆强度不够; 4、每工作班砌筑高度超过规范规定;

1、优选石料,严格掌握灰缝大小在规范要求范围内; 2、采用座浆法或挤浆法砌筑,严禁采用灌浆法; 3、每工作班砌筑高度应按规定执行,石料表面清理干净; 4、按配合比要求拌制砂浆,采用砂浆拌和机拌料。

3、浆砌石大面不平凹凸不平,垂直度超出设计及规范标准,局部面石本身不平

1、面石选石料不当; 2、砌筑时未挂线或挂线不准或砌筑过程中未经常检查挂线偏差;

1、优选表面平整的石料做面; 2、砌筑过程中必须挂线,经常检查挂线偏差; 3、砌体较高时搭设脚手架,改善作业条件。

4、勾缝砂浆在砌体完成不久即脱落

1、勾缝砂浆质量不合要求;水泥用量过多或地少; 2、砌体灰缝过宽造成勾缝面积大收缩严重; 3、勾缝时间落后于砌筑完成时间过多,底缝表面污染; 4、勾缝后未及时养护。

1、严格控制勾缝砂浆质量; 2、砌体灰缝控制在规范容许范围内;3、砌筑完成后马上进行勾缝,停留时间过久时在勾缝前认真进行表面清理;4、勾缝后及时、认真进行养护。

 

 

5.5.4.6隧道工程

 

 

 

 

 

5.5-06 隧道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表

 

1、隧道渗漏水

1、防水层防水板、沉降缝施工质量欠缺; 2、地下水未引排,导致地下水涌堵,长时间形成渗漏;

1、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按规范及设计要求施工; 2、对地下水采取引、排、堵等综合措施处理。

2、混凝土错台

1、台车定位不准确,调控未到位;2、模板跑模。

1、准确定中线,精确调控; 2、加强支撑,防止跑模。

3、衬砌厚度不足

1、爆破控制不准确导致欠挖;

1、准确测量放样,激光导向仪准确定位; 2、严格实施光面爆破技术。

4、勾缝砂浆在砌体完成不久即脱落

1、勾缝砂浆质量不合要求;水泥用量过多或地少; 2、砌体灰缝过宽造成勾缝面积大收缩严重; 3、勾缝时间落后于砌筑完成时间过多,底缝表面污染; 4、勾缝后未及时养护。

1、严格控制勾缝砂浆质量; 2、砌体灰缝控制在规范容许范围内;3、砌筑完成后马上进行勾缝,停留时间过久时在勾缝前认真进行表面清理;4、勾缝后及时、认真进行养护。

 

第6章安全目标、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

第1节安全目标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专管与群管相结合,加强预测和监控,做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开展创建安全标准化工地活动,实现无重伤以上事故;无机械设备事故;无火灾事故;无质量安全事故;无爆炸物品失窃事故的安全生产目标。

 

第2节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6.2.1.建立现场安全保障体系(见图6.2.-01)

6.2.-01 安全保障体系图

6.2.2.设立安全管理机构

为加强安全领导,逐步走向系统、网络管理,项目部及施工队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核心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对本项目管段的安全工作进行全面领导。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配置如下:

安全管理人员配备:项目部设安全质量部,配专职安全工程师4 名,其中蒋家隧道1 名,芦洪市河特大桥和狮子头特大桥各1 名,跨S217 公路大桥1 名;各施工队配专职安全员3 名,工班长为兼职安全施工员,共同负责安全业务工作,安全管理组织机构见图6.2-02

 

6.2.-02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图

 

第3节安全保证措施

6.3.1.安全教育措施

项目施工人员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要求,认真落实铁道部、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各项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和对安全生产的要求。

6.3.1.1.进入施工现场安全教育

施工现场制作安全宣传栏和警示标志,配齐安全防护用品。

对全体职工进行安全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熟悉和遵守有关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进行安全考试。对进入施工现场人员要交代安全注意事项,穿戴安全防护用品。

6.3.1.2.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教育

对从事爆破、焊接、电气、高空、起重、喷锚、压浆、压力容器等作业的人员、各种机械的操作人员和机动车辆驾驶人员进行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并经专业培训和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6.3.1.3.各级领导干部和安全管理干部的安全生产培训参加施工的各级领导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生产管理人员必须自觉加强安全法律、法规和现场安全规则等知识的学习,贯彻并自觉遵守各项规定。各级施工负责人管生产的同时管安全,在施工过程中,将安全措施落到实处。

6.3.1.4.安全生产的经常性教育

现场安全领导小组坚持开展安全活动,认真贯彻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安全制度,充分发挥各级组织的作用,进行岗前培训,加强工前、工间和工后安全教育。对各类人员的安全教育每年不少于50 学时。

6.3.2.安全生产制度措施

为了做到施工中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建立各项安全作业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施工现场消防安全责任事故;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制度;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制度;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开挖爆破作业安全规章制度;高处作业安全作业制度;车辆运输运行安全作业制度;各种机械的操作规则及注意事项;爆破安全作业规程和规章制度;有害气体检测制度;用电安全须知及电路架设养护作业制度;用水管路安装及养护作业制度;各种信号的设置规则及维护措施;施工现场保安制度及火工产品保管领用管理制度;防火、防冻、防风安全制度;各种安全标志的设置规则及维护制度;有关部门劳动保护法规的执行制度等。

6.3.3.安全检查评比措施

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事故隐患,杜绝违章作业和违章指挥现象。对查出的隐患及时整改,做到定人员、定时间、定措施,明确重点部位、危险岗位,做到安全检查有记录。经常召开安全例会,会前布置,会后检查落实,做到超前控制。定期检查评比,大力表彰好人好事,对玩忽职守、违章作业酿成事故的单位和个人严肃处理,追究其行政和经济责任,使安全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引入经济机制,把安全工作与工资、奖金挂钩。

积极参加建设单位组织的各项安全检查评比活动,按有关规定缴纳施工安全风险抵押金。

6.3.4.施工现场及临时工程安全措施

6.3.4.1.施工现场

施工现场的布置符合防火、防爆、防洪、防雷电等安全规定及文明施工的要求。施工现场的生产、生活及办公用房、仓库、材料堆放场、停车场、按批准的总平面布置图进行布置。

工地平整,经常保持排水畅通,工地内的各种道路平整、坚实,保持畅通,且有照明设施。施工现场设置安全警示标志,设置安全生产宣传栏。在重点作业场所、危险区、主要通道设立五牌一图,即:工程告示牌、安全生产记录牌、防火须知牌、安全无事故记录牌、工地主要管理人员名牌和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现场设立安全标志,危险区必须悬挂危险禁止通行严禁烟火等标志,夜间设红灯警示。

现场的生产、生活区设足够的消防水源和消防设施网点,消防器材有专人管理,不乱拿乱放。每施工队组成一个1520 人的义务消防队,所有施工人员要熟悉并掌握消防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各类房屋、库棚、料场等安全距离符合有关规定,现场的易燃物随时清理,严禁在有火种的场所和附近堆放易燃易爆物品。

6.3.4.2.场内交通及水力设施

开工前施工现场应按规定修建人行和运输便道,经常养护,保证畅通,并设立各种交通和安全警示标志。工地饮用水符合卫生部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水源、水池、水塔应采取加盖等防护措施,防止水质污染;临时水管敷设规划合理,管道耐压符合规定水压要求,管道需进行必要的安全和冻涨防护。

6.3.4.3.临时通讯线路

临时通讯线路符合以下要求:线路通过区段应避开坍方、滑坡、易受洪水冲刷等危险地段,减少与既有电力线路、有线广播的交叉和干扰,穿越既有公路保证必要的安全限界。外线工作、机械室与充电工作应分别符合铁道部现行的《铁路通信施工技术安全规则》和国家现行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6.3.4.4.临时电力及照明安全

临时用电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工地架设的临时电力线路的位置、杆高及杆型应按设计图施工。低压动力线路不得使用裸铜线(或裸铝线),架空线路与地面、水面、建筑物、机具设备、铁路路等均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各种导线配线时使用与之相应的电压等级的绝缘导线及瓷夹、瓷管、瓷瓶,导线接头牢固,并用绝缘胶布包扎,室内照明线路用瓷夹固定。保险丝按用电负荷量装设。工地内的变、配电设施有完善的屏护装置,安装在室外的变压器以及室内的变、配电装置均有遮栏。配电站、所有防雷及消防设施,户外围墙高度不低于2.5m,并设有明显的警告牌。

电器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有可靠的接地装置。在产生大量蒸气、气体、粉尘等工作场所的使用密闭式的电器设备。有爆炸危险的工作场所,应使用防爆型电器设备。普通照明灯不得当作移动式手提作业灯使用。工地投光灯安装位置选择不妨碍工作的适当地点,支架牢固,设必要防护。定期检查用电安全,及时更换老化破损电线。

6.3.4.5.炸药、雷管和油料的存放及运输

爆破器材库的设备符合《爆破安全规程》,库存量及平面布置经过当地公安机关批准;爆破物品应执行领用签认制度,每天使用多少领用多少,当天使用不完的,归库管理。

爆破器材运输必须遵守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破物品管理条例》;洞内运输爆破作业器材时遵守有关规定,即:雷管和炸药放置在带盖的容器分别运送,在装有炸药的罐笼或吊桶内,除爆破工或护送人员外,不得有其他任何人员,在交接班时严禁运送,严禁将炸药放在巷道内,电雷管运送装入绝缘盒内,切断洞内所有电源;爆破物品在使用前,根据规定要求进行质量检验,每炮使用的引线长度根据燃烧速度确定,燃烧速度分批分卷进行试验;引线与雷管的连接根据当时所需数量在加工房或指定地点进行,连接时必须使用雷管钳,严禁用牙咬。

汽油、柴油等易燃液体运输必须使用专用油罐车运输,工地专用油库储存;油库可建成半地下式结构,且距既有公路、房屋、电力和线路的距离符合安全规定。

6.3.4.6.接地及避雷装置

临时房屋及其它建筑物防雷击措施按铁道部现行的《铁路电力设计规范》第8.1.1 条规定办理,避雷带或避雷针符合有关部门规定,并定期进行检查与测定,对不合格者,及时修理或更换。

架空线接入室内的接入线以及广播线和收音机天线等,在进房屋处设接地等防雷装置。在任何情况下,防雷装置的金属部分不得直接穿过易燃物。工地内的变、配电设施有完善的屏护装置和防雷及消防设施,电器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有可靠的接地装置。

6.3.5.路基施工安全措施

本标段路基高填深挖、陡坡路基及顺层路堑工点较多,且线路途经软土、弱膨胀土,岩溶洞穴发育,给路基施工造成一定安全隐患。路基施工前应编制土石方和特殊地段的安全技术措施。

路基土石方施工前,应先做好场地布置,对岩体裂缝及顺层、地表水和地下水等影响安全的隐患,应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加强超前探测,作好预测、预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施工安全。

6.3.5.1.路堤施工安全措施

本标段路堤填筑高度较高,在不稳定的地面斜坡及易于倾坍滑动的斜坡上施工时,人行道应离开填方坡脚线5m 以外,并设警告标志。

土方机械作业时,在填土区边缘设置安全标志;无关作业人员不得靠近机械;在挖掘机土斗的回转半径范围内,人员不得停留或通过;铲运机的运行道路宽度应大于铲运机宽度1.0m

桥涵缺口的填筑符合《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锥体和台后路基填土宜采用顺序作业,填土和夯实作业避免相互干扰;锥坡坡面铺砌及填石路堤边坡的码砌逐层填筑保持在同一高度;锥体护坡上不得停放夯具,作业人员不得在护坡下休息。

6.3.5.2.路堑施工安全措施

深路堑开挖自上而下进行,严禁掏底开挖。分级开挖、分级防护,及时砌挡护工程,不得长期放置或基坑泡水导致增加岩体重量,降低岩土体强度引起边坡失稳。开挖时定期对坡面、坡顶的稳定情况进行检查,发现异常现象立即处理。分层开挖时,作业面相互错开,严禁重叠作业。

严禁在松动危石下方作业、休息和存放机具。

清方过程中,发现有瞎炮、残药、雷管时,必须及时由爆破人员处理。

在路堑内高陡斜坡地段作业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在陡坡施工时,严禁重叠作业,必要时设临时拦挡设施防止落石伤人。弃土时应不影响路堑边坡和弃土堆的稳定。

顺层路堑边坡存在顺层滑动的可能性,对堑坡高度一般不是很高,具备刷方条件时采取顺层面刷坡消除隐患;当堑坡面高度较高,刷方困难时采取设置抗滑桩支挡和顺层面刷坡减载的综合治理措施。

在膨胀土地区开挖时,开挖前要做好排水工作,防止地表水、施工用水浸入施工现场或冲刷边坡;开挖后的基土不许受烈日暴晒或水浸泡;开挖、作垫层、基础施工和回填土等要连续进行。

6.3.5.3.特殊路基施工安全措施

软土路基施工:应依据现场条件、施工方法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运土道路的填筑、路面结构均应符合使用要求;在软土地段填筑路基,先做好排水,并按设计要求作好地基处理;填筑中应进行沉降和位移观测,防止路堤坍塌危及人身安全。施工机械及其配套设备的基础应牢靠、平整、设备组装时防止不均匀下沉。

岩溶地区路基施工:检查坑洞内情况,对不稳定的岩溶坑洞根据洞空形态、分布、发育、充填情况,地下水及地质构造的影响,合理选择加固措施。对坑洞中有害气体应通风排除。对影响路堑边坡稳定的坡面上的溶洞、溶槽等采取嵌补支顶加固措施。

对覆盖型岩溶地段,在易塌陷、极易塌陷区的路基地段,采用基底注浆加固措施,防止地表塌陷危及行车安全。

6.3.5.4.爆破作业安全措施

爆破作业按现行国家标准《爆破安全规程》(GB6722)要求,编制爆破设计方案,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大雾天、黄昏和夜间不应进行爆破。遇雷雨时应停止爆破作业,并迅速撤离危险区。

爆破作业根据地形、地质和施工环境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爆破器材应由装炮负责人按一次需用量提取,随用随取。

放炮后的剩余材料,经专人检查核对后及时交还入库。

装药前,非装药人员撤离装药地点;装药区内禁止烟火药;

装药完毕后检查并记录装炮个数、地点;不得使用金属器皿装药;

起爆药包应在现场装药时制作。

起爆前做好下列防护工作:起爆由值班人员监督和统一指挥;警戒区周围必须设警戒人员,小药量爆破警戒范围应距离放炮地点200m 以外,用药量较多的警戒距离应经过计算确定;警戒区内的人、畜应撤离,施工机具不能撤离的设置可靠的防护。

导火索起爆时,点炮人员必须有计划地依次点炮并选好撤离线路及躲炮地点。每人每次点火应以信号雷管控制点炮时间。信号雷管的引线长度应比最短的点炮引线短0.8m,其总长不得小于1m。同一施工地段有若干工点同时爆破时,要统一指挥在全部警戒和防护工作未完成之前,严禁任何一处起爆。且起爆器的手柄应始终由爆破组长一人保管。

瞎炮处理由原装药人当场处理;处理瞎炮时不得撤除警戒;

瞎炮位置设明显标志,不得在残眼中继续打眼。

6.3.6.桥涵施工安全措施

本标段有2 座特大桥,3 座一般大桥,涵洞31 座。进场后应根据设计图纸,认真核对线路资料、地形地貌、墩台里程、标高等,本标段岩溶发育,施工中应加强超前探测,并作好地下水的预测、预报工作,核实设计地质资料,若发现地质资料与设计资料不符,应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6.3.6.1.基坑开挖

明挖基础开挖前通过风钻沿基础范围钻四孔,孔深3-5m,以查明基底岩溶情况,如遇溶洞,则应进行补充钻探;若发现地质资料与设计不符,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确保基础施工安全。

基坑顶面提前做好面防、排水设施;开挖时不得采用局部开挖深坑及从底层向四周掏土。基坑开挖时注意观测坡面稳定情况,当发现坑沿顶面出现裂缝、坑壁松塌或遇涌水、涌砂时,立即停止施工,加固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基坑护壁及围堰施工要符合《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中的有关操作规程。

6.3.6.2.桩基础

钻机安装时,机架应垫平,保持稳定,不得产生位移或沉陷,钻架顶端应用缆风绳对称张拉,地锚应牢固。钻孔时,钻速不得过快或骤然变速;孔内弃土不得堆积在钻孔周围。停钻后,钻头提出孔外安全放置,孔口应遮盖防护。

6.3.6.3.桥梁墩台

混凝土工程使用的模板及支架结构的稳定性、刚度和强度应满足施工要求,其承载能力应满足支承新浇混凝土的重力、侧压力以及施工过程中产生荷载的要求;施工中不得碰撞模板和脚手架。模板拆除时应划定作业区,悬挂警示标志并按规定的拆模程序进行。

本标段桥梁墩台一般都在10m 以上,凡是从事高处作业人员均在接受高处作业安全知识的教育,经体检合格后方可上岗。在进行高处作业施工时,使用脚手架、平台、梯子、档脚板、安全带、安全网等,作业前认真检查所用的安全设施是否牢固、可靠,个人安全防护用具按规定正确佩戴和使用。高处作业使用工具、材料严禁投掷,上下立体交叉作业确有需要时,中间设隔离设施。

施工中发现安全措施有隐患时,应立即采取措施,消除隐患,必要时停止作业。

6.3.6.4.跨线施工安全措施

DK137+868.24 大桥跨越S217 公路,为保证施工期间的车辆行驶安全及施工安全,除按6.3.4 要求布置施工现场外,在S217公路两端距DK137+868.24 桥址500m 处侧设一告示牌(前方500m处跨线桥施工,请车辆减速慢行)。

施工过程中,专职安全员要一直在现场跟踪落实安全措施,协调各方面关系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6.3.6.5.涵洞

基础砌筑时,机具材料堆放在基坑边坡顶的安全距离以外。

用起重机安装盖板时,吊点位置应正确,吊绳应挂牢。吊放时,不得撞击和翻滚。

6.3.7.隧道施工安全措施

6.3.7.1.洞口工程安全措施

洞口的路基及边、仰坡断面应自上而下开挖,一次将土石方工程做完,开挖人员不得上下重叠作业。边、仰坡以上山坡松动危石应在开工前清除干净;施工中应经常检查,特别是在雨雪之后,发现松动危石必须立即清除。爆破后应在清除边仰坡上的松动石块后,方可继续施工,地质不良时,边、仰坡应采取加固措施。端墙处的土石方开挖后,对松动岩层应进行支护。隧道门及端墙工程施工时应做到:砌体工程脚手架、工作平台应搭设牢固,并设有扶手、栏杆。脚手架不得妨碍车辆通行。起拱一以上的端墙施工时应设安全网,防止人员、工具和材料坠落。起吊材料时机下严禁车辆和人员通行。

6.3.7.2.爆破开挖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隧道开挖应根据各种施工方法及地质情况制订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钻眼前,检查工作环境的安全状态,待开挖面清除浮石以及瞎炮处理完毕后方可进行钻眼作业;凿岩机的支架,在碴堆上钻眼时,应保持碴堆的稳定;用电钻钻眼时,不得用手导引回转的杆子、用电钻处理被夹住的杆子;不得在残眼中钻眼。爆破作业必须按现行国家标准《爆破安全规程》(GB6722)要求,编制爆破设计方案,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洞内爆破作业由工班长统一指挥,爆破时,所有人员撤至不受有害气体、振动及飞石伤害的安全地点。每日放炮时间及次数根据施工条件有明确规定,装药离放炮时间不应过久。照明不足、开挖面围岩破碎尚未支护、有大量溶洞水及高压水涌出尚未治理、没有警戒好的情况下严禁装药爆破。洞内爆破不得使用产生大量有害气体的炸药,不得采用明火起爆,爆破后必须通风排烟15 分钟后才准检查人员进入工作面。当发现有瞎炮时必须由原爆破人员按规定处理。

严禁在炸药加工房以外地点改装炸药包等加工作业。装炮时严禁火种,无关人员与机具等撤至安全地带。严禁明火点炮。两个工作面接近贯通时,加强两端的联系与统一指挥。爆破工随身携带手电筒,并设事故照明。采用电雷管爆破时,必须按国家现行的《爆破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执行。进行爆破器材加工和爆破作业人员,严禁穿化纤衣物。

6.3.7.3.装碴与运输安全保证措施

装碴作业符合安全规定。装碴前掌子面危石清除干净,台车退到200m 开外,安排专人负责指挥,装碴时,矿斗两侧严禁站人,ITC312 位移时用手语与指挥联系。

蒋家隧道拟采用有轨运输,各种运输设备不得人料混装。各种摘挂作业,均设立专职联络员。进入隧道的内燃机械与车辆,选用带净化装置的柴油机,汽油机械与车辆不得进洞。装载料具时,不得超出线界。明确规定洞内各种运输设备速度:人力推车不得超过5km/h,动力车在成洞地段不得超过10km/h,在施工地段不得超过5km/h。行驶中严禁超车,会车时两车厢安全距离至少50cm,同向行驶时两车相距至少20m。行人必须在人行道上行走,不准与车辆机械抢道,不准扒车、追车和强行搭车。洞内倒车、转向,必须开灯、鸣笛。

6.3.7.4.隧道支护施工安全措施

根据围岩稳定情况采取有效支护。施工期间,现场施工负责人会同有关人员对支护的工作状态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在不良地质地段,安排专人每班检查,当发现支护变形或损坏时,立即修整加固。不得将支撑立柱放在虚碴或活动的石头上,软弱围岩的立柱底面应加设垫板或垫梁。施工中需短期停工时,将支护直抵开挖面。喷锚支护时在碴堆上作业应避免踩蹈活动的岩块;在梯、架上作业时,安置应稳妥,并设专人监护;清除开挖面上的松动岩体、开裂的喷混凝土时,人员不得处于被清除物的下方;作业中如发生风、水、输料管路堵塞或爆裂时,必须依次停止风、水、料的输送。钢架及钢筋网的安装,作业人员之间应协调动作,在本排钢架或本片钢筋网未安装完毕,并与相邻的钢架和锚杆连接稳妥之前,不得擅自取消临时支撑;对锚喷支护体系的监控量测中发现支护体系变形、开裂等险情时,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当险情危急时,人员要撤出危险区。超前锚杆或超前小导管支护时,必须有防护措施。安全员要经常进行观测与检查,并作为施工危险信号引起警惕。

6.3.7.5.衬砌安全技术措施

衬砌工作台上设置不低于1 m 的栏杆。跳板、梯子安装牢固并防滑,工作台的任何部位不得有钉子露头或突出的尖角。工作台、跳板、脚手架的承载重量,在现场挂牌标明。吊装拱架、模板时,作业场所应设专人监护。检查、维修混凝土机械、压浆机械及管路时,应停机并切断风源、电源。在高度大于2m 的高处作业时,应符合高处作业安全要求。

复合衬砌防水层的施工台架牢固,台架下净空满足施工需要,作业时设警示标志或专人防护。仰拱上的运输道路搭设牢固,当向坑内倾卸混凝土时非卸车人员应避让至安全地点;当仰拱超前边墙施工时,要加强基坑坑壁的临时支护。

6.3.7.6.隧道通风与防尘防毒安全措施

隧道通风:导坑开挖面风流中,按体积计氧气不得低于20%,二氧化碳不得超过0.5%。洞内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必须符合国家规定标准;作业开挖面复工时,必须进行通风和分析空气中有害气体浓度,确认符合标准后方可进入。人员严禁在风管的进出口停留。

防尘防毒:采取综合防尘防毒措施,并定期检查粉尘及有害气体浓度;装碴作业在出碴前用水洒湿碴堆;喷射混凝土粉尘浓度达不到标准时,采取防尘措施。

6.3.7.7.风水电供应安全措施

供风:风动机械与软管连接必须牢固;拆卸连接风管在停机关机后进行;风管网路中分段设控制闸阀;检修风管时,先关闭控制该部分管路的闸阀;供风系统在使用期间设专人检查养护,保护供风管路不受损坏。

供水:施工中根据机械及管路的要求控制过高水压。机械抽水应有专人负责,当抽水机房设在河边时,应有防洪措施。水池与机房之间设有信号联系。供水管路铺设避开地质不良地段,管路铺设不采用高架式。检修供水管路前,应先关闭控制该段管路供水的闸阀。

供电:施工供电除了符合施工用电的基本规定外,电力线路还应符合:洞内配电变压器不得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成洞地段采用10KVA 高压电缆送电及在洞内设置10KV 变电站时,应制定专项安全保证措施。

6.3.7.8.洞内施工防火与防水安全措施

洞口及横通道处设置足够的消防器材,放在明显易取的位置上,并设立明显标志。项目部组织一支20 人的受过训练的义务消防队,负责防火工作。火源距洞口至少30m 以外,洞内严禁吸烟及明火作业取暖。

6.3.7.9.通过不良地质段安全保证措施

本标段主要不良地质对隧道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表现为:岩溶:隧道受其影响主要会出现岩溶大厅及岩溶涌水问题。

地下水较发育:易出现突泥突水,开挖后不稳定坍塌,支护失稳。

软岩地段:由于地应力作用,使侧壁内移、掌子面挤入,隧底上隆,拱顶下沉,喷射混凝土脱落或坍塌,产生支护大变形、最后坍塌。

根据上述3 个方面,采取安全措施如下:

6.3.7.9.1.通过岩溶段的安全措施

施工中加强地质情况的超前预测、预报工作,施工中采用TSP203 地质超前预报,探明工作面前方和四周的溶洞发育状况,并采用地质雷达对隧底溶洞进一步探测,若发现溶洞等不良地质,及时提出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对有水溶洞,探孔管口安止水阀,先注浆堵截水后开挖,在揭穿溶洞前减小装药量,防止振动过大,引起坍塌。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发生突发性涌水、涌砂和泥石流。

开挖与支护根据岩溶大小、填充情况与隧道的相对位置等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对溶洞填充物的清理及对溶洞围岩处理,应根据设计文件要求,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制订专项安全措施。

6.3.7.9.2.通过富水段施工安全措施

富水段施工,一是防水、二是防塌方,采取措施是用超前小导管预注浆固结地层并止水,超前锚杆支护增强围岩稳定,分台阶开挖,短进尺,弱爆破,开挖后及时设格栅、网喷联合支护抵抗围岩变形,底部仰拱跟进。

以超前地质预报为依据,摸清地下水部位和导水结构类型,对流量大,压力高的涌水构造带采用高压力双液围幕注浆法,将水堵截在开挖面以外,减少突泥突水机率,对该段的超前探孔管先安装止水阀,一旦穿入导水结构,能将水封在孔口管内,对溶蚀裂隙型管导水,采用三段围幕注浆法,即先封底段,后封上段,再填充中间段;并利用平导超前优势,利用平导或用迂回导洞法注浆堵水,为后段开挖创造安全条件;当发现有突泥、突水前兆时,立即停止开挖,将人员和钻孔台车等设备及时撤离现场,保证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6.3.7.9.3.防止支护变形失稳的安全措施

支护失稳主要在薄层互层、断层破碎带和软岩地段,蒋家隧道有土层较厚,应做好掌子面前方地质的预测预报;建立日常量测管理,记录初位移速度和最终位移值,根据不同岩类确定控制位移值标准;为了防止断面挤入,采用短台阶分部开挖,下半断面开挖和仰拱同时施工,并及时浇筑仰拱,判断底部是否隆起,必要时对底部设横撑,打底部锚杆或向底部注浆,控制上隆; 为了防止支护开裂,增强钢筋网,必要时用湿喷钢纤维混凝土。

6.3.7.10.雨季洞内施工作业安全

严格按设计做好超前支护和初期支护,对软弱围岩和裂隙发育地段优先安排衬砌,对准备开挖地段,预测水流量增大时,反馈设计单位,争取采取预注浆处理,并加强初期支护,确保掌子面安全。

6.3.7.11.隧道施工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

编写紧急抢险预案,成立抢险组织:上场后由项目总工组织,由安质部和施工技术部编写突发事故抢险预案,成立抢险组织,成立以项目经理为抢险队长,项目副经理为副队长,指定开挖、出碴运输作业班为抢险队成员,担任抢险任成员,担任抢险任务人员休息时不允远离工地,一旦发生险情立即组织抢险。

加强险情值班,确保通信畅通:在雨季或通过岩溶、软弱围岩地段前,项目经理部领导轮流值班,洞口24 小时值班,一旦发生险情,应能立即通知到项目经理及有关人员。

抢险器材准备与保管:按抢险预案准备器材,对抢险用设备器材应放置在洞口便于装运处,抢险器材、设备专设专用,平时不准动用,并设专人保管。

在富水段开挖,每循环施工前,在两侧边墙挂装临时安全梯,防止突然涌水时,人员能及时上梯躲避。一旦遭遇不可预见的突水,人员设备首先撤离安全地段,并且迅速关闭连通平导正洞的横通道,电源,启用备用电源,以免造成人员伤害。备足草袋、快硬水泥、带闸钢管等抢险物资,在发生涌水、涌泥时及时封堵掌子面,安装钢管,将水堵在围堰内,为迂回注浆堵水创造条件。

6.3.8.防洪措施

雨季前布置防洪措施,雨季中对照检查落实,对建在山坡下的临时房屋,要防止山体滑坡对房屋的影响, 便道两侧保持排水通畅,防止雨水冲毁便道; 隧道进口设置横向盲沟,两侧设排水沟,使排水畅通,防止雨季洪水冲进洞内; 洞口边、仰坡坡顶外天沟先做,并确保排水通畅。洪水季节野外作业,不得站、躲在单棵大树或高压线下避雨,严禁游泳或涉水过河,通河道、渠道的沟坑,随挖随填。

6.3.9.防火措施

每个施工队成立一个消防小分队,配备必要的通讯器材和消防工具。施工现场、生活区及各类库房、加工厂配备足够的消防桶、灭火器等必备消防安全器材,施工期间消防器材不得挪做它用。当出现火警时,立即组织人力扑灭火险,并及时报警。

6.3.10.防暑措施

高温季节施工,按劳动保护规定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实行工间休息制度,早晚干活,中午延长休息时间。

改革工艺,减少与热源接触的机会,疏散、隔离热源。供给含盐饮料,补偿高温作业工人因大量出汗而损失的水份和盐分。

6.3.11.防食物中毒措施

项目经理部安综合办公室排一名卫生防役员,专职对卫生和食品进行监督,定期组织炊事员到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对各食堂购进的食品和蔬菜进行检查,严防食物中毒。

6.3.12.安全保卫与防盗措施

在项目经理部安排两名公安负责现场和营区治安工作,内部公安和当地公安取得联系,共同做好施工现场的治安保卫工作,在炸药库、雷管库安排专人看管,并严格领发手续,严防火工品被盗,在营区和施工区安排专人值班,加强白天和夜间巡视工作,严防材料丢失,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6.3.13.工程保险措施

为减免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本项目中标后单位将及时按照甲方确定的投保范围和费率与指定的保险公司签订保险合同。若发生保险范围内的灾害损失,由乙方按保险合同直接向保险公司办理索赔事宜,并报甲方核备。对重点工程的主要施工机械及设施办理财产保险。

6.3.14.严格执行单位工程开工报告审批制度。

在报送开工报告的同时,报送具体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开工报告不经批准不得开工。

6.3.15.建立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在施工中如果万一发生安全事故,为减少损失和及时处理,必须立即向甲方、监理和上级有关部门进行报告,报告内容如下:

报告内容:书面或电话报告事故发生的年、月、日、时、分;

发生的地点;事故概况及原因;人员伤亡及设备损坏情况。

参加各方面组成的事故调查、处理委员会,组织指挥有关人员积极抢救伤员,采取措施迅速恢复施工,并做好调查工作,确定事故性质和责任。调查处理工作内容如下:

勘察现场,检查机械、车辆及其他设备,做成记录;检查施工方法、机具车辆、材料设备、工程质量等情况,并记录。调查关系人,做出记录,并经本人签字。调查有关文件、资料并记录。

调查完毕,及时完成事故分析,认定事故类别、事故原因及责任单位,完成事故分析纪要,然后上报。

6.3.16.雨季及夜间施工安全措施详见4.2.74.2.8



 

第7章拟投入本工程的施工机械、设备和试验设备、测量仪器详见表8.-01和8.-02

8.-01-1 拟投入本工程的施工机械及设备表一

8.-01-2 拟投入本工程的施工机械及设备表二

 

序号

机械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产地

数量

已使用年限

自有或租赁

备注

21

钻孔台车

H178

瑞典

1

10

自有

 

22

多用工作台架

 

自制

2

2

自有

 

23

挖掘机

PC200

日本

2

1

自有

 

24

装载机

ZL C 50C

柳工

2

4

自有

 

25

电动空压机

4L-20/8

北京

6

5

自有

 

26

风动凿岩机

YT28

甘肃

40

新购

自有

 

27

通风机

450m3/min

上海

2

3

自有

 

28

砼喷射机

TK961

陕西

4

5

自有

 

砼及砂浆机械

 

 

 

 

 

 

29

砼拌合站

JS500

山东

2

3

自有

 

30

配料机

PL800

山东

2

3

自有

 

31

砼拌合站

JS750

山东

1

3

自有

 

32

配料机

PL1000

山东

2

3

自有

 

33

强制式拌合机

JS350

山东

4

2

自有

 

34

砂浆拌合机

JC250

湖南

10

25

自有

 

35

砼输送泵

HBT40

湖南

10

35

自有

 

36

砼搅拌运输车

MR4500

日本

10

35

自有

 

钢材加工及焊接

 

 

 

2

 

 

37

等离子切割机

LG315

北京

2

3

自有

 

38

钢筋切断机

GQ40

山西

12

3

自有

 

39

钢筋调直机

GT4/14

杭州

12

2

自有

 

40

钢筋弯曲机

GW401

济南

12

1

自有

 

41

交流电焊机

BX300

浙江

12

3

自有

 

42

插入振捣器

ZN50

沈阳

50

5

自有

 

43

平板振捣器

PB-25

湘潭

10

4

自有

 

改良土拌合设备

 

 

 

 

 

 

44

稳定土拌合设备

WB200

陕西

1

4

自有

 

 

8.-01-3 拟投入本工程的施工机械及设备表三

序号

机械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产地

数量

已使用年限

自有或租赁

备注

45

稳定土拌合机

雷马WB21

徐州

1

4

自有

 

通用设备

 

 

 

 

 

 

46

电力变压器

630

北京

2

3

自有

 

47

电力变压器

400

天津

4

2

自有

 

48

发电机

150KW

福建

2

2

自有

 

49

发电机

75KW

福建

5

3

自有

 

50

拖车

40T

辽宁

2

3

自有

 

51

多级泵

125D25×4

河南

2

2

自有

 

52

潜水泵

TS100

济南

13

4

自有

 

53

潜水泵

BQF-1

上海

13

4

自有

 

54

抽水机

XA32/26

北京

3

1

自有

 

55

风稿

03-1

天津

20

新购

自有

 

56

碎石加工设备

PF1315

福建

1

5

自有

 

57

注浆泵

UB-3

福建

8

2

自有

 

58

注浆泵

80LZ-C

北京

35

4

自有

 

59

卷扬机

JK2

河南

6

新购

自有

 

60

材料运输车

红岩

天津

8

5

自有

 

 

 

 

 

 

 

 

 

 

 

 

 

 

 

 

 

 

 

 

 

 

 

 

 

 

 

 

 

 

 

 

 

 

 

 

 

 

 

 

 

 

 

 

 

 

 

 

 

 

 

 

 

 

 

 

 

 

 

 

 

 

 

 

 

 

 

 

 

 

8.-02 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试验设备和测量仪器

 

序号

设备、仪器名称

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1

万能材料试验机

600KN

1

 

2

压力试验机

200T

1

 

3

新标准砂筛

φ200

1

 

4

新标准石子筛

φ300

1

 

5

摇筛机

SZB-84

1

 

6

新水泥胶砂搅拌机

JJ-5

1

 

7

电动抗折机

 

1

 

8

混凝土振动台

700×700

3

 

9

强制式混凝土搅拌机

50L

1

 

10

混凝土试模

 

30

 

11

砂浆试模

 

15

 

12

电动脱模仪

LD104

1

 

13

坍落度测定仪

φ100-300

4

 

14

回弹仪

HT-225

2

 

15

钢筋保护层测定仪

CM-40

1

 

16

磅秤

50kg

2

 

17

标准养护箱

HY-40

1

 

18

混凝土含气量测定仪

 

1

 

19

泥浆测试箱

NY-1

2

 

20

砼取芯机

 

1

 

21

全站仪

leical

1

 

22

经纬仪

J2

5

 

24

水准仪(高精度)

N1004

3

 

26

水准仪

S3 自动安平

6

 

27

激光导向仪

 

2

 

30

收敛仪

SD1

3

 

31

液塑限联合测定仪

GYS3

1

 

32

标准击实仪

DZD

1

 

33

环刀

 

4

 

 

34

核子密度仪

Mc3

1

 

35

CBR 试验仪

 

1

 

36

中型烘箱

HG202

2

 

 


 

第8章主要材料供应计划见表9.-01

9.-01 主要材料供应计划表

材料

名称

单位

数量

2005

2006

2007

2008

二季度

三季度

四季度

一季度

二季度

三季度

四季度

一季度

二季度

三季度

四季度

一季度

二季度

水泥

T

51878

3650

5234

6320

6250

7230

7160

6165

5832

3125

912

 

 

 

碎石

m3

259182

23120

35445

30216

32104

38762

33570

32100

16520

14874

2471

 

 

 

砂子

m3

100365

9585

10632

12026

11768

12252

11520

10224

10324

9914

2120

 

 

 

钢筋

T

2117

159

207

287

247

298

286

230

157

143

103

 

 

 

型钢

T

2111

250

259

328

385

195

232

251

120

91

 

 

 

 

炸药

T

147

9

22

21

17

15

16

16

15

10

6

 

 

 

雷管

371743

17640

39847

42160

59285

48760

41290

38650

39460

26500

18151

 

 

 

木材

m3

618

43

75

101

80

97

72

65

50

35

 

 

 

 

汽油

T

53

4

6

7

6

7

8

6

4

3

2

 

 

 

柴油

T

1428

76

98

154

176

211

205

200

175

76

57

 

 

 

生石灰

m3

25646

1672

2940

3085

3472

3642

3107

2670

2150

1954

954

 

 

 

片石

m3

87355

5760

7830

9267

8540

9032

11250

11488

10642

10437

3109

 

 

 

 


 

第9章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措施

第1节文明施工

10.1.1.创建文明工地规划

10.1.1.1.严格执行甲方有关文明工地建设的标准、规定,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工地活动,争创文明工地。

10.1.1.2.现场布设,严格按经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执行,做到布置合理,道路畅通,围栏标准,厨厕卫生,宿舍和办公室规范,排水良好,场地平整洁净。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和影响,美化周围环境。

10.1.1.3.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现场文明施工领导小组,负责本项目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严格遵守文明施工标准的管理规定,督促全体工作人员自觉遵纪守法和作好文明施工。制定文明施工管理及奖惩措施,定期组织检查评比。

10.1.1.4.执行现场管理责任制,项目经理、施工队长、工班长对现场文明施工负责,立牌公布,实施现场标准化管理,欢迎各界公开监督和指导。做到现场标牌齐全,显示明确,道路平整通畅,材料堆放整齐;机械设备停放有序,场内清洁干净;道路及作业部位整洁。

10.1.1.5.施工基坑,设立明显标志和防护,施工完毕及时回填和恢复地貌。

10.1.2.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0.1.2.1.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10.1.2.1.1.以人为本、坚持文明施工,作为强化企业管理,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树立企业形象的重要内容。

10.1.2.1.2.按环保要求精心设计,合理布置施工总平面。

现场生产、生活房屋及设施要布局整齐划一,并确保安全牢固,满足防风、抗震要求;临时便道合理规划,尽量减少占地,路面坚固平整,两侧排水沟通畅。场区内管线布置整齐,安装牢固,卫生清洁。混凝土拌合站、空压机、发电机等高噪音设施尽量远离宿营区设置。

10.1.2.1.3.强化施工现场管理。严格保包责任制,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奖罚分明,做到突出重点,分批落实,规范施工,注重实效。

10.1.2.1.4.施工作业人员佩戴证明其身份的胸卡,现场施工统一着装。

10.1.2.1.5.施工现场应当设置醒目的标牌,包括:现场总平面图、施工工程概况牌、安全生产责任牌、安全纪律牌、安全警示牌、安全技术措施牌、防火责任牌、文明施工措施牌。

10.1.2.1.6.施工期间,经常对施工运输道路进行维修保养,确保晴雨无阻。对扬尘地段,经常洒水,减少扬尘。车辆在运料过程中对易飞扬的物料用蓬布覆盖严密,且装料不得超载;车辆轮胎及车体外表用水冲洗干净,保证道路清洁。车辆通过住所、村庄时减速慢行。

10.1.2.2.现场机械设备、物资管理文明施工措施

所有进场机械设备定人、定机负责,明确管理责任,司机人员按规定持证上岗,禁止无证人员擅自操作。对进场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加强保养,保证设备的完好率。对运进场内的工程材料、成品和半成品分类存放,堆码整齐,并挂牌标识,加强防护。

10.1.2.3.隧道文明施工措施

10.1.2.3.1.隧道施工做到管理有序,运转协调,施工进展安全快速。隧道施工各班组间,建立完善的交接班制。所有进入隧道工地的人员必须按规定配带安全防护用品,遵守纪律,听从指挥。

10.1.2.3.2.隧道洞口场地布置合理,并在适当处所设置急救材料储备库,储备防火、防水、防毒器材、支撑用料、各种使用工具等。并注意美化营地,保护生态环境。

10.1.2.3.3.施工和生活废水采取措施处理,不得超标排放,不得随意排放。生活区安排专人负责卫生,液体垃圾入化粪池,固体垃圾集中存放,送入指定地点。

10.1.2.3.4.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靠近宿营区,夜间不使用噪音大的机械施工。施工必须采用隔音、缓冲垫等措施减少噪音。

10.1.2.4.施工营地建设

10.1.2.4.1.对施工营区及道路进行绿化,美化生活环境。

10.1.2.4.2.现场设简易文体娱乐场所(如棋牌室、电视室、乒乓球室、阅览室及室外公共活动场所),使施工人员能及时了解国家大事,得到愉悦的身心锻炼,以更好的服务和促进生产。

10.1.2.4.3.严格遵守国家《劳动保护法》和有关部门制定的劳动保护条例。员工外出必须请假;天气变化有恶劣的迹象时,不得远行;车辆行驶应礼让三先,文明驾驶;途中因故出现问题,及时向项目部汇报。

10.1.2.4.4.主动同当地公安部门联系,签订共建文明社区,支援铁路建设的合作协议,所有施工人员办理驻地暂住证,服从管理,严禁三无盲流人员串入,同时作好防盗工作。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

10.1.2.5.施工协调措施

10.1.2.5.1.做好与甲方、设计、地方政府及当地居民、相邻标段施工单位等各方的关系,是确保工程顺利完成的重要环节。为搞好外部关系,项目部分工一名领导负责,综合办公室具体落实,其他部门配合工作。

10.1.2.5.2.对于在工程施工中遇到的可能影响工程安全、进度和质量因素,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自行与有关各方进行协调和解决,减少可能对甲方造成的压力。同时在施工中积极配合甲方及监理工程师的工作,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

10.1.2.5.3.与甲方、设计单位保持密切联系。为工程能够顺利进行,配专人负责与甲方、设计院联系,及时掌握甲方及设计院的工程意图,及时反馈施工的信息,做到甲方、设计、施工三方的密切配合,尽量减少失误。由于本标段地质条件复杂,施工中不可预见性大,施工单位及时将地质补充勘测资料和开挖暴露的实际地质情况及时向甲方、设计单位反馈,出现特殊情况及时通报,积极协助设计单位做好动态设计,以便采取积极稳妥的施工方案顺利完成本工程的施工。

10.1.2.5.4.协调与地方政府及当地居民的关系。本标段工程跨越S217 公路,由于施工机械车辆较多,施工对公路行车造成一定的影响,在交通运输和安全防护方面必须与当地的交管部门进行协调,以保证行车安全、畅通和施工的顺利进行。工程施工在施工用水、用电及用地等方面需取得当地政府和人民的大力支持。因此工程上场后,主动与当地政府和群众取得联系,搞好关系,宣传铁路建设的重大意义,争取他们的帮助和支持。

10.1.2.5.5.与相邻标段的协调。在工程测量和界面接口管理方面与相邻标段施工单位密切配合,并服从甲方协调,对中线控制桩点和水准点的贯通测量和检测相互闭合,避免测量事故的发生。

10.1.2.6.廉政建设措施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中纪委关于廉政建设的各项决定,切实执行本企业有关廉政建设的各项制度,自觉遵守本工程建设的廉政建设规定,严格履行工程承发包合同。规范项目部及参建员工的行为,严格队伍的监督管理,牢牢把住资金使用关,机械设备、工程材料采购关,质量监控关,验工计价关,杜绝一切违规行为,确保工程按期、优质、高效目标的实现。

 

第2节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及文物保护措施

10.2.1.施工环境保护、水土保持

10.2.1.1.目标

全面控制施工污染,减少污水、空气粉尘及噪音污染,严格控制水土流失,维护生态平衡,全面达到国家及地方有关环保、水保标准。

10.2.1.2.环保、水保工作原则

依据国家和当地政府有关环保、水保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甲方和设计单位对环保、水保方面的具体要求,结合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制定环保、水保措施,把环保、水保纳入施工管理内容,坚持施工与环保、水保同步。施工期间的废水、弃碴、泥浆以及工程垃圾应按规定排放、处理;隧道穿越可溶岩地段采用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原则,尽量维系岩溶暗河的既有通道,不随意封堵溶洞、暗河。完工后及时恢复植被。确保工程所处的环境及沿线水源不受污染,确保既有水环境不被破坏。

10.2.1.2.1.依法行事的原则

环境保护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必须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法律、法规,依照本项目的设计环评大纲完成环保、水保工作内容。

10.2.1.2.2.三同时的原则

环保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环保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环保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验收。

10.2.1.2.3.同一尺度的原则

环保、水保工程与主体工程验收采用同一尺度的原则。

10.2.1.2.4.一把手负责的原则

项目经理对环保、水保负总责,各施工队队长负主要责任,环保水保出现问题,第一找队长,第二找项目经理。

10.2.1.2.5.预案在先的原则

结合现场具体情况,制定环保、水保预案,并经多方论证,确保预案在实施过程中发挥作用。

10.2.1.3.环保、水保组织措施

10.2.1.3.1.领导小组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施工环保、水保领导小组,制定施工环保、水保措施,项目部、施工队分级管理,负责检查、监督各项环保、水保工作的落实。施工环保、水保组织机构见

10.2-01。环保、水保责任体系见图10.2.-02

10.2.1.3.2.人员配置

项目部配备1 名环保工程师,收集国家和当地政府的相关法律、法规,负责识别、评价环境因素,制定环保方案和措施,并检查和监督措施的落实,组织全体施工人员学习有关环保、水保法规和相关知识,并经常进行宣传教育。各施工队配备1 名专职环保监察员,各工班配备1 名兼职环保监察员,负责协助环保工程师工作,并在施工中执行环保方案和措施,及时反馈环保信息,为环保方案和措施的调整提供资料。

10.2.1.3.3.环保、水保措施规划

优化施工场地、营地选址,在不影响施工的情况下,尽量少占地和少占好地;施工便道充分利用既有道路;施工期噪声排放符合地方有关要求;生产、生活污水达标排放; 节约材料,控制废弃物的产生,废弃物分类存放,提高废弃物的回收率;扬尘控制符合地方要求;运输基本无遗洒;控制化学品泄漏;防止机械、车辆停放、维修以及油品存放时的油品泄漏;提倡节约能源资源,降低材料消耗;隧道弃碴控制在指定的弃碴范围内。确保实现环保、水保总体目标。

10.2.1.4.环保、水保措施及方案

10.2.1.4.1.污水处理措施

生活污水应经过隔油池处理,且PHBODCOD 值必须达标后排放,排放前无明显悬浮物。在洞口、和生活区设冲水厕所,污水入化粪池。钻孔桩施工产生的泥浆、污水等经处理后排放。

硫酸液、稀料、混凝土外加剂等不遗洒、不泄漏。对预防不到位而产生水污染,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予以根治。

蒋家隧道地下水丰富,为了确保水环境不受污染,计划在隧道进出口处设隧道污水处理池,污水经净化处理后达标排放。

10.2.1.4.2.植被保护

严禁破坏施工区外的植被和树木,施工结束后,临时用地及时恢复绿化覆盖。

10.2.1.4.3.大气和粉尘污染控制措施

隧道施工采取湿式钻孔、湿喷混凝土、喷雾降尘和通风机安装集尘器等方法,减少扬尘和有害气体的排放;对隧道施工产生的废气和隧道内排放的有害气体,限定时间强力通风,使洞内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浓度降低到正常范围内。洞外旱季施工采用洒水降尘措施,减少粉尘污染,特别是在居民区和水源地更加注意;

弃碴、工程用砂等在运输途中要采取措施防止沿途撒漏,并加遮盖防止扬尘;水泥尽量采取罐装或袋装,石灰尽量袋装运输,否则加棚布遮盖。对临时道路安排专人进行养护,晴天安排专人洒水,防止粉尘对环境污染。对拌合站、碎石加工场、砂加工场设防尘和降尘设施。

10.2.1.4.4.施工噪音控制

做好机械日常维护、保养,尽量使机械噪声维持其最低声级水平。对作业辐射强、噪音大的施工机械设置隔音棚。

10.2.1.4.5.振动控制

桥梁桩基施工钻机冲击和隧道施工的爆破作业要控制振幅和装药量,减少振动冲击波,避免引起坍方和周边人员的不安全感。

10.2.1.4.6.场地清理

按施工组织设计布置场地,在批准的场地范围内布置临时工程,不随意砍伐树木,不侵占规划场地以外的场地,确保既有的生态环境。

施工营地、场地、便道等临时场地在使用完毕后立即进行清理,恢复原貌,有条件的进行复垦或绿化处理。

10.2.1.4.7.路基施工环保及水保措施

取弃土场统一规划、统一布置,先围护后弃土、再造地,禁止乱取乱弃、挤占农田。

对顺层段及易滑坡段,必须先整治后开挖,先抗滑后施工,保证山体稳定。

爆破必须防护,防止飞石伤人,预防飞石损坏房屋建筑,采取措施使爆破不引起滑坡、坍塌等灾害发生。

路基边坡要绿化,土边坡要植被绿化,岩石边坡也用人工生态土喷播植草。

经过居民区时,做好防尘、防危岩落石、防噪声的屏障,保护人民利益。

10.2.1.4.8.桥涵施工环保与水保措施

桥涵基坑弃土、钻孔桩弃碴弃于不影响行洪的弃碴荒地,按要求合理堆放,并增设弃碴挡墙,对弃碴进行防护处理,以减少占用耕地和对行洪的影响,避免造成污染和水土流失。基坑要及时回填,并平整桥墩周围,达到与原地貌基本一致。

对跨河、跨沟的桥梁,围堰等施工完后要及时清除,施工中做到不堵塞河道,确保河道在雨季能行洪,并做到行洪时不对下游造成威胁。

涵洞排水上对沟、下对渠,不能造成积水,也不能直冲农田。

桥墩位于边坡上的要加固防护边坡,保持边坡稳定。

钻孔桩施工时设置泥浆池、沉淀池,防止泥浆外漏。

工程完成后,要恢复植被或绿化。

10.2.1.4.9.隧道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10.2.1.4.9.1.施工弃碴的处理

隧道弃碴除部分用作路基及站场填料,满足建材要求选作建材外,其余尽量弃于荒山坡地,并设置必要的挡护工程。严禁向江河及桥涵上游弃碴,以避免堵塞河道。

施工中产生的废碴、废液应按有关环保要求进行处理,不得随意弃置、排放。

施工期间保证弃碴无外溢,运输途中不遗洒,弃碴完成后平整场坪和碴顶并播撒草籽进行绿化,防止形成新的水土流失源。

10.2.1.4.9.2.洞内作业环境保护

隧洞内施工要采取跟踪监测烟尘浓度及通风效果,开挖面爆破后及时通风保持洞内施工环境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洞内无轨运输时,机械车辆加消烟器,减少对洞内的烟尘污染。采用风枪钻孔作业,对风枪排气孔加设消音罩,降低作业噪音。

隧道施工中,坑道内粉尘、气体浓度或含量等应按下列标准进行控制:

氧气含量:按体积计,不得低于20%。

粉尘浓度: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有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2mg;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有10%以下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6mg;二氧化硅含量在10%以下,不含有毒物质的矿物质和动物性的粉尘10mg

有害气体含量:一氧化碳浓度不大于30mg/m3;二氧化碳浓度按体积计,不得超过0.5%;氮氧化物换算成NO2浓度为5 mg/m3以下,H2S 浓度小于6PPM

隧道内气温不得超过28

10.2.1.4.9.3.洞顶水、地下水环境保护

为确保水环境不被破坏,采用超前预测方法,确定出水点位置、储量和压力后,针对性地编制治水防水方案,采用帷幕注浆法,将水封在开挖洞体外侧,尽量维护既有的水环境。

对地下水较大,而地表居民较多的隧道,隧道内防排水采用以防为主,堵排结合的原则,尽量减少地下水流失对地表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

10.2.1.4.9.4.岩溶水的处理

洞身开挖揭示有水溶洞后,及时向监理和设计院报告,并拿出处理方案,用洞内涵洞,过水桥或引流等方法,不改变水的流向,不随意封堵岩溶水,尽量维系岩溶暗河既有通道。

10.2.2.文物保护措施和方案

开工前组织员工认真学习文物保护法,教育全员树立保护文物、爱护文物的主人翁意识。

施工中一旦发现文物或有考古、地质研究价值的物品时,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并派专人看管,同时报甲方及当地文物部门进行妥善处理。

教育职工不私自占有文物,一经发现私自占有文物的单位和个人,除给予行政处分外,还要交当地有关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积极配合文物部门工作,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为保护文物和发掘文物作贡献。

 

第3节劳动卫生保障措施

10.3.1 劳动卫生保障目标

岗前职业健康安全培训到位率100%,防护措施到位率100%

确保不发生食物中毒,不发生传染病,不发生重大疫情,职工因工职业病发生率为零。

10.3.2 管理机构

由项目经理任组长,由项目副经理和综合办公室主任任副组长,各队安排一名专职劳动卫生检查员,工班长兼劳动卫生兼职检查员。劳动卫生保障组织机构见图10.3.2-01

10.3.3 劳动卫生管事内容

根据本标段工程情况,劳动卫生保障工作主要从施工安全和职工职业健康两方面开展,全面贯彻安全生产方针政策,落实国家的劳动卫生方面的法律和标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改善职工劳动条件和工作环境,为施工创造一个良好的作业氛围。

综合办公室主要负责防病治病方面工作,项目部设医务室,隧道洞口设救护室,并配备必要的医务人员、医疗器械和药品。

同时与地方防疫部门和医院取得联系,达成共同防疫和医疗救助协议,确保不发生重大疫情和重症病人得到及时救护。

10.3.4.劳动卫生保障措施

10.3.4.1.体格检查

对施工人员,包括劳务人员进行工前、工中、工后的定期检查,实行准入制度,对高处和隧洞内特殊部位的作业人员进行体格检查,对不适应特殊作业的不安排在特殊岗位上。施工过程中定期体检,及时发现职业病发生情况和施工区域内是否有疫情传播,从而及时采取措施,保证职工身体健康。

10.3.4.2.健康教育

对上场人员普遍进行健康教育,让他们了解隧道施工职业病防治知识,掌握可能流行的疾病和疫情预防措施,增强全员防病意识。

10.3.4.3.卫生学勘察

收集辖区内的气象、水文资料,对施工区域及周边地区进行流行病和疫情调查,对水源、水质进行分析,对副食品供应市场进行调查,准确掌握卫生状况,并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为施工队伍人员健康提供保证。

10.3.4.4.劳动强度及作息时间

执行国家现行的《劳动保护法》,在确保标书承诺的工期前提下,按劳动保护法规定的作业时间安排工作量和劳动力。隧道施工以机械化为主,减轻工人劳动强度。被安排钻爆作业,处理突泥、涌水等突发事件等高强度作业的,则统一调休;施工人员遵守作息制度,保证睡眠时间,恢复体力,做到劳逸结合。

10.3.4.5.监测职业病危害因素

本标段主要是隧道施工的粉尘、爆破引起的有害气体、混凝土添加剂等因素对人体产生影响,引发职业病。主要监测对象是针对上述几种因素,测量其浓度是否符合安全标准,如果超标,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处理。主要措施如下:

进行技术革新,改革生产工艺如以无毒或低毒的物质代替有毒或剧毒的物质,以低噪声设备代替高噪声设备等。生产过程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从而减少工人与有害因素接触的机会。

采取通风法、排毒、降噪、隔离等技术性措施来降低或消除生产性有害因素。

加强生产设备的管理,防止毒物的跑、冒、滴、漏污染环境。

制订和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加强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有害物质侵人体内。对接触生产性有害作业的工人,进行就岗前体格检查和定期体格检查,及早发现禁忌症及职业病患者,及早进行处理。

合理安排轮休,注意营养,增强机体对有害物质的抵抗能力。

根据国家制定的一系列卫生标准,定期检测作业环境中生产性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10.3.4.6.隧道施工卫生监测

10.3.4.6.1.隧道施工作业段卫生标准

隧道作业环境符合安全标准,其中有害气体最高容许浓度:CO 最高容许浓度为30mg/m3 CO2按体积计不得大于0.5%;NO25mg/m3以下。

在爆破作业时,爆破点20m 以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必须小于1.0%;粉尘容许浓度,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有10%以上的游离SiO2的粉尘不得大于2mg;噪声不大于90dB

隧道内气温不得超过28;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按体积计不得小于20%;隧道施工通风提供洞内各项作业所需的最小风量,每人供应新鲜空气3m3/min,供风量不小于3m3/min;隧道通风的风速,全断面开挖时不应小于0.15m/s,在部分开挖的坑道中不小于0.25m/s

10.3.4.6.2.检测方法

隧道内的空气成份,每月至少取样分析一次。风速、含尘量每月至少检测一次。采用粉尘收集仪收集取样洞内气体,进行成份分析;利用瓦斯检测仪和配备自动报警装置的自动测定设备对瓦斯进行监测。气体测定仪器的选定要充分考虑到可燃性气体的种类、性质、作业条件等,设置固定式和便携式两种测定仪器进行测定。

10.3.4.7.劳动保护

10.3.4.7.1.劳动保护用品配备

施工中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的法规,建立安全责任制,执行安全施工方案,根据工作特点、气候特点配齐相应的劳保用品,并督促施工人员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

10.3.4.7.2.重视劳动保护,加强行政管理

项目部分工一名领导负责劳动卫生保障工作,并建立与安全保障体系并行的劳动保障体系,加强管理,确保职工人身体健康。

对在有危害健康的气体或者粉尘的场所操作的工人,提供适用的口罩、防护眼镜和防毒面具等。

对在有噪声、强光、幅射热的飞溅火花、碎片、刨屑的场所操作的工人,分别提供护耳器、防护眼镜、面具和帽盔等。

对经常站在有水或液体地面上操作的工人,提供防水靴或防水鞋等;对参加双液注浆等接触危险化学物品的作业人员配备护目镜、专用工作服、专用防护手套等防护用品。

对电气操作工人,应提供绝缘靴、绝缘手套等;对经常在露天工作的工人,提供防晒、防雨的用具。

产生大量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场所,备有防毒救护用具。

10.3.4.8.食品卫生管理

采购新鲜蔬菜和有效期内的食品,选择合格、有信誉的供货商集中采购,在运输、储存、加工过程中严格管理,防止食品污染,严禁购买、加工腐烂变质食品和带有传染病、有毒食品。

10.3.4.9.生活区卫生

为做好生活保障工作,减少有害因素对职工健康的影响,在食、宿等条件方面制定生活管理细则:

10.3.4.9.1.职工宿舍

作业人员临时宿舍牢固,宿舍内整洁通风,不得设通铺,不得乱拉乱接电线。定时供应热水,并设集中洗澡堂。

10.3.4.9.2.饮水

饮水水源和水质必须经过防疫部门检验,各项指标必须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后方可饮用。对水源、水井加盖防护。

10.3.4.9.3.食堂

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法》要求,设计符合卫生标准的职工食堂,并经防疫部门核发卫生许可证,炊事人员必须经过健康体检持有健康证书,并经卫生知识培训合格,方可上岗。

10.3.4.9.4.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固定地点存放,分类处理,严禁随意、随地丢弃。

10.3.4.10.医疗保障和卫生防病

10.3.4.10.1.医疗保障

项目部设医务室,隧道洞口设救护室,配备必要的医务人员、医疗器械、药品和救护车辆,并与当地医院取得联系,达成医疗救助协议。确保一般伤病员能够就地治疗,重伤病员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护和住院治疗。

10.3.4.10.2.卫生防病

对辖区内的气象条件、饮食卫生、疫情等进行卫生学勘察,并制定流行病、传染病防治措施,同时与地方防疫部门取得联系,共同在辖区内开展卫生防病、防疫工作。

10.3.4.10.3.疫情报告

发现传染病者要及早治疗,及早隔离,控制疫情传播。同时及时报告上级卫生防疫部门、甲方和当地政府,服从统一防治部署,及早扑灭疫情。

10.3.4.11.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做好传染病、地方病的防预工作。

10.3.4.11.1.防治目标

积极预防传染病,降低传染病、地方病的发病率,确保不发生重大疫情。保障施工人员心身健康。

10.3.4.11.2.防治主要措施

针对现场卫生学勘察报告,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并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防病知识培训。开展讲卫生、保健康的爱国卫生活动。对进入辖区人员注射疫苗,食用碘盐,预防碘缺乏病;

不准捕食野生动物,不采购、食用病死的动物肉食,防止感染流行病。

 

第4节农民工保障问题

认真贯彻执行《建筑法》、《劳动法》、《合同法》及《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农民工的施工过程中的人身安全防护及生活中的疾病控制,确保农民工工资的正常发放,坚决避免农民工因工资拖欠问题而罢工、闹事或集体上访等严重事件发生。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确保农民工的正当权益得到有力保障。

10.4.1.签订劳动合同及责任状

在工程开工前与农民工签定规范的劳动合同及责任状,明确双方的责、权、利;使得一旦发生纠纷,双方都有障可循,有法可依,从法律的角度确保农民工的权益不受伤害。

10.4.2.加强宣传

竖立农民工须知公示牌,加强对农民工自身权益的宣传。

施工现场将竖立农民工须知公示牌,让农民工对自己的权利清清楚楚。使农民工在进入施工现场时就了解到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公示牌将和工程公告牌并列放在一起,在农民工进入现场前竖立。内容包括:与农民工建立劳动关系签订劳动合同情况;不得向农民工收取风险金、抵押金、保证金的规定;制定内部工资支付办法,明确工资支付项目、标准、方式、周期以及加班及特殊情况下工资的支付办法;定期在公示牌上公布本单位工资支付情况。

10.4.3.加强对农民工工作生活环境的改善。

定期对农民工进行健康检查,对从事特殊工种的农民工加强身体保护。做好农民工的防暑防疾工作。尽量改善农民工的工作环境,加大对农民工业余生活娱乐设施的投入,为他们营造一个温暖的家。

10.4.4. 建立健全劳动用工和工资支付制度

建立健全劳动用工和工资支付责任制。项目经理是第一责任人,对企业劳动用工、工资支付等全面负责。及时发放劳务工资,确保农民工的正当权益得到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