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白云国际机场(飞机维修机库)施工组织设计

1      

1工程概况

1.1 工程简介

1.1.1 工程名称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1号飞机维修机库。

1.1.2 建设单位

深圳航空责任有限公司。

1.1.3 建设地点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规划用地红线内。拟建的飞机维修库工程西、南靠停机坪,北面为飞行员和乘务员出勤楼,西边与修理车间和特种车库相连接。

1.1.4 设计单位

本工程的设计单位是中国航空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

1.1.5 监理单位

???????????监理部。             

1.1.6 建设规模

能满足一架A300-600大型飞机的各种维修、喷漆等需要。

1.2 建筑概况

本工程建筑占地面积4597㎡,建筑面积7591㎡。维修机库由维修大厅、附楼(各种工艺用房、办公用房)组成,有框架结构、网架结构和零星的钢结构等多种结构型式。

1号维修机库分区图

机库大厅跨度为72m,进深45m,网架下球节点标高为21m,。

维修大厅的南面为一至五层的附楼,附楼用作地面设备存放间、维修间、办公室等,层高5.0m3.6m×3、3.9m

墙体材料采用240㎜厚烧结黏土空心砖砖、25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轻钢龙骨GRC板和铝合金玻璃隔断等。附楼外墙表面为浅灰色高级油性涂料饰面,维修大厅外墙为隐框或明框铝合金玻璃幕墙。

楼地面有钢筋混凝土随捣随抹平、耐腐蚀环氧树脂饰面,水泥砂浆压光、网络地板,水磨石等做法。内墙面装修有釉面砖、喷涂饰面、等做法。

1.3 结构概况

1.3.1 10号维修机库

10号机库结构形式为:机库大厅为混凝土柱承重,屋面为网架结构;附楼为混凝土框架结构。附楼框架与大厅的承重柱在结构上属于分开的两部分。基础形式为预应力管桩、承台地梁基础。维修大厅地面采用碎石垫层或局部加强处理。

附楼主体混凝土等级为:承台及地梁的混凝土标号为C25;框架梁板柱均为C30;圈梁为及楼梯板C25。

防火等级:维修大厅和尾库为Ⅱ类机库;附楼C区火灾危险性为丙类;附楼D区火灾危险性为戊类。方案编制依据

1.4 编制依据

1业主提供的招标文件及补疑。
2业主提供的图纸。
3业主提供的招标答疑文件。
4图纸会审记录文件
5国家和行业颁布的有关现行施工规范和标准。
6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建筑施工手册》。
7建设部颁发的《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
8本单位内部工程管理制度。

1.5 主要采用规范目录

1建筑专业类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9-95

2结构专业类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97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91

《广东省建筑地基基础施工验收规范》DBJ15-201-91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96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96

《高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104:99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

《建筑防腐蚀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224-95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2-83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

《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3-98

《建筑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119-88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55-96             

《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92             

《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92             

《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50152-92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95             

《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98-2000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207-94             

3工程管理及测量类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工程测量基本术语标准》GB50228-96             

《工程网络计划技术规程》JGJ/T121-99 

4安全类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JGJ88-92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GB50194-93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2工程目标与承诺

为确保本工程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顺利完成,实现我公司对业主的承诺,我公司将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抽调一批有施工经验、年富力强、责任心强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本工程技术骨干,在“深圳宝安国际机场飞机维修机库项目经理部” 下设“土建组”,统筹组织本项目总包和土建工程的施工,同时还设安装组、消防组、网架组。与此同时,我公司将在人力、机械、材料、资金等方面对本工程给予重点支持,确保施工的需要。

为加强施工控制,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针对工程质量、施工进度、成本、文明施工、安全生产、工程资料收集等控制要素制订了如下管理目标。

2.1 质量目标

确保“深圳市优质样板工程”、力争获“广东省优质样板工程”。

2.2 工期目标

根据业主对工期的要求,按照总工期250天完成本工程的全部工程量,主要工期控制点目标如下:(暂以拟定的八月一日开工为准)

1±0.00以下土建工程

    开始时间:2003年8月1

        完成时间:2003年9月15日

2维修大厅钢筋混凝土高柱

    完成时间:2003年10月1日

3附属楼土建主体结构
    完成时间:2003年12月15日
4附属楼土建砌体抹灰
完成时间:2004年2月1日
5维修大厅屋面网架工程
完成时间:2003年12月10日
610号机库地面工程

    完成时间:2004年3月10日

7工程竣工及验收

    完成时间:2004年3月31日

2.3 成本目标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按照工序制定生产成本控制计划,从节约的角度出发,严格控制人、机、料的投入,力争将消耗控制在行业最低消耗水平。采用先进建筑施工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高施工进度,降低成本,力争实现行业最低成本目标,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4 安全生产目标

杜绝重大安全事故,将月轻伤频率控制在1.2‰以下,确保整个工地的安全生产获得深圳市安全生产样板工地”称号。

2.5 文明施工目标

美化工地,建花园式工地,确保整个工地的文明施工获得“深圳市文明施工样板工地” 。

2.6 服务目标

按照总承包的要求,坚持“优质、高效、守约、服务”的宗旨,为业主提供优质的服务,建造优质工程,让业主满意,实现对业主的承诺。

2.7 环境保护目标

施工场地周围基本上都是同期施工的工程项目,场地也很开阔,土建组将按照项目部的要求,做好场地硬地化工作,减少灰尘飞扬。工地内污水经沉淀后集中排入业主指定的临时市政排水管道,施工中的建筑和生活垃圾按照项目部的要求集中堆放,再运至指定堆放场地。施工中采用低噪音的工艺和施工方法,减少现场施工噪音。

2.8 科技进步目标

在本工程中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以科技进步为先导,积极推广建设部十项新技术及其他新技术,如: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粗直径钢筋连接技术、新型模板应用技术、计算机的应用和管理技术、新型测量仪器应用技术、楼地面一次性机械抹光压光等新工艺、新技术,使工程施工技术含量高,整套工程施工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力争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

2.9 工程资料管理目标

按照国家档案局和国家计委《基本建设项目档案数据管理暂行规定》、《民航基本建设项目档案数据管理办法》和《深圳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执行,向市档案馆和业主各提交一式两份完整的、符合要求的工程档案资料原件及相应光盘资料。


2 工程特点及难点

1工程难点

1工程质量要求高,要确保“深圳市优质样板工程”、为整体争获“广东省优质样板工程”奠定基础。
2工程工期短,要确保本工程按业主约定要求的节点控制工期完成,保证维修机库工程按期投入使用。

工程技术要求高,主要技术难点有:

a         高大钢筋混凝土柱
b         混凝土地坪一次机械抹平压光
c         大跨度网架结构
3工程协调关系多,为各种专业施工队伍做好协调配套服务,使工程有序进行。

3 施工部署

1方案编制重点

1.1 大截面钢筋混凝土高柱的施工

维修大厅屋架的支承柱最大净高为20,对垂直度和混凝土的外观要求较高。

1.2 维修大厅地坪混凝土一次抹光施工

本工程的维修大厅以及附属楼的部份地面要求较高,采取混凝土整体地面一次机械打磨收光。混凝土强度和表面平整度要求高。

2施工部署

2.1 施工总则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将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土建主体工程与网架结构安装工程并行施工,装修工程尽早插入的原则,努力缩短施工周期,合理组织均衡施工。

2.1.1 施工阶段的划分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和工期要求,拟将整个工程按形象进度划分划分为7个控制点,合计总工期为8个月(245天)。

第一阶段:维修大厅以及附楼区±0.00m以下的土建工程施工,工期约1.5个月;

第二阶段:维修大厅钢筋混凝土大柱子施工,工期约1.5个月;附楼土建主体结构工期约3个月;

第三阶段:附楼土建砌体抹灰工程,配合室内精装修及门窗工程、外墙装饰、幕墙安装、机库大门安装等施工,工期约4.3个月;

第四阶段:配合各专业进行试车、测试、各专项验收和接驳(消防、环保验收和永久水、电接驳)以及竣工验收,工期约0.5个月。

2.1.2 第一阶段主要工作内容

我项目进场后,首先安排进行土方开挖和临时设施的布置,同时抓紧进行部分软地基的加固硬化处理,并穿插安排承台、独立基础、地梁和消防水池等地下结构的施工,其基础施工顺序为:先维修大厅,后附属楼区、尾库区,采取分片流水施工作业,连续推进的方法,每完成一片基础,随即进行土方的回填夯实、平整和碎石的回填,以便尽快进行主体机构的施工。此期间在业主和监理公司的组织下进行基础工程的中间验收。

2.1.3 第二阶段主要工作内容

   在进行附楼基础施工和回填施工过程中,优先安排维修大厅大截面混凝土高柱的施工,需采取分段施工的措施,最高的柱(净高20.3米拟分为五段逐段向上进行施工,同时,开始进行附属楼区的钢筋混凝土主体框架施工(±0.00m以上部份施工)。由于该部份的工程量较大,拟以尾库为界分为两个施工段,组织科学合理的流水施工,砌体抹灰在结构完成后尽早插入。

2.1.4 第三阶段主要工作内容

第三阶段是工程最重要的阶段,主要是砌体抹灰、水电安装、铝合金门窗安装、电梯安装、机库大门安装、消防安装等。砌体抹灰在结构完成后尽早插入由下至上进行,同时积极配合铝合金门窗安装的施工,最后由上至下进行楼地面的施工。维修大厅的混凝土地面均安排在网架结构吊装完成和土建结构施工基本完成后进行,确保工程成品质量。此期间将在业主和监理公司的组织下进行土建主体工程的中间验收。精装修阶段和大量设备的安装阶段,主要精装修内容有外墙的抹灰和饰面工程,楼地面的饰面工程以及其他配套设施的设计装饰工程;主要设备安装有机库大门安装、消防系统安装、弱电系统安装、电梯安装、供配电安装、工艺设备安装等。该阶段将会有较多的专业分包在同一工作面同时施工,立体交叉作业多,我项目将积极进行配合、协调和服务。

第四阶段主要工作内容

室外工程施工收尾,工程成品保护和清洁工作;工程资料的整理装订以及积极配合业主及总包进行各项专业验收和竣工总验收。

2.1.5 四个阶段的划分及安排见下图  

 

 

 

 

 

 

 

2.1.6 施工区的划分

根据不同区域的设计和土建施工特征,把总平面划分为四个施工区。维修大厅区(A区)、尾库区(B区)、附楼区(C区)、航材库区(D区)总平面分区见下图:

总平面分区图

考虑本工程网架结构屋盖的施工是重点,因此土建结构施工尽早提供屋面施工面的要求作科学合理的安排,积极为其创造足够的作业面。

2.2 施工流程

根据所划分各区的不同设计要求和施工顺序,各区的工艺流程如下。

2.2.1 维修大厅区施工流程:见右图

 

 

 

 

 

 

2.2.2 附楼各区施工流程:见右图

 

 

 

3施工管理组织机构

3.1 项目施工管理组织机构

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统一有效的工程指挥系统是顺利施工的重要保证,为此,我项目在本工程的施工组织上,按照“项目法施工”的模式,组建一个精干、高效的广州(新)白云机场飞机维修库土建项目管理班子,并特别派出有丰富施工经验的工程项目经理担任本工程的土建项目经理。以项目经理为首的管理层全权组织施工生产诸要素,在总承包项目部的统一指挥管理下,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采用拟定的一系列先进施工工艺,按“质量、安全、工期、文明、效益、服务”六个第一流的要求建设广州新白云机场飞机维修机库工程。


项目组织结构如下:

 


3.2 项目领导层

由项目经理、项目总工、2名副经理和1名项目书记兼副经理组成,负责工程施工的组织、协调、控制和后勤保障。

序号

拟担任职务

姓名

职 称

专业

1

项目经理

陈文杰

高级工程师

工民建

2

项目总工程师

刘云波

工程师

工民建

3

项目副经理

(负责现场施工)

许雄

工程师

工民建

4

项目书记兼副经理

(负责后勤保障)

 

政工师

管理

3.3 项目管理层

由内业技术部长、质量安全部长、材料部部长、测量部长等各专业对口管理人员组成;

序号

拟担任职务

姓名

职 称

专业

7

内业技术员

刘兵

工程师

工民建

8

木工工长

许培华

助理工程师

工民建

9

钢筋工长

唐志豪

助理工程师

工民建

10

混凝土工长

余仁民

助理工程师

工民建

11

预算员

王银山

工程师

工程管理

12

劳资员

余中新

经济师

管理

13

财经部部长

郑小龙

会计师

财会

14

钢筋翻样

丘金舜

工程师

工民建

15

钢筋翻样

陈一栋

工程师

工民建

16

材料部部长

宋兴权

助理经济师

物资管理

17

测量部部长

朱黔江

工程师

测量

18

测量员

 

助理工程师

工民建

19

测量员

 

助理工程师

工民建

20

测量员

 

助理工程师

测量

21

装修工长

曹辉斌

助理工程师

工民建

22

装修工长

刘劲峰

助理工程师

工民建

23

机电工长

李俊

工程师

机械管理

24

机电管理员

 

助理工程师

电气

25

质量安全部部长

顾顺庆

工程师

工民建

26

质检员

季正新

工程师

工民建

31

质检员

 

工程师

工民建

32

质检员

 

助理工程师

工民建

33

安全员

王贤卫

助理工程师

工民建

34

安全员

 

助理工程师

工民建

35

安全员

 

助理工程师

工民建

36

资料员

 

助理工程师

工民建

37

材料员

王宏卫

助理工程师

工民建

38

材料员

 

助理工程师

工民建

39

保卫部部长

许锦锐

助理工程师

管理

3.4 项目劳务层

由具有熟练操作技术和经验的工人班组组成,配备一定数量成建制的劳务公司队伍作为施工班组,以经济承包的形式,从施工质量、安全、进度、文明施工、材料节约和服务态度等方面进行考核,劳务层工人计划投入1000-1800人,见劳动力计划与管理章节。


4 施工准备

1施工准备工作程序

施工准备工作是工程顺利开工的的重要保证,若中标该工程,我项目立即按投标承诺组建项目经理部,安排人员进驻工地,作好工程开工前的一切准备工作。施工准备工作程序见下图所示:

2现场准备

2.1 测量控制网的建立

工作程序:现场测量控制点移交→填写移交记录→建立测量控制网→布设工程测量控制点→控制点的保护→测量控制网细化→放线→基础施工。

项目经理部将派出以主管施工生产的项目副经理为组长的现场移交小组,协同甲方、监理等有关单位对测量控制点进行确认并作好移交记录。

根据甲方移交的测量控制点,我们在工程施工前布设好测量控制网,将各控制点做成永久性的座标桩和水平基准点桩,并采取保护措施,以防破坏。

2.2 现场内“三通一平”

我们将根据总平面布置图进行现场内的“三通一平”工作,在工程施工前将给水、排水管线,临时用电线路布设完毕,以保证满足施工生产、生活需要。

现场道路将沿工程周边布置,并延伸至各个生产区。施工前应对施工道路表面进行硬化处理,要求先填铺一层碎石,然后落筑200mm厚C20混凝土,待其达到一定的强度后才可行驶车辆。为保证道路不积水,在已施工好的道路两侧加设排水沟,并做好排水措施。临时施工道路具体做法见下图所示。

临时施工道路道路做法剖面图

2.3 临时设施准备

根据总平面布置规划,在指定区域修建生产、生活等临时设施,以满足工程施工的需要。

工地围墙沿工程用地红线设置,围墙上写有工程名称、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质监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明显的标识,实行统一规范的对外宣传与管理。

3内业、技术准备

3.1 图纸会审准备

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图纸,并进行图纸自审、会审工作,以便正确无误地施工。

通过学习,熟悉图纸内容,了解设计要求施工所应达到的技术标准,明确工艺流程。

进行自审,组织各工种的施工管理人员对本工种的有关图纸进行审查,掌握和了解图纸中的细节。

组织各专业施工队伍共同学习施工图纸,商定施工配合事宜。

参加图纸会审,由设计方进行交底,理解设计意图及施工质量标准,准确掌握设计图纸中的细节。图纸会审工作程序见下图所示:

3.2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与作业方案

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认真编制该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作为工程施工生产的指导性文件。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由各专业技术人员进一步编制详细的、有针对性的施工作业方案。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程序见下图所示:

 

 

 

 

 

 

 

 

 

 


3.3 编制施工图预算和施工预算

由预算部门根据施工图、预算定额、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定额等文件,编制施工图预算和施工预算,以便为施工作业计划的编制、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的签发提供依据。

3.4 建立项目管理制度

由有关部门协助项目按照本单位项目管理文件的规定,制订一套适合于本工程特点的项目管理制度,使项目的各项管理工作步入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良性轨道中来,要求建立的项目管理制度有:

项目经理部组织及人事管理制度

项目现场标准化管理制度

项目安全管理制度

项目施工生产管理制度

项目技术管理制度

项目质量管理制度

项目设备租赁管理制度

项目料具管理制度

项目实验管理制度

项目计量管理制度

项目技术资料管理制度

项目现场保卫管理制度

3.5 作好调查工作

3.5.1 气象资料的调查

掌握气象资料,以便综合组织全过程的均衡施工,制定雨季、台风天气的施工措施。

3.5.2 各种物资资源和技术条件的调查

由于施工所需物资资源品种多,数量大,故应对各种物资资源的生产和供应情况、价格、品种等进行详细调查,以便及早进行供需联系,落实供需要求。

由于施工用水、用电量均较大,用电的起动电流大,负荷变化多,移动式、手动式用电机具多,因此,对水源、电源等的供应情况应作详细调查,包括给水的水源、水量、压力、接管地点;供电的能力、线路距离等。

4劳动力的准备

根据确定的现场管理机构建立项目施工管理层,选择高素质的施工作业队伍进行该工程的施工。

根据该工程的特点和施工进度计划要求,确定各施工阶段的劳动力需用量计划,事先做好特殊工种的筹备。

对进场工人进行必要的技术、安全、思想和法制教育,教育工人树立“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正确思想,遵守有关施工和安全的技术法规,遵守地方治安法规。

生活后勤保障工作:在大批施工人员进场前,必须做好后勤工作的安排,为职工的衣、食、住、行、医等应予全面考虑,认真落实,以便充分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5材料准备

5.1 建筑材料准备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预算中的工料分析,编制工程所需材料用量计划,作好备料,供料工作。

根据材料需用量计划,做好材料的申请,订货和采购工作,使计划得到落实。

特别是甲供材料,将安排专人负责与甲方联系,组织甲供材料按时进场,并作好保管工作。

5.2 构配件的加工订货准备

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及施工预算所提供的各种构件配件数量,做好加工翻样工作,并编制相应的需用量计划,组织构配件按计划进场,按施工平面布置图作好存放和保管工作。

6机械准备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中确定的施工方法、施工机具、设备的要求和数量以及施工进度计划的安排,编制施工机具设备需用量计划,组织施工机具设备的落实,特别是塔吊、井架、混凝土输送泵,确保按期进场。


5 施工资源计划与管理

1劳动力计划与管理

1.1 劳动力计划

施工劳动力是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操作人员,是施工质量、进度、安全、文明施工的最直接的保证者。我们选择劳动力的原则为: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意识;具有较高的技术等级;具有相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的人员。

劳动力划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专业性强的技术工种,包括机操工、机修工、维修电工、焊工、起重工等,这些人员均为我项目曾经参与过相类似工程的施工,具有丰富的施工经验,持有相应上岗操作证的自有职工;第二类为熟练技术工种,包括木工、钢筋工、混凝土工、瓦工、粉刷工、防水工等,以施工过类似工程施工人员为主进行组建;第三类为非技术工种,此类人员的来源为长期与我项目合作的成建制施工劳务队伍,进场人员具有一定的素质。

劳务层组织由项目经理部根据项目部的每月劳动力计划,在单位内进行平衡调配。本工程在整个土建施工过程中,所有劳动力月平均人数在1000人左右,高峰期总人员数将达到1800人。

劳动力组织配备详见劳动力需用量动态计划图。


劳动力需用量动态计划图

 

2002

 

 

 

 

 

 

 

2003

 

 

工种            月份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木工

400

600

700

700

700

700

700

700

700

80

80

80

80

钢筋工

300

400

400

400

400

400

400

400

400

60

60

60

60

混凝土工

8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40

40

40

40

测量放线工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石工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60

60

60

60

30

普工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焊工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10

10

10

电工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瓦工

0

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50

150

80

80

机操工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机修工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塔吊工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抹灰工

0

0

0

70

70

70

70

70

70

200

250

250

250

架子工

50

80

80

80

80

80

80

80

80

80

80

80

80

防水工

20

20

20

20

30

30

30

30

30

30

100

100

100

管工

20

20

20

20

20

20

50

50

100

100

100

100

100

材料工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司机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总计

1175

1525

1725

1795

1825

1825

1855

1875

1885

1045

1155

1085

1055



1.2 劳动力管理措施

采用内部劳务招标的形式选拔高素质的施工作业班组进行工程的施工。竞标的主要指标是各自承诺的质量、安全、工程进度、文明施工等。

对工人进行必要的技术、安全、思想和法制教育,教育工人树立“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正确思想;遵守有关施工和安全的技术法规;遵守地方治安法规。

搞好生活后勤保障工作:在大批施工人员进场前,必须做好后勤工作的安排,为职工的衣、食、住、行、医等予全面考虑,认真落实,以便充分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2机械设备计划与管理

2.1 机械设备维修保养及人员

由于本工程施工所要求的机械设备均要连续作业,所以机修人员不仅要跟班作业,而且当机械出现故障时,要能在施工工艺允许的时间范围内进行抢修。因此,拟在施工现场布置一个机械设备维修车间,机修人员均为经培训持证上岗,具有丰富的维修经验。同时施工现场要留置一小块空地放置少量的备用设备,同时作为保养的场地,并且所有机械均进行三级保养。如果现场作业的设备经检验确定维修时间较长,会对工程造成较大的损失,则直接利用现场设备进行更换,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如现场的机械设备满足不了工期要求,项目经理部将向监理打申请报告,同意后向外界租用性能优越又能满足施工需要的机械设备。

2.2 机械设备计划

本工程计划投入的机械设备见附表示。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产地

数量

(台)

出厂

时间

使用时间

进场时间

1

搅拌桩机

GPP-5

上海

2

1997年

2002.6-2002.8

2002.6

2

搅拌桩机

PH-5

武汉

18

98-2000年

2002.6-2002.8

2002.6

3

水泥浆泵

 

 

20

1997年

2002.6-2002.8

2002.6

4

固定式塔吊

FO/23B140t.m

四川

4

1997年

2002.6-2003.4

2002.6

5

砼输送泵

BP3000HDR

德国

3

1998年

2002.7-2003.4

2002.6

6

垂直运输井字架

JJGWS

广州

2

94-97年

2002.9-2003.5

2002.8

7

垂直运输井字架

ZJ-100/54

南海

1

1997年

2002.9-2003.4

2002.9

8

钢筋切断机

GQ40-A

洛阳

6

1997年

2002.5-2003.6

2002.5

9

钢筋弯曲机

GJB7-40B

合肥

8

1997年

2002.5-2003.6

2002.5

10

钢筋对焊机

UN1-100

华东

2

1997年

2002.5-2003.6

2002.5

11

交流弧焊机

BX

上海

3

1997年

2002.5-2003.6

2002.5

12

振捣棒

50mm 

广州

24

1999年

2002.4-2003.6

2002.5

13

砂浆搅拌机

UBJ

浙江

5

1999年

2002.8-2003.4

2002.7

14

套丝机

1/2"—4"

天津

4

2001年

2002.4-2002.10

2002.4

15

空压机

W-1/7-A

上海

4

1997年

2002.4-2003.4

2002.4

16

电钻

J1Z-10

上海

24

1999年

2002.8-2003.4

2002.8

17

冲击钻

Z1C-SD42-16

上海

8

2000年

2002.8-2003.4

2002.8

18

砂轮切割机

CQ400

河南

4

2000年

2002.8-2003.4

2002.8

19

台钻

Ф6-13

韶关

4

2000年

2002.8-2003.4

2002.8

20

砼收光打磨机

Z1M-KY01-100A

山东

3

 

2002.5-2002.10

2002.5

21

冲击打夯机

HC70D

湖北

8

1998年

2002.5-2003.4

2002.5

22

风镐

G10

南京

34

1999年

2002.4-2002.6

2002.4

23

电渣压力焊机

LDE-32A

河北

16

98-2000年

2002.6-2002.10

2002.6

24

发电机

TID121LGP

瑞典

1

1995年

2002.4-2003.4

2002.4

25

抽水泵

M4-THOLD

上海

20

1998年

2002.4-2002.7

2002.4

26

日本索佳全站仪

SET2110

日本

1

2000年

2002.4-2003.4

2002.4

27

水准仪

B20Ⅱ

上海

1

2001年

2002.4-2003.4

2002.4

28

自动安平水准仪

B21

上海

1

2000年

2002.4-2003.4

2002.4

29

水准仪

DSG

上海

1

2000年

2002.4-2003.4

2002.4

30

激光水平扫描仪(铅直仪)

 

北光

1

1998年

2002.4-2003.4

2002.4

31

多级水泵

D6×25×7

江西

1

1997年

2002.6-2003.4

2002.6

32

反铲式挖土机

SY200

长沙

8

 

2002.4-2002.7

2002.4

33

振动式碾压机

YZ18C

长沙

4

 

2002.4-2002.7

2002.4

34

自卸汽车

FM12 8×4

 

20

 

2002.4-2002.7

2002.4

35

砼真空密实机

HZ×60A

扬州

1

 

2002.4-2002.10

2002.4

36

水泥浆搅拌机

UJZ200

广东

10

 

2002.4-2002.5

2002.4

37

垂直运输井字架

JJGWS

广州

1

 

2002.6-2003.5

2002.6

38

钢筋对焊机

UN1-100

上海

1

 

2002.4-2002.10

2002.4

39

木工圆盘锯

MB290

广东

8

 

2002.5-2002.10

2002.5

40

砂浆搅拌机

UBJ

浙江

3

 

2002.8-2003.4

2002.11

41

气焊工具

ZQ23

南海

4

 

2002.5-2002.10

2002.5

42

激光垂准仪

DZJ3

北光

1

 

2002.4-2002.10

2002.4

43

多级水泵

D6×25×7

江西

2

 

2002.6-2003.4

2002.6

44

空压机

W-1/7-A

上海

1

 

2002.4-2003.4

2002.4

3材料物资计划与管理

3.1 主要材料计划

主要材料计划如下表所示:

序号

        

单位

   

1

基础砼垫层C10预拌砼20

m3

185

2

基础砼C30预拌砼40

m3

2186

3

各种截面形式的砼柱C30预拌砼20

m3

9207

4

各种截面形式的砼柱C40预拌砼20

m3

828

5

基础梁C20预拌砼20

m3

70

6

基础梁C30预拌砼20

m3

7801

7

平板、有梁板砼C25预拌砼20

m3

14051

8

地沟、排水沟、电缆沟C25预拌S6-S8防水砼20

m3

1260

9

地沟、排水沟、电缆沟C25预拌砼20

m3

281

10

消防池预拌C30  S6-S8防水砼20池底

m3

334

11

消防池预拌C30  S6-S8防水砼20池壁

m3

334

12

砼地坪C10预拌砼40

m3

631

13

砼地坪C20预拌砼40

m3

14384

14

预拌C20/40石真空密实砼地坪

m3

1211

15

水泥石灰砂浆 M2.5                                          

m3

34.6119

16

水泥石灰砂浆 M5                                            

m3

691.3016

17

水泥砂浆 M10                                               

m3

2.32

18

水泥砂浆 1:1                                               

m3

17.4369

19

水泥砂浆 1:2                                               

m3

799.8492

20

水泥砂浆 1:2.5                                             

m3

471.2358

21

水泥砂浆 1:3                                               

m3

1785.9395

22

水泥防水砂浆 1:2                                           

m3

39.2272

23

水泥石灰砂浆 1:0.3:4                                       

m3

703.3737

24

水泥石灰砂浆 1:1:6                                         

m3

944.4521

25

纸筋石灰浆                                                 

m3

60.3126

26

水泥膏                                                     

m3

0.6126

27

冷底子油 石油沥青汽油0.3:0.7                               

kg

11040.3504

28

1:8水泥珍珠岩                                              

m3

3822

29

圆钢 Φ10                                                

t

1087.4004

30

圆钢 Φ12~25                                               

t

342.29

31

螺纹钢 Φ10                                              

t

456.927

32

螺纹钢 Φ12~25                                             

t

3104.7024

33

螺纹钢 Φ25                                              

t

184.445

34

松杂原木 (综合)Φ100~280                                   

m3

0.0846

35

松杂木枋板材 (周转材、综合)                                

m3

1680.6521

36

叠堆垫木                                                   

m3

0.0145

37

1#胶胶合板 (防水18)                                      

m2

16921.885

38

425#水泥                                                   

t

11664.8206

39

425#白水泥                                                 

t

1.971

40

砌体砖                                                       

千块

69.5301

41

寸方大阶砖 370×370                                        

千块

21.441

42

蒸压加气砼砌块600×240×240                                

千块

45.2455

43

烧结粉煤灰轻质砖 240×115×53                              

千块

1474.0088

44

石灰                                                       

t

234.2686

45

石灰膏                                                     

m3

0.6636

46

中砂                                                       

m3

14347.6707

47

碎石 10                                                    

m3

127.9512

48

碎石 20                                                    

m3

7.9318

49

碎石 40                                                    

m3

42503.468

50

脲醛泡沫塑料                                               

m3

46.92

51

氯丁橡胶卷材                                               

m2

1779.855

52

橡胶止水带                                                 

m

1418.55

53

石棉泥                                                     

t

0.276

54

石棉垫                                                     

kg

28.102

55

珍珠岩                                                     

m3

5854.992

56

低碳钢电焊条                                               

kg

33086.4896

57

焊剂                                                       

kg

351.275

58

聚脂布 100g/m2                                             

m2

2011.051

59

石油沥青 30#                                               

kg

4299.0421

60

阴离子合成胶乳沥青                                         

kg

6697.6

61

CPSE嵌缝油膏                                               

kg

809.508

62

防水粉                                                     

kg

1274.9188

63

CY409                                                    

kg

153.755

64

丙酮                                                       

kg

41.0704

65

二甲苯                                                     

kg

434.7

66

环氧树脂                                                   

kg

41.0704

67

甲苯                                                       

kg

32.424

68

酒精                                                       

kg

2683.088

69

聚胺脂甲料                                                 

kg

187.726

70

聚胺脂乙料                                                 

kg

281.75

71

氯丁胶沥青胶液                                             

kg

975.66

72

乙二胺                                                     

kg

3.2424

73

乙酸乙脂                                                   

kg

81.305

74

银色着色剂                                                 

kg

325.22

75

钢支撑配套                                                 

kg

69.138

76

铁件                                                       

kg

52451.099

77

镀锌铁丝 Φ4                                               

kg

28693.226

78

镀锌铁线 Φ0.7                                             

kg

20760.8582

79

铁钉 50~75                                                 

kg

66298.0211

80

铁钉 30~45                                                 

kg

3.703

81

混凝土块                                                   

m3

1.336

82

水泥花阶砖 200×200×8                                     

m2

20104.2

83

汽油 90#                                                   

kg

8512.1102

84

白棉纱                                                     

kg

394.2

85

纸筋                                                       

kg

2279.8163

86

草板纸                                                     

54559.3444

87

木柴                                                       

kg

6225.951

88

隔离剂                                                     

kg

19316.9986

89

嵌缝料                                                     

kg

924.121

90

二底二布环氧玻璃钢材料                                     

m2

87.6

91

不锈钢型材                                                 

kg

7498.7551

92

改性沥青APP+3                                             

m2

25269

3.2 材料物资管理

编制总体物资需要计划,年度物资需要计划,季、月、旬及临时追加物资计划,并根据综合施工网络计划图中各分部分项工程进度计划日程,分类、分批进场,由项目材料员现场检验,搬运、储存、保管,为了保证材料质量合格,我项目将采取如下措施:

为了保证用于工程材料满足规定要求,所有进场材料进场后都必须经证明质量合格后方可使用。

物资进场由材料员和试验员负责进行,材料员负责外观检验,试验员负责材料物理和化学性能检验。

当材料质量不符合规定时,材料员当场退货及时通知采购员。

并根据程序文件,严格管理,及时进货,以保证该工程高效、优质、高速安全竣工。

3.3 现场物资的检验和试验

进入现场的物资按规定要求进行送样检验和试验并作好记录。

项目经理部保证进入现场的物资在未经检验和实验未符合要求前投入。

若经检验不符合要求,项目材料员将按专门程序进行处理。

验收单准确,有材质证明物资经检验合格的,保管员才在验收单上签收。

3.4 现场物资搬运储存、保管

本工程所需要的大宗材料和其他零星材料的堆场和仓库布置详见平面布置图的标识。

所有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均执行单位相关作业指导书,以保证做到恰当搬运、贮存、保护。

项目材料部将在现场设立贮存地和库房,制定验收贮存、保护、检查和发放管理办法,防止产品交付前损坏和变质。

项目工程技术部制定施工过程中分项工程半成品,材料保护方案,并指定人员负责实施,防止进入下道工序或交付前损坏变质。

现场保管和方法应遵守有关施工组织设计和单位相关文件要求。

3.5 春节期间材料供应

由于各种材料在春节放假期间可能会供应受阻,为保证春节期间施工的材料衔接,在春节前项目材料部门要督促其他各部门负责人提前提供准确的工程材料清单,提前与供货厂家定货,在春节放假前将所有必须的材料运到堆放场地和仓库,确保工程正常进行。


6 施工平面布置及平面管理

1施工平面布置依据

根据业主提供的飞机维修设施工程之总平面图(施工场地布置图)、相关施工图纸,根据我局总承包的施工整体部署结合土建施工的具体特点和要求进行平面布置。

2施工平面布置原则

施工总平面布置合理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施工进度的快慢和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水平的高低,为保证现场施工顺利进行,具体的施工平面布置原则如下:

1在总承包的统一布置协调下进行土建施工的现场平面布置设计
2紧凑有序节约用地尽可能避开拟建工程用地,在满足施工的条件下,尽量节约施工用地;
3适应各施工区生产需要,利于现场施工作业;
4满足施工需要和文明施工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临时建设的投资;
5在保证场内交通运输畅通和满足施工对材料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减少场内运输,特别是减少场内二次搬运;
6尽量避免对周围环境的干扰和影响;
7符合施工现场卫生及安全技术要求和防火规范;
8钢结构工程是本工程的重点和难点,尽量保证足够的钢结构施工用地。

3施工平面布置

3.1 实现办公、生活、生产独立分区

本施工使用场地比较开阔,可以实现办公、生活、生产三大区的独立分开。有利于总平面管理和创造一个较为舒适的办公、生活环境,同时,也有利于生产区的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和安全管理。

3.2 根据不同的施工阶段进行不同的平面布置

依照总体部署,本工程分为四个施工阶段,根据各个施工阶段的不同施工内容,对机械设备和现场平面布置的要求也不相同。所以,平面布置按四个施工阶段分别规划布设。

3.3 主要机械设备的布置

主要机械设备的布置原则是使其能充分发挥出现场转运和垂直运输的作用。遵循这个原则,在基础和主体施工阶段拟布置四台固定塔吊、四台井架以及三台输送泵。在装修和安装阶段,拟拆除四台固定塔吊和撤走三台输送泵,四台井架继续使用,此阶段钢结构施工单位的一台行走式塔吊继续使用。

3.4 生产区域的布置

根据不同的施工阶段进行不同的施工平面布置。

3.4.1 第一阶段: ±0.00以下土建施工阶段:该阶段的主要作业是搅拌桩施工、土方挖运、基础施工、碎石回填压实和首层钢筋混凝土柱子的施工,同时跟进的有水电、消防预留预设等,平面布置重点考虑了搅拌桩施工场地和进行基础钢筋混凝土施工的钢筋加工场地和模板堆场以及浇灌混凝土使用的输送泵。由于该阶段的初期要进行临建的搭设施工,因此也安排了临时设施施工用地。另外,根据总平面布置,进行四台塔吊的基础施工。见图6-1

3.4.2 第二阶段: 附楼土建主体、砌体、粗抹灰及机库屋盖安装施工阶段平面图:该阶段为本工程工作量较多的阶段,主要作业是土建主体和钢结构屋架吊装和砌体抹灰施工。总承包在平面布置上重点考虑了钢结构堆放、拼装场地和土建结构施工用地,并对各专业或专项分包商的材料堆放用地进行了规划。我项目将对分配的土建施工用地继续布置完善,大型的机械运输设备已调试投入使用:四台塔吊、四台井架等设备。见图6-2。

3.4.3 第三阶段: 装饰、安装工程及各专项发包和专业分包工程施工阶段平面图:该阶段土建结构和钢结构屋架已施工完毕,主要考虑配合装修、水电安装、各专项发包、各专业分包施工。第二阶段的土建和钢结构的大部份用地考虑重新规划,从而保证各分包商的施工用地。根据招标时提供的总平面图(施工场地布置图),GAMECO临时用地(3)必须在2003年2月底全部清场,各分包商施工用地只能安排在附楼外围或机库工程北面的场地上。已施工好的机库地面做好严格的保护措施。图6-3。

3.4.4 第四阶段: 积极配合总承包进行中间验收及室外工程和竣工验收。本工程的最后阶段,各分项工程已基本施工完毕,大部分施工用地逐步清场退还。图6-4。

4施工现场临时用水、用电

土建施工需要DN70的分支水管接驳。业主在施工场地外为承包商提供了一个施工用水总接驳点,接驳点离施工现场较远,拟先用同直径的供水管铺设至现场内再进行临时用水管线的布设。

4.1 施工用水管线的铺设

施工用水管道沿围墙或施工便道铺设。穿越道路时埋深处理。施工、生活用水由接驳点引到各加工场、现场各供水点以及办公区、生活区各个用水点。施工用水管道采用DN70、DN50镀锌钢管铺设,生活用水管采用DN70、DN50、DN25镀锌钢管铺设。

消防用水管道沿施工便道铺设,消防栓每隔30m45m设置一个,配备相应的消防水管。

施工现场临时用水、用电平面布置见图6-5。

4.2 现场用水的保证措施

1为了施工用水的可靠性和保障性,使施工生产顺利进行,项目应组织专门的管理机构,加强管理。
2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进行开源节流教育,阐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每位员工对节约用水创造效益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
3现场供用水管的安装维修由专业管工进行,加强巡回检查监护,出现故障及时处理,确保生产、生活用水畅通。

4.3 施工用电的计算

本工程中施工用电高峰期发生在10号机库钢结构焊接拼装施工阶段,即2002年9月至20033月。为求得临时用电的最大需求容量,土建施工用电的计算中主要考虑此阶段的动力设备:

塔吊4台,单机容量65kVA

垂直运输井字架4台,单机功率11kW

钢筋切断机6台,单机功率6kW

钢筋弯曲机8台,单机功率2.2kW

钢筋对焊机3台,单机容量100kVA

交流电焊机3台,单机容量25kVA

电渣压力焊机10台,单机容量40kVA

其它如空气压缩机、振动棒等机械设备综合按50kW考虑。

土建施工现场用电包括各种机械、动力设备用电和室内、外照明用电,其总需要容量可按下式计算:

S=S+S

式中S-施工现场总需要容量(kVA

S-施工机械和动力设备总需要容量(kVA

S-室内、外照明总需要用量,此部分需要用量在总承包用电计算中统一考虑。

施工机械和动力设备总需要容量可按下式计算:

ΣPi—各施工机械和动力设备上各电动机额定功率之和(kW)

ΣSi—各电焊机额定容量之和(kVA)。

k1k2需要系数,根据施工手册查得k10.5,k2=0.5。

cosφ--电动机的平均功率数,取0.8

=671(kVA)

因此,在施工用电高峰期,土建施工用电需求为670 kVA。此值将作为总承包提出用电总量要求的依据之一。

4.4 施工用电线路的架设

业主在场地内提供了两个施工用电接驳点,都位于机库附属楼的西侧。土建施工用电线路的架设将根据总承包的施工用电统一部署而进行,主要考虑塔吊的位置和平面分区的要求,可沿外围墙或施工便道架设或埋设。施工用电分别由两个接驳点引至施工区、办公区、生活区的用电点。施工用电接驳点设总配电箱,办公区、生活区和各施工用电接口设分配电箱,每台用电机械设备各相应配备一个配电箱。

5施工平面管理

本工程工期紧,工程量大,施工人员、机械设备、建筑材料多,若总平面管理不善,极易出现混乱的局面。为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合理地进行施工总平面布置,并切配合总承包做好施工总平面管理工作。我项目参与总承包的总平面管理,并委派一名项目副经理任副组长,下设指定工长专门负责。

平面管理原则根据施工总平面设计及各分阶段布置,以充分保障阶段性施工重点,保证进度计划的顺利实施为目的,在工程实施前,制定详细的大型机具使用、进退场计划,主材及周转材料生产、加工、堆放、运输计划,以及各工种施工队伍进退场调整计划。同时,制定以上计划的具体实施方案,严格依照执行标准、奖罚条例,实现施工平面的科学、文明管理。

5.1 平面管理计划的确定

施工平面科学管理的关键是科学的规划和周密详细的具体计划,在工程进度网络计划的基础上形成主材、机械、劳动力的进退场,垂直运输、布设网络计划,以确保工程进度,充分、均衡的利用平面为目标,制定出切合实际情况的平面管理实施计划。同时将该计划输入电脑,进行动态调控管理。

5.2 平面管理计划的实施

根据工程进度计划的实施调整情况,分阶段发布平面管理实施计划,包含时间计划表,责任人,执行标准,奖罚标准。计划执行中,不定期召开调度会,经充分协调,研究后,发布计划调整书。重点保证项目:有垂直运输安全管理;料具进场有序的调整、管理;材料,机械进退场,使用的科学调度;施工作业面工人区域化管理。

6平面管理办法

6.1 总体规划

施工平面管理由项目经理总负责,由项目工长、材料部门、机械管理部门、后勤组织部门实施,按平面分片包干管理措施进行管理。

施工现场按照总承包的要求进行形象标准设置“六牌一图”。即质量方针、工程概况、施工进度计划、文明施工分片包干区、质量管理、安全生产责任制、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按照总体规划要求作好平面布置,主要包括:

1材料堆放场地具体布置;
2主要施工机械布置;
3施工用水接口平面布置;
4施工用电接口平面布置;
5钢筋加工场地布置;
6现场排水、排污布置;

6.2 办公区

在总承包统一管理协调下做好以下工作:

1现场临时办公室、会议室采用集装箱、砖砌单层房或活动用房合理布置,要求集装箱和搭建房布置整齐协调,通道畅通,并按我局形象标准进行油漆。
2办公区和生活区场地全部用C10混凝土进行硬化,并按要求设置明沟排水,在办公区大院内设停车场、洗车槽。
3围墙设置高度不低于2.5m,并按我局形象标准进行粉刷。
4大门整洁醒目,形象设计有特色,“六牌一图”齐全完整。
5办公室门口设置绿化地带,院内还设旗台、旗杆和图牌栏。
6办公区公共清洁派专人打扫,各办公室设轮流清洁值班表,并定期检查。
7施工现场设立卫生医疗点,并设置一定数量的保温桶和开水供应点。

6.3 生活区  

生活区有员工宿舍、食堂、娱乐室、篮球场、卫生设施、小卖部等组成,适当点缀绿化。

在总承包统一管理协调下做好以下工作:

1宿舍管理以统一化管理为主,制定详尽的《宿舍管理条例》,要求每间宿舍排出值勤表,每天打扫卫生,以保证宿舍的清洁。宿舍内不允许私拉私接电线及各种电器。
2职工宿舍牢固,安全符合标准。室内保持整洁,并设置生活柜,卧具、用具摆放整齐,换洗衣服干净、晾挂整齐。
3对宿舍要定时消毒,灭蚊蝇、鼠迹、蟑螂措施到位。

6.4 施工现场

6.4.1 在总承包统一管理协调下做好以下工作:

1按照总承包的统一部署做好施工现场的临时排水措施。地质勘察报告表明,场地内地下水位较高,建筑场地类别为中软场地土II类,须提前做好完善的临时排水系统,确保施工进度。
2施工现场要加强场容管理,做到整齐、干净、节约、安全,力求均衡生产。
3施工现场切实做到工完场清,施工垃圾要集中堆放,及时清运,以保持场容的整洁。
4施工围蔽色彩一致,立放整齐,顺直。设置专人每日巡视,施工围蔽因施工原因临时拆除后要及时恢复,对破坏的施工围蔽要及时更换。

6.4.2 材料堆放场地 

在总承包统一管理协调下做好以下工作:

1施工及周转材料按施工进度计划分批进场,并依据材料性能分类堆放,标识清楚。做到分规格码放整齐,稳固,做到一头齐、一条线。
2施工现场材料保管,将依据材料的性质采取必要的防雨、防潮、防晒、防火、防爆、防损坏等措施。
3贵重物品,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及时入库,专库专管,加设明显标志,并建立严格的领退料手续。
4材料堆放场地设置得力的消防措施,消防设施齐全有效,所有施工人员均会正确使用消防器材。
5施工现场临时存放的施工材料,须经有关部门批准,材料码放整齐,不得妨碍交通和影响作业。堆放散料时进行围挡,围挡高度不得低于0.5m

6.4.3 钢筋加工场地

1钢筋加工场地力求原材料堆放场地,钢筋加工场地、半成品堆放场地布置合理,方便加工,方便堆场。
2钢筋原材料及加工好的半成品必须分类、分规格堆放,并作好标识。
3各种钢筋加工机械前必须按要求悬挂安全操作规程。
4钢筋加工场地必须硬化,要求场地平整无积水,并作好明沟排水排污措施。
5严格执行钢筋加工场地领退料手续。

7 施工进度计划

1进度计划策划与安排

本工程计划于2002年6月1日正式开工(暂以约定的六月一日开工为准),按照招标书的要求工期为480天,根据我局的施工经验和能力,承诺工期为386个日历天

整个工程以结构施工为先导,钢结构工程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柱施工完后进场拼装;待钢结构吊装完成后,屋面工程、外墙装修工程及室内混凝土地坪工程进行施工;粗装修抹灰由下向上进行施工;室内精装修工程和安装工程随其后由上至下进行。待装修安装工程进入收尾后,进行室外工程及其他配套工程施工,最后进行工程总体调试阶段,并开始组织工程竣工验收。

总工期及工期控制点

本工程计划从2002年6月1日开工,总工期控制在386天。土建工程主要里程碑工期控制点如下:

110号机库±0.00以下土建工程

    开始时间:2002年6月1

        完成时间:2002年8月1

210号机库钢筋混凝土高柱

    完成时间:2002年9月5日

3附属楼土建主体结构,砌体抹灰

    完成时间:2002年12月22日

410号机库地面工程

    完成时间:2003年3月31

5工程竣工及验收

    完成时间:2003年6月21

2工期保证措施

为确保工期目标的实现,我项目针对影响工程进度的因素制订了相应的进度控制措施:

1) 将本工程列为我局的重点工程,在人员、资金、材料、设备等方面给予优先投入,确保工程施工的需要。

2 严格按项目法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健全内部经济承包责任制,制定明确的奖罚制度,使效益分配与质量、安全、进度挂钩,激发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对消极怠工者及时处理。

3 按照业主和监理单位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施工进度计划要求,优化月、旬、周的施工生产计划,对照实际进度、客观条件进行分析、调整,不断完善管理,当实际进度拖后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增加投入,采取措施,使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相一致,确保工程质量、进度。

4 根据工程施工场地情况及设计图纸要求,科学、周密地划分工作面,有效地组织均衡生产,提高效率。

(5) 定期检查施工进度,并对比网络计划,对关键线路上的工序绝对不能拖后,否则将采取强有力的赶工措施,确保总工期目标实现。

(6) 施工机具按进场计划及时进场,配备足够的易损件和消耗材料,制订机械操作规程,严格管理,设立机修小组对机械进行保养、维修、管理。搅拌站内配备发电机组,以防止砼生产机械因停电而停止运行,造成损坏,影响砼的供应。

7) 根据建筑材料进场计划按时组织材料进场,避免出现停工待料现象。

8 定期对工人进行技术培训,新进场工人必须经培训后才能上岗,新工序开工前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提高工人的素质和技术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加快施工进度。

9 对进度、劳动力、材料、机具、成本等方面的信息进行信息化动态管理,优化、深化施工组织,以科学为依据,运用统筹方法、网络技术合理配置资源。

10)成立协调小组,积极与业主、监理及各协作单位沟通,配合业主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协调好与周边各村镇、地方政府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减少对施工的干扰。

11) 制订严密的雨季施工措施、防洪技术措施,以减少自然灾害对施工的影响,保证工程按计划完成。

12) 设专人负责施工现场总平面管理,合理进行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确保施工现场井然有序;合理安排各施工阶段的流水作业,减少各工序、各工点之间的相互干扰和搭接时间,提高效率;虚心听取、接受多方面的合理化建议,完善施工技术和管理,加快施工进度。

 

 

 

 


8 主要土建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

1工程测量

测量程序见下图所示:

 

1.1 施工测量的技术依据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3—97),

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维修设施工程施工图纸。

1.2 施工测量准备工作

办理好水准控制点、轴线控制点的移交,并进行复核,经确认后方可使用。

认真查阅图纸,并根据总平面图和现场情况确定控制轴线,并做好内业计算工作。

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和测量精度要求,本工程特配置以下测量仪器:

序  号

名   称

数   量

1

全站仪

一台

2

DJ2光学经纬仪

两台

3

S1精密水准仪

两台

4

铟钢水准尺

两柄

5

S3水准仪

六台

6

塔尺

六柄

7

50米钢卷尺

五把

8

对讲机

四台

9

线锤

若干

测量仪器都必须通过计量所检验并有合格证。

1.3 平面控制测量

采用直角坐标法建立方格网,进行测控。根据总平面布置图及设计院提供的坐标矢位,作出相应的控制轴线,并相应地把各轴线点引测到场地外,并做好标记及编号,利用显著标记予以标示,并利用护栏加以妥善保护,定期检查。每次放线时,将经纬仪架设在控制点上,后视另一相应的控制点,这样依次投出全部主控轴线,然后依据主控轴线。控制网测距精度不低于L/10000,L为距离,测角精度不低于20”。一级轴线控制网见下图所示。,

  一级轴线控制网图

本工程平面面积较大,约为150m×400m,建立一级轴线控制网难以保证观测质量,因此,在一级轴线控制网的基础上,按工程区域、楼层高度建立二级轴线控制网。测量根据测设完成的二级轴线控制网,用经纬仪和钢尺等测量器具,测放出各构件的中线、边线、模板外边线、模板控制线,作为具体控制各构件尺寸、位置的依据。

1.4 建筑物高程控制

1.4.1 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对业主移交的标高水准点进行现场确认,办理移交手续,进行妥当保护,据此建立场地内的标高一级控制网点,在建筑物周边柱多个方向上稳固地布设多个精确的标高点,作为结构施工阶段标高施测之用,在建筑物首层周边柱上确定1.000m标高点,作为向上标高控制的引测点。一级标高控制网点见上图所示。

1.4.2 ±0.00m以上标高测法

在建筑物首层外柱上利用场外标高水准点精确布设1.000m标高点,以满足在标高传递到施测层后进行闭合校核。布设的位置根据建筑平面情况均匀布设。当建筑物的高度随施工的进行逐渐变高时,用钢尺由起始标高点根据楼层层高向上竖直引测,量至施工层,作出标记。各层的标高线均由各处起始标高点向上直接量取。将水准仪安置到施工层,校测由下面传递上来的各水平线,误差应在±3mm以内,在各层抄平时,后视两条水平线以作校核。

1.4.3 楼面平整度控制方法

每层楼板模板钢筋完成后,测量人员用水准仪把标高引测到楼面上,在各根柱的钢筋上测设一个比楼板面设计标高高500mm水平标高,用红油漆做上标记,供有关人员使用。当施工楼板面混凝土时,混凝土面平整度控制在+5mm以内。

1.5 各施工阶段测量方法

1.5.1 基础施工测量

在土方大面积开挖前,依据先期建立的一级测量控制网将基础开挖边线投测到地面,用木桩及灰线标识控制。基坑开挖完成后,利用经纬仪和水准仪将设在基坑四周的主控轴线点及标高控制点引测至坑内,以控制基坑人工修整的平面尺寸和深度。

承台、地梁、消防水池土方、垫层及模板施工时,根据就近原则将基坑内控制轴线与标高用经纬仪及水准仪引测至施工区域内,标定控制承台、地梁、消防水池土方开挖边线和标高。在土方开挖完后进行垫层施工时在垫层上投测出模板控制边线,施工前期控制轴线采用50mm×50mm×1000mm木桩钉设,当垫层和模板施工完后,可直接在垫层上弹出控制墨线或在模板标红三角进行标定,木桩钉设的控制轴线应注意随时复查闭合。

垫层与模板施工完成后,用经纬仪将基础工程的各部位轴线、细部尺寸全部投测至基坑垫层上,以控制承台、地梁、消防水池底板结构施工。

承台、地梁、消防水池施工完毕后,利用经纬仪、水准仪将基坑周边主控轴线、标高控制点投测到承台、地梁、消防水池底板面上,以控制结构施工所需各细部尺寸与标高。

1.5.2 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测量

根据本工程主体结构特点及施工要求,主体部位施工测量采用以经纬仪投测为主的外控法。

当基础施工完毕后,用经纬仪依据一级测量控制网,把相关轴线投测到平台板上并用墨斗弹线。

1.5.3 外墙装饰的测量控制

外墙垂直轴线与高程均由经纬仪依据外控轴线和高程点直接投设,弹出竖向、水平控制线,以便外墙装修。为确保外墙垂直精确,要求从上至下进行一次检测修正,减少逐层引测导致的测量误差,

1.6 沉降观测

1.6.1基准点和观测点的布设

沉降观测的基准点和观测点是判定建筑物沉降变化的依据,设置应满足牢固和长久保存的条件,以便日后跟踪观测,为了能够检测基准点的稳定,故而在建筑外围布设3个标高基准点。

1.6.1 基准点的做法如下:

首先选定基准点的位置,然后用地质勘探钻机向下钻φ100mm孔洞直至进入中风化岩层3m,再下一根Φ16钢筋于孔中,钢筋长度随孔洞深而定。钢筋顶端焊一个不易锈蚀的铜帽,用C20细石混凝土填实孔洞,铜帽露出混凝土面2-3cm,并在基准点周围做一个混凝土圆环上加铁盖,待基准点稳定后,引测出基准点的原始高程,并进行闭合平差,作好记录。

1.6.2 观测点的布设与做法

按照设计要求在柱墙上埋设8个沉降观测点,观测点采用Φ20圆钢弯曲成“L”型并在端点上加焊铜帽,将该铁件预埋在柱墙上,并与柱墙主筋加焊于一起,观测点埋设高度约距地面30-50cm,埋设完成后,将每个观测点编好号,作好标志。沉降观测点布置及做法见下图所示:

沉降观测点布置图

沉降观测点设置图

1.6.3 沉降观测的具体要求

1仪器要求:沉降观测仪器精度要求为0.1mm,而且仪器要固定、专用,每次观测时仪器必须严格整平,仪器I角控制≤±5”
2标尺要求:标尺应该采用专用的铟钢尺,立尺时标尺上圆水准气泡应居中,采用双面尺读数,两面读数高差值应小于0.1mm,最后取高差中值计算。
3线路要求;观测的线路要固定,视距长度<25m,视线高度>0.5m,前后视距累积差<3.0m,观测路线闭合差≤0.3n1/2mm
4人员要求:每次观测时人员要固定,而且人员的分工要固定。
5第一次观测应在基准点和观测点均埋设完成并稳定后立即进行,以后每建一层观测一次,结构封顶后每月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

1.6.4 沉降观测方法

观测基点:依据业主提供的水准基点另外引测两个工作基点和若干联系点。

测量方法:沉降观测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根据建筑物最终沉降观测中误差精度要求,确定采用二级水准观测,环形闭合的方法,使用DSI精密水准仪,因瓦合金标尺,按光学测微法观测,采用二等环形闭合水准路线,闭合精度为小于0.3n1/2mm(n为测站数)。

每次观测结束后,将观测高程列入沉降观测成果表中,及时计算相邻两次观测之间沉降量及累计沉降量,将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并向业主提交有关汇报资料。

1.6.5 观测注意事项

观测应在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照明不足的地方采用人工照明。测量时要求前后视距基本相等,视距差不大于2m,视距不能超过30m

测量中固定人员进行观测,固定水准仪和塔尺,水准基点与观测路线,按规定日期、方法及路线进行观测。

在每一测站观测完各前视点后,要求再回视后视点,两次读数之差不得超过1毫米,否则应重新观测,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按规定及时将测量仪器、设备送计量主管部门进行检测、校准。

1.7 测量精度控制

平面控制网的控制线:主轴线测距精度不低于L/10000,测角精度不低于20”

建筑物竖向垂直度:层间垂直度不大于3mm,全高垂直度不大于3H/10000。且不大于15mm

标高控制网闭合差为±5n1/2(n为测站数)。

1.8 测量质量保证措施

1坚持先整体后局部和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工作程序,先测设场地整体的平面控制网和标高控制网,再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各局部建筑物的定位,放线和标高测设,做到依据正确,方法科学,严谨有序,步步校核,结果正确。
2在测量精度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做到简便、快捷、测设合理、科学。
3测量记录做到原始、正确、完整、工整,坚持测量作业与计算工作步步有校核。
4逐层楼板施工放线工作完成,检查各轴线是否符合设计几何尺寸,并填好轴线复核表格,作为交工验收数据资料。
5认真做好沉降观测记录工作。
6工程完工认真整理各种观测记录和复核资料。

1.9 资料收集与整理

本工程的测量资料由专人整理,并分类装订成册,由专人管理保存。

2基础工程

2.1 机库搅拌桩工程

     注:(该部份内容仅根据截至2002/5/22我项目所获书面资料编写)

2.1.1 搅拌桩工程概况

10号喷漆机库长100m,设计采用水泥搅拌桩对2/35轴线~1/47轴线地坪地基进行处理,拟进行搅拌桩地基处理的地坪面积8800m2,要求处理深度8~10m,置换率35%,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不小于200KPa。

场地岩土层结构为:耕作土(1)、冲积粉质粘土(2-1)、粗砂(2-2)、冲积粘土(2-3)、残积粉质粘土(3-1)、残积粉土(3-2)、全风化岩(4-1)、强风化岩(4-2)、中风化岩(4-3)及微风化岩(4-4),岩层种类为:泥质灰岩、灰岩、石英砂岩。

2.1.2 技术方案设计

1技术方案要点

地坪地基处理用水泥搅拌桩,采用为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掺入比14%,折合用量60kg/m,桩体强度fcu,k=1350KPa。

桩径D=400mm,截面积Ap =0.1256m2,周长Up=1.256m

搅拌桩置换率m=35%,布桩间距0.7m×0.75m

搅拌桩平面布置:横排以(A)轴为起点作为桩中心线,一直排至(H)轴及(K)轴;纵列以(2/35)轴右移275mm为起点作为桩中心线,一直排至(1/47)轴之左275mm。全场地均匀布置,布置范围为(2/35)轴~(1/47)轴交汇范围,(1/39)轴~(1/44)轴与(H)轴~(K)轴交汇范围。

考虑部份地沟开挖深度近4米深,地下水的影响不可忽视,因此沿地沟两侧各布置一排搅拌桩作止水帷幕,帷幕搅拌桩间距300mm,搭接长度100mm

建筑承台基础部分不布设搅拌桩。墙基下可根据基础范围具体尺寸适当调整,尽量使搅拌桩位于墙基之下按正常间距布桩。

搅拌桩设计桩顶标高为地坪下或排水沟及其它地沟下伸入混凝土垫层100mm(详见图8-1搅拌桩平面布置图),为保证桩顶质量,施工时停浆面标高应高出设计标高500mm,待基础开挖时人工凿平至垫层底标高。

搅拌桩桩端进入残积土持力层,桩深8~10m,具体施工时以实际控制为准。

2单桩承载力

按桩体强度计算:Rkd=ηfcu,k Ap=128.3 KN(式中η取0.4)

按摩阻力计算:Rkd= UpΣqsh=133KN(式中桩周摩阻力qs估取平均值10Kpa,桩深h取8m)

按较小值取单桩承载力Rkd=125 KN。

3复合地基承载力验算

   fsp,k=m Rkd/ Ap +b (1-m) fs,k =201.05 Kpa>200 Kpa

式中:桩间土按粉质粘土取fs,k =65Kpa,

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b0.4)

满足要求。

4工程量估算

单桩控制面积A=0.70m×0.75=0.525m2

处理面积S=8800m2

总桩数约19555根

按平均桩长9m计,则总工程量为176000m

说明:

桩长为估算平均值,实际施工时桩深应根据地层条件以进入持力层深度不小于1米控制。

工程量没计空搅深度,施工中应根据现场实际地面标高按地坪、排水沟、地沟等的设计垫层底标高确定空搅深度。

实际施工时为保证桩顶质量,施工停浆面应高出设计桩顶标高约0.5m。具体空搅深度应通过地形测量后确定。

2.1.3 施工工艺与要求

1施工工艺

深层搅拌桩是利用特制桩机将搅拌钻具钻入地下,将水泥浆用浆泵注入地基土中并与地基土原位强制搅拌,形成具有整体性和一定强度的水泥土柱体,通过水泥土柱体和地基土共同作用形成承载力较高的复合地基。

其工艺流程下图:

     施工工艺流程图

2主要工艺参数(详见下表)

项   目

参  数

备注

项   目

参  数

备注

钻进速度 (m/min)

0.8~1.47

 

泵    量 (m3/h)

4~6

 

提升速度 (m/min)

0.4~1.2

 

泵    压 (MPa)

0.4~0.6

 

搅拌速度 (r/min)

28~57

 

喷搅次数

两喷四搅

 

3施工要求

  a 桩机就位由专人操作,专人负责电缆管线,专人校对钻头对位,钻头对位采用目测,横竖双向观测。

  b 水泥浆水灰比0.4~0.5,注浆泵出口压力0.4~0.6Mpa。

  c 使用的水泥浆液均要过筛,制备好的浆液不得离析,泵送必须连续。

  d 当浆液达到出浆口后,桩底喷浆应不小于30s,使浆液完全到达桩端。

  e 提升喷浆搅拌时如因故中断,应在故障排除后进行补喷,补喷时重叠长度不得小于1m

  f 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有关规程操作施工。

2.1.4 施工现场布置

待施工合同签订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现场布置,并绘制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2.1.5 施工进度计划与工期

施工中计划采取三班三运转连续作业施工,预计台日效率为240米/台日,总工程量按176000m计,作业时间约52天,考虑设备维修等因素,计划施工工期55日历天。

材料计划

按搅拌桩工程量176000m、水泥用量45kg/m计算,共计需用水泥约7560吨。

2.1.6 搅拌桩的质量保证措施

1管理措施

建立健全以质量为核心的生产管理体系,成立以项目经理任组长的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建立质量监督、复核复查制度。

开工前向全体施工人员进行一次质量意识教育,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规程进行施工。

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使用的水泥等原材料应有厂家的检验合格证;水泥进入现场必须按有关规定抽样送检,不合格的水泥不得使用。

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要有专人负责,确保机械能正常运转、工程施工顺利进行。

建立质量奖罚制度。

2技术措施

工程技术人员在开工前认真阅读、熟悉设计图纸和要求,作好图纸会审,领会设计意图。

开工前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对全体施工人员作一次技术交底,进行质量培训,使施工人员真正明确质量的重要性,了解设计意图,掌握质量关键环节。

严格按有关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施工,各项技术质量指标要控制在规程规范允许范围内。

质检员要切实履行职责,认真检查每一道工序;上道工序不合格,未经整改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做好施工日记、隐蔽验收记录、原始班报表记录和现场签证等工程技术资料的整理。

2.1.7 工程资料

搅拌桩施工结束后,由甲方、监理与质检站组织对工程施工质量的检测验收,施工单位将积极配合检测部门作好工作。待检测完毕,工程基础开挖后7天内向甲方提交下列竣工资料:

开、竣工报告以及有关工程施工文件等;

施工组织设计与审查纪要;

基轴线复核单;

施工记录表;

施工小结、竣工桩位图;

材料出厂合格证、抽样检验报告;

桩基检测报告。

2.2 土方开挖

2.2.1 土方工程概况

本工程包括基础梁、承台、消防水池基坑土方开挖,约计土方量为54000m3。消防水池采用整板基础,底板厚度为500mm,底板顶标高为-4.5m,自然地面标高为±0.000m。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基础梁、承台土方一次性开挖完成。由于消防水池基坑较深,需分层进行土方开挖,每层土方开挖完后即对该层边坡进行加固。

2.2.2 土方开挖施工

土方开挖配备二台反铲挖掘机,四台运输车。消防水池开挖按照平面分段分层开挖,每段采用台阶式退挖。

以机械开挖为主,人工修整为辅。开挖深度超过1.5m(粘土)时,要进行适当放坡。机械开挖应防止超挖,基础底部应进行标高控制处理。开挖施工如遇雨季时,应采取坑槽内疏排水措施。

土方开挖过程可能会遇碎石或障碍物,给我们的挖土工作带来困难,对这些少量的碎石或障碍物,我们采用人工破碎的方法,破碎后再用反铲挖土机装车。

在挖至最后一层土方工程时,测量人员应跟班测量,并留设200厚自然土层待人工开挖,以免机械错挖破坏原土层。

基础梁、承台在开挖过程中,如发现局部开挖面土质较差,要进行放坡,坡度根据土质情况而定,以防开挖面滑坡。

最后一层土方开挖后,应立即浇灌混凝土垫层,避免基底土暴露时间过长

2.3 基础梁、承台施工方法

2.3.1 施工工艺

定位放线→土方开挖→施测标高,用木桩作标记→土方平整→浇垫层混凝土→定位放线→梁、承台筋绑扎→支模→插筋→浇灌混凝土→养护→拆模

2.3.2 垫层施工

基础垫层采用预拌混凝土,由专用运输车运到工地浇筑。

浇筑前基槽必须通过隐蔽验收,如有淤泥及杂物,必须清除至设计土层,垫层施工过程中,在过道处铺脚手板,避免扰动土层。

为防止雨季的影响,为避免已挖至设计标高的基槽被雨水浸泡,对于验收的基槽尽快做垫层封闭。必要时,随挖土、随清理、随验槽、随浇混凝土垫层。

垫层混凝土振捣采用平板式振动器,每个部位逐一振捣一次。之后,由人工用平锹及木抹子搓平扫毛。

垫层面找平必须根据抄平点拉线进行,拉线长度不得超过6米

在垫层混凝土灌筑前,必须根据各部位的设计标高进行专门的技术交底,开挖现场设专门控制标高及高差部位的挖土控制线,挖土时指派专人指挥,检查人员跟班作业。

2.3.3 基础梁、承台施工

1模板施工


基础梁、承台模板采用优质的七夹板,尺寸为1830×912×18mm,纵楞采用直木方,间距为400mm,具体做法见下图所示。

承台、地梁支模示意图


地梁与承台连接部位的常规做法是将地梁底部土方回填,直接在回填土上浇筑混凝土垫层,此种方法容易导致该处地梁下沉,影响工程质量,故本单位建议在下部加设钢管支撑进行处理,具体做法见下图所示。

基础梁与承台连接处支模示意图

2钢筋施工

钢筋绑扎之前,必须将轴线和梁位置定位,复线无误后,再绑扎钢筋,其绑扎顺序为:

承台底筋绑扎→地梁底筋绑扎→面筋支架焊接→承台面筋绑扎→地梁面筋绑扎→柱插筋→隐蔽验收

承台采用Φ25的钢筋焊成支撑架来控制面筋,支撑焊接时必须保证要牢固和稳定,以防止面筋下沉。如基础梁受力主筋有多排,则每排钢筋之间垫以与基础梁受力钢筋主筋同直径的垫铁,确保受力钢筋的有效间距。

为保证柱插筋不偏位,首先应在绑扎好的顶面筋上划出柱的控制线,将柱墙插筋置于控制框内,然后用定位箍筋固定好几何尺寸位置,将插筋点焊固定,具休防偏措施见下图。

柱筋防偏措施示意图

3混凝土施工

在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除干净,模板应浇水加以润湿。

基础混凝土宜分层浇筑完成。对于阶梯形基础,每一台阶高度内应为一个浇捣层,每浇筑完一台阶应稍停0.5~1h,待其初步获得沉实后,再浇筑上层,以防止下台阶混凝土溢出,在上台阶根部出现烂脖子。每一台阶浇完,表面应随即原浆抹平。

为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造成温度应力大于同期混凝土抗拉强度而产生裂缝,决定采用保温覆盖的方法进行混凝土的养护,这样可在一定的日期内控制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内部中心温度之间的差值,使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抵抗温度变形的能力(即抗裂性),从而达到混凝土不开裂的目的。保温覆盖的方法是:在混凝土浇筑约4小时后,先在板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然后再铺2-3层湿麻袋进行保温,并在麻袋上再覆盖一层塑料薄膜。

2.4 消防水池施工

2.4.1 消防水池基坑支护方案

本工程基坑深约5.0m左右,拟采取放坡与挂网喷锚方案。

1护坡方案

采用1∶0.2放坡、坡面挂网φ6@200×200喷C20混凝土厚100mm

2排水措施

在接近基坑底部约0.5~1.0m处设一排泄水管,泄水管采用φ60mmPVC管,长度500mm,露出坡面约150mm

在基坑顶面距坡肩线约1m设一道排水沟,以防地表水和雨水汇流到基坑中。排水沟断面尺寸不宜小于300mm×300mm,纵向坡度不小于1.5%,每50m左右设一集水坑。

在基坑底面距坡脚线约300mm亦设一道排水沟,尺寸与要求同上,用来汇集基坑内积水。

需要说明的是,基坑开挖过程中,应注意坡体土层的变化,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正方案。

3施工要求

网喷施工前按设计要求开挖工作面,修整边坡。

每层网喷结束后,需停待48小时左右,待混凝土凝固后才可开挖下一层土方。

网喷施工流程:按设计要求开挖工作面,修整边坡;喷射第一层混凝土,一般厚为30mm;绑扎钢筋网;喷射第二层混凝土。

挂钢筋网要求:钢筋使用前应调直并清除污锈;钢筋网宜在喷射一层混凝土后铺设,钢筋与坡面的间隙宜大于20mm;钢筋网与土钉间以Ф16压筋连结牢固,喷射混凝土时钢筋不得晃动。

土方开挖前应在基坑边沿设置变形观测点(坡顶水平位移和沉降观测);变形观测所用基准点、观测点应在支护结构施工完成后、基坑开挖前设定;变形观测点间距宜为10~15m;此外,在基坑周围建筑物外墙或柱基或重要管线的延伸方向也要相应布置一定数量的观测点。

变形观测点应在布设时建立初始读数。变形观测应在基坑开挖或降水当日起实施。基坑开挖过程中,相邻两次的观测时间间隔不宜超过两天或以基坑开挖深度确定观测时间间隔,基坑开挖结束后观测间隔不宜超过十天。在出现可能促使变形加快的情况时要增加观测次数。基坑开挖完毕后且变形已趋稳定时可适当延长间隔时间。在地下构筑物完工后即可结束观测。


消防水池基坑平面图

消防水池基坑支护剖面图

2.4.2 消防水池底板施工

1模板施工

底板模板主要有井坑内模板、侧墙施工缝处模板,支模方法如下:

a、井坑内模板,包括电梯井坑、均采用七夹板和钢管支撑。

b、底板外侧模板,采用七夹板和钢管支撑加固,保证构件几何尺寸和质量。

(2)、钢筋施工

a、底板钢筋绑扎绑扎顺序为:

井坑底筋绑扎 → 底板底筋绑扎 → 面筋支架焊接 → 底板面筋绑扎 → 墙柱插筋 → 隐蔽验收

b、钢筋绑扎时所采取的措施

底板上下层钢筋的有效高度,采用Φ25的钢筋焊成支撑架来控制面筋,支撑焊接时必须保证要牢固和稳定,以防止面筋下沉。

由于柱、墙较多、复杂,为保证不偏位,首先应在绑扎好的顶面筋上划出柱或墙的控制线,将柱墙插筋置于控制框内,然后用定位箍筋或墙体定位筋固定好几何尺寸位置,将插筋点焊固定。

2.4.3 消防水池侧墙施工

1侧墙概况

消防水池侧墙钢筋混凝土工程,总长约156m,高4.5m,墙厚基本为200mm300mm。混凝土强度为C30,抗渗等级为S8。水平钢筋基本有Φ14@150、Φ14@125,竖筋基本有Φ14@200、Φ12@150、Φ14@200

2侧墙插筋定位放线及插筋

a、侧墙插筋定位放线

消防水池底板胎模施工完后,根据控制轴线(如下图)对侧墙进行定位放线。

根据控制轴线及消防水池侧墙施工图,用经纬仪施测出侧墙内边线,用红油漆标识在底板垫层上,并弹上墨线。内边线确定以后,根据墙厚施测出侧墙外边线,用红油漆标识在底板垫层上,并弹上墨线。

消防水池底板、梁钢筋绑扎完后,用在胎模上施测侧墙边线的方法施测出底板钢筋上的侧墙边线。

                   

消防水池外墙定位放线图

b、插筋

侧墙插筋定位放线完后,根据施测出的内外边线进行插筋。插筋前,将两根水平钢筋固定在底板面筋上,并用电弧焊点焊在底板钢筋上。插筋时,要求用铁丝绑扎,不允许用电弧焊焊接,以免影响插筋的质量。

根据设计要求,插筋的锚固长度应大于或等于35倍的钢筋直径。

插筋绑扎:为保证钢筋的绑扎质量,应由钢筋班长按侧墙竖向钢筋的间距画上粉笔。待班长画完粉笔或交底后,工人可按粉笔画好的间距进行插筋,并绑扎。

插筋固定:要求在插筋的锚固长度范围内、插筋中部加设几道侧墙水平钢筋,以免浇筑底板混凝土时插筋移位或保护层过大等。为防止插筋整体偏斜或移位,应在插筋的内外侧设置稳固措施。

3消防水池侧墙施工缝

由于侧墙不能一次性浇筑成型,在底板以上500mm高处增设一道水平施工缝。为防止渗漏水,需沿侧墙水平施工缝处增设一道钢板止水带,具体做法如下图:

消防水池施工缝处理示意图

钢板止水带的连接:运至施工现场的钢板止水带,有可能长度不够,需用电弧焊焊接连接。为防止钢板连接处渗漏水,焊接完钢板止水片后,应除掉电弧焊焊渣,检查焊缝质量。

钢板止水带的固定:先将钢板止水带设置在施工缝的中间,然后用短钢筋沿两侧连接在竖向钢筋上加以固定。

待开始浇筑底板混凝土前,在500mm高侧墙两侧支模加以固定。

浇筑施工缝混凝土时,应浇筑至止水钢板中间。浇筑完混凝土后,应立即清凿混凝土施工缝,并用水进行冲冼。

4消防水池侧墙钢筋施工

为防止侧墙混凝土开裂,应严格按设计或规范要求控制转角处的钢筋锚固长度、侧墙封顶钢筋锚固长度、增设的侧墙暗梁、暗柱等。

侧墙水平钢筋搭接:根据设计要求,侧墙水平钢筋搭接长度大于或等于40倍的钢筋直径,并沿高度每隔一根错开搭接,错开间距应大于500mm

钢筋绑扎的标高控制:混凝土浇筑完后,由测量人员用水准仪将标高引测在侧墙钢筋上,用以控制暗梁、预留洞口等的标高。

预留洞口:消防水池侧墙的预留洞口,应按设计或规范要求在洞口四周增设加强钢筋。

钢筋保护层控制:侧墙钢筋全部绑扎完后,在钢筋内、外侧按一定的间距挂设混凝土垫块。为保证支模时混凝土垫块不脱落,挂垫块时应将铁丝紧扣在竖向主筋上。

5消防水池侧墙模板施工

消防水池侧墙采用七夹板配制模板,模板竖楞采用50x100木枋,竖楞加固采用φ48×3.5mm钢管。为防止墙体偏位,在墙体内侧支设钢管斜撑,与满堂脚手架连接固定;墙体外侧支设木枋。为了保证模板的侧向刚度和墙体的防水需要,在模板中间加设一次性的φ12止水对拉螺杆,呈梅花型布置,对拉螺杆的纵横向间距均按@500mm布设。

消防水池侧墙与底板、楼板的根部模板密封不严,会导致漏浆。为防止此种现象的发生,要求施工时在根部加设木枋,并用钢筋和木楔加固。为方便清理

墙体内的垃圾,应在墙模内设置清扫口。消防水池侧墙支设模板前,用高于墙体混凝土强度的混凝土撑头控制侧墙的厚度。

消防水池侧墙支模示意图

6消防水池侧墙混凝土施工

浇筑混凝土前,应用高压水泵对墙体施工缝进行冲洗,避免墙体内残留垃圾。

混凝土浇筑采用导管下料,使混凝土倾落的自由高度小于2m,确保混凝土不离析。

侧墙混凝土浇筑完后,应清凿混凝土施工缝处,并用水进行冲冼。

准确控制拆模时间,外模和内模协调拆模,保证结构变形一致,用墙体螺杆挂设贴紧麻袋(二层为好),保温保湿覆盖养护,不少于14天。

及时做好防水并经验收后进行回填土施工。

2.4.4 模板施工

我们对大截面尺寸柱拟定采用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即浇筑成型后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洁,阴阳角棱角分明,垂直方正,颜色均匀一致,混凝土浇筑无明显“冷缝”,层间过渡自然,无错台、漏浆现象。

1模板体系的选择

大柱模体系主要分为全钢整体式大柱模和全钢组拼式大柱模。全钢整体式大柱模根据柱配模尺寸确定大柱模规格尺寸;组拼式大柱模由若干标准钢模板与个别非标准钢模板通过螺栓或楔子连接成整体组合大柱模。整体式大柱模整体刚度较大,板面平整度好,成型的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洁、无拼缝痕迹,颜色均匀一致;拼装式大柱模板面平整度相对较差,拼缝在混凝土表面形成明显板间痕迹,整体刚度较低。为达到清水混凝土要求,本工程大截面尺寸柱选用全钢整体式大柱模。

2全钢整体式大柱模的结构

面板采用厚6mm平钢板,边框及竖肋均用8号槽钢焊成骨架,竖肋相对间距300mm,构造横肋为-6mm×80mm扁钢,间距一般为600mm,模板沿配板高度布置3道背楞,背楞由2根10号槽钢焊成组合截面。对接螺栓水平间距≤1.2m,水平背楞两端冲有18mm×46mm菱形孔。通过直芯带把单元模板平接成整体,用直角芯带把四面模板规方并连接成一个整体,取消传统的螺栓连接。大柱模还配有操作平台及用于调整模板垂直度和堆放时满足安全自稳要求的斜支撑。

3阳角模设计

阳角模的设计方案见下图。与传统作法相比,该阳角模板亦进行了密封构造处理。在阳角处设计了45度斜对拉螺栓,以承受此部位模板侧压力,避免因胀模而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同时改进了阳角螺栓连接方式,也大大简化了阳角支模的构造处理,方便施工。

阳角模节点做法示意图

4大柱模重力拆模构造设计:模板设计的关键是研究模板的拆模,通过合理的构造设计,利用全钢大柱模重量大的特点,依靠自重拆模,将大大方便模板的拆除。模板的下部构造设计见下图所示。

大模板下部自重拆模示意图

5单元模板横向拼装:单元模板横向拼装采用企口连接,企口宽度一般设计为30mm,中间留置2mm调节余量,以解决大柱模间接槎不平及跑浆问题,见下图。

单元模板企口平接示意图

6柱接头处施工

上段柱支设模板时,最下一块模板挂下来,上段柱模板的最下一排螺杆通过下段柱的最上一排螺杆孔洞,拧紧螺杆使得上段柱的模板与下段柱混凝土紧紧贴在一起,这样接头平顺,混凝土的外观质量就有了保证。施工缝处混凝土设凹槽,凹槽内装橡胶条,防止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漏浆,影响外观质量(如图)

柱接头支模示意图

2.4.5 钢筋工程

见框架结构中钢筋工程施工方法。

2.4.6 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电脑自动计量,严格控制配合比,设专人负责罐车的调配和运送,试验员严格检查每车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及坍落度,确保混凝土质量。

结合面凿毛并洒水湿润,铺设5~10㎝厚与混凝土相同成分的水泥砂浆。

混凝土由罐车运至现场后,用混凝土泵泵送至施工部位,每次下料高度不超过50㎝,振捣密实后可继续浇筑。

每根柱子设振捣工2人,振捣棒上做出标记,用以控制下棒高度。以免发生蜂窝、麻面、烂根现象。

因柱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且施工正值高温季节,故拆模时间控制在浇筑后18h左右。养护时采用2层麻袋布外加1层塑料布包裹(高出柱顶10㎝以上)。用铁丝绑扎在独立柱上,从柱顶上口浇水。设专人负责养护,定时浇水,保持麻袋布湿润即可,养护期为14d

2.4.7 机库混凝土柱顶钢柱埋入施工(注:该部份拟编制详细作业设计)

本工程喷漆库、维修库周边柱顶设计为型钢柱,埋入混凝土柱内约3m4m,根据其特点,土建单位安装完首段型钢柱(伸出混凝土柱顶约1.2m)、浇筑完埋入段柱内混凝土后,即可移交给钢结构施工单位完成上部型钢柱及钢屋盖安装工作。

施工程序:混凝土浇筑至标高一→预埋螺栓→混凝土浇筑至标高二→型钢柱连接件安装→调整轴线、标高→灌浆→首段型钢柱安装→固定→浇筑混凝土至标高三→移交钢结构施工单位,具体见下图所示。

混凝土柱顶型钢柱施工顺序图

2.4.8 预埋螺杆及安装型钢柱连接件

柱内预埋螺杆→浇筑混凝土→安装连接件(安装时在柱相互垂直两个方向架设两台经纬仪,通过螺栓的螺母将型钢柱标高和轴线调整准确,随后拧紧螺母。)→钢板下间隙用CGM高强无收缩灌浆料浇筑。

混凝土柱比型钢柱底面低50~80mm,以备安装型钢柱连接件,如下图所示。

可调底座施工示意图

用厚度为16mm的钢板制作成方形的可调钢板。施工时需用水平尺、水平仪等工具进行精确测量,保证可调钢板的水平度,保证可调钢板与型钢柱底座安装轴线一致。

进行二次灌浆,采用CGM高强无收缩灌浆料进行灌浆。

2.4.9 首段型钢柱安装

安装前必须复测预埋螺栓与可调钢板的轴线位置、标高,经复检合格后进行首段型钢柱安装。安装前,在每根型钢柱根部设置定位板,定位板与基础可调钢板控制轴线重合。首段型钢柱吊装就位后,立即用4根不同方向的缆绳通过预埋的4个φ20mm点将柱临时固定。

2.4.10 钢筋施工

型钢柱由工厂运至现场,经检验合格后,首先进行穿筋预演,就是在钢柱吊装前,用短筋模拟穿设柱钢筋。进行穿筋预演就能将型钢柱安装完毕后穿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早暴露,并将其解决在型钢柱吊装前。

柱内竖向钢筋采用机械连接,箍筋套入柱身,封闭焊接。

柱内钢筋必须按预穿时的穿筋顺序穿布。

箍筋、套箍用吊线锤配合绑扎,以免钢筋笼绑扎成型后因刚度大而难以纠偏,以及拉钩难以套上焊接。

2.4.11 模板施工

柱模板采用定型钢模,具体做法见模板施工方法。

2.4.12 混凝土施工

混凝土采用汽车泵浇筑。浇筑前清除模板内杂物及钢柱、钢筋上的油污。混凝土出料后浇筑时间不宜超过45分钟,依据劲性柱内型钢形状特点,混凝土浇筑依次从四角空隙中投料,每次投料高度50cm左右,采用插入式高频振捣器振捣。

施工中考虑汽车泵泵送和型钢柱钢筋密集等因素,掺入高效复合减水剂,坍落度控制在130~150mm

由于柱内空隙较小,限制了混凝土的流动,施工中须先在柱底铺砂浆,然后在四周均匀分层下料,高度约50cm,每柱同进插入2支振捣棒捣实。

柱模板拆除后,即喷JCC-1养护液一层,同时包裹一层麻袋和一层塑料薄膜进行养护。

2.5 模板工程施工

本工程模板采用散支散拆的方式,面板选用优质的双层涂膜胶合七夹板,尺寸为1830×912×18mm

2.5.1 柱模板施工

柱模板的施工工艺为:

根据柱子截面配置柱模板,模板上涂刷脱模隔离剂;

立柱面模板钉竖向楞木方;

按500×500mm的间距打螺杆孔,穿Ф12对拉螺杆;

用Ф48×3.5短钢管两根并排进行横向加固;

四周用外穿螺杆加固。

由于柱截面上下层一般变化不大,柱模板配制一套。柱模的竖向加固支撑,仍用2000×100×50mm的木方,间距不超过250mm。封柱模时应在底部锯一到二个100×50mm的方孔,做为浇筑混凝土前冲洗模内垃圾的清扫孔。柱模加固后,应用线锤检验,仔细校正,垂直偏差不得超过规范允许的范围。

方柱支模见下图所示:

   方柱支模示意图

2.5.2 平台和梁模板

1搭设满堂脚手架

根据楼层层高,选择适当长度的碗扣钢管或红顶撑,碗扣钢管需结合相应的可调底座和顶座来调至适当高度。立杆之间的最大间距为1500×1500mm。下水平横杆离地面距离在1500~1600mm之间(用红顶撑时为下套管的顶部高度)。上下水平横杆之间的距离不大于1500mm。当楼层层高太高或太低不适合用碗扣钢管或红顶撑时,改用普通钢管作立杆,配合使用可调底座和可调顶座,调节成适当高度。利用扣件连接水平钢管来形成平台模的支撑体系,此时的水平钢管离地距离仍控制在1200—1600mm之间。水平钢管的竖向间距不得大于1500mm,在遇有梁时其支撑体系的立杆应根据荷载计算加密,水平杆也相应加密。平台模、梁底模其边端部离支撑立杆的悬挑长度不得大于300mm

2铺钉平台模和梁模

在安装模板时,平台模和梁底模的搁置要利用木方的窄边,并把水平拼缝搁置在木方上,竖向的梁侧模的拼缝也要用木方的窄边压住。平台模边要压在柱的竖向模板上。在主梁梁端与次梁交接部位,要求主梁或次梁的底模、侧模就搁置在主梁的衬口档上,以保证接缝严密及刚度要求。柱的水平加固钢管均要同平台模的支撑体系拉结在一起。剪刀撑和拉结钢管的扣件一定要确保旋紧。根据图纸要求,对于跨度L≥10m或悬挑梁长度L≥2m的梁,支模时应按规范要求起拱L/1000~3L/1000,对于跨度L≥4m的板要求支模时跨中起拱L/400。在浇混凝土前应对梁底和板底支撑进行重点检查,梁底横杆与立杆的交点应扣双扣件。对于较大截面的梁,应根据计算对梁底加一到二排的加强顶撑并与架子体系连结,以确保在浇混凝土过程中梁底模和板底模不下沉变形。梁、板支模见下图所示。

梁高小于800mm时梁、板支模示意图

梁高大于800mm时梁、板支模示意图

2.5.3 楼梯模板

楼梯模板采用封闭式支模的方法,在踏面上进行模板封闭以确保踏步的几何尺寸准确、不变形。同时也保证了楼梯钢筋不被踩坏,以及混凝土的振捣充分。其工艺为:根据图纸设计的标高,搭设平台架、平台楼梯梁架,支好模板,然后计算出楼梯踏步的斜底板,搭设架子并在斜板下钉倒锲,以防斜板下滑。在斜板和板侧确定楼梯的宽度和高度,弹线钉梯步侧板,用压条钉牢。根据大样分出梯步级数,待钢筋扎完后再钉制踏步侧板,在钉踏步面板时,要求踏步面板压在侧板上,并且钉牢。模板安装完毕检查尺寸无误后,用电钻在楼梯上对穿打眼,楼梯板上面用两对钢管沿斜面排放,用Ф12对穿螺杆套上160×100×10mm钢板垫块,用螺帽拧紧进行加固,封闭式楼梯支模方法见下图所示。

封闭楼梯支模示意图

2.6 钢筋工程

2.6.1 钢筋进场与加工

钢筋在现场加工,设原材料堆场、半成品堆场与钢筋加工车间。钢筋原材料统一按材料计划组织进场,并检查出厂合格证,对各种规格、级别的钢筋进行检验,对于不合格的原材料坚决不允许进场,并严格做好有见证送检和监督抽检,监督抽检率必须达5%以上。

在钢筋开始加工前,先对各种钢筋加工机械设备检修完好,保证正常运转,并符合安全规定。钢筋加工前由钢筋翻样人员对钢筋进行翻样,结合施工图纸、会审记录及施工规范,按钢筋规格、形状、尺寸、数量填写钢筋料单,计算出钢筋用量。加工钢筋时,先清除钢筋表面的油污、泥土、浮锈,调直的钢筋不得有弯曲、死弯、小波浪形。加工时,先按料单放样,试制合格后再成批生产,所有加工的半成品均要按规格、数量、分类堆放,钢筋车间设专人对加工完的半成品挂牌登记,统一发放,严禁长材短用。钢筋加工的质量标准执行有关设计及规范要求。

2.6.2 钢筋绑扎与安装

柱钢筋绑扎:在绑扎柱子钢筋时,下层柱竖向钢筋露出楼面的部分,用工具或柱箍将其固定,以利于上层柱的钢筋接长。对于上下层柱截面尺寸不同部位,其下层柱钢筋的露出部分,必须在绑扎梁钢筋之前收进。柱箍筋的接头交错排列,垂直放置,箍筋转角与竖向钢筋交叉点均应扎牢。柱钢筋在混凝土浇筑中极易偏位,混凝土凝固后很难校正,施工中采取如下图所示的措施进行控制。

柱筋防偏措施示意图

梁钢筋绑扎:当梁的纵向钢筋出现双层或多层排列时,两排钢筋之间垫以直径25mm的短钢筋,如纵向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短钢筋直径规格与纵向钢筋规格相同。梁箍筋的接头交错设置,并与两根架立筋绑扎,连续梁支座附近接头在下,跨中接头在上,悬臂梁则箍筋接头在下。

板钢筋绑扎:板底筋应伸过支座中,并不小于10d。底筋、面筋不宜搭接在弯矩较大的位置,搭接长度不小于35d。板底筋、面筋周边两排钢筋满绑扎,中间间隔绑扎。板面筋锚固长度不小于设计要求长度或规范要求。板筋施工时易被踩蹋变形,因此,要在上下层钢筋中设钢筋支架。对于雨蓬,阳台等悬挑构件,要严格控制负筋的位置。用钢筋马凳支设在板、次梁与主梁的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在中层,主梁的钢筋在下。支撑钢筋采用“∏”型,采用¢12钢筋,每平方米设一个,支撑筋的高度H=板厚—20。

钢筋保护层控制:为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柱的垫块在封模前绑在柱主筋上。梁的垫块在梁钢筋绑扎前垫置,板的垫块在混凝土浇筑前垫好,保护层垫块采用比该部位强度等级高一级的混凝土制作。梁、柱截面尺寸较大,钢筋较重时,混凝土垫块无法控制钢筋保护层,此时用相同于保护层的短钢筋垫在梁底或挂在柱四边顶端。

2.6.3 钢筋连接

1电渣压力焊

工艺和操作要点

为使钢筋端面局部接触,以利引弧,形成渣池,进行手工电渣压力焊时,可采用直接引弧法:先将上钢筋与下钢筋接触,接通焊接电源后,即将上钢筋提升2~4mm,引燃电弧。引弧后继续缓缓上提钢筋数毫米,使电弧稳定燃烧。之后,随着钢筋的熔化而渐渐下达,并转入电渣过程。待钢筋熔化达到一定程度后,在切断焊接电源的同时,迅速进行顶压。持续数秒钟,方可松开操作杆,以免接头偏斜或接合不良。钢筋的上提和下送均应适当,防止断路或短路。

焊剂使用前,须经恒温2500C烘焙1~2h。焊剂回收重复使用时,应除去熔渣和杂物;如果受潮,尚须再烘焙。

焊前应检查电路,观察网路电压波动情况,如电源的电压降大于5%,则不宜进行焊接。

质量验收

外观检查:接头应逐个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应符合下列要求:接头焊包均匀,不得有裂纹,钢筋表面无明显烧伤等缺陷。接头处钢筋轴线的偏移不得超过0.1钢筋直径,同时不得大于2mm。接头处弯折不得大于40。对外观检查不合格的接头,应切除重焊。

强度检验

取样:从每批成品中切除三个试件进行拉伸试验。分批方法为:在一般构筑物中,每300个同类型接头(同钢筋级别、同钢筋直径)作为一批。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每一楼层中以300个同类型接头作为一批;不足300个时,仍作为一批。

评定:接头拉伸试验结果中,三个试件均不得低于该级别钢筋规定的抗拉强度值。若有一个试件的抗拉强度低于规定数值,应取双倍数量的试件进行复验;复验结果若仍有一个试件的强度达不到上述要求,该批接头即为不合格品。

2电弧焊

工艺操作要点:

焊接地线应与钢筋接触良好,防止因起弧而烧伤钢筋。

带有垫板或帮条的接头,引弧应在钢板或帮条上进行。无钢板或无帮条的接头,引弧应在形成焊缝部位,防止烧伤主筋。

根据钢筋级别、直径、接头型式和焊接位置,选择适宜的焊条直径和焊接电流,保证焊缝与钢筋熔合良好。

焊接过程中要及时清渣,焊缝表面应保持光滑平整,加强焊缝应平缓过渡,弧坑应填满。

进行帮条焊时,两主筋端头之间应留2~5mm的间隙。

进行搭接焊时,钢筋宜预弯,以保证两钢筋的轴线处在一直线上。

帮条与主筋之间用四点定位焊固定。搭接焊用两点固定。定位焊缝应离帮条或搭接端部20mm以上。

焊接时,引弧应在帮条或搭接钢筋一端开始,收弧应在帮条或搭接钢筋端头,弧坑应填满。第一层焊缝应有足够的熔深,主焊缝与定位焊缝,特别是在定位焊缝的始端与终端,应熔合良好。

质量验收

外观检查:应在接头清渣后逐个进行目测或量测,检查结果应符合下列要求:焊缝表面平整,不得有较大的凹陷、焊瘤。接头处不得有裂纹。焊缝尺寸偏差和缺陷状况不得超过规范规定。帮条焊的帮条沿接头中心线纵向偏移不得超过0.5d;各种接头的尺寸偏差不得超过规范数值。坡口焊及熔槽帮条焊接头的焊缝加强高度为2~3mm。查出外观检查不合格的接头,经修整或补强后,可提交二次验收。

接头拉伸试验

取样:从成品每批切取三个接头进行拉伸试验。对于装配式结构节点的钢筋焊接接头,可按生产条件制作模拟试件。在工厂焊接条件下,以300个同类型接头(同钢筋级别、同接头型式)为一批。在现场安装条件下,每一楼层中以300个同类型接头(同钢筋级别、同接头型式、同焊接位置)作为一批,不足300个时仍作为一批。

对试验结果的要求:三个试件的抗拉强度均不得低于该级别钢筋的规定抗拉强度值。至少有两个试件呈塑性断裂。

评定:当检验结果有一个试件的抗拉强度低于规定指标或两个试件发生脆性断裂时,应取双倍数量的试件进行复验。复验结果若仍有一个试件的抗拉强度低于规定指标,或有三个试件呈脆性断裂时,则该批接头即为不合格。模拟试件的数量和要求与从成品中切取相同。当模拟试验结果不符合要求时,复验应从成品中切取试件,其数量与初试时相同。

3闪光对焊

工艺

工艺过程:先闭合一次电路,使两钢筋端面轻微接触,此时端面的间隙中即喷射出火花般熔化的金属微粒——闪光,接着徐徐移动钢筋使两端面仍保持轻微接触,形成连续闪光;当闪光到预定长度,使钢筋端头加热到将近熔点时,就以一定的压力迅速进行顶锻(先带电顶锻,再无电顶锻到一定长度)。

焊接过程的操作一般要求为:夹紧钢筋时,应使两钢筋端面的凸出部分相接触,以利均匀加热和保证焊缝与钢筋轴线相垂直;烧化过程应该稳定、强烈,防止焊缝与金属氧化;顶锻应在足够大的压力下快速完成,保证焊口闭合良好和使接头处产生适当的镦粗变形。

质量验收

同一班内,由同一焊工,按同一焊接参数完成的200个同类型接头,作为一批。一周内连续焊接时,可以累计计算。一周内累计足200个接头时,亦按一批计算。

外观检查:每批抽查10%的接头,并不得少于10个。检查结果应符合下列要求:接头处不得有横向裂纹。与电极接触处的钢筋表面,对于Ⅰ、Ⅱ、Ⅲ级钢筋,不得有明显的烧伤;对于Ⅳ级钢筋,不得烧伤。接头处的弯折不得大于40。接头处的钢筋轴线偏移不得大于0.1d(d为钢筋直径),同时不得大于2mm。如发现有一个接头不符合要求时,应对全部接头进行检查,剔出不合格品。不合格接头经切除重焊后,可提交二次验收。

机械性能试验

取样:从每批成品中切取6个试件,用3个进行拉伸试验,3个进行弯曲试验。拉伸试验:对试验结果的要求:三个试件的抗拉强度均不得低于该级别钢筋的规定抗拉强度值。至少有两个试件断于焊缝之外,并呈塑性断裂。评定:当检验结果有一个试件的抗拉强度低于规定指标,或有两个试件在焊缝或热影响区发生脆性断裂时,应取双倍数量的试件进行复验。复验结果若仍有一个试件的抗拉强度低于规定指标,或有三个试件呈脆性断裂,则该批接头即为不合格品。弯曲试验:进行弯曲试验时,应将受压面的金属毛刺和镦粗变形部分去除,与母材的外表齐平。如弯曲试验结果有两个试件未达到上述要求,应取双倍数量的试件进行复验,复验结果若有三个试件不符合要求,该批接头即为不合格。

4钢筋辊轧直螺纹连接施工

施工准备

参与接头加工的操作工人、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人员均参加技术培训;设备操作工人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对运入现场的;连接套筒进行检查。套筒应有产品合格证,套筒表面不得有影响性能的裂缝、节疤等缺陷;尺寸应符合要求。

清除连接套筒及端部的油污、铁锈等杂物。

根据要求的螺纹相关尺寸,调整螺纹轧制机的设置。

检查螺纹轧制机运转是否正常;螺纹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接头螺纹轧制加工工艺

将待轧钢筋平放在支架上,端头对准螺纹轧制机的轧制孔。

开动轧制机,并用水润滑轧制头,缓慢向钢筋端头方向移动轧制头(移动尺寸根据螺纹相关尺寸调整),使钢筋端头伸入轧制头内并轧出螺纹,再慢慢移开轧制头。此过程约需40s

逐个检查钢筋端头螺纹的外观质量,并用手将套筒拧进钢筋端头,看是否过松或过紧,检查螺纹的深度是否符合要求。

将检验合格的端头螺纹戴上保护套或拧上连接套筒,并按规格分类堆放整齐待用。

直螺纹接头连接工艺

钢筋同径和异径普通接头;先用扳手将连接套筒与一端钢筋拧紧,再将另一端钢筋与连接套筒拧紧。

可调接头(用于弯曲钢筋、固定钢筋等不能铥钢筋的接头连接);先将连接套筒和锁紧螺母全部拧入螺纹长度较长的一端钢筋内,再把螺纹长度较短的一端钢筋对准套筒,旋转套筒使其从长螺纹钢筋头逐渐退出,并进入短螺纹钢筋头中,并与短螺纹钢筋头拧紧,然后将锁紧螺母也旋出,与连接套筒拧紧。

质量检查

外观检查:根据目测钢筋上的螺纹露在套筒外的长度判别,本工程钢筋直螺纹接头连接质量符合要求。

强度检验:钢筋直螺纹接头按规定(同一施工条件下,采用同一批材料的同等级、同规格接头,以500个作为一个验收批进行检验与验收,不足500个也作为一个验收批)进行现场取样试验,试验结果为母材断裂,接头评定A级。符合《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96)要求。

项目

直螺纹接头

接头性能

与钢筋母材等强度、同延性

连接时的质量控制及检测

目测钢筋上的螺纹露在套筒外的长度即可判别接头的对接是否合格

每一个接头的连接速度(min

1

劳动强度

只需旋转连接套

连接质量的稳定性

接头连接的安全系数高,即使螺纹松动或少拧几牙,只要达到一定旋使长度即可保证强度,可用手或普通扳手拧紧

连接时不用电和气,无明火作业,可全天候施工

2.6.4 钢筋质量控制

双向板底筋,短向筋放在底层,长向筋放在短向筋之上。

各楼层端跨板的端角处,在1/3短向板跨范围内,要求用钢筋按结构说明的要求加强。

洞宽小于300的洞口,不需加附加筋,钢筋绕过洞口绑扎。上下水管道与设备孔洞要求预埋,不得后凿。

梁上开洞与预埋件应在混凝土浇筑前留设,不得后凿。

2.7 混凝土工程

本工程结构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混凝土采用搅拌运输车运至现场,混凝土的浇筑采用混凝土输送泵进行泵送。配合比由提供混凝土厂家实验室组织进行试配,确定合理的施工配合比,按配合比自动计量搅拌组织生产,确保混凝土强度等级达到设计要求。

2.7.1 混凝土施工生产

混凝土工程施工包括配料、搅拌、运输、浇筑、养护等施工过程,如下图所示:

2.7.2 基本要求

水泥进场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或进场实验报告,并应对其品种、标号、出厂日期等检查验收;

粗细骨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粗骨料的最大颗粒粒径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得超过钢筋间最小净距的3/4,泵送混凝土的碎石的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内径之比不宜大于1:3;骨料应按品种、规格分别堆放,不得混杂,骨料中严禁混入煅烧过的白云石或石灰块;

拌拌混凝土采用饮用水;

外加剂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要求;

外加剂的品种及掺量应结合实际经试验确定;

混凝土的取样及试验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要求;

浇筑竖向结构前应先在底部填以50~100mm厚的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由于本工程竖向结构均已超过2m,故竖向结构混凝土浇筑采用分层浇捣,浇筑层厚度应不大于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及1.5mm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水泥:水泥活性不宜低于57Mpa,首选硅酸盐525#水泥。

砂:采用中砂,细度模数宜大于2.6,含泥量(重量比)不应大于2.0%,泥块含量(重量比)不应大于1.0%。

石:选用10~20mm碎石,最大粒径不大于31.5mm,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5.0%,含泥量(重量比)不应大于1.0%,泥块含量(重量比)不应大于0.5%。。

粉煤灰:选用Ⅱ级及以上优质粉煤灰。

外加剂:选用高效缓凝减水剂。

2.7.3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由实验室采用多种配合比经试拌后确定施工配合比,确保砂率为35%~45%,搅拌站出厂坍落度不超过210mm,泵送坍落度120~150mm,初凝时间不低于6小时。

2.7.4 混凝土生产质量管理

原材料计量控制误差范围:水泥±1%,粗细骨料±2%,水、外加剂±1%,掺合料±2%。

按出盘混凝土的坍落度在190~210mm范围控制加水量,外加剂采用后掺法,严格控制用水量。

混凝土拌合物自加入外加剂后继续浇拌时间不少于150秒,混凝土出机温度控制在15~30℃范围。

2.7.5 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用搅拌车运送到现场,运输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运输期间严禁加水,混凝土运到现场后要取样测定坍落度,随即用混凝土输送泵连续泵送浇灌混凝土。

现场要做好混凝土的坍落度检验,并按规定现场取样做试块。

2.7.6 混凝土的浇捣

混凝土浇捣前的现场准备工作

模板检查:主要检查模板的位置、标高、截面尺寸、垂直度是否正确,接缝是否严密,预埋线位置和数量是否符合图纸要求,支撑是否牢固。此外,还要清理模板内的木屑、垃圾等杂物。混凝土浇筑模板需要浇水湿润,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要安排专人配合进行模板的观察和修整工作。

钢筋检查:主要是对钢筋的规格、数量、位置、接头是否正确,是否沾有油污等进行检查,并填写隐蔽工程验收单,要安排专人配合浇筑混凝土时的钢筋修整工作。

材料、机具、道路的检查。对材料主要是检查其品种、规格、数量与质量;对机具主要检查数量,运转是否正常;对地面与楼面运输道路主要检查是否平坦,运输机具能否直接到达各个浇筑部位。

与水、电供应部门联系,防止水、电供应中断;了解天气预报,准备好防雨、防台风措施;对机械故障做好修理和更换工作的准备;夜间施工准备好照明设备。

做好安全设施检查,安全与技术交底,劳动力的分工,以及其它组织工作。

混凝土的浇捣要求

根据本工程结构特点,混凝土的浇筑应按由远及近退泵进行,先柱后梁板,先低跨后高跨的原则进行施工。

柱混凝土浇筑采用导管下料,使混凝土倾落的自由高度小于2m,确保混凝土不离析;梁板混凝土浇筑按划分的施工段连续浇筑,由一端向另一端推进。结构梁板原则上不再留施工缝,如因特殊情况(如停水、暴雨等),其施工缝按规范可以留置在次梁跨中三分之一的范围内,并留成垂直缝。

泵送混凝土前,输送泵管应接至最远程。布置应顺直,转弯位置的锚固要牢固可靠。凡经过水平位置的管道,要用支架或木垫枋等垫固,不得直接与模板、钢筋接触。若放在脚手架或垂直穿过每一楼层时,应用钢管、木枋等加以锚固。泵送时,先把储料斗内清水从管道泵出,达到湿润和清洁管道的目的,然后向料斗内加入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水泥砂浆,润滑管道后即可开始泵送混凝土。开始泵送时,泵速度宜放慢,油压变化在允许值范围内,待泵送顺利时,才用正常速度进行泵送。当混凝土供应不足运输不正常的情况下,可放慢泵送速度,但最长不得超过15min压送一次。若泵送中途停歇超过60 min时,要予以清管或添加自拌混凝土,以保证泵机连续工作。当发生堵管时,可重复反泵和正泵,逐步吸出混凝土至料斗中,重新搅拌后再泵送。堵管严重时,可根据输送压力值测出堵塞的大概位置,然后进行拆除,排除阻塞物。进入高温天气施工时,泵机及出料口均应设置遮阳设施,用草包或麻袋裹水平管并浇水湿润,以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混凝土振捣要求

混凝土振捣除楼板采用平板式振动器外,其余结构均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应使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浮落;插入式振动器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器与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0.5倍,并应尽量避免碰撞钢筋、模板,且要注意“快插慢拔,不漏点”,上下层振捣搭接不少于50mm,平板振动器移动间距应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能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

梁板、柱核心区混凝土浇筑

本工程部分楼层的梁板、柱混凝土强度不一致,施工中将如下图所示的方法施工。

梁板、柱混凝土不一致时施工示意图

混凝土标高控制

本工程浇筑量大,柱、梁板混凝土标号不一。而按照施工工艺,柱、梁板混凝土同时浇筑,这给混凝土施工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施工中采用水准仪,塔尺测量,在每一根柱及墙体的竖向钢筋上测设若干个比楼板底模板高500 mm的水平标高,用红油漆作标记,用来控制混凝土的平整度。

混凝土的找平及养护

楼地面找平用平板振动器振捣后,采用机械抹光,并使用一台水准仪跟班复测整平,确保混凝土面的平整。

混凝土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对其进行覆盖和浇水养护。

混凝土养护由专人负责,养护时间为14天,板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2时方可上人操作。

2.7.7 混凝土质量常见通病的产生原因及防治和处理

麻面:

麻面是结构构件表面上呈现无数的小凹点,而无钢筋暴露现象。

产生原因:模板润湿不够、不严密,漏刷隔离剂,捣固时发生漏浆,或振捣不足,气泡未排出,以及捣固后没有很好养护而产生。

预防措施:模板应平整光滑,把粘浆清除干净,并刷隔离剂,浇捣前对模板要浇水湿润。

处理方法:先用清水对表面冲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

露筋:

露筋是钢筋暴露在混凝土外面。

产生原因:浇捣时垫块位移,钢筋紧贴模板;振捣不实或模板湿润不够,吸水过多造成掉角而露筋。

预防措施:混凝土垫块厚度要符合设计规定的保护层厚度;垫块放置间距适当,振动器必须待混凝土中气泡完全排出后移动。

处理方法:先凿除孔洞周围疏松软弱的混凝土,然后用压力水或钢丝刷洗刷干净,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

蜂窝:

蜂窝是结构构件中形成有蜜蜂窝状的窟窿,骨料间有空隙存在。

产生原因:主要是由于材料配合比不准确,或搅拌不均,造成砂浆与石子分离,或浇筑方法不当,或捣固不足以及模板严重漏浆等。

预防措施:按规定使用和移动振动器。模板安装前应清理模板表面及模板拼缝处的黏浆,才能使接缝严密。

处理方法:用1:2~1:2.5水泥砂浆抹面修整,在抹砂浆前,先用压力水清洗润湿。

孔洞:

孔洞是指混凝土结构内存在着空隙,局部地区或全部地区没有混凝土。

产生原因: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住或漏振。

预防措施:对钢筋较密的部位,应分次下料,缩小分层振捣的厚度,按照规程使用振动器。

处理方法:凿去疏松软弱的混凝土,用压力水或钢丝洗刷干净,先涂水泥浆,再用比原混凝土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捣。

缝隙及夹层:

缝隙和薄夹层是将结构分隔或几个不相连接的部分。

产生原因:施工缝没有按规定进行清理和浇浆,特别是柱头和梯板脚,以及混凝土内有外来杂物而造成的夹层。

预防措施:浇筑前对柱头,施工缝、梯板脚等部位重新检查,清理杂物、泥砂、木屑。

裂缝:

结构构件产生裂缝的原因比较复杂,有外荷载(包括施工和使用阶段)引起的裂缝,由变形(包括温度与温度变化及不均匀沉陷等产生的变形)引起的裂缝和由施工操作(如制作、脱模、养护、堆放、运输、吊装等)不善引起的裂缝。

预防措施:混凝土终凝后立即淋水养护,高温或干燥天气要加麻袋草袋等覆盖,保持构件有较久的湿润时间。

处理方法:视裂缝宽度,深度不同,一般将表面凿成V型缝,用水泥浆进行封闭处理。裂缝较严重时,可用埋管压力灌浆。

缺棱掉角:

缺棱掉角是指梁、柱、墙板和孔洞处直角边上的混凝土局部残损掉落。

产生原因:(1)混凝土浇筑前模板未充分湿润,造成棱角处混凝土中水分被模板吸去,水化不充分,强度降低,拆模时棱角损坏。(2)拆模过早或拆模后保护不好造成棱角损坏。

混凝土强度不足

产生强度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由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搅拌、现场浇捣和养护四个方面造成的。

配合比设计方面:有时不能及时测定水泥的实际活性,影响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正确性,另外套用混凝土配合比时选用不当;外加剂用量控制不准,都可能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

搅拌方面:任意增加用水量,配合比以重量折合体积比造成称料不准;搅拌时颠倒加料顺序及搅拌时间过短等,造成搅拌不均匀,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

现场浇捣方面:主要是施工中振捣不实及发现混凝土离析现象时,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纠正。

养护方面:主要是按规定的方法、时间对混凝土进行妥善的养护,以致造成混凝土强度降低

2.8 发展区预留钢筋施工

2.8.1 概况

本工程附楼西南角与西北角,设计考虑了二层、四层以后分别发展为三层、五层,因此需在该处预留钢筋,并外包炉渣混凝土对其进行保护。柱预留钢筋节点及梁预留钢筋节点见下图所示。

梁钢筋预留节点图

柱钢筋预留节点图

2.8.2 发展区预留钢筋施工

预留梁、柱钢筋的锚固长度、规格、长度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规范要求。

所有预留钢筋均应采取防腐措施,建议在预留钢筋上包一层薄膜。

预留部份均应按主体结构施工方法搭设钢管脚手架支撑及支设模板,质量与主体结构标准一致。

所有的梁、柱预留处均应按设计要求浇灌炉渣混凝土。

2.9 后浇带施工方法

2.9.1 施工准备

材料:水泥、砂石、外加剂、掺合料同主体

2.9.2 作业条件

根据工程特点,已进行后浇带模板设计。

向班组进行技术、安全交底。

2.9.3 施工工艺

后浇带宽度为800~1000mm,间距一般为30~40m,贯通整个结构的横截面,将结构划分为几个独立区段。后浇带一般从梁、板分跨部通过,梁的主筋可以不断开,使其保持一定联系。

后浇带四周应砌砖围护,顶部应遮盖,以防施工过程中垃圾等污染钢筋及施工缝结合面。

后浇带施工缝一般采用快易收口网或堵头作侧模,堵头板应按钢筋间距上下刻槽。

后浇带混凝土施工前,应清除钢筋表面锈层,混凝土表面凿毛。清理混凝土表面杂物,并用压水冲洗。

后浇带两侧混凝土达到设计规定的龄期后,可浇筑后浇带混凝土。混凝土浇筑时温度应尽量低于主体混凝土浇筑时温度。宜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强度等级宜提高一级。 

后浇带施工缝处理自下而上逐层进行,后浇带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视工程特点按规定逐层拆除模板。

后浇带混凝土初凝后,应在12小时内覆盖浇水养护14天,养护期间要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2.9.4 质量标准

钢筋的品种和质量,焊条、焊剂和牌号、性能及接头等均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规定。

钢筋焊接接头、焊接制品的机械性能须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的专门规定。

带有颗粒粉状或片状老锈,经除锈后仍留有麻点的钢筋严禁按原规格使用。

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间距、锚固长度和接头位置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

混凝土用水泥、水、骨料和外加剂等须符合施工规范的有关规定。

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计量、搅拌、养护和施工缝处理须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对设计不允许有裂缝的结构,严禁出现裂缝;设计允许出现裂缝的结构,其裂缝宽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绑扎时的缺扣、松扣数量不超过总扣数的10%,且不得集中。

钢筋弯钩的转向应正确,绑扎接头应符合施工规范规定,每个搭接长度不小于规定值。

箍筋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弯钩角度和平直段长度应符合规范规定。

对焊接头无横向裂纹和烧伤,焊包均匀,接头处弯折不得大于4度,接头处钢筋轴线的偏移不得大于0.1d,且不大于2mm

电弧焊接头焊缝表面平整,无凹陷、焊瘤,接头处无裂纹、气孔、夹渣及咬边。

混凝土应振捣密实,不得有蜂窝、孔洞、露筋、缝隙、夹渣等缺陷。

2.9.5 成品保护

施工中对钢筋应采取保护措施,以防钢筋被踩弯和压弯,若有踩弯和压弯现象,浇筑混凝土前需矫正。

混凝土初凝后即覆盖浇水养护,加强早期养护。

后浇带周围应砌砖围护,顶部应遮盖,防止施工过程中垃圾等污染钢筋及施工缝结合面。

2.9.6 施工中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后浇带两侧须按设计要求支模,按设计或施工方案留设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须精心处理施工缝。

在后浇带混凝土未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时,不得将模板部分支撑拆除或全部拆除,以免梁板因悬臂而变形。

杜绝后浇带混凝土不密实现象。

后浇带施工缝两侧的混凝土应提前24小时浇水湿润。

3脚手架工程

3.1 选用材料

外脚手架搭设选用Ф48×3.5规格无缝钢管,采用直角扣件、旋转扣件、对接扣件连接。用于立杆、大横杆和斜杆的钢管长度以4—6.5m为好。有裂缝的钢管严禁使用。有脆裂、变形、滑丝的扣件禁止使用。

3.2 构造要求

立杆纵距1.5m,横距1.0m,大横杆步距1.8m,里立杆距结构边距离为35cm,以保证一定的操作活动空间。上、下两根大横杆之间设一道护身栏杆。上、下横杆的接长位置应错开布置在不同的立杆纵距中,以减少立杆偏心受载,与相近立杆的距离不大于纵距的三分之一。扫地杆通长设置在距外架底部20cm处。

3.3 落地式外脚手架的搭设和拆除

3.3.1 搭设顺序

做好搭设的准备工作→按房屋的平面形状放线→铺设垫板→按立杆间距排放底座→放置纵向扫地杆→逐根树立立杆,随即与纵向扫地杆扣牢→安装横向扫地杆,并与立杆或纵向扫地杆扣牢安装第一步大横杆→安装第一步小横杆→第二步大横杆→第三步小横杆→加设临时抛撑(上端与第二步大横杆扣牢,在装设两道联墙杆后方可拆除)→第三、四步大横杆和小横杆→设置联墙杆→接立杆→加设剪刀撑铺脚手板→绑护身栏杆和挡脚板→立挂安全网

3.3.2 拆除顺序为:

安全网—→护身栏杆—→挡脚板—→脚手板—→小横杆—→大横杆—→立杆—→联墙杆—→纵向支撑

3.3.3 脚手板的铺设

结构施工时,作业层脚手板沿纵向满铺,做到严密、牢固、铺稳、铺实、铺平,不得有50mm以上间隙。离开墙面35cm,严禁留长度大于150mm的探头板。搭接铺设的脚手板,要求两块脚手板端头的搭接长度应不小于400mm,接头处必须在小横杆上。

3.3.4 支撑体系

纵向支撑:为了增强脚手架的纵向稳定性和整体性,在脚手架纵向传力结构的外侧隔一定距离沿高度由下而上连续设置纵向剪刀撑。地下室至二层楼面的脚手架,在其两端和转角处设置剪刀撑宽度取3—5倍立杆纵距,斜杆与地面夹角在450-600范围内,最大面的斜杆与立杆的连接点离地面不宜大于500mm。悬挑斜拉式脚手架,除沿纵向每隔12m设置一道高度自下而上连续的剪刀撑外,在相邻两排剪刀撑之间尚需沿高度每隔10m加设一道沿纵向通长的剪刀撑。

横向支撑:每片脚手架在其两端设置横向支撑,并于中间每隔6个间距加设一道横向支撑。

水平支撑:没有铺板的水平桁架在二榀横向承力结构之间设置一根小横杆,其间距不宜大于1m。必要时呈“之”字形连续布置。

3.3.5 联墙拉杆的设置

联墙点的位置设置在与立杆和大横杆相交的节点处,离节点间距不宜大于30cm。在结构边梁上过中线位置预埋Ф48×3.5钢管。短钢管两端分别用直角扣件与预埋钢管及大横杆相连。结构边梁上水平方向每4m设置一个,垂直方向每7m设置一个。具体做法见下图所示。

脚手架联墙拉杆设置示意图

3.4 脚手架的防护

脚手架底部采用夹板全封闭,屋面外脚手架满铺钢筋网,架体与建筑物的空隙采用平网防护,底层和操作面外架设置挡脚板,挡脚板高度为180mm。脚手架外架立面采用密目式绿色安全网,水平方向作业层按结构进度满铺钢筋网片脚手板,并搭设斜道。斜道脚手板的防滑条间距不应大于30cm。由于架体较高,需加设防雷击措施,具体方法是:在主体底层选定四个转角,将转角处的钢筋与脚手架连接。

3.5 安全通道

为保证施工人员进出施工现场时安全,防止高空坠物伤人,特设置安全通道。安全通道采用钢管架支撑,上部满铺竹杆及防护网以防止坠物。

其余临时作业面通道必须搭设防护棚。防护棚搭出约2m,其支撑是靠支在外架上的钢管,在钢管上铺设七夹板和安全网。其搭设示意如图所示:

安全平网设置示意图

3.6 脚架的验收

脚手架应由架子工严格按规范搭设,搭设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脚手架主要受力杆件材质应一致,严禁钢木混用。脚手架应分部、分段按施工进度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4屋面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施工

屋面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施工剖面图

4.1 施工准备

4.1.1 材料准备

1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是以聚酯无纺布为胎基,以APP改性沥青为涂层的新型防水材料,其主要技术指标如表:

 

项目

拉力(N)

断裂延伸率

抗撕破力(N)

耐热度(85±2OC,2h

柔性(-5OC~-25 OC)

不透水性压力≥0.2MPa

技术指标

≥400

≥30%

80

不流淌,无集中性气泡

绕φ20mm圆棒180 OC无裂纹

保持时间≥30min

施工前,应对进场卷材的品种、规格、型号、外观质量进行检查验收。卷材抽取4卷,100-499卷抽取3卷做拉伸性能、耐热度、柔性、不透水性等物理性能检验,全部合格后方准使用。

2辅助材料

氯丁沥青胶粘剂:基层处理用,主要作用是隔绝基层潮气并提高卷材与基层的粘结力。

二甲苯或甲苯:基层处理及作稀释剂用。

汽油:喷灯铺贴卷材用。

沥青防水油膏:嵌填分格缝和卷材收头。

硅酮密封膏:铝合金盖板上口、卷材收头密封用

3工具准备

卷材采用热熔法铺贴,所用工具及用途见下表

名称

用途

名称

用途

汽油喷灯

烘烤铺贴卷材

滚刷

涂布基层处理剂

铁抹子

配合喷灯压实接缝

铁桶

基层处理剂容器

2m长直尺

检查基层平整度

剪刀

裁剪卷材

水平尺

检查基层泛水坡度

卷尺

度量尺寸

扫帚

清扫基层垃圾

干粉灭火器

消防灭火

4操作工人选择

选择专业防水队伍进行施工,严禁非专业人员上岗操作。施工前组织操作工人认真学习《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207-94),熟悉施工图纸,并进行施工技术交底。

4.2 施工工艺

4.2.1 施工程序

基层清理、清扫→涂刷基层处理剂→定位、弹基准线→铺贴APP防水卷材附加层→节点处理→加热卷材底面→滚压、排气压牢→加热卷材搭接缝→搭接缝抹压、排气、压牢→收头固定、密封→钉卷材收头铝合金盖板→密封铝合金盖板上口→检查、清理、修整。

4.2.2 基层处理

对基层的要求:

基层牢固,表面无大于0.3mm的裂缝及麻面、起砂、起壳等缺陷。

基层表面平整光滑,均匀一致,排水坡度符合设计要求。

基层必须干燥,以基层面泛白为准。测定方法是将1m2的卷材平摊干铺在基层表面上,静置3~4小时后揭开检查,基层覆盖部位与卷材上未见水印即符合要求。

基层与突出屋面的女墙、水箱基座以及基层与水落口、管道、檐沟等相连接的转接处,均做成均匀一致、光滑的圆弧形,其半径为50mm

4.2.3 排汽道、排汽孔设置

本工程保温层材料采用水泥珍珠岩。为确保保温层、基层干燥,防止卷材起鼓,故决定采用排汽屋面。

排汽道纵横连通,间距横向6m,纵向6m,宽100mm,中间填塞粒径30mm~50mm的炉渣块(筛出粉粒及小碎粒),其上覆盖一层宽300mm的普通石油沥青油毡,以防止抹基层找平层时砂浆流入炉渣空隙中堵塞排汽道。在排汽道上部基层上留宽20mm的分格缝,缝内嵌填沥青防水油膏。

排汽道纵横交叉处设置排汽孔,采用φ42焊接钢管,上口做防雨帽,下部开φ8孔,底部焊φ10钢筋支腿,埋入保温层中.排汽孔外壁做增强附加防水卷材层,防水卷材上口用金属箍卡牢,并用硅酮密封膏密封。

4.2.4 卷材铺贴。

大于五级风及下雨、下雪等异常开气不得施工,气温低于00C时不宜进行防水卷材施工。

1基层清理

卷材施工前,须将基层上的垃圾、灰尘及撒落的砂浆等清理干净,以免影响卷材与基层的粘结强度。

2涂刷基层处理剂

在干燥的基层上涂刷氯丁沥青胶稀释液,粘合剂:二甲苯=1:2。涂刷要均匀一致,不留空白,操作要迅速,一次涂完,切完,切勿反复涂刷。

3弹线

待基层处理剂干燥后,弹出卷材位置的基准线。

4附加层及节点处理

在正式铺贴卷材前先进行水落口、女儿墙、管道出屋面处、垂直出入口等泛水处的处理,增铺附加层。

5卷材铺贴方向

采用平行屋及脊的铺设方法,其搭接缝顺流方向搭接。

6卷材铺贴加热控制

加热不足,卷材与基层粘结不牢;过分加热,则易将卷材烧穿,胎体老化而降低防水层的质量。因此烘烤时要均匀加热,喷灯距离卷材0.5m左右,横向来回移动。待卷材表面熔化后,即可趁与柔软时滚铺粘贴。

7滚压、排气

趁热滚压,排出卷材下面的空气,使卷材与基层粘贴牢固,表面平整无皱折。

8搭接缝处理

该工程采用满粘法施工,长边搭接80mm,短边搭接100mm。在搭接缝粘贴前应将下层卷材的上表面80~100mm宽用喷灯烤熔(但秒得烧伤卷材),当上层卷材下表面热熔后即可粘贴,趁卷材未冷却时用压辊进行滚压至热熔胶溢出,趁热用抹子将溢出的热熔胶刮平,沿边封严。

9卷材收头处理

为防止卷材末端肃落、渗水,末端收头必须用硅酮密封膏封闭。封闭时必须将卷材末端处的灰尘清理干净,以免影响密封效果。

10特殊部位处理

水落口设在檐沟底标高最低处,水落口周围500mm半径内的找平层坡度为5%,在水落口与找平层连接处留设宽20mm、深20mm的槽,用沥青防不油膏嵌填,上面增巾一层附加层。

在屋面防水工程中,女儿墙、管道伸出屋面处和垂直出入口等泛水处卷材施工比较困难,但这些地方又是极易发生渗漏的部位,要特别精心施工,以确保整个屋面防水工程的质量。

11蓄水试验

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铺贴完毕并经验收合格后,进行蓄水试验,在屋面蓄水48小时,经检查确认防水层无渗漏后,即进行C20细石混凝土刚性保护层施工。刚性层上设分格缝,缝宽20mm,沥青防水油膏嵌缝,并在分格缝上铺贴200mm宽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层。

12成品保护措施

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铺贴操作人员一律穿平底鞋、胶鞋,非操作人员不得上屋面,以免损坏防水层。

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铺贴完毕后,严禁在屋面上堆放材料和工具,特别是金属材料或工具,以免将防水卷材层划破而造成渗漏。

进行保护施工,特别是绑扎钢筋网片时,不得损坏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层。

13安全措施

向喷灯内灌汽油时,要避免汽油溢出流在地上,以防点火时引起火灾。

喷烤时喷嘴不要面对人,以免发生烫伤事故。

操作人员须配戴防护用具,以免手部烫伤。

干粉灭火器备用。

5砌体工程

本工程附楼及航材库一层外墙及一层内墙为240mm烧结粉煤灰砖,2层以上内外墙为250mm厚加气混凝土砌块,以强度等级为M5水泥混合砂浆砌筑。

5.1 施工准备

5.1.1 材料

1按照施工总体计划设计安排要求购进砌块,按现行国家标准及出厂合格证进行验收;砌块运至现场,分规格分等级堆放,并在堆垛上设立标志,标明品种、规格、强度等级,一般堆放高度不超过1.6m,堆垛间留设通道。
2针对本工程采用混凝土砌块,我们选用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进入现场时必须附有出厂检验报告和准用证。在现场设的水泥库中,按品种标号、出厂日期堆放,并保持干燥。
3配制砂浆用洁净的中砂,运至现场的砂若发现含草根、废渣等杂物,必须过筛,且含泥量不超过3%。

5.1.2 作业条件

1砌筑施工所在的施工层,在施工前应先进行结构验收,办理好施工隐蔽工程验收手续
2做好砂浆配合比技术交底及配料的计量准备。
3弹出建筑物的主要轴线及砌体的控制边线,经技术复线,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
4砌筑前按砌块尺寸计算皮数和排数,编制排列图。

5.2 操作工艺

5.2.1 组筑方法

砌墙前先拉水平线,在放好墨线的位置上,按排列图从墙体转角处或定位砌块处开始砌筑,第一皮砌块下铺满砂浆,砌筑采用主规格砌块为主,镶砖为次,砌块错缝搭接,搭砌长度不小于块高的1/3 ,也不小于150mm..

5.2.2 排砖撂底

根据墙体施工平面放线和设计图纸上的门、窗位置大小,层高、砌块错缝、搭接的构造要求和灰缝大小,在每片砌墙砌筑前应按预先绘制好的墙面砌块排列图把各种规格的砌块按需要镶砖的规格尺寸进行排列摆放、调整,把每片墙需要修整部分记录在立面排列图上,以供实砌使用。

5.2.3 砌筑

1砌块墙体的砌筑,从外墙的四角和内墙的交接处砌起,然后全墙面铺开。砌筑时采用满铺满坐的砌法,满铺砂浆层每边缩进砖墙边10~15mm(避免砌块坐压砂浆流溢出墙面),但必须保证灰缝的饱满。待砌块就位平稳,即用垂球或托线板调整其垂直度,用拉线的方法检查其水平度。校正时可用人力轻微推动或用撬杠轻轻撬动砌块,砌块可用木锤敲击偏高处,镶砖补缺工作与安装坐砌紧密配合进行。竖向灰缝可用上浆法或加浆法填塞饱满,随后即通线砌筑墙体的中间部分。
2砌筑时控制砌块的含水率。对混凝土砌块含水率控制在5%—8%。砌体工程施工在炎热的夏天,必须适当洒水后再砌筑。
3砌墙前先拉水平线,在放线墨线的位置上,按排列图从墙体转角处或定位砌块处开始砌筑,第一皮砌块下应铺满砂浆。
4砌块错缝砌筑,保证灰缝饱满。
5一次铺设砂浆的长度不超过800 mm。铺浆后立即放置砌块,可用木锤敲击摆正、找平。
6砌体转角处要咬槎砌筑;纵横交接处未咬槎时设拉结措施。
7砌筑墙端时,砌块与框架柱面或剪力墙靠紧,填满砂浆,并将柱或墙上预留的拉结钢筋展平,砌入水平灰缝中。
8墙体表面的平整度、垂直度、灰缝的均匀度及砂浆的饱满程度等,应参照有关施工规程执行并随时检查,校正所发现的偏差。

5.2.4 砌块与混凝土面相接

砌块与实心墙柱相接位置,应按设计图纸规定处理,预留2ф6钢筋作拉结筋,拉结筋沿墙高的间距为500mm,伸入砌体内兜通。预埋时将拉结预埋钢筋的一端伸入墙内,一端随封闭墙头的模板钉在一起,砌砖时将紧贴混凝土墙面的拉结钢筋凿出理直,再通长ф6钢筋焊接。具体见下图所示。

墙拉筋设置示意图

砌体墙砌至梁底时,应按设计要求

砌体砌至梁底时施工示意图

5.2.5 砌块墙的加固措施

墙体的加固措施,应按设计图说明进行处理。当墙体高度大于3m时,大门洞顶设200厚座墙圈梁(4ф10, ф6@200)兜通。门洞边及墙长大于6米时,在墙中部、门洞边设构造柱200宽(4ф12, ф6@200与结构梁板牢固连接。沿构造柱高度,每500mm设置2¢6拉结钢筋,钢筋两端伸入墙内应不小于1000 mm。构造柱和圈梁应在砌墙后才进行浇筑,以加强墙体稳定性。

5.2.6 混凝土构造柱马牙槎与砌体墙面的处理作法

混凝土构造柱施工的通常作法是,先砌砌体墙并按规定砌筑构造柱马牙槎,再交木工支模。由于砌体的尺寸、形状偏差及砌筑质量的影响,浇筑的混凝土构造柱几何尺寸一般都偏大,且外形不规则,使抹灰厚度增加,造成了材料和人工浪费,同时又因漏浆严重而影响了构造柱的混凝土强度,给工程质量埋下了隐患。针对这项质量通病,对构造柱马牙槎砌体质量进行了分析研究,中要保证砌体的尺寸准确、垂直度和平整度符合规范要求,就能解决构造柱的几何尺寸和不漏浆的问题。为此,采取以下措施:

1为保证墙体正反墙的平整度符合要求,采用反手线砌正手墙的方法来控制,基本保证了砌体厚度一致。
2考虑至砌体和模板都是刚性材料,在砌体与模板的结合面之间无法控制漏浆问题,为此用1.5mm厚1~2层吸塑贴在砌体两面的马牙槎处,在砌体与模板之间增加一道柔性材料,既填平砌体面平整的不足,又杜绝了漏浆。具体见下图所示。

砌体与构造柱连接支模示意图

5.2.7 门窗洞与临时施工洞的砌筑与处理

1门窗洞口保证平直,门窗框与砌体间的空隙应用砂浆填实抹平。
2窗台采用实心砌块砌筑,上部铺设钢筋 并以水泥砂浆抹平达到设计标高。
3砌筑门窗洞时,采用M5的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填实靠近门窗边的孔洞。门窗顶砌体,采用M5的砂浆,按设计标高将预制钢筋混凝土过梁牢固砌入。
4施工中如需设置临时施工洞口,其侧边离交接处墙面不应小于600mm,且顶部应设过梁。填砌施工洞口时所用砂浆等级应相应提高一级。

5.2.8 砌筑灰缝要求

1灰缝应横平竖直、砂浆饱满、均匀密实。砂浆饱满度:水平缝不低于90%;竖直缝不低于70%。应边砌边勾缝,不得出现暗缝 ,严禁出现透亮缝。
2灰缝厚度应均匀,一般应控制在8~12 mm,埋设的拉结钢筋和钢网片必须平埋于砂浆中。

5.2.9 施工注意事项

1墙体强度降低出现裂纹。造成造成原因:砌筑时将已断裂或零星碎砌块夹杂混砌在墙中或镶砖组砌不合理。
2砂浆粘结不牢。造成原因:砌筑砂浆没有按照配合比拌制,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或砌过于干燥,砌筑前没有洒水湿润。为了控制砂浆的配合比,现场分批量做试块,送质检站进行检测。
3灰缝厚度、宽度不均。造成原因:砌时没挂准线过长而没收紧,造成水平灰缝厚度不均。砌前没进行排砖试摆,或试摆后在砌筑过程中没有经常检查上下皮砖层错缝一致,导致竖向灰缝宽度相差较大。
4门窗洞口构造不合理。造成原因:过梁两端压接部位没按规定砌四皮实心粘土砖或放混凝土垫块;门洞顶没加设钢筋混凝土过梁。
5砌体不稳定。造成原因:砌筑时排砖及局部做法没按规定排列,构造不合理。拉结钢筋规格、长度没按设计规定位置埋设。

6机库地坪工程

6.1 概述

本工程的地坪总面积近6万平米,采用防水混凝土浇筑,抗渗等级为S8,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钢筋保护层厚度为35mm,钢筋接头可采用搭接接头,搭接长度不小于36d。

按部位主要分为维修库、喷漆库、附楼地坪及12#地面维修机库地坪四部份。其中维修库地坪厚度为400,局部为250厚,地坪施工前按图纸要求须在夯实的素土上垫1米高的碎石层;喷漆库地坪厚度为400,局部为250厚,由于其使用功能上的特殊性,须在地坪施工前进行搅拌桩地基处理,处理深度为8-10米,视具体情况而定,该区域内的地沟及排水沟等构件均需在地坪施工前进行施工;航材库地坪厚度为200,附楼部份的地坪厚度为120,其下垫300厚碎石层。

本工程地坪表面的作法根据使用要求和图纸要求共分为7种作法,包括:(1)、环氧涂料地面;(2)、半硬质聚氯乙烯塑料地面;(3)、抗静电半硬质聚氯乙烯塑料地面;(4)、防滑地砖地面;(5)、耐腐蚀环氧树脂地面;(6)、水磨石地面;(7)、耐酸瓷板地面。其中维修库及喷漆库地面的作法按第1种作法进行施工,因此该部份成为整个地坪表面施工的重点部份。

根据对图纸的深入分析,我项目认为地坪施工重点和难点在于:(1)、有效控制地坪的标高和平整度;(2)、有效控制地坪的混凝土施工质量及防止开裂;(3)、有效控制地漏及排水沟按规定要求进行找坡;(4)、一次性完成大面积地坪施工的真空密实和机械压光。

6.2 地坪施工顺序

6.2.1 维修库地坪施工:

喷漆库地坪施工:

6.2.2 附楼及航材库地坪施工:

地坪回填土施工

地坪土方回填的部位主要包括:桩承台、柱基、地梁、地沟管槽及局部筏板基础周边已挖方部位的土方回填。

6.2.3 填料来源及要求

填料优先考虑采用现有开挖出来的散土,在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将按填料要求购料回填。

保证填方的强度及稳定性,填方土料要符合以下设计要求:

碎石土类,砂土及爆破石渣(粒径不大于每层铺厚的2/3,当用振动辗轧时,不超过3/4)可用于表层下的填料;

选用含水量符合压实要求的粘性土;

碎块、草皮、垃圾、含有杂质的有机质土、淤泥和淤泥质土不能用于回填;

回填时应在最佳含水量情况下进行,即能“手握成团,落地开花”,并夯实碾压。

6.2.4 作业条件

填土基底已按设计要求完成或处理好,并办理验槽签证。

基础、地下坑沟及地下管槽等已进行检查和办好隐蔽验收手续,且结构已达到规定强度。

土方回填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填料种类、设计压实系数,施工条件和压实工艺等合理确定填料含水量,每层填土厚度和压实遍数等施工参数,其参数通过压实测试来确定。

室内地台和管沟的回填,将填区内的积水和有机杂物等到清除干净后再进行。

填土前,应做好水平高程的测设。基坑或沟坡边上按需要的间距打入水平桩,室内和散水的墙边应有水平标记。

6.2.5 操作工艺

填筑粘性土,在填土前检验填料的含水率。含水量偏高时,可采用翻松晾晒,均匀掺入干土等措施;含水量偏低,可预先晒水湿润,增加压实遍数或使用大功率压实机械等措施。

使用碎石类土或爆破石碴作填料时,其最大粒径不得超过每层铺厚度的2/3。铺填时,大石料不应集中,且不得填在分段接头处。

填料为砂土时,回填前宜充分洒水湿润,用较重的平板振支器分层振实,每层振实不少于三遍。

回填土水平分层找平夯实,分层厚度和压实遍数根据土质、压实系数和机具的性能选定。参见下表:

填方分层的铺土厚部和压实遍数

压实机具

每层铺土厚度(mm)

每层压实遍数(遍)

平辗

200~300

6~8

羊足辗

200~350

8~16

冲击夯机

200~250

3~4

人工打夯

不大于200

3~4

宜用振动平辗压实,使用自重8~15吨的振动平辗压实。先静压,后振压。辗压遍数由现场试验确定。

柱基回填在相对两侧或四侧对称进行。两侧回填高差要控制,深浅两基坑相连的,先填夯深的,填至基坑标高时,再与浅基坑一起填夯。

分段分层填土,交按处填成阶梯形,每层互相搭接,其搭接长度不少于每层填土厚度的2倍,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小于1米

6.2.6 回填土检验

回填土使用前,应分别取样测定其最大于容重和最佳含水量并做压实试验,确定填料含水量控制范围,铺土厚度和压实密度等参数。回填应在最佳含水量时填筑。若采用不同类土回填时,相应土类有规划的分层铺填,将透水性大的土层放在透水性较小的土层之下,不得混填。边坡不得用透水性较小的土封闭,以利水份排除和基土稳定,防止填方内形成水囊和产生滑坡。

第层填土压实后都做干容重试验,用环刀法取样,基坑每20-50米长度取样一组;室内回填,按100-500平米取样一组。

6.2.7 回填注意事项

基坑回填要分层、摊平夯实;回填标高不一致时,应从低处逐层填压。基坑分段回填接槎处,已填土坡应挖台阶,其宽度不小于1m,高度不大于0.5m

回填时机械或机具不得碰撞结构。夯与夯之间重叠不小于1/3夯底宽度。机械碾轧时,要薄填、慢行、先轻后重、反复碾轧,碾轧时的接槎宽度不小于20cm

雨天不应进行填方的施工,如必须进行时,应分段尽快完成,且宜采用碎石类土和砂土等填料.现场应有防雨和排水措施,防止地面水流入坑内.

室内地台等填土后应有一段自然沉实的时间,测定沉降变化,稳定后才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

6.2.8 回填土方的质量检验

检查分层厚度是否满足要求;

检查填土料的质量,不能含有禁用的杂质;

在回填夯实过程中,应取样检查回填土密度,一般每层按100m2500m2取样一组,管线部位回填每20m250m2取样一组,密实度应满足地面工程施工。

取样确定压实后的干密度,应有90%以上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不得大于0.08g/cm3,且应分散不得集中.

6.3 碎石垫层施工

6.3.1 材料要求

碎石垫层用的碎石粒径,为5-40mm,的自然级配碎石,含泥量不大于5%。

在碎石垫层的底部,为防止表层土发生局部破坏而产生附加沉降,应设置一层15-30 mm厚的砂垫层,砂料应采用中粗砂,然后再铺筑碎石。

6.3.2 施工要点

碎石垫层施工,将土层挖至需要深度,先作砂垫层,用平板式振捣器振实。然后再将碎石分层铺设和压实。压实方法可用碾压或平振法。

碾压法系采用重100-150KN振动压路机分层碾压,每层铺设厚度为30cm,用人工或推土机推平后,自外侧向内侧静压2遍,接着振动碾压。宜浇水湿润以得密实。

平振法适用于小面积的施工,如柱周及角部,系用功率大于1.5kW,频率为2000次/分以上的平板式振捣器往复振捣,每层铺设厚度为20-25 cm,振捣时间不少于60秒,一般振3-4遍,作到交叉、错开。

施工时,按铺设面积大小,以总的振捣时间来控制碎石分层捣实的质量。

6.4 机库地坪混凝土施工

6.4.1 水平控制措施


为达到表面平整度要求,采用高精度的双螺帽槽钢水平控制。槽钢是刮尺找平的标志,间隔4米,用5 cm高槽钢仰放,固定在12 mm螺杆上,平面图如下:

槽钢控制水平平面示意图


螺杆间隔为1.5,螺杆锚入垫层中并用混凝土预先固定且与面层钢筋焊接,螺杆顶端低于地面标高1 cm。在螺杆的上端设双螺帽,下面螺帽用来调整标高,上面螺帽用来固定槽钢,槽钢中间相应处开长条形孔,以便螺杆穿入。槽钢上表面用水平仪找平,调节螺帽以使整个地坪平整,标高达到要求。支撑螺杆应在钢筋绑扎前埋设完成并充分固定,槽钢埋设数量应确保在浇筑混凝土进可以周转。如下图:

B-B剖面图(槽钢控制水平示意图)

6.4.2 地坪混凝土浇筑

地坪混凝土泵送工艺应充分做好准备工作确保连续浇筑,同时必须进行混凝土的凝结时间试验,事先了解混凝土初凝到终凝的时间,并使其适宜面层的抹光施工。浇筑混凝土时,以预埋槽钢标志为界,填满2根柄钢间的混凝土并振捣密实后即用刮尺靠在槽钢上将表面刮平,在处于不流动状态后卸下槽钢上的螺帽并取出槽钢,随即用混凝土填满拍实搓平,交由面层抹光施工班组施工。

6.4.3 面层抹光施工

本工程中我项目将采用超平整机械一次性磨光地面技术,在过去的工程实践中曾有过优良的评价,以下从该项技术的特点,工艺及机械设备方面进行说明,以利于指导施工,其特点主要有:

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购买设备的一次性投入较大;

容易保证成品质量:

平整、光滑、光洁;’

无裂纹、起皮;

工人的劳动强度低。

1施工顺序:

先粗磨:

1)混凝土初凝后,手轻压上去有手印时进行粗磨。

2)采用手扶式磨光机磨光,使表面平整、光滑,用两台磨光机对磨,尽量不在混凝土面上走动。

后精磨:

1)清理干净磨光机片上的残余混凝土浆。
2)采用双轴式磨光机进行。

3)操作人员技术要求高,熟练。

4)根据混凝土面层的硬度随时调整磨光机叶片的角度。

5)按混凝土的浇捣顺序,先整片进行磨光,控制好平整度,然后局部

进行磨光,使混凝土面更密实、平整、光滑、光洁。

混凝土的养护:

1)混凝土的养护采用养护剂,也作硬化剂,进行养护。

2)采用农用喷雾器将混凝土养护液喷洒在磨好的混凝土面上,严禁上人走动。

3)覆盖塑料薄膜。

2劳动组织及安全措施;

劳动力安排:

序号

人数

工作内容

备注

1

2

安装及拆除泵管

 

2

6

铲料¥平仓

 

3

2

用插入式振动棒进行振捣

 

4

2

用振动滚轴进行提浆

 

5

2

用刮尺刮平混凝土面,局部修整

 

6

2

粗磨及精磨

 

7

2

喷洒混凝土养护液履盖塑料薄膜

 

3质量安全管理:

1).做好质量和安全技交底

2). 施工前对各类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
3). 不准在机械周围吸烟,及堆放易燃易爆物品。

4).用模板或其它材料将预留洞口盖好。

5). 所有照明及机具用电电线不许拖地或直接与钢筋或钢管接触,必须用绝缘材料或竹杆架空。

6).混凝土灌车进出场派专人指挥和卸料。

6.5 机库地板缝及预埋件的施工控制措施

本工程机库大厅地坪混凝土厚度为400和250,由于面积大,按照设计要求地坪每隔近30米设一条地板缝,缝宽20,内填浸乳化沥青林丝板、嵌缝膏和防腐橡胶条。两块地板的拼缝表面边缘预埋L50*5不锈钢角钢。地板缝呈企口型,并设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带。

针对地板缝施工的特殊要求,将采用特制的定型钢模作为地板缝的成型构件,即将浇入混凝土中的预埋不锈钢角钢预先用螺栓固定在钢模上或已浇筑的角钢上,保证成型后的位置准确。如下图:


A-A剖面图

各块地板按照施工布置依秩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从而保证地板缝的顺直。

值得注意的是,定型钢模须待混凝土浇筑成型后拆除,以便将已折入模内的橡胶止水带折回,且在下一块地板混凝土浇筑前须将填缝材料及地板缝对映的另一条角钢用螺栓固定好,固定角钢用的螺栓待两边角钢定位牢固后,在浇筑成形后缝间部份须割除。

6.6 采用激光仪器进行大面积混凝土地坪平整度控制

本工程拟采用JDA95型多功能激光水平面仪,作业距离可达百米,形成动态的扫描激光水平面。可在液晶接收窗口上显示高、低、粗对准、精对准4种符号。激光束精度为±10″。

激光设备的设置与使用:

将扫描器周边的标志点对准铅直仪顶部周边的的标志点,消除装配误差影响,扫描电源开关接通后就自动扫描;

加装扫描器后的自动激光水平面仪应紧固于高度适当的三脚架上,确保激光水平面的可靠性;

激光设备与光电探测器之间应保证通视;

光电探测器应紧固于有底座的并能自立的直尺上;

当光电控制器显示高时,表示作业面超出标高,应铲去高出的混凝土。显示低时,则应该垫高。

6.7 混凝土防裂技术措施

水泥采用中、低水比热,干缩小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用坚固性良好,细度模数大于2.6,含泥量小于3%的中粗砂。

选用坚固性良好,针片状含量<15%,含泥量<1%的连续级配石子。

掺入高效减水剂,微膨胀剂和适量粉煤灰,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在满足强度,抗渗及和易性要求下,减少水泥和水用量,水灰比控制在0.4以内,坍落度在满足泵送条件下取12-14cm

合理组织混凝土的供应,缩短混凝土运输时间,到达现场时往罐体上喷水,及时卸料,输送泵料斗搭防晒棚,泵管全程裹湿麻袋,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

充分做好混凝土配合比试配优化技术工作,经多组试配,通过抗压强度和抗渗试验,调整优化,确定配合比。

模板浇水充分湿润,混凝土分层浇筑。

根据试块试压结果,准确控制拆模时间。

6.8 地漏及排水沟的找坡抹光抹光施工

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在地漏周围1米范围内做1%坡度,坡向地漏。”且地坪面做法为钢筋混凝土随捣随抹平压光,因此针对如何及时按要求做好地漏找坡,我项目将采取以下控制措施:

混凝土浇筑前按设计放坡要求,用镀锌圆钢制作如下图所示的控制器具,该器具预留出地漏的孔洞位置,按半径1米制作同心圆,在两个圆圈之间用镀锌圆钢进行焊接,由外圈向内圈按1%坡度放坡,内外圈周围各设若干根钢筋进行支撑,经严格调整控制器标高后,将支撑钢筋焊接在地坪钢筋上固定牢。

混凝土浇筑时,按控制器进行随浇随找坡,待混凝土浇筑达到压光要求后,按进行人工压光,该措施能有效及时地控制地漏周边的放坡,对保证地坪日后的正常使用有显著效果。

地坪找坡控制示意图

6.9 混凝土真空密实施工

混凝土真空吸水是利用真空设备(HZX-60型混凝土真空吸水机),借助于大气与真空的压力差,使混凝土表面受到挤压作用,将混凝土内复杂的游离水和空气排出,从而得到密实的混凝土。

吸水完毕后混凝土表面即可具有一定的初期强度(约0.2MPa),立即进行抹面,防止收缩裂缝。

吸水设备主要有真空泵和吸垫,根据机械使用要求准备并检查泵的密封情况是否完好,将吸垫平铺在振捣刮平的新浇混凝土表面上,板块要大于吸垫四周5~10cm,以便于封闭。接好导水管,开泵吸水,在ls内真空表逐步升高到400~500mm·kg,效果最佳,最大不应超过650mm·kg。吸水时间一般控制在18~25min即可。达到吸水要求后,吸垫四周掀开1~2cm使吸垫和导管的水吸尽,然后卷垫移至下一块作业面。

吸水完成后,立即抹压。在粗抹过程中如发现个别严重缺陷时要用相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补齐,以保证地面的平整度,并随时进行验收。流水段间的找平杠起掉之后,需用混凝土填平,再用1~1.5m木杠刮平。

地面养护

在常温下施工一般采用塑料薄膜及麻袋覆盖7d以上。

 


9 质量保证措施

1质量管理体系

为确保达到质量目标要求,项目将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以项目质安组为主体,本单位总工程师、质量安全科、监理、市质量监督总站实施逐级监督,单位各职能部门、各专业科室积极配合的多层次质量管理保证体系,全面控制每一个分项、分部工程质量。

实行目标管理,进行目标分解,按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把责任落实到相应的部门和人员。除单位质量监督部门和项目技术负责人外,现场另安排专职质监员跟班作业,分别对模板的制作安装、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施工作业进行跟踪监控,并严格按照单位质量体系文件规定,使项目各部门到各施工班组,层层落实质量职责,明确质量责任。

1.1 工程质量体系

1.2 工程质量总体控制体系

 

 

 

 

 

 

 

 

 

 

 

 

 

 

 

 

 

 

 

 

 

 

 

 

 

 

 

 

2质量职责

为保证体系的顺利实施,必须使相关人员职责明确。只有职责明确、控制严格的前提下,才能使质量管理体系落到实处。项目质量管理体系,作为我项目在本工程施工现场质量控制的直接实施者,在此,对我项目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质量职责予以明确:

2.1 项目经理的质量职责

项目经理作为项目的最高领导者,应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全面负责,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平衡进度计划,经济效益等各项指标的完成,并督促项目所有管理人员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确保《质量保证计划》的实施与落实。

2.2 项目总工程师(质量经理)的质量职责

项目总工程师作为项目的质量控制及管理的执行者,应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工作全面管理,从质保计划的编制到质保体系的设置、运转等,均由项目总工程师负责。同时,作为主任工程师应组织编写各种方案,作业指导书,施工组织设计,审核分包商所提供的施工方案等,主持质量分析会,监督各施工管理人员质量职责的落实。项目总工程师亦是项目的质保经理。

2.3 项目副经理的质量职责

项目副经理作为负责生产的项目主管领导,应把抓工程质量作为首要任务,在布置施工任务时,充分考虑施工难度对施工质量带来的影响,在检查正常生产工作时,严格按方案、作业指导书等进行操作检查,按规范、标准组织自检、互检、交接检等的内部验收。

2.4 质检人员的质量职责

质检人员作为项目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检查的主要人员应有相当的施工经验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并对发现的质量问题有独立的处理能力,在质量检查过程中有相当的预见性,提供准确而齐备的检查数据,对出现的质量隐患及时发出整改通知单,并监督整改以达到相应的质量要求。

2.5 施工工长的质量职责

施工工长作为施工现场的直接指挥者,首先其自身应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并在施工过程中随时对作业班组进行质量检查随时指出作业班组的不规范操作,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施工内容,并督促整改。施工工长亦是各分项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的主要编制者,并应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3质量检测

3.1 质量机测机构

为更好的做好项目的质量检测管理,我项目拟订质量检测机构如下:


3.2 施工质量控制点及检测方法

为便于工程的质量管理,我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对分项工程设立了质量管理点,并对其质量标准、对策和检测方法进行说明。在施工过程中,依据设立的质量控制目标,采用拟订的质量检测控制方法,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检控,以确保各分项工程质量目标的顺利实现。

 

 

 

 

 

 

 

 

 

钢筋绑扎工程质量控制点及检测方法

钢筋绑扎工程

目标

项目

检查项目

质量标准

品种和质量

钢筋翻样

按规范及设计要求

品种、质量

材质证明、试验报告

断料尺寸

按图纸及配料单

施工操作

执行工艺标准

钢筋保护

防止腐蚀生锈

钢筋成形

图纸和规范

钢筋焊接试件

施工规范

绑扎

牢固、不位

移、不变形

基层处理

调直、修整

画尺寸线

固定标准

操作工具

不变形

施工操作

执行工艺标准

定位卡及定位箍

尺寸、位置准确

焊接

按规范要求

作垫块

按规范要求

 

 

模板安装与拆除质量控制点及检测方法

工程

项目

班组

目标

分项

项目

管理点

设置

工艺标准

允许偏差(mm

对策措施

检查工具及检查方法

表面

平整、

垂直度

良好、

截面准

确、标

高无误

轴线

位移

模板底口

偏移

5

1.施工前检查上道工序质量,钢筋位置及放线位置是否准确。

2.及时更换有缺陷的模板,并予以修复。

3.加强工序自检

4.加强材料进出场管理及现场保养

5.连接件扣紧不松动

6.支撑点牢固可靠,损坏变形的钢龙骨、钢支柱不予使用。

用盒尺引测

检查

截面

尺寸

表面变形,

支撑不牢

+4

-5

用盒尺测量

检查

标高

底模标高不 准,支撑不牢

±5

用水准仪、拉线或用尺量检查

垂直度

模板上口偏移,支撑不牢

3

2m靠尺检查

平整度

小板板面平整度、组装大面平整度

5

2m靠尺检查

 

 

 

 

 

普通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点及检测方法

工程项目

分项

项目

管理点

设置

规范标准

对策措施

检查工具及检查方法

蜂窝

配合比,振捣

梁、柱上一处不大于100cm2,累计不大于200cm2;基础、墙上一处不大于200cm2,累计不大于400cm2

1.混凝土搅拌时,严格控制配合比

2.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大于2m,应分层捣固,并掌握每点的振捣时间

3.预留洞处应在两侧同时下料,采用正确的振捣方法,严防漏振

4.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及垫块位置

5.为防止钢筋移位,严禁振捣棒撞击钢筋,操作时不得踩踏钢筋

6.在模板上沿施工缝位置设置适当冲洗孔

尺量外露石子面积及深度

孔洞

下料,振捣

无孔洞

凿除孔洞周边松动石子,尺量面积及深度

露筋

保护层厚度,振捣

无露筋

尺量钢筋外露尺寸

缝隙

夹渣

振捣

无缝隙夹渣层

凿除夹渣层,尺量缝隙长度及深度

位移

混凝土

浇灌,

振捣

允许偏差值在5-15mm

1.模板固定牢固

2.位置线要弹准确,认真将吊线拉直,及时调整误差

3.模板应稳定牢固,拼缝严密,支撑系统牢固可靠

4.门洞口及预埋件位置正确无误

5.门洞口两侧混凝土对称均匀下料

6.振捣混凝土时,避免振捣钢筋、模板及预埋件

7.混凝土浇筑并初凝后,应及时进行养护,混凝土强度低于1.2Mpa时,严禁在混凝土面上走动和操作

 

尺量检查

平整度

振捣,

养护

框架允许偏差值为8mm,大模板允许偏差值为5mm

2m靠尺或楔形尺检查

垂直度

下料

允许偏差值为5mm

2m托线板或吊线和尺量检查

截面尺寸

振捣

允许偏差值为+5--2mm

 

标高

振捣

允许偏差值为

±10mm

 

 

 

 

 

砌体工程质量控制点及检测方法

工程项目

分项

项目

管理点

设置

规范标准

对策措施

检查工具及检查方法

砂浆

饱满,勾缝

均匀

保证砂浆饱满

水平缝不低于90%,竖直缝不低于60%

1.严格控制砂浆稠度,保证良好合易性

2.根据砌块尺寸计算排数,分好皮数

用百格网检查底灰饱满度

灰缝与皮数杆比较,用尺检查

墙面

平整

保证墙面平整

不大于8mm

1.挂线砌筑,拉线起线准确

2.砌筑中随时检查纠正

2m直尺和楔形尺检查

墙面

垂直

保证墙面垂直

不大于±5mm

1.施工前处理好基层

2.操作中随时检查纠正

1.2m托线靠尺板和直尺检查

2.用经纬仪或吊线和尺检查

门窗洞口位置准确

1.保证墙面刚度

2.拉结钢筋

窗位上下偏移不大于20mm,洞宽大小误差不大于±5mm

1.按设计要求设置混凝土带或拉结筋

2.墙体顶端与框架梁或板底作好稳定处理

用尺检查

 

抹灰工程质量控制点及检测方法

工程项目

分项

项目

管理点

设置

规范标准

对策措施

检查工具及检查方法

表面平整

达到高级抹灰要求

中级不大于4mm,高级不大于2mm

1.抹灰施工前加强对基层的清理及拉毛处理。

2.施工前加强对基层的浇水湿润。

3.严格控制砂浆的质量。

4.抹灰施工时,采用刮隔夜糙,分层抹灰的施工方法。

5.施工时严格控制收光的时间。

6.加强抹灰后的喷水养护,确保不过早失水。

7. 操作中随时检查纠正。

8.加强质量监督检查力度,适当加大奖罚力度。

2m靠尺和楔形尺检查

阴阳角垂直

达到高级抹灰要求

中级不大于4mm,高级不大于2mm

2m直尺和楔形尺检查或2m托线板检查

立面垂直

达到高级抹灰要求

中级不大于5mm,高级不大于3mm

阴阳角方正

达到高级抹灰要求

中级不大于4mm,高级不大于2mm

用阴阳角尺检查或用方尺和楔形尺检查

3.3 检测设备及试验设备配置

主要检测设备及实验设备、仪器配备表

序号

仪器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备注

1

2000kN压力试验机

NYL-2000D

1

 

2

10 T压拉两用试验机

WE-100

1

 

3

100T万能材料试验机

WE-100T

1

 

4

美国核子密度仪

MC3

1

 

5

电动抗折试验机

DK2-5000型

1

 

6

万能机械杆支架总成

 

1

 

7

万能试验机钳口

100T

1

 

8

万能试验机弯曲支座总成

 

1

 

9

新拌混凝土测试仪

FCTl01

1

 

10

钢筋保护层测定仪

CM9

3

 

11

显微镜裂缝测试仪

英国

1

 

12

屋面巡回检测仪

美国

1

 

13

钢筋锈蚀测定仪

美国

5

 

14

电子分析天平

100g 

1

 

15

旋转式粘度计

 

1

 

16

冷冻真空干燥试验机

 

1

 

17

砂浆试模

70.73联六双排

1

 

18

混凝土试模

1003

10

 

19

混凝土试模

1503联三

3

 

20

混凝土抗折试模

1502X550

1

 

21

混凝土抗渗试模

φ1503

1

 

22

新标准击实仪

DDJ-1

1

 

23

土壤含水率测定仪

TS4

1

 

24

长杆取土器

 

1

 

25

短杆取土器

 

1

 

26

环刀法容重试验仪

 

1

 

27

动力触探仪

LJ892B

1

 

28

水份含量测定仪

PW1(砂子)

1

 

29

含水量快速测定仪

HKC30型(土壤)

1

 

30

分样筛振摆仪

ZBSX-92φ300

1

 

31

砂石筛7只套

200 0.1610镀锌

1

 

32

分样筛10只套

200 0.074——0.94

1

 

33

土壤筛9只套

φ300 0.110

1

 

34

水泥振动座

三通水表喷头

1

 

35

热恒温鼓风干燥箱

101B-6型

1

 

36

取土环刀

2003容积

1

 

37

石子压碎仪

 

1

 

38

针片状规准仪

新规范

1

 

39

裂缝观察放大镜

5倍

1

 

40

2自读靠尺

JZKC2

10

 

41

2托线板靠尺

JZC6

10

 

42

坍落度筒

100×200×300

5

 

43

坍落度标尺

 

5

 

44

水灰比测定仪

 

1

 

45

砂浆稠度仪

 

1

 

46

水泥稠度仪

0~70mm

1

 

47

砼保护层测定仪

HBR84A

5

 

48

砂浆渗透仪

SS15

1

 

49

新水泥雷氏沸煮箱

SZ31

1

 

50

砼抗渗仪

HS40

1

 

51

水泥标准养护箱

SBY40B型

1

 

52

砼钻孔取样机

不带钻头

1

 

53

砼贯入阻力测定仪

HG-80

1

 

54

混凝土抗压夹具

40×40mm

4

 

55

砂浆凝结时间测定仪

ZKS100型无锡

1

 

56

砂浆回弹仪

50 

1

 

57

砖回弹仪

50型 

1

 

58

砼回弹仪

XC3-A型 

1

 

59

水泥筛分设备

0.08mm 

21

 

60

水泥比表面仪

透气仪

11

 

61

水泥凝结时间测定仪

维卡仪

11

 

62

摇筛机

 

11

 

63

砂浆沉入度测定仪

150mm,重300±2g

31

 

64

砂分标准筛

圆孔筛和方孔筛

2

 

65

石分标准筛

圆孔筛

2

 

66

砂浆抗渗仪

SS15型

1

 

67

砂浆抗渗试模

上径70mm,下径80mm

3

 

68

单卧轴强制式砼搅拌机

STD-60

1

 

69

砂浆搅拌机

JJ-5

1

 

70

高温炉

800OC~1600OC

1

 

71

PH计

酸、碱测定仪

1

 

72

架盘天平

HC-TPⅡ-50

3

 

73

台秤

TGT-100

2

 

74

比重计

1.0~2.0

2

 

75

水准仪

 

4

 

76

2m托线板

铝合金

8

 

77

2m靠尺

铝合金

8

 

78

经纬仪

 

4

 

79

线锤

 

10

 

80

灰缝百格网

检查砌体灰缝用

8

 

81

小锤

检查空鼓用

8

 

82

楔型塞尺

检查墙面平整度用

8

 

83

阴阳角方尺

检查墙面阴阳角用

8

 

 

3.4 地基及结构工程质量检查要点

3.4.1 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采购应保证质量、满足工程的需要,进入现场后,应重点检查下列内容。

原材料、设备的技术文件。

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设备的检验报告及保管储存条件。

现场计量器具的运行。

抽样检验试件制作、验证情况。

3.4.2 地基与结构工程施工技术与质量资料应保证真实、有效、完整和及时,并应重点检查下列内容。

施工组织设计及技术交底(包括季节施工情况)。

建筑物定位、标高、结构尺寸、轴线。

施工试验、施工及预检记录。

隐蔽工程检查记录。

地基、基础及主体结构验收记录。

设计文件、设计变更及洽商记录。

3.4.3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应重点检查下列内容。

1模板

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关系;模板及其支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混凝土构件的拆模时间控制。

2钢筋

主要受力钢筋的级别、种类、直径、根数和间距;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钢筋连接、锚固、接头位置及数量;受力钢筋的位置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3混凝土

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称量,拌制工艺及坍落度;混凝土的运输、浇筑、振捣分层厚度;施工缝的留置位置及处理;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和非破损检测。

3.4.4 砌体结构工程应重点检查下列内容。

1砌筑砂浆

砂浆的拌制,配合比及使用情况;砂浆试块数量及成型、养护。

2砌筑质量

砌块的含水率;皮数杆的位置及标注;组砌方法、形式;纵横墙交接及转角处留槎形式;灰缝厚度及砂浆饱满度。

3圈梁、构造柱混凝土

4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4.1 工程“创优”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结构达到清水混凝土的要求,为装修打好基础,在结构施工质量标准上,本工程拟定为清水混凝土。混凝土表面平整度、垂直度、阴阳角垂直度等,要求达到中级抹灰要求,电专业墙体及顶板电盒要求一次预埋安装到位。因此,在结构施工时,对钢筋、模板、混凝土工程进行系统、细致的过程控制,在其细部节点部位采取多项行之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以过程精品确保结构的整体精品。

4.1.1 采用新工艺及新技术,提高施工技术含量

机库地坪为现浇混凝土地面,采用机械打磨混凝土地面一次成型施工技术。施工方法为用人工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振捣、表面抹平,在混凝土强度达到终凝时,用打磨机进行混凝土表面的磨光成型,最后机械进行混凝土分格缝的切割施工。机库地坪表面整体平整度误差为2㎜,分格缝通畅、平直、深浅一致、混凝土表面无裂纹,观感效果好。

4.1.2 从管理入手,为创优工作做好后盾

1编好施工技术方案、预控工程质量

施工方案作为施工策划的前期工作,在工程质量管理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从施工方案编制的广度、深度入手,注重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实用性及对工程质量的预控通用,设立完整、畅通的施工方案管理通道,增强技术对施工的指导力度,使施工技术有效地渗透到施工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各个方面。其次根据工程施工不同阶段,编制《结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装修施工成型标准》等质量标准性文件,以施工节点图例为主,重点描述节点的施工方法、可操作要点、成品效果及要达到的质量标准,对工程质量预控起到良好的作用。

2严格实行施工样板管理制度,深化技术交底

《实行样板管理办法》是工程质量管理上的主要举措之一,把样板施工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施工质量的最终考评,而将其扩展到施工过程中各道工序施工程序的正确性、合理性的确认,使参与样板施工的分包队伍,在实施中接受技术标准、质量标准的培训,统一操作程序、统一施工做法、统一质量验收标准,为推广施工后的质量过程控制提供可靠的保证。

3提高内部质量验收标准,加大过程控制力度

为保证工程质量,实现过程精品,根据本工程的施工特点及质量目标,编制高于国标的项目质量验收内控标准,并加大质量过程检查密度及实测点数,由常规的质量抽检,变为普查。

在工序验收管理上设立内部三级检查制度,实行内部质量验收的层层把关。通过内部三级检查制度的实施,有效地控制施工质量。

4协调管理土建与机电专业的各项工作

土建与机电专业协调管理的好坏,是工程质量保证的基础。施工前,土建与水电技术人员就施工图纸进行叠加,找出土建与水电设计矛盾的地方,并予以解决,避免施工时的被动。在施工过程管理中,定期召开土建与水电专业工程协调会,两个专业在施工方法、交叉配合、质量标准、工程计划等各个方面进行充分的沟通,使各级管理人员在施工中形成全面的施工管理概念缩短工期、确保施工质量。一、

4.2 施工过程中的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模式,以质量为中心所制定的保证质量达到要求的循环系统,其设置可使施工过程中有据可依,但关键是在于运转正常,只有正常运转的质保体系,才能真正达到控制质量的目的。而质量保证体系的正常运作必须以质量全面质量管理控制体系来予以实现。

4.2.1 施工过程全面质量管理控制体系的设置

施工全面质量管理控制体系是按科学的程序运转,其运转的基本方式是PDCA的循环管理活动,它是通过计划、执行、检查、总结四个阶段把经营和生产过程的质量有机地联系起来,而形成一个高效的体系来保证施工质量达到工程质量的保证。

首先,以我们提出的质量目标为依据,编制相应的分项工程质量目标计划,这个分目标计划应使项目参与管理的全体人员均熟悉了解,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在目标计划制定后,各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应编制相应的工作标准并对施工班组交底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方式、方法的调整,以使工作标准完善。

再次,在实施过程中,无论是施工工长还是质检人员均要加强检查,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以使所有质量问题解决于施工之中,并同时对这些问题进行汇总,形成书面材料,以保证在今后或下次施工时不出现类似问题。

最后,在实施完成后,对成型的建筑产品或分部工程分次成型产品进行全面检查,以发现问题、追查原因,对不同产生原因进行不同的处理方式,从人、物、方法、工艺、工序等方面进行讨论,并形成改进意见,再根据这些改进意见而使施工工序进入下次循环。

在本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我项目将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既TQM活动),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管理,并对重点和难点部位进行重点攻关,力争本工程质量达到鲁班奖质量标准。TQM小组活动程序如下:

阶段

       

P(计划)

 

 

 

 

 

 

 

 

 

D(执行)

 

 

 

 

 

 

C(检查)

 

A(总结)

 

4.2.2 全面质量控制体系运转的保证

项目领导班子成员应充分重视施工质量控制体系的运转的正常,支持有关人员开展的围绕质保体系的各项活动。

配备强有力的质量检查管理人员,作为质保体系中的中坚力量。

提供必要的资金,添置必要的的设备,以确保体系运转的物质基础。

制定强有力的措施、制度,以保证质保体系的运转。

每周召开一次质量分析会,以使在质保体系运转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理和解决。

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使本工程的施工质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4.2.3 全面质量控制体系的落实

施工质量控制体系主要是围绕“人、机、物、环、法”五大要素进行的,任何一个环节出了差错,则势必使施工的质量达不到相应的要求,故在质量保证计划中,对这施工过程中的五大要素的质量保证措施必须予以明确地落实。

1“人”的因素

施工中人的因素是关键,无论是从管理层到劳务层,其素质责任心等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本工程的施工质量。故对于“人”的因素的质量保证措施主要从:人员培训、人员管理、人员评定来保证人员的素质。

在进场前,我们将对所有的施工管理人员及施工劳务人员进行各种必要的培训,关键的岗位必须持有效的上岗证书才能上岗。在管理层积极推广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加强现代信息化的推广;在劳务层,对一些重要岗位,必须进行再培训,以达到更高的要求。

在施工中,我们即要加强人员的管理工作,又要加强人员的评定工作,人员的管理及评定工作应是对项目的全体管理层及劳务层,实施层层管理、层层评定的方式进行。进行这两项工作其目的在于使进驻现场的任何人员在任何时候均能保持最佳状态,以确保本工程能顺利完成。

2“机”的因素

进入现代的施工管理,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为工程更快、更好地完成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机械对施工质量的影响亦越来越大,故必须确保机械处于最佳状态,在施工机械进场前必须对进场机械进行一次全面的保养,使施工机械在投入使用前就已达到最佳状态,而在施工中,要使施工机械处于最佳状态就必须对其进行良好的养护、检修。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将制定机械维护计划表,以保证在施工过程中所有的施工机械在任何施工阶段均能处于最佳状态。

3“物”的因素

材料是组成本工程的最基本的单位,亦是保证外观质量的最基本的单位,故材料采用的优劣将直接影响本工程的内在及外观质量。“物”的因素是最基本的因素。为确保“物”的质量,我们必须从施工用材、周转用材进行综合地落实。

4“环”与“法”的因素

“环”是指施工工序流程,而“法”则是指施工的方法,在本工程的施工建设中,必须利用合理的施工流程,先进的施工方法,才能更好、更快地完成本工程的建设任务。在本《施工组织设计》中,我们已对施工流程及施工方法作了介绍,其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合理性,但在施工过程中能否按《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有关内容进行全面地落实才是确保本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只有建立良好的实施体系、监督体系才能按既定设想目标完成本工程的施工任务。

4.3 施工阶段性的质量保证措施

施工阶段性的质量保证措施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并通过这三阶段来对本工程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进行有效的阶段性质量控制。

1事前控制阶段

事前控制是在正式施工活动开始前进行的质量控制,事前控制是先导。事前控制, 主要是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编制《质量保证计划》,制定现场的各种管理制度,完善计量及质量检测技术和手段。对工程项目施工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进行质量检查和控制,并编制相应的检验计划。

进行设计交底,图纸会审等工作,并根据本工程特点确定施工流程、工艺及方法。对本工程将要采用的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新材料均要审核其技术审定书及运用范围。检查现场的测量标桩,建筑物的定位线及高程水准点等。

2事中控制阶段

事中控制是指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质量控制,是关键。主要有:

完善工序质量控制,把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都纳入管理范围。及时检查和审核质量统计分析资料和质量控制图表,抓住影响质量的关键问题进行处理和解决。

严格工序间交接检查,作好各项隐蔽验收工作,加强交检制度的落实,对达不到质量要求的前道工序决不交给下道工序施工,直至质量符合要求为止。

对完成的分部分项工程,按相应的质量评定标准和办法进行检查、验收。

审核设计变更和图纸修改。

同时,如施工中出现特殊情况,隐蔽工程未经验收而擅自封闭,掩盖或使用无合格证的工程材料,或擅自变更替换工程材料等,主任工程师有权向项目经理建议下达停工令。

3事后控制阶段

事后控制是指对施工过的产品进行质量控制,是弥补。按规定的质量评定标准和办法,对完成的单位工程,单项工程进行检查验收。

整理所有的技术资料,并编目、建档。

在保修阶段,对本工程进行回访维修。

4.4 各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措施

   施工计划的质量控制

在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阶段性进度计划、月施工进度计划等控制计划时,应充分考虑人、财、物及任务量的平衡,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和施工计划,合理配备各施工段上的操作人员,合理调拨原材料及各周转材料、施工机械,合理安排各工序的轮流作息时间,在确保工程安全及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工期抓上去。

鉴于本工程工程量大工期紧,故在施工中应树立起力争鲁班奖工程为本工程的最高宗旨。如果工期和质量两者发生矛盾,则应把质量放在首位,工期必须服从质量,没有质量的保证也就没有工期的保证。

综上所述,无论何时都必须在项目经理部树立起安全质量放首位的概念,但工期的紧迫,就要求项目部内的全体管理人员在施工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熟悉施工工艺,了解施工流程,编制科学、简便、经济的作业指导书,在保证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编制每周、每月直至整个总进度计划的各大小节点的施工计划,并确保其保质、保量地完成。

4.5 原材料质量保证措施

施工材料的质量,尤其是用于结构施工的材料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结构安全,因此,我项目在本工程施工过程中,将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作为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在原材料的质量保证上,我项目主要从严格验收、及时送检、正确保存几方面对原材料质量进行控制。

4.5.1 材料的进场、验收

各种材料进场时,一定要求供应商随货提供产品的合格证或质保书及出厂检验报告;同时对钢材、水泥等及时做复试和分析报告,只有当复试报告、分析报告等全部合格方能允许用于施工。

对于甲供材料,我们同样以以上办法进行严格控制。无论是甲供还是自购材料,如不合格,坚决退货,不得在施工现场出现。

为保证材料质量,材料管理部门将严格按程序文件规定及相关质量体系文件进行操作及管理。对采购的原材料构(配)件半成品等,均要建立完善的验收及送检制度,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现场,更不允许不合格材料用于施工。

在材料供应和使用过程中,必须做到“四验”、“三把关”。即“验规格、验品种、验数量、验质量”、“材料验收人员把关、技术质量试验人员把关、操作人员把关”,以保证用于本工程上的各种材料均是合格优质的材料。

为保证材料验收工作中的客观性,材料的进场检验由材料员及试验员共同负责进行。材料员负责材料的外观质量检验,试验员负责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检验。

对于周转材料进场后,我项目将及时向总承包管理部门及本工程建设单位委托的监理公司进行报验,以保证周转材料的使用也是在受控状态,为本工程的施工质量提供保证。

4.5.2 材料的检验

所有材料必须严格按照材料检验的相关制度,进行材料的送检。

本工程原材料的试验检验由我局试验室、工程所在地的质量检测机构及业主指定试验机构负责完成。

所有材料的抽检必须严格执行《广州地区建设工程材料质量监督抽检暂行办法》之有关规定执行。

材料检验机构的选择将根据业主要求,由本工程的工程质量监督站所属的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承担。

材料的送检,严格执行见证取样制,其见证工作由本工程建设单位委托的相关见证人员进行执行。抽检试件,必须有见证人员签字,并加盖见证章。

本工程中,我项目将依据相关管理文件,对常规材料,按同种材料实验总次数的5%进行抽检,若业主对抽检比例有更高时,我项目将与业主、监理公司协商后执行。

若合同规定某项材料需独立试验机构进行检验和试验,我项目试验员将及时进行安排,确保对工程施工不造成影响。

对于送检材料,项目材料员要及时通知试验员进行送检,并在材料合格证上标明代表批量、使用部位、生产厂家,以便于材料的可追述性。

4.5.3 材料的储存、保管

合格材料进场后,为保证施工生产中使用时的材料仍为合格材料,在施工生产过程中,要注意对材料的正确保管,对此,我项目对其保管工作进行如下简要叙述:

材料的使用必须在材料有效期内使用完毕。

材料的堆放应依据施工平面图要求堆放在坚硬、平整的场地中,避免材料的不必要损坏。

对于周转材料的保存,除堆放整齐外,还应保证使用时质量,确保施工质量及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钢材的堆放应分批、分规格进行堆放,并做好标识,避免使用过程中的混用,影响工程质量。

对于施工现场的原材,应在满足工程施工需要的前提下,不宜过多存放,若存放较多,出现了生锈现象,必须进行除锈处理后,并经监理公司同意后,方能用于施工。对于生锈较为严重的,将不允许用于本工程的施工生产。

水泥必须存放在水泥仓库中。水泥仓库必须不漏风不漏雨,同时必须铺设不小于25cm高的架空防潮层,离墙不小于30cm,袋装水泥的堆放高度不大于十二包。

4.6 模板工程质量保证技术措施

1模板安装必须要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拼缝严密,模板最大拼缝宽度应控制在1.5mm以内。
2为了提高工效,保证质量,模板重复使用时应编号定位,清理干净模板上砂浆,刷隔离剂,使混凝土达到不掉角,不脱皮,表面光洁。
3精心处理柱、梁、板交接处的模板拼装,做到稳定、牢固、不漏浆。
4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和预留孔洞均不得遗漏,安装必须牢固,位置准确,其允许偏差均应控制在允许值内。
5模板的安装质量(包括刚度、强度和稳定性);模板的平整度、垂直度、截面尺寸、标高、接缝等。
6施工前检查上道工序质量,钢筋位置及放线位置是否正确;及时更换有缺陷的模板,并予以修复,加强工序自检,加强出场管理及现场保养;连结件扣紧不松动;支撑点牢固可靠,损坏变形的钢龙骨、钢支柱不予使用。

模板工程质量控制程序见下图:

 

 

 

 

 

 

 

 

 

 

 

 

 

 

 

 

 

4.7 钢筋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进入施工现场的钢筋必须要有出厂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由材料员和质检员按照规范标准分批抽检验收,合格后方能加工使用。
2钢筋的规范、数量、品种、型号均应符合图纸要求,绑扎成形的钢筋骨架不得超出规范规定的允许偏差范围。
3钢筋的接头焊接必须按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进行焊接和搭接,钢筋焊接的质量符合验收规范规定。
4混凝土浇筑时,对钢筋尤其是柱的插筋进行跟踪测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5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使其熟悉施工规范要求和基本常识;认真执行工艺标准,严格按技术交底要求施工;严格按照图纸和配料单下料和施工,弯钩朝向应正确;施工前应预先弹线,检查基层的上道工序质量,加强工序的自检和交接检查;对使用工具经常检测和调整,并检查焊接人员有无上岗证;正式施焊前须按规定进行焊接工艺试验,同时检查焊条、焊剂的质量,焊剂必须烘干;对倾斜过大的钢筋端头要切除,焊后夹具不宜过早放松,根据钢筋直径选择合适的焊接电流和通电时间;每批钢筋焊完后,按规定取样进行力学试验和检查焊接外观质量。
6技术人员出具复试报告和作业指导书,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在施工中监督执行情况,把住翻样质量关;材料人员必须出具出厂质量证明,材料入场必须检查有无腐蚀和变形,并查对数量和尺寸;质检员要跟班检查质量,监督班组自检、互检和交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把住质量关;工长监督施工,合理安排人力,协调各工种的配合;操作人员应按作业指导书精心施工,技术交底要求做好自检。
7设专人看护,严禁踩踏和污染成品,浇筑混凝土时设专人看护和修整钢筋,焊接前配备灭火人员和灭火设备。

钢筋工程质量控制程序见下图:

 

 

 

 

 

 

 

 

 

 

 

 

 

 

 

 

 

 

 

 

 

钢筋工程质量程序图

4.8 混凝土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工程施工要力争一次成优、一次合格,必须以预防为主,加强因素控制,确定关键、特殊过程的管理点,实施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动态管理。
2混凝土工程为关键过程,应先编制相应的作业指导书,工序管理点应主要控制钢筋、模板和混凝土浇筑三个工序的施工质量。
3包括水泥的品种、标号和砂、石、外加剂的质量;搅拌时应重点配合比、原材料计量、坍落度;浇筑时应重点控制浇筑高度和振捣棒插放间距、深度、顺序。
4检查原材料出厂合格证和试验报告,必须保证各项材料指标的稳定性;搅拌时应严格控制配合比、原材料计量和坍落度;浇筑前应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注意固定垫块,垫块位置必须合理,分布均匀;下料连续,掌握每点的振捣时间;预留洞处应在两边分别振捣密实,使用正确的振捣方法,严防漏振;钢筋密集位置进行混凝土浇筑,应选配适当的石子;为防止钢筋变形,振捣时严禁振捣撞击钢筋,操作不得踩踏钢筋,预埋件应绑扎或焊接固定牢靠,防止脱落;在模板上沿施工缝通条开口,混凝土浇筑前用水冲洗;混凝土浇筑后12h内覆盖浇水养护,待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后方可在已浇筑的结构上作业;厚板混凝土浇筑时应根据工程特点采用分段分层施工;控制每次浇筑厚度,超过2m时应加串筒、溜管等,特殊情况时预留后浇施工缝;大体积构件的保温应经热工计算并覆盖养护,高温季节砂、石等骨料应经热工计算降低入模温度并选用水化热低的硅酸盐水泥,使用缓凝剂、减水剂,选择适当的砂石级配,减小水泥用量以降低水化热。
5选择优质砂子、石子、水泥和外加剂,使用时,严格按照砂、石、水泥、外加剂配合比配料过秤,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6混凝土配合比按设计要求进行试配,该工程由搅拌站中心试验室来完成。
7混凝土浇筑若遇雨天时,应及时调整混凝土配合比,备足防雨棚布,并做好已浇混凝土保护。
8后浇带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留置,并按规范要求认真处理和施工。
9混凝土浇筑前,模板内部应清洗干净,严禁踩蹋钢筋,踩踏变形的钢筋应及时地在浇筑前复位。下落的混凝土不得发生离析现象,应保证好混凝土表面层养护工作,由专人负责。
10
对班组进行施工技术交底,浇捣实行挂牌制,谁浇捣的混凝土部位,就由谁负责混凝土的浇捣质量,要保证混凝土的质量达到内实外光。混凝土工程质量预控如下图所示。

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程序图

 

4.9 其它质量措施

1对主要的分项工程(模板、钢筋、混凝土)实行质量预控。
22、严格质量检查验收,各班组在自检、互检的基础上进行交接检查,上道工序不合格决不允许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3所有隐蔽工程都应按规定填写隐蔽工程记录,并以监理、市质检站及施工单位三方共同签字认可之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4每层放线均采用经纬仪测量放线,不得借用下层轴线或用线坠往上引线,以防柱子位移,每层放线后坚持做好复检。

5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5.1 裂缝防治措施

5.1.1 结构裂缝防治措施

1楼板

纵向受力钢筋配筋率>0.2%,受力钢筋及分布钢筋间距<200,有条件应采用双层板筋,伸缩缝(或后浇带)间距<30m~40m

沿梁助方向的构造负筋,在主次梁相交处不能省去,应重叠布置,伸入板的长度大于板计算跨度的1/4 。间距<200

板角应设双层双向加强钢筋或设幅射筋。

楼板开洞设加强筋,大洞口要用边缘构件(小梁)加强。

为保证板支座(尤其是阳台、雨蓬及檐口挑板)负筋位置准确,在板中布置一定数量的“马蹬筋”。

板混凝土浇筑原材料质量要求及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同地下室外墙防裂措施。

混凝土浇筑前、清除垃圾、泥土、油污,合理组织施工,禁止产生冷缝,施工缝严格按施工规范处理,用平板振动器(禁用插入式)捣实,板混凝土面宜刮平,并二次抹压密实。

用麻袋或薄膜在4~12h内用覆盖法保温保湿养护不少于7d,不宜用浇水法养护,掌握合适的拆模时间(压试块确定),不得过早拆模,禁止过早上人(未达12N/mm2)或承受较大施工荷载。

2

纵向受力钢筋配筋率>0.2%,伸缩缝(或后浇带)间距<30m~40m

梁高超过700,须在梁两侧设腰筋,沿高度间距<200,直径>10,梁下部钢筋保护层应控制准确,不宜超厚,任何时候不得>40mm

梁混凝土浇筑原材料质量要求及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同地下室外墙防裂措施。

混凝土浇筑养护同板防裂措施,跨度>8m的梁,混凝土达100%强度才能拆模。

5.1.2 建筑裂缝防治措施

1砌体(砖、砌块)

材料要求

有关材料要求如下:

其砌筑应符合《砖石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3-83)的规定;

加气混凝土砌块应符合《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GB11968-89)的有关规定;

其砌筑应符合《蒸压加气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17-84)及《混凝土空心小型砌块建筑技术规程》(JGJ/T14-95)的规定。

进入现场的烧结砖及加气混凝土砌块应具有生产资格证(或生产许可证)、产品出厂合格证及取得《广州市墙体材料使用许可证》,否则不准使用,并按有关规定要求有鉴证抽样送检,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砌筑砂浆用的水泥应有产品出厂检验报告及取得《广州市水泥准用证》,并经有鉴证送检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同品种水泥,不得混用。

配制砂浆用砂,宜用中砂,并应过筛、不得含草根、废渣等杂物,含泥量<5%,并不得超标。

砌筑砂浆用的石膏,采用块状生石灰淋制时,块状生石灰应符合《建筑生石灰》(JC/T479)要求,淋制时用孔径不大于3mm×3mm的筛网过滤,熟化时间>7d,严禁使用含有未熟化颗粒、脱水硬化的石灰膏,由块状生石灰磨细得到的生石灰细粉,其细度用0.08mm筛的筛余量不应大于15%,制作电石膏的电石渣经20min加热至70,没有乙炔气味,方可使用。消石灰粉不得直接用于砌筑砂浆,石膏配制时的稠度应为120±5mm

配制砂浆宜掺入外加剂和粉煤灰,其掺量由试验室经试配确定,拌合用水应是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禁用现场污水拌砂浆。

砌筑砂浆配合比应符合《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98-96)的规定,由试验室经试配确定,按重量比表示,应采用机械现场集中方式拌合,不宜用人工在砌筑点分散拌合,拌合时间在投料完毕后不得<2min,砂应随拌随用,分层高<30mm,稠度宜为6~8cm,若出现泌水现象,在使用前再次拌合。

2建筑构造

建筑设计应采用1M的基本模数,即砌体长度和高度均应是100的倍数。

门窗洞边200内的砌体用大于M5的砂浆或C15细石混凝土填实砌块孔洞,窗台处加设钢筋混凝土窗台板或窗台下设水平钢筋用M10水泥砂浆抹平至设计标高,门窗顶如有砌体,应加设过梁(钢筋混凝土过梁),若过梁端部与混凝土柱、墙直接相接,应设角钢支座支承过梁。

砌体内设置的暗管、暗线、暗盒、洞口、沟槽应考虑避免打洞凿槽,宜采取先施工管线盒等,后砌体埋入管盒的方法,或采取在填充墙上设钢筋混凝土柱、梁的方式埋入管线,在已砌墙体上开槽,应用专用的凿槽工具或用切割机开槽,禁止人工凿打。

砌体墙与混凝土柱、墙应拉结牢固,没柱或墙高度每600(或符合砌块模数)预留2f6拉结钢筋,伸入墙内>600,预留拉结筋有四种方法:a、预埋铁脚法;b预留钢筋法;c、账锚螺栓加钢板法;d、贴模筋法。

砌体墙长度>5m,加构造柱,高度>4m,加圈梁、墙体与梁、板、柱结合处的扶灰层中,沿缝长方向加宽>200的钢网作防裂处理,并绷紧钉牢。

在钢筋混凝土屋面上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并在结构封顶后,及时施工保温、隔热层,不宜暴露时间过长。这是防止顶层砌体墙开裂现象的有效措施,屋顶女儿墙不宜采用砌墙,应采用钢筋混凝土女儿墙,屋面刚性层不应顶紧女儿墙,两者间应留设伸缩缝,防止屋面刚性层伸缩使女儿墙根部产生裂缝。

以上建筑设计要求与设计施工图不符时,应在图纸会审时及施工前向有关方提出并采取相应措施落实解决。

3砌体施工

砌块堆码高度不超过1.6m,场地平整、不积水,装卸时严禁翻斗倾卸和丢掷,砌筑前按砌块尺寸计算皮数和排数、编制排列图,不得使用龄期不足28天,潮湿、破裂、不规则,表面污染的砌块。

砌筑时应控制砌块含水率,红砖为10~15%,混凝土空心砌块为5~8%,加气混凝土砌块为适当,雨天施工须防止雨水直接冲淋砌体,不得使用被雨水湿透的砌块,墙体材料宜保持均一性,若需镶砌,宜采用与原砌块物理力学性能相近的混凝土预制块。

砌筑时清扫墙体下楼面,不得有杂物,并湿润满铺底灰,砌块须错缝砌筑,上下皮搭接长度不宜小于90mm或砌块长度的1/3,否则在灰缝中设拉结筋(),铺灰宜用铺灰器,一次铺灰长度不超800,铺灰后立即放砌块,可用木锤敲击摆正,如砌后需移动砌块,须铲除原有砂浆重砌,不得随意撬动已砌好的砌块或打洞凿槽,切锯砌块用专用工具,不得用瓦刀砍劈,否则砌块宜缺梭掉角。

灰缝应横平竖直,砂浆饱满,水平缝不低于90%,竖缝不低于70%,竖缝宜用内外临时夹板灌缝,严禁干砌再水冲灌缝,边筑边勾缝,不得出现暗缝,严禁有透亮缝,灰缝厚度应均匀,控制在8~12mm

日砌高度控制在1.8m,最上二皮应隔日砌筑,待下部砌体变形沉实稳定后再砌,最上一皮应用辅助实心小砌块(或红砖)45°斜砌挤紧混凝土梁板底,空隙用砂浆填实,墙体留槎应留斜搓,如留直搓,沿高度600设置2f6拉结钢筋伸入墙内600,并留成“马牙搓”。

 

 

 

 

 

 

 

 

 

 

 

 

砌体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产生的部位

产生的原因

防止的措施

 

 

 

墙柱交界处竖向裂缝

1、墙柱间隙过大;

2、砌块与柱间灰缝不饱满;

3、砌块收缩(含水率大,未到28天龄期)

4、砂浆干缩;

5、未按规定设置拉结筋;

6、抹灰层干缩。

1、砌块靠紧柱壁,减少灰缝厚度;

2、改善砂浆和易性,砌筑时灰缝饱满密实;

3、控制砌块含水率,龄期符合要求;

4、控制抹灰层厚度,分层抹灰,配合比、操作;

5、砌墙按规定锚入拉结筋;

6、沿墙柱交界处挂钢网防裂。

 

 

墙梁板交界处水平裂缝

7、最上皮砌块未斜砌顶紧;

8、砌体沉缩过大;

9、墙梁板交界处灰缝不饱满;

10、墙梁板交界处灰缝过厚

234

7、采用实心辅助砌块45°斜砌顶紧;

8、控制日砌高度及顶层填砌时间;

9、沿交界处挂钢网防裂;

墙中部砌块周围裂缝、台阶形裂缝、纵横向裂缝

11、砌体收缩不匀(砌块灰缝、扶灰层干缩变形不一致)

12、采用不同材料砌筑;

13、砌体沉降不均匀;

2348

10、控制墙体长度、高度,超过规定加构造柱及圈梁;

11、加钢网防裂;

12、用相同性质材料砌筑填塞;

墙与楼面交界处水平裂缝

14、第一皮砌块下未满铺砂浆

13、满铺砂浆,砌块坐浆饱满;

埋设暗管、暗线处裂缝

6;

15、抹灰过早过厚未分层操作;

16、灰浆配合比不当用水量过大;

17、砂浆填塞不紧固;

14、填塞砂浆固化后再抹灰,并沿线位置加防裂网;

 

女儿墙与屋面交界处裂缝

18、构造不合理;

19、墙体与屋面不同材料的温差、收缩变形不同;

11;

15、做好屋面刚性层、隔热层和女儿墙交接处的留缝和防水处理,减少温度应力和温差变形,采用钢筋混凝土女儿墙;

门窗洞边角处裂缝

34121718

211

16、加混凝土窗台板或水平钢筋,加钢筋混凝土过梁,加混凝土边框。

4墙体抹灰

墙体抹灰应符合《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GJ73-91)的规定;

抹灰砂浆用的水泥应有产品出厂检验报告及取得《广州市水泥准用证》,并经有鉴证抽样送检合格后,才能使用,不同品种水泥,不得混用;

抹灰用的砂应用中砂,使用前过筛,不得含有杂物,含泥量<5%,不得超标;

抹灰砂浆用的石灰膏应用块状生石灰淋制,淋制时用孔径<3mm×3mm的筛过滤,熟化时间15d,罩面时30d,石灰膏可用磨细生石灰粉代替,细度应通过4900/cm2筛,罩面时熟化时间>3d

拌合用水是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禁用现场污水拌砂浆。

扶灰砂浆品种应符合设计要求,其配合比、稠度、性能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抹灰砂浆应具有良好和易性,并有一定粘结强度,其保水性即分层度为1~2cm,过低过高均不合要求。抹灰砂浆的分层、作用及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cm)

底层

与基层粘结

10~12

中层

找平

7~9

面层

装饰

6~8

抹灰砂浆的配合比可参照下表:

抹灰砂浆的配合比(体积比)

 

 

 

水泥混合砂浆

水泥:石灰:中砂

116

10.54

139

 

内外墙抹灰

 

抹灰砂浆

水泥:石灰:中砂

114

10.53

 

内外墙中层面层抹灰

 

 

水泥砂浆

水泥:中砂

12

12.5

13

 

外墙抹灰、湿度大内墙抹灰

胶质水泥砂浆

水泥:细砂

11

外加108

甩浆造毛勾缝、填塞用

抹灰砂浆品种按设计要求选用,并符合下列规定:

外墙、湿度较大的房间抹灰–––水泥砂浆或水泥混合砂浆

混凝土墙的底层抹灰–––水泥混合砂浆、水泥砂浆

混凝土空心砌块、加气混凝土砌块底层抹灰–––水泥混合砂浆

抹灰层平均总厚度,不得大于下列规定:

顶棚:15

内墙:25

外墙:20

墙体抹灰应在基体或基层的质量检验验收合格后,方可施工。其中砌块要砌完至少7d后才可进行抹灰。

抹灰砂浆宜集中加工和配制,用机械拌合,不宜人工在抹灰地点分散拌合,这是保证抹灰砂浆质量的重要措施,砂浆随伴随用,在拌合后3h内用完,砂浆不得停放时间长后重新加水拌合使用。

抹灰前清除基层浮灰,处理干净,结构偏差大的部位用与底层抹灰相同的砂浆填补密实,埋设暗线、暗盒等孔槽处,先用水泥砂浆填实,并用钢网作防裂处理,不同材料相接处基体表面应先铺钉200宽钢网,并绷紧牢固,钉的间距不能过大,保证钢网不变形起拱。

混凝土表面抹灰宜先用11水泥砂浆加108胶(水重的20%)甩浆造毛,或用界面处理剂(YJ-302)进行处理,抹灰前基体墙面浇水湿润,渗水深度8~10mm,加气混凝土砌块吸水具有先快后慢、连续时间长的特性,应提前2天浇水,每天2道。前层抹灰砂浆已干时,抹后一层前也应浇水润湿。

冲筋,做灰饼的砂浆应与底层抹灰砂浆相同,防止收缩不一致开裂。

抹灰须分层进行,一次抹灰绝对不能过厚,多层抹灰间隔时间绝对不能过短,跟的太紧,这是防止砂浆收缩率大而开裂空鼓的有效措施。

水泥砂浆每遍5~7mm

混合砂浆每遍7~9mm

面层厚度为2~5mm

各层间应待前一层至少9成凝结后,方可抹后一层,防止n 层湿砂浆跟的紧、叠合快,造成收缩过大,水泥砂浆面层不能用撤干水泥粉或用纯水泥浆压光,应用面层原浆收光,以免龟裂。

各层抹灰砂浆配合比不能相差太大,底层砂浆与中层砂浆配合比应基本相同,中层不能高于底层,底层不能高于基层,以免在凝结过程中产生强度差的收缩应力造成开裂空鼓。

混凝土空心砌块和加气混凝土砌块因其强度低,抹灰砂浆强度不宜过高。用116水泥混合砂浆打底为宜。

在前一层抹灰凝结后,再抹后一层,防止已抹的砂浆因抹后一层时扰动前一层,产生内部松动受损,准确掌握面层压光时间,面层未收水前,不准用抹子搓压,砂浆已硬化后不允许再用抹子用力强行搓抹,以免损坏抹灰层。

门窗框塞缝作为一道主工序由专人负责用小镏子将缝隙全部塞严。

水泥砂浆、混合砂浆及石灰膏不能前后覆盖交叉涂抹,水泥砂浆不得涂抹在石灰砂浆层上。

水泥砂浆踢脚线,在墙地面抹灰后,涂刷胶化或涂料前施工,防止上口交接处因涂料未清罩在其上而开裂空鼓。

抹灰完后浇水在湿润条件下养护7d,各种砂浆抹灰层,在凝结前,应防止快干,水冲,撞击和振动,凝结后,防止污染和损坏,要避免日光爆晒下抹灰,要有防晒,防雨水冲刷的措施。

对长度较长,层高较高的墙面抹灰,采用以缝制缝的方法做控制缝防裂,在抹灰层完成凝结后(一般第二天),弹线用切割机按3m×3m间距切缝,这是防止墙体抹灰层开裂,主动控制裂缝的有效措施。

5.2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

在施工中经常遇到的质量通病有阴阳角不方正,线条不顺直;垂直度、平整度有的达不到清水表面的要求;上下柱错位、漏浆;板缝高低差;拆模撬坏模板和碰损混凝土等,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阳角

主要是柱阳角。保证阳角方正、垂直和不漏浆,主要采用拉杆和100㎜×100㎜方木作竖压杆,用10~12号槽钢作横压杆,槽钢的两端50㎜处钻有Φ15㎜的拉杆孔(如下图所示)。

柱阳角防治措施示意图

 

 

 

 

 

柱模垂直度可用钢管加斜撑螺杆加固与控制(见下图所示)。

柱垂直度控制示意图

2上、下柱接位

安装上层柱模时,把模板和竖压杆(方木)向已浇灌混凝土柱伸下20㎝以上,再压下横杆,利用已浇灌混凝土原有拉杆孔箍紧模竖杆,确保不漏浆,上下不错位(见下图所示)。

上下柱接位时支模示意图

3保护模板的拆模方法

安装时最后在边角处安装小块三角形或长方形模板。当一个间铺2块大模板,中间可有意铺1条小模,拆模用铁撬得先拆出这个小模,然后用木楔楔入大模块,一块一块拆下。

拆柱模或板模时均应用木楔先楔入,使模板与混凝土表面脱离,再用铁撬撬模。

5.3 水泥地面空鼓和起砂的预防措施

1认真清理楼板基层表面的浮浆和其它污物,并用水冲洗干净。如底层表面过于光滑,则应凿毛,地面施工前1-2天,应对基层进行浇水湿润,然后用108胶素水泥浆均匀扫毛,并及时铺设面层,确保结合层的施工质量。
2采用早期强度较高的普通硅酸盐水泥,过期或结块的水泥严禁使用,砂子采用粗中砂,含泥量不大于3%。
3严格控制水灰比,地面面层水泥砂浆稠度不应大于3.5cm, 施工前基层应充分湿润,扫毛均匀,冲筋间距控制在1.5米左右,随铺灰随用括杠括平, 以保证面层的强度和密度。
4掌握好面层的压光时间。一般压光不少于三遍,第一遍应在面层铺设后随即进行,先用木抹子均匀搓打一遍,使面层材料均匀、紧密,抹压平整。第二遍压光应在水泥初凝后,将表面压实、压平整。第三遍压光时间应在上人不出现脚或有不明显脚印时进一步将表面压实、压光滑,消除抹痕和闭塞毛孔。
5水泥地面压光后,视气温情况,一般在24小时后进行洒水养护七昼夜,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避免上人过早造成水泥地面起砂。

6季节性施工

6.1 雨季施工防雨措施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项目经理部成立防洪领导小组和抢险救灾队,由一名主要负责人任组长,成员15人。

1基坑排水

由于土方开挖完后,消防水池及承台基坑露置的时间较长,根据施工的实际需要,在基坑坑底四周设排水沟、集水坑,其设置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雨天排除基坑内的雨水;二是通过水泵将其抽入地面排水沟排向市政管网。排水沟沿基坑四周砌筑成300×300的明沟,间隔一定的距离设置一个集水坑,大小为1000╳1000╳1000,主要是将排水沟中的存水集中后抽到地面下水道排出。施工过程中应经常检查排水沟是否堵塞,确保排水沟的畅通。

 

坑底及地面排水沟示意图

集水井示意图

为保证基坑集水井中的集水能及时抽入地面,并排入市政管道,应沿基坑面周边设置一道排水沟,砌筑成300×300的排水明沟。排水明沟距离基坑面边线约为500mm。因抽入地面排水沟内的雨水含有泥沙,故需按一定间距增设沉淀池,沉淀池用红砖砌筑,砌筑尺寸为2000╳2000╳1000。抽入坑面排水沟的雨水通过沉淀池沉淀后排入市政管道。沉淀池内的泥沙应经常派人进行清理,防止因泥沙过多无法将雨水排入市政管道。

2混凝土施工的防雨措施

合理安排混凝土施工工期,并与当地气象部门保持联系,尽量避免大雨时浇筑混凝土,实在无法避免时应采取如下措施进行保证。

a、应勤测细骨料的含水量,并随时调整用水量和粗细骨料用量。

b、一旦下雨,雨水可通过坑底排水沟排入集水井内。然后通过抽水设备将集水抽入地面排入市政管道。

c、混凝土施工时,混凝土浇灌位置和在已浇筑的混凝土上搭设防雨篷。防雨篷采用钢管搭设,钢管上满铺彩条布。

d、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雨水还可冲洗掉面层水泥浆时,应在混凝土表面上垫设草袋或硬纸等。

3日常防备措施

合理布置现场,做到:现场有组织排水,排水通道畅通;严格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敷设电气线路和配置电气设备;按照消防要求设置灭火器,消防龙头及砂箱;办公、宿舍要建于高地上,并加固牢靠;水泥等防潮、防雨材料库应架空,屋面应防水或用布覆盖。

现场清理干净,物料堆码整齐、统一,悬挂物、标志牌固定牢靠,施工道路通畅。

储备水泵、铅丝、蓬布、塑料薄膜等备用。

定期检查各类设施,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做好记录。

注意天气预报,了解天气动态。

4其它防雨措施

做好汛前和暴风来临前的检查工作,及时认真整改存在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汛期和暴风雨来临期间要组织昼夜值班,做好记录,密切注意天气预报和暴风雨警报。

加固临时设施,大标志牌,临时围墙等处设警告牌。

安排好应急疏散通道及安全集结中心。

消防水池施工期间,基坑四周应挖沟排、泻洪,防止地表雨水直接汇入基坑、冲刷边坡;基坑底应修集水沟和集水坑并及时排水,集水明沟、集水坑沿现场场地四周布置,配备多台30m扬程水泵抽水。

雨天作业必须设专人看护边坡,防止塌方,存在险情的地方未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之前禁止作业施工。

检查机械防雷接地装置是否良好,各类机械设备的电气开关应做好防雨准备。大风雷雨天气应切断电源,以免引起火灾或触电伤亡事故。风雨过后,要对现场的临时设施、用电线路等进行全面的检查,当确认安全无误后方可继续施工。

钢筋要用枕木或木方、地垄等架高,防止沾泥、生锈。雨季应经常测定石子、砂子、粉煤灰的含水率,及时调整配合比,保证质量。浇筑混凝土应尽量避免在雨天进行。

暴风天气或连绵阴雨天气,防暴风雨抢险救灾队应集结待命,统一指挥,随时准备排除危险隐患。

6.2 夏季施工措施

炎热的夏季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工地设茶水供应站;饮食要卫生、饭菜要可口,确保职工健康。

高温季节施工,应避开日照高温时间浇灌混凝土,必须连续施工时,对模板、输送泵采取浇水、覆盖等降温措施。

试配混凝土配比时应考虑到天气炎热的情况,如加缓凝剂延缓混凝土的凝固,降低坍度落损失等。

指派专人负责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采用浇水蓄水养护,使混凝土表面经常处于湿润状态,防止发生龟裂现象。

7成品保护

7.1 成品保护组织机构

7.1.1 成立专项成品保护管理机构

成品保护的好坏必将对整个工程的质量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只有重视并妥善地进行好成品保护工作,才能保证工程优质、高速的进行施工。这就要求我们成立成品保护专项管理机构,协调各单位一致动作,有纪律、有序的进行穿插作业,保证用于施工的原材料、制成品、半成品、工序产品以及已完成的分部分项产品得到有效保护,确保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

7.1.2 成品保护机构的运行方式

组织专职检查人员跟班作业,定期检查,并根据具体的成品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制定对有关责任人的奖罚建议。

检查影响成品保护工作的因素,以一周(或一旬)为周期召开协调会,集中解决发现的问题,指导、督促各工种开展成品保护工作。

在业主的统一组织下,建立成品保护工作相关的奖罚制度,共同维护已完工程及半成品、制成品的质量,对在成品保护中贡献大的单位,由业主给予表扬或奖励,对成品保护措施不得力的单位应采取相应的处罚手段。

7.2 成品保护的实施措施

工程施工过程中,制成品、工序产品及已完分部分项工程作为后序工程的作业面,其成品保护必将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忽视了其中任一工作均将对工程顺利开展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制定以下成品保护措施。

7.2.1 制成品指车间生产的成品:

木门窗、铝合金窗、按放样单加工的断料弯曲成型,钢筋、预埋件、金结制品及其它进场的装饰品、混凝土构件等。

1堆放要求:

木、铝制品、装饰用成品应堆放在室内场地;钢筋制品及金结制品,预埋件等可堆放在室外。

2场地要求:地基平整、干净、牢固、干燥、排水通风良好、无污染。

所有成品应按方案指定位置进行堆放,运输方便。

7.2.2 成品堆放控制:

分类、分规格、堆放整齐平直,叠层堆放,上、下垫木,水平位置上下应一致,防止变形损坏,侧向堆放除垫木外应加撑脚,防止倾覆。

成品堆放地应做好防霉、防污染、防锈蚀措施。

成品上不得堆放其它物件。

成品运输要做到车厢清洁,干燥,装车高度、宽度、长度符合规定,堆放科学合理,超长构件成品,应配置超长架进行运输、装卸车,做到轻装轻卸,捆扎牢固,防止运输及装卸散落、损坏。

7.3 分部、分项工程成品保护

7.3.1 钢筋绑扎成型的成品质量保护

钢筋按图绑扎成型完工后,应将多余钢筋,扎丝及垃圾清理干净。

接地及预埋等焊接不能有咬口,烧伤钢筋。

木工支模及安装预埋件、混凝土浇筑时,不得随意弯曲、拆除钢筋。

基础、梁、板绑扎成型完工的钢筋上后续工种、施工作业人员不能任意踩踏或重物堆置,以免钢弯曲变形。

模板隔离剂不得污染钢筋,如发现污染应及时清洗干净。

水平运输车道应按方案铺设,不能直接搁置在钢筋上。

7.3.2 模板保护

模板支模成活后及时将全部多余材料及垃圾清理干净。

安装预留、预埋应在支模时配合进行,不得任意拆除模板及重锤敲打模板、支撑,以免影响质量。

模板侧模不得堆钢筋等重量物,以免倾斜、偏位,影响模板质量。

混凝土浇筑时,不得用振动棒等撬动模板埋件。

水平运输车道,不得直接搁置在侧模上。

模板安装成型后,应派专人值班保护,进行检查、校正,以确保模板安装质量。

7.3.3 混凝土成品保护

混凝土浇筑完成应将散落在模板上的混凝土清理干净,并按方案要求进行覆盖保护。雨期施工混凝土成品,应按雨期要求进行覆盖保护。

混凝土终凝前,不得上人作业,应按方案规定确保养护期。

楼层混凝土面上应按作业程序分批进场施工作业材料,分散均匀尽量轻放。不得集中超堆放。

下道工序施工堆放油漆、酸类等物品,应用桶装放置,施工操作时,应对混凝土面进行覆盖保护。

不得随意开槽打洞,安装应在混凝土浇筑前做好预留预埋。

混凝土面上临时安置施工设备垫板,并应作好防污染覆盖措施,防止机油等污染。

不得重锤击打混凝土面。

7.3.4 砌体成品质量保护

需要预留预埋的管道铁件、门窗框应同砌体有机配合,做好预留预埋工作。

砌体完成后按标准要求进行养护。

冬季、雨季期间施工按要求进行覆盖保护,保证砌体成品质量。

不得随意开槽打洞,重物重锤击撞。

挑、拱、砌体的模板支撑,应保证砌体达到要求强度后方能拆除。

7.3.5 楼地面成品保护

水泥砂浆块料面层的楼面,应设置保护栏杆,到成品达到规定强度后方能拆作,成活后建筑垃圾及多余材料应及时清理干净。

雨期施工要求做好防雨措施,以确保楼地面质量。

水泥砂浆、地砖、马赛克等硬块料贴在楼地面,不允许放带棱角硬材料及易污染的油、酸、油漆、水泥等材料。

下道工序进场施工,应对施工范围楼地面进行覆盖保护,对油漆料、砂浆操作面下,楼面应铺设防污染塑料布,操作架的钢管应设垫板,钢管扶手挡板等硬物应轻放,不得抛敲撞击楼地面。

注意清洁卫生,严禁在楼地面打钉生火。

7.3.6 门窗成品质量保护

木门框安装后,应按规定设置拉档,以免门框变形。

运输车道进出口的门框二边应钉防护档板,同小车高度一致,以防小车碰坏门框。

铝合金门窗框塑料保护膜完好,不得随意拆除。

不得利用门窗框销头,作架子横档使用。

窗口进出材料应设置保护挡板,覆盖塑料布防止压坏,碰伤、污染。

施工墙面油漆涂料时,应对门窗进行覆盖保护。

作业脚手架搭设与拆除,不得碰撞挤压门窗。

不得随意在门窗上敲击、涂写,或打钉、挂物。

门窗开启,应按规定扣好风钩、门碰。

7.3.7 装饰成品质量保护

所有室内外,装饰成活后,均应按规定清理干净,进行成品保护工作。

不得在装饰成品上涂写、敲击、刻划。

作业架子拆除时应注意防止碰撞,钢管脚手架应轻放。

门窗及时关闭开启,保持室内通风干燥,风雨天门窗应关严,防止后霉变。

严禁用火、用水、防止装饰成品污染受潮变色。

对室外、厅堂、花池设置围护栏杆保护。

因工作需要进房检查、测试、调试时,应换穿工作鞋,防止泥浆污染。

7.3.8 水电安装成品保护

预留预埋管(件)应作好标记,牢固地固定于已有基础上。

混凝土浇捣过程中,振动棒不能接触预埋件,避免其产生位移。

穿线管、线盒保护同预埋件。

7.3.9 交工前成品保护措施

为确保工程质量美观,达到用户满意,项目应根据工程大小及楼层高低,在装饰安装分区或分层完成后,应专门组织专职人员负责成品质量保护,值班巡察,进行成品保护工作。

成品保护值班人员,按项目领导指定的保护区或楼层范围进行值班保护工作。

做好保护范围内的所有成品检查保护工作。

专职成品保护值班人员工作到竣工验收,办理移交手续后终止。

在工程未办理竣工验收移交手续前,任何人不得在工程内使用房间、设备及其它一切设施。


10              安全生产

1安全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的建立

本次招标的土建工程占地面积广、施工工期短、机械配备多、施工队伍多,势必要求各专业工种进行立体交叉作业。在施工过程中如何组织好各专业施工队伍进行科学有序的安全生产,作到忙而不乱,杂而不混,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生产设备、工程建设的安全尤为重要。首先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工、质检部长为副组长,专业工长和班组长为组员的安全生产管理小组。

管理机构纵横网络图如下:

 

 

 

 

 

 

 

 

 

 

 

2各类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过程中明确各类人员的职责,对施工班组实行安全生产劳动竞赛,制订相应的安全生产奖罚条例,并严格按安全生产奖罚条例执行,切实将安全生产落到实处,确保达到安全生产预期目标。

2.1 项目经理职责

全面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安全生产等,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

2.2 项目总工职责

制定项目安全技术措施和分项安全方案,督促安全措施落实,解决施工过程中不安全的技术问题。

2.3 项目副经理职责

直接对安全生产负责,督促、安排各项安全工作,并随时检查。

2.4 质安部长职责

督促施工全过程的安全生产,纠正违章,配合有关部门排除施工不安全因素,安排项目内安全活动及安全教育的开展,监督劳防用品的发放和使用。

2.5 施工工长职责

负责上级安排的安全工作的实施,进行施工前安全交底工作,监督并参与班组的安全学习。

3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要求

3.1 安全措施

建立工程项目部各层次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制定安全生产的专项条款;和安全管理目标分解后的考核办法和奖惩办法。

安全管理目标安全生产责任制,要求简明扼要、要有针对性和可行性,责任要落实到人,认真执行,强化实施。

3.2 安全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必须有安全生产专篇,专业性较强的项目要单独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方案(措施),主要指:文明施工、施工防火、脚手架工程、施工用电、基坑支护、模板工程、起重吊装作业,塔吊、施工电梯、物料提升机及其它垂直运输设备的安装和拆卸;还有临时设施、泵送混凝土、玻璃幕墙及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的使用等。

专业性较强项目的专项施工方案,是指导现场施工的安全技术文件。编制时要结合施工现场实际,要有设计依据、有计算书、详图和文字说明,并经企业技术负责人审定批准和单位盖章方为有效。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更改的措施,必须经原批准部门同意方为有效。

3.3 安全技术交底

1分项工程及各施工工序开工前,必须由项目技术负责人进行书面和口头安全技术交底,交底人和被交底人必须签名确认;
2交底内容包括各项安全技术措施以及施工场所、环境(如高压线、地下管线)、用电防火和季节性特点的安全生产事项;
3多工种交叉作业应向各工种进行“安全防护措施”交底。
4特种作业人员登记造册,如电工、焊(割)工、架子工、塔吊司机、司索工、起重指挥、大中型机械操作手等。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复印件作为安全检查资料附件。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取得认可部门发放的操作证后,方可持证上岗。

3.4 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和检查记录

1必须建立定期安全检查制度,明确安全防护重点部位和危险岗位,有完善的安全防护措施。检查制度分企业自检、工程项目部自检和大中型机械设备的经常性检查。
2安全检查应有文字记录,查出的事故隐患要及时整改,做到定人、定时间、定措施;做好整改情况的反馈。
3各级的检查记录资料要妥善收集整理入册,完工后归档。

3.5 安全教育

1新进场的施工作业人员,必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并记录入卡。
2变换工种时,要进行对新工种的安全技术教育,并记录入卡。
3加强对全体施工人员节假日前后的安全教育,并作好记录。
4布置学习各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作好记录。
5进行定期和季节性的安全技术教育。

3.6 班前安全活动

3.6.1 建立班前安全活动制度

  班组每天对工人进行施工要求、作业环境的安全交底。班前交底内容:主要是当天的作业环境、邻近高压线、地下管线、附近建筑地基情况、气候条件(如台风、雨季等)、当班主要工作内容、各个环节的操作、安全技术要求和特殊工种的配合等。班前检查,主要查上岗人员的劳动用品使用、工作岗位周围的作业环境是否安全无隐患、机械设备的安全保护和安全防护装置是否完好有效、以及各类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情况。班前活动记录以日记的方式备查,汇总表归档备案。

3.6.2 建立班组每周的安全活动日制度

  即在平时的班前活动中,增加以下内容:小结本周的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提出下周安全生产要求,特别是针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的工作环境和特殊作业部位等,如何采用相应预防措施,分析班组工人思想动态及现场安全生产情况,表扬好人好事和吸取教训。

3.7 现场安全防火管理

1实行“三级”动火审批制度。
2施工现场的各种场所,必须设置临时消防设施和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
3严格易燃易爆物品管理。及时清理易燃杂物,保证疏通道畅通。定期进行防火安全检查。施工现场要有消防器材分布平面图,挂在现场明显地方。

4施工现场认真落实检查验收制度

1井架物料提升机、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安装后,必须经企业安全技术部门验收合格签证并由安全监督机构检测及签发《准用证》方可使用;井架加高后由企业安技部门检查验收。
2塔吊必须经企业机电管理部门验收合格签证并由安全检测专门机构检测及签发《准用证》方可使用;顶升、加高后由企业机电管理部门检查验收。
3落地式(及其它形式)的外脚手架搭设及每阶段加高后,必须经企业有关部门检查验收
4施工现场的安全立网、平网,必须由安全监督机构抽样检测及签发《准用证》方可使用。
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设施,必须经企业机电管理部门检查验收方可使用。
6模板工程安装完毕时,由企业[安技部门办理安全验收手续方能浇筑混凝土。

5施工用电安全技术档案

1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现场的电力负荷计算;

变压器、发电机组容量选择;

供电线路负荷电流计算;

供电线路导线截面积选择;

三相五线制供电及漏电开关、保护接零(接地)供电系统的说明;

三级配电、二级漏电保护系统布置图;

各配电箱(配电装置)、开关箱的型号、编号、规格;

绘制电气平面图、立面图,接线系统图、接地极大样图;

用电安全技术措施和电气防火安全技术措施。

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必须由电气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上一级技术负责人审核,经总工程师批准后实施。

2修改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的资料
3技术交底资料。
4临时用电工程检查验收表。
5电气设备的试、检验凭单和调试记录
6接地电阻测定记录表
7定期检(复)查表
8电工维修工作记录

6安全交底教育计划与防护措施

6.1 安全管理组织计划

在本工程施工过程中,项目将严格执行二级交底和教育制度,即项目总工、项目副经理、项目安全负责人向施工工长和部门负责人交底,施工工长、部门负责人向施工班组交底。技术交底流程见下图:

 

 

 

 

 

 

 

 

 

6.2 安全防护措施

本工程外脚手架采用普通钢管双排架,其搭设标准按《建筑施工脚手架实用手册》的具体要求搭设和防护。其安全防护范围有:独立大柱子回形双排脚手架;附属楼周边双排脚手架;钢筋加工场地的防护架;电梯井、施工预留洞口防护,现场施工用电安全防护,现场机械设备安全防护,施工人员安全防护,现场防火、防毒、防大风措施等。

6.2.1 临边防护 

附属楼和独立大柱子双排架的临边防护应按计划备齐防护栏杆和安全网,拆模后要及时在临边设防护栏杆,其栏杆高度不小于1.2m,设两道横杆,并用密眼网围护绑牢,任何人未经现场负责人同意不得私自拆除,项目要对违章违纪行为制定严密的纪律措施。对于无混凝土结构围护墙部位的临边,项目以施工进度为准,可对临边砌筑穿插施工。如因计划跟不上,必须在临边埋设钢筋头出楼层150mm高,焊接一根钢筋栏杆(@1500mm),栏杆水平筋不小φ12mm,然后用密网封闭。

6.2.2 洞口防护 

附属楼楼层平面预留洞口防护以及通道口、楼梯口的防护。洞口的防护应视尺寸大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防护。如边长大于25cm的通口,可用坚实的盖板封盖,达到钉平钉牢不易拉动,并在板上标识“不准拉动”的警示牌。大于150cm的洞口,洞边设钢管栏杆1m高,四角立杆要固定,水平杆不少于二根,然后在立杆下脚捆绑安全水平网二道(层)。栏杆挂密眼立网密封绑牢。其它竖向洞口如电梯井门洞、楼梯平台洞、通道口洞均用钢管或钢筋设门或栏杆,方法同临边,详见示意图。

 

 

 

 

 

楼层洞口防护示意图

6.2.3 脚手架安全防护

1作业层的外侧面应设挡板、围栅或安全网;
2设置供人员上下使用的安全扶梯,爬梯或斜道,梯道上应有可靠的防滑措施;
3在脚手架上同时进行多层作业的情况下,各作业层之间设置可靠的防护棚档,以防止上层附物伤及下层作业人员;
4必须有良好的防电、避雷装置,钢脚手架、钢垂直运输架均应有可靠接地,雷雨季节高于四周建筑物的脚手架和垂直运输架应设避雷装置;
5严禁以下违章作业:

a、利用脚手架吊运重物;

b、作业人员攀登架子上下;

c、推车在架了上跑动;

d、在脚手架上拉结吊装缆绳;

e、任意拆除脚手架部件和联墙杆件;

f、在脚手架底部或近旁进行挖沟槽等影响脚手架地基稳定的施工作业;

g、起吊构件和器材时碰撞或扯动脚手架;

h、立杆沉陷或悬空,联接松动,架子歪斜,杆件变形等,应停止施工,待问题解决后方能使用;

6六级以上大风、大雾、大雨天气下应暂停作业;
7加强使用过程中的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

6.3 实行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所有分部分项工程在施工前均必须对班组全体成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讲解安全技术操作方法预防事故措施非劳动保护要求,分部分项安全技术交底要有针对性,双方应实行签字手续,各执一份。

6.3.1 土方工程的安全技术要求 

1按照施工方案的要求作业;
2人工挖土时应由上而下,逐层挖掘,严禁偷岩或在孤石下挖土,夜间应有充足的照明;
3在深基坑操作时,应随时注意土壁的变动情况,如发现有大面积形象裂缝现象,必须暂停施工,报告项目经理进行处理;
4在基坑或深井下作业时,必须戴安全帽,严防上面土块及其他物体下砸伤头部,遇有地下水渗出时,应把水引到集水井加以排除;
5挖土方时,如发现有不能辩认的物品或事先没有预见到的地下电缆等,应及时停止操作,报告上级处理,严禁敲击或玩弄;
6人工吊运泥土,应检查工具、绳索、钩子上否牢靠,起吊时垂线下不得有人,用车子运土,应平整走道,清除障碍;
7在水下作业,必须严格检查电器的接地或接零和漏电保护开关,电缆应完好,并穿戴防护用品;
8修坡时,要按照要求进行,人员不能过于集中,如土质比较差时,应指定专人看管;
9验收合格方可进行作业,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不准作下一道工序作业。

6.3.2 脚手架的搭设和拆除要求

1按照施工方案的要求作业;
2安装拆除人员必须按高处作业要求挂好安全带;
3按规定处理好基层,内排柱离建筑物不得大于200mm
4剪刀撑控制在45°~ 60°的范围之内,按规定连接;
5立网拉挂平整顺直,网连接材料要符合要求;
6平桥满铺,不得留空头板,保证有3个支撑点绑扎固定;
7拉顶点按规范设置,拉顶材料要符合规范要求;
8主要通道必须按规范搭设双层平档板,斜桥角度按规定搭设;
9拆除时材料应垂直放下,设警戒线,不得随意抛落;
10验收合格方可进行作业,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不准作下一道工序作业。

6.3.3 模板工程安全技术要求

1按照施工方案的要求作业;
2模板安装按施工设计进行,严禁随意变动,支顶必须有垫块;
3上层和下层支柱在同一垂直线上,模板及其支撑体系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临时固定设施;
4支柱全部安装完毕后,应及时沿横向和纵向加设水平平撑和垂直剪刀撑;
5支柱高度小于4m时,水平撑应设上下两道,两道水平撑之间,在纵、横加设剪刀撑;
6拆除时严格遵守安全规定,高处、复杂结构模板拆除应有专人指挥,严禁非操作人员进入作业区;
7拆除的模板、柱杆、支撑要及时运走,妥善堆放;
8拆除板、梁、柱墙模板,在4m以上的作业时应搭设脚手架或操作平台,并设防护栏杆,严禁在同一垂直面上操作;
9安装和拆除柱、墙、梁、板的操作层,从首层以上各层应安装安全平网。进行拆除作业时,应设置警示标牌;
10验收合格方可进行作业,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不准作下一道工序工作。

6.3.4 钢筋工程安全技术要求

1切断机固定和活动刀之间水平间隙控制在0.5~1mm之间,断料时活动刀向后退,才可送料入刀口。严禁切浇红的钢筋及超过刀刃硬度的材料。使用前空载试运行正常后才能使用;
2弯曲机使用前全面检查一次,并空载试运转,运转过程中不能加油或抹车床。屈曲的钢筋不准用弯曲机调直。弯曲钢筋时按规定的钢筋直径、根数进行操作;
3冷拉机的作业区警示标志、防护栏杆、两端地锚是否有效,防护罩是否牢固,钢丝绳不能有损,符合使用安全才可运作;
4绑扎基础钢筋时按规定摆放支架或马凳架起上部钢筋,不得任意减少,操作前应检查基坑土壁和支撑是否牢固;
5绑扎主柱、墙体钢筋,不得站在钢筋前架上操作和攀登骨架上下,柱筋在4m以上时,应搭设工作台,柱、墙梁、骨架应用临时支撑拉牢,以防倾倒;
6高处绑扎和安装钢筋,不得将钢筋集中堆放在模板或脚手架上,尽量避免在高处修整、扳弯钢筋。在必须操作时,应配戴安全带;
7安装绑扎钢筋时,不得碰撞电线,在深基础或夜间施工需要使用移动式行灯照明时,电压不得超过36伏;
8验收合格方可进行作业,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不准作下一道工序工作。

6.3.5 混凝土工程

1车子向料斗倒料,应有挡车措施,不得用力过猛和撤把,脚不得踏在料斗上,料升起时斗的下方不得站人。清理料斗下砂石时,必须将两条斗链扣牢;
2在搅拌机运转过程中,不得将工具伸入滚筒内;
3用井架运输时,小车车把不得伸出笼外,车轮前后要楔牢;
4浇灌框架梁柱混凝土,要注意观察模板、顶架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不准直接站在模板或支撑上操作;
5在浇灌结构边沿的柱、梁混凝土时,外部应有平桥或安全网等必要的安全措施;
6浇灌深基坑基础混凝土前和在施工过程中,应检查基坑边坡土质有无崩裂倾塌的危险,如发现情况,应立即报告并采取措施;
7使用振动棒时应穿戴防护用品,用装有漏电保护开关的制箱,制箱应架空放置;
8验收合格方可进行作业,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不准作下一道工序工作。

6.3.6 塔吊安装、拆除安全技术要求

1专人指挥,相互配合,确保安全生产;
2高处作业人员严格遵守安全技术规范;
3安装及拆卸作业区内禁止闲人逗留;
4认真检查吊装用的钢丝套、卡环,严格按更新标准及时更新;
5认真检查各连接螺栓、锁轴,以现损坏、疲劳、开裂的要及时更新;
6要紧固严密液压顶升系统各部分管接头;
7拆除影响安全作业的电线,检查电缆电线的绝缘是否良好,电机接线是否正确,各行程开关动作是否灵敏可靠;
8必须有完好的接地设施,接地电阻值不得大于4欧姆;
9确保安全装置良好有效,如起重限制器、力矩限制器、高度限制器、行程限制器和吊钩保险,卷筒保险装置;
10验收合格方可进行作业,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不准作下一道工序工作。

6.3.7 砌体、抹灰工程

1用小车运送红砖、砂浆时应注意稳定,进入吊笼应停放平稳,禁止整车材料倾卸;
2上落脚手架应走斜道,不准站在砖墙上进行砌砖抹灰、划线称角、清扫墙面等工作;
3严格检查作业面附近的预留洞口、临边的封蔽、防护设施,严禁在封蔽不符合要求的预留洞口上作业;
4砌砖抹灰使用工具应放置稳妥,斩砖时应面向墙内斩砖,严禁随意向下扔砖头杂物等;
5脚手架上堆砖,只允许单行侧摆三层,工作完毕后应清理干净;
6在山墙砌完后应立即安放檩条或加临时支撑固定;
7验收合格方可进行作业,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不准作下一道工序工作。

6.3.8 拌合机操作技术要求

1操作要持证上岗,专人专机;
2必须按照配合比要求下料,严格控制水灰比;
3开机前必须检查机械是否正常运转,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4机器未停稳禁止进行装料卸料及排除故障的作业。排除设备故障须断电源;
5每天完工后,要及时清洗干净,断开电源,电箱加锁后才能下班。

6.3.9 井架卷扬机操作技术要求

1必须持证上岗,专人专机,禁止把设备交给无证人员操作;
2作业前,应检查钢丝绳、离合器、制动器、保险棘轮、传动滑轮等,确认安全可靠,方准操作;
3钢丝绳在卷筒上必须排列整齐,作业中最少需保留三圈;
4不得擅离岗位,工作中必须集中精神,注意指挥信号,信号不明或可能引起事故时,应暂停操作,待弄清情况后方可继续作业;
5发现层间闸门未关闭时,提示装运人员关好闸门方可开机运行,井架吊篮禁止载人;
6作业中突然停电,应采取应急措施,防止吊篮滑下及来电后卷扬机突然起动;
7做好设备保养工作,并做好保养和操作记录,发现异常情况随时报告;
8当班工作完毕后,吊篮必须返回首层,断开电源,电箱加锁才能下班。

6.3.10 电焊工操作技术要求

1电焊工须持特种作业证上岗,作业证过期未年审的不准施焊作业;
2施焊作业必须办理动火手续;
3电焊机外壳,必须接地良好,要有触电保护器,电源的拆装应由电工完成;
4电焊机要设单独的开关,开关应在防雨的开关箱内;
5焊钳与把线必须绝缘良好,连接牢固,更换焊条要戴手套。在潮湿地点工作,应站在绝缘胶板或木板上;
6严禁在带压力的容器或管道上施焊,焊接带电的设备必须先切断电源;
7焊接贮存过易燃、易爆、有毒物品的容器或管道,必须清除干净,并将所有气孔打开;
8在密闭金属容器内施焊,容器必须可靠接地,通风良好,并应有监护。严禁向容器内输氧气;
9雷雨时,应停止露天施焊作业;
10施焊场地周围应清除易燃易爆物品,或进行覆盖、隔离,并在施焊部位配备灭火器材;
11焊点下方未设接火斗时不准施焊作业;
12四级大风及以上不准高处施焊作业;
13必须在易燃易爆气体或液体扩散区施焊时,应经有关部门检试许可后,方可施焊;
14作业结束后,应切断焊机电源,并检查作业地点,确认无起火危险后,方可离开。

6.4 现场安全用电技术防护措施

1现场设配电房和备用发电机房,执行三相五线制。
2现场设配电房,建筑面积不小于10m2,并且具备一级耐火等级。
3现场塔吊、钢筋加工车间及各楼层单设分配电箱,具有防雨措施。
4主线走向原则:接近负荷中心,进出线方便,接近电源,接近大容量用点设备,运输方便。不设在剧烈振动场所,不设在可触及的地方,不设在有腐蚀介质场所,不设在低洼和积水、溅水场所,不设在有火灾隐患的场所。进入建筑物的主线原则上设在预留管线井内,做到有架子和绝缘设施。
5现场施工用电执行三级配电、两级保护和一机一闸一漏的保护措施。其电箱设门、设锁、编号,注明责任人。
6机械设备必须执行工作接地和重复接地的保护措施。
7照明使用单相220V工作电压,室内照明主线使用单芯2.5mm2铜芯线,分线使用1.5mm2铜芯线,灯距离地面高度不底于2.5m,每间(室)设漏电开关和电闸各一只。
8电箱内所配置的电闸、漏电、熔丝荷载必须与设备额定电流相等。不使用偏大额定电流的电熔丝,严禁使用金属丝代替电熔丝。
9广州地区雷雨天气较多,现场防雷不可忽视。由于塔吊很容易受到雷击破坏。因此,必须设置避雷装置,其设备顶端焊接2m长φ20mm镀锌圆钢作避雷器,用不小于35mm2的铜芯线作引下线与埋地(角钢为L50×5×2500mm连接,其电阻值不大于10欧姆。
10现场电工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6.5 机械设备安全防护

6.5.1 固定式塔吊:

1基础必须牢固。架体必须按设备说明预埋拉接件,设防雷装置。设备应配件齐全,型号相符,其防冲、防坠联锁装置要灵敏可靠,钢丝绳、制动设备要完整无缺。
2设备安装完后要进行试运行,必须待几大指标达到要求后,才能进行验收签证,挂牌准予使用。
3设备安装完后要进行试运行,必须待几大指标达到要求后,才能进行验收签证,挂牌准予使用。
4塔吊臂上应安装夜间防撞激光指示灯;
5架体在拆除时应严格按规范和统一指挥进行;

6.5.2 行走式塔吊

1应按施工统一调配的原则和预应的路线和工序进行工作,并在移动过程中避免和建筑物碰撞,造成建筑物损坏;
2开始工作之前,应先试运一次,检查各机构的工作是否正常,制动器是否灵敏可靠,必要时应加以调整或检修;
3工作之前应注意在起重臂的加回转范围内有无障碍物;
4起吊最大额定重物时,起重机必须置于坚硬而水平的地面如地面松软不平时,应采取措施整实整平;起吊时一切动作要以缓慢速度进行,并严禁同时进行两种动作;
5起重机完毕后,应将起重机的发动机电门关闭,操纵杆推进空档位置,制动杆推上制制动位置;

6.5.3 其它施工机械的安全防护

1钢筋机械、木工机械、移动式机械,除机械本身护罩完好,电机无病外,还要求机械有接零和重复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值不大于10欧姆。
2机械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3各种机械要定机定人维修保养,做到自检、自修、自维,并做好记录。
4施工现场各种机械要挂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牌。
5各种起重机械和垂直运输机械在吊运物料时,现场要设人值班和指挥。
6所有机械都不许带病作业。

6.6 施工人员安全防护

1进场施工人员必须经过安全培训教育,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2施工人员必须遵守现场纪律和国家法令、法规、规定的要求,必须服从项目经理部的综合管理。
3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符合标准的安全帽,其配带方法要符合要求;进入2m以上架体或施工层作业必须佩挂安全带。
4施工人员高空作业禁止打赤脚、穿拖鞋、硬底鞋和打赤膊施工。
5施工人员不得任意拆除现场一切安全防护设施,如机械护壳、安全网、安全围栏、外架拉接点、警示信号等。如因工作需要,必须经项目负责人同意方可。
6施工人员工作前不许饮酒,进入施工现场不准嬉笑打闹。
7施工人员应立足本职工作,不得动用不属本职工作范围内的机电设备。
8夏天酷热天气,现场为工人备足清凉解毒茶或盐开水。
9搞好食堂饮食卫生,不出售腐烂食物给工人餐饮。
10施工现场设医务室,派驻医生一名,对员工进行疾病预防和医治。
11夜间施工时在塔身上安装两盏镝灯,局部安装碘钨灯,在上下通道处安装足够的电灯,确保夜间施工和施工人员上下安全。

6.7 施工现场防火措施

1项目建立防火责任制,职责明确。
2按规定建立义务消防队,有专人负责,制定出教育训练计划和管理办法。
3重点部位(危险的仓库、油漆间、木工车间等)必须建立有关规定,有专人管理,落实责任,设置警告标志,配置相应的消防器材。
4建立动用火审批制度,按规定划分级别,明确审批手续,并有监护措施。
5各楼层、仓库及宿舍、食堂等处设置消防器材。
6焊割作业应严格执行“十不烧”及压力容器使用规定。
7危险品押运人员、仓库管理人员和特殊工种必须经过培训。

6.8 风灾、水灾、雷灾之防护

1气象部门发布暴雨、大风警报后,值班人员及有关单位应随时注意收听报告大风动向之广播,转告项目经理或生产主管。
2大风接近本地区之前,应采取下列预防措施:
3关闭门窗,如有特殊防范设备,亦应装上。
4熄灭炉火,关闭不必要的电源或煤气。
5重要文件及物品放置于安全地点。
6放在室外不堪雨淋之物品,应搬金室内或加以适当之遮盖。
7准备手电筒、蜡烛、油灯等照明器具及雨衣、雨鞋等雨具。
8门窗有损坏应紧急修缮,并加固房屋屋面及危墙。
9指定必要人员集中待命,准备抢救灾情。
10准备必要药品及干粮。
11强风袭击时,应采取下列措施:
12关闭电源或煤气来源。
13非绝对必要,不可生火。生火时应严格戒备。
14重要文件或物品应有专人看管。
15门窗破坏时,警戒人员应采取紧急措施。
16为防止雷灾,易燃物品不应放在高处,以免落地造成灾害。
17为防止被洪水冲击之处,应采取紧急预防措施。

6.9 安全检查

1班组每天进行班前活动,有班长或安全员传达工长安全技术交底,并做好当天工作环境的检查,做到当时检查当日记录。
2项目经理带队每星期一组织本项目安全生产的检查,记录问题,落实责任人,签发整改通知,落实整改时间,定期复查,对未按期完成整改的人和事,严格按单位安全奖惩条理执行。
3我局对项目进行一月一次的安全大检查。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发出整改通知单,由项目经理签收,并布置落实整改人、措施、时间。如经复查未完成整改,项目经理将受到纪律和经济处罚。
4对我局各部门到项目随即抽查发现的问题,有质检部长监督落实整改,对不执行整改的人和事,总监有权发出罚款通知单或向项目经理反映,对责任人扣发当月奖金。
5质检部长代表单位行使有关权利,对项目施工管理人员(包括项目经理)的安全管理业绩进行记录,工程完工后向主管部门提供依据,列入当事人档案之中。
6质检部长代表单位利益,立场应坚定,观念要转变,对于项目违反规程、规范、法令、纪律的行为要勇于向项目经理提出,对原则问题不能迁就以至引出后患。

6.10 实行重点监督检查制度、检查内容

6.10.1 文明施工

   文明施工方案及落实情况。

6.10.2 施工用电审批

1临电施组设计及企业审批签字;
2外电防护方案及企业审批签字情况;
3电工持证上岗及工作记录;
4安全检查记录。

6.10.3 深基坑工程

1设计、施工方案及市建委审查结论;
2安全监测方案及实施方案。

6.10.4 高支撑模板工程

1设计书;
2施工方案及企业审批签字;
3交付使用检查验收记录。

6.10.5 外脚手架

1搭设(拆卸)方案及企业审批签字;
2搭设质量;
3各阶段验收结论及记录;
4架体外侧安全立网封闭及架体与建筑之间水平安全网;
5整体提升式脚手架的准用证。

6.10.6 大中型施工机械设备(塔吊、物料提升机、外用电梯等)

1安装、拆卸方案及企业审批签章;
2准用证、有效的年审记录;
3各阶段验收记录;
4定期安全检查记录、保养维护。

6.10.7 三宝四口防护

1安全网的准用证和张挂质量;
2通道口、预留洞口、楼梯口(边)、电梯井口(井洞)和临边的防护;
3安全帽、安全带使用。

6.10.8 施工机具

1以电力作动能的设备、工具的安全性能和防护设施、保护装置;
2设备操作规程标牌;
3专用接零(接地)线保护;
4检查记录。

11              文明施工

1文明施工管理组织及目标

文明施工是施工单位保持施工场地整洁、卫生,使施工组织科学、施工程序合理的一种施工活动。现场文明施工的水平,是施工项目各项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是关系到我局在广州市的信誉和形象。时,也是促进施工生产、施工安全的有效保证,一流的施工企业,除了要有一流的质量、一流的安全外,还必须具有一流的文明施工现场。

本工程文明施工的目标是:通过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各部门全力配合,确保创建广州市文明示范样板工地。并将按照业主在招标说明文件中的各项规定、单位的施工现场形象达标细则,以及广州市有关文明施工现场的标准来开展施工。

为了确保文明施工中的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地贯彻落实,我局将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以项目副经理和主要施工工长及材料负责人、安全总监、保卫组长为骨干的本项目文明施工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工地现场的文明施工工作。

2文明施工规划及管理制度

2.1 文明施工规划

平面布置安排细致、周到,考虑全面;

按照广州市《文明施工手册》和单位形象战略要求实施;
严格履行“工完场清”,实行文明施工责任区负责制;

坚持不懈地强化非施工区域的管理。

2.2 平面管理与形象布置

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要在满足施工生产的条件下,充分地考虑到文明施工的各项要求,合理的利用现场的地形和地貌,做到科学利用、合理布置。

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施工现场将设多个大门,以方便人员、材料和机械的进出。

2.3 场地硬化

根据广州市《文明施工手册》拟将施工现场硬底化。现场场地在压实后全部用C10混凝土硬化,厚度为15cm,硬化时,注意在场地上留设3‰的排水坡度。现场周围连续设置400×600cm的排水沟,上盖予制混凝土盖板。每隔10m设置5‰的坡度,以利于排水和沉淀泥沙,在大门入口处设冲洗沟和沉淀池,所有进出载重车辆均需用高压水冲洗轮胎。冲洗沟宽度为300cm,上盖Ф32钢筋焊接而成的栅板,沉淀池与冲洗沟、排水沟相连,另一端与市政污水管网相连,并派专人定期负责清掏淤泥。现场道路要求通畅整洁、无杂物乱堆乱放,并由专人负责经常打扫。

2.4 大门及围墙

施工现场的围墙和大门是工地的第一道风景线,工地周围设置高于2米的围墙,围墙采用砖墙,墙柱间距为3米,沿工地四周连续围蔽;围墙上书投资商、发展商、设计监理、施工单位的名称等,工地名称用醒目的字体标示围墙明显处;现场设多个大门,详见施工平面布置图,门宽5米,均设置4.5m高的门楣,写明施工单位名称和项目名称,大门右侧外墙挂设施工标牌,每个大门均设门卫室;材料进出的大门口均设洗车槽、沉淀池和高压冲洗水枪设备。

2.5 办公区域

办公区在场地西南面,施工期间要求整洁、清新、优美,该区场地全部采用C10混凝土硬化,并设置洗手间、茶水间等基本设施,以及会议室、娱乐室等场所,并有保洁员专门负责打扫。

2.6 标志牌及形象标识工作

施工现场西入口处设立8块1.84×0.92m的标志牌。分别为“本工程概况牌、项目组织网络牌、安全纪律牌、防火须知牌、文明施工管理牌、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企业精神及质量方针、单位简介。全部标志牌利用七夹板制作,用白色有机塑料板打底,铝合金边框,文字部分用红色和蓝色有机塑料板粘贴,标志牌全部装于特制宣传栏内,上部设有雨蓬,射灯,现场还将按单位形象标识要求设置多块导向牌,如办公室、生活区、食堂、厕所等方位都在导向牌上标明。

本工程的员工,将实行统一着装,并在服装的左上角标明单位形象标识标识,全部工人和管理人员均佩带胸卡,出入大门和工作,用不同的颜色的安全帽区分项目经理,管理人员及一、二线工人,并要求分包单位在安全帽和服装上面有明显的标识,以便于统一管理。

2.7 治安及消防

我局将在施工现场设立由一名保卫干事和多名保安员组成的治安、保卫小组,全面负责现场的治安、保卫工作,在现场的大门口各采用二十四小时三班值勤制度,严格落实人员出入登记制度和车辆出入检查制度,晚间巡查制度,并对民建队住宿、现场材料、施工机具等进行巡视管理,要求民建队必须是在广州市注册的成建制队伍,员工必须有“身份证、暂住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证”三证齐备,保卫组还将建立民建队员工档案,民建队治保会,以加强对民建队员工的管理,保障本施工的顺利进行。

项目将建立完善的消防制度,配置合理的灭火器材,保证消防水源,在易燃易爆场所设禁火标志,并安排专人管理。为杜绝火灾事故的发生,项目还成立了项目经理为队长的义务消防队,队员由保卫人员和班组骨干组成,经常性的开展防火教育、防火演练,以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

3工完场清和文明施工责任区制度

施工过程中最容易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并给清洁的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工完场清制度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在现场施工中,每一道施工工序,除了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外,还要有文明施工内容,工作完成以后,必须对施工中造成的污染进行认真的清理。否则,由此产生的费用就要该班组承担,真正做到谁污染、谁清理的原则。

在多家分包单位一起施工时,项目将严格按照总包的规定对分包单位的文明施工进行管理,分包单位在楼层中产生的垃圾必须在当天下班前清运至指定地点,由项目保洁员队伍统一通过井架运送至垃圾站。除了严格执行工完场清以外,我项目在现场还建立文明施工责任区制度,根据项目领导、安全总监、材料组长、各施工工长具体的工作区域,将整个施工现场划分为若干个责任区,实行挂牌制,使各自分管的责任区达到文明施工的各项要求,项目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使施工现场保持整洁。由项目经理、劳资员、安全总监、保卫干事定期对员工进行文明施工教育、法律和法规知识教育,以及遵章守纪教育。提高大家的文明施工意识和法制观念,要求现场做到“五有、四整齐、三无”,以及“四清、四净、四不见”,每月按项目劳动竞赛制度,将文明施工列入重点进行检查、评比、考核,评出优劣班组进行奖罚,并张榜公布。

4非施工区域的管理

因施工现场场地的充足,员工的生活和住宿全部在施工现场的临时建筑里,该区域的管理,同样是我项目施工管理的重点范围。

4.1 保洁工作

保洁工作是文明施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一名项目副经理直接管理,并设立由一支多人组成的保洁队伍,定保洁区域、定责任人员、定工作内容。项目还将与附近的居委会或爱卫会签定对非施工区域进行消杀和投放鼠药,对厕所、垃圾站等容易滋生蚊蝇的地方,由保洁人员重点处理,生活垃圾由环卫单位天天清运,给施工现场创造一个良好、文明、清洁的环境。

4.2 食堂管理

建立完整的食堂卫生制度,食堂分为操作间、贮藏室、售饭厅、伙房四部分,设生熟两套食品用具,生熟食分开存放。内部墙面全部贴瓷砖,做纤维板吊顶,地面满铺防潮地砖,操作间地板中间设一条排水沟,上盖栅板,食品加工操作严格按《食品卫生法》进行,每周一次扫除,当班炊事员每天打扫、冲洗,食堂内设大型冰箱一台及消毒设备,还设有专门的防鼠、防蝇措施。食堂从业人员必须持有健康证,并穿戴白衣帽及袖套,食堂必须取得广州市炊食业许可证。

4.3 宿舍管理

宿舍采用砖墙砌筑,按每25人设一直接出入口,人均占有床铺面积不小于1.7平米。员工分别按工种、班组安排住宿,统一着装、统一床铺蚊帐及被子,实行军事化管理。每间宿舍均选出一名卫生负责人和一名消防责任人,挂牌于门上,坚决杜绝赌博、酗酒事件的发生,项目保安员每天对宿舍卫生进行检查,奖勤罚劣。宿舍内禁止使用电炉、电热器具和生火煮食。并在方便排水的地方设冲凉房。

4.4 厕所和冲凉房

厕所和冲凉房地面铺缸砖,墙面贴1.5m高白色瓷砖,上部及顶棚用乳胶漆刷白,厕所内蹲位用砖墙分开,瓷砖贴面,设置自动冲水设备。设置洗手槽,并派专人清洁和定期喷药,以免产生异味。所有污水必须经化粪池沉淀才能排放污水管道。

冲凉房内安装莲蓬头和水龙头,设置挂衣钩,室内地面铺防滑地砖,墙面贴白瓷砖,并派保洁员,每天打扫冲凉房卫生达标。

5施工现场环境保护

  本工程施工将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活动给周围群众造成的不利影响为目的,同时注意保护城市资源和文化遗产。由此确定施工期间的环境保护措施。

  本工程施工期的重大环境因素主要为:水污染、粉尘和废气污染、噪音污染、固体废物污染。

5.1 水污染

污染源:施工泥浆水、车辆冲洗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雨季地表径流。

控制措施和要求:

1废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悬浮物(SS)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三级标准400mg/1。废水排入自然水体,悬浮物(SS)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二级标准150mg/1。
2根据不同施工地区排水的走向和过载能力,选择合适的排口位置和排放方式。
3在工程开工前完成工地排水和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并保证工地排水和废水处理设施在整个施工过程的有效性,做到现场无积水、排水不外溢、不堵塞、水质达标。
4回填土堆放场、泥浆水产生处设沉淀,沉淀池的大小根据排水量和所需沉淀时间确定。
5在季节环保措施中要有雨季施工时的有效排水措施:钻(冲)孔桩的施工现场必须有有效的废浆处理设备。
6根据施工实际,考虑广州降雨特征,制定雨季、特别是暴雨期,避免废水无组织排放、外溢、堵塞城市下水道等污染事故发生的排水应急响应工作方案,并在需要时实施。
7施工现场设置专用油漆料库,库房地面墙面做防渗漏处理,防止油料跑、冒、滴、漏污染土壤、水体。

5.2 粉尘和废气污染

污染源:运输、开挖、燃油机械、炉灶等。

控制措施和要求:

1严禁在施工现场焚烧任何废弃物和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烟尘、臭气的物质,熔融沥青等有毒物质要使用封闭和带有烟气处理装置的设备。
2工程使用预制混凝土。
3施工现场场地硬化和绿化,经常洒水和浇水,以减少粉尘污染
4装卸有粉尘的材料时,应洒水湿润和在仓库内进行。
5严禁向建筑物外抛掷垃圾,所有垃圾装袋运出。
6运输车辆必须冲洗干净后方能离场上路行驶;
7在装运建筑材料、土石方、建筑垃圾及工程渣土的车辆,派专人负责清扫道路及冲洗,保证行驶途中不污染道路和环境。
8水泥等易飞扬颗粒散体物料应尽量安排库存内存放,堆土场、散装物料露天堆放场要压实、覆盖。
9选择合格的运输单位,做到运输过程不散落。
10使用清洁能源,炉灶符合烟尘排放规定。
11施工现场要在施工前做好施工道路的规划和布置,临时施工道路基层在夯实、路面要硬化。

5.3 固体废弃物

5.3.1 污染源1:工程弃土、建筑废物。

控制措施和要求:

1工程管理部门要合理调配土方,减少回填土方的堆放时间和堆放量,堆土场周围加护墙护板。
2制定泥浆和废渣的处理、处置方案,按照法规要求选择有资质的运输单位,及时清运施工弃土和余泥渣土,建立登记制度,防止中途倾倒事件发生并做到运输途中不撒落。
3选择对外环境影响小的出土口、运输路线和运输时间。
4弃土场的生态影响和环境管理由广州市余泥渣土管理处
5保证回填土的质量,不得将有毒害物质和其它工地废料、垃圾用于回填。
6现场内无废弃砂浆和混凝土,运输道路和操作面落地料及时清用,砂浆、混凝土倒运时应采取防撒落措施。

5.3.2 污染源2:生活垃圾

控制措施:

1教育施工人员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乱丢垃圾、杂物,保持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整洁。
2严禁乱倒垃圾、乱卸或用于回填。施工现场设垃圾站,各类生活垃圾按规定集中收集,由环卫部门及时清理、清运,一般要求每班清扫,每日清运。

5.4 噪音控制措施

1施工中采用低噪音的工艺和施工方法。
2建筑施工作业的噪音可能超过建筑施工现场的噪音限值时,总承包在开工前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环保部门申报,核准后方能施工。

5.5 现场绿化

在现场未做硬地化的空余场地进行规划,种植四季常绿花木,以美化环境、陶冶情操。


 


 

 


目  录

第一章                                  1

1、 工程概况              1

1.1 工程简介              1

1.2 建筑概况              1

1.3 结构概况              3

1.4 地质情况              4

2、 施工范围              4

3、 方案编制依据              5

3.1 编制依据              5

3.2 主要采用规范目录              5

4、 工程目标与承诺              6

4.1 质量目标              7

4.2 工期目标              7

4.3 成本目标              7

4.4 安全生产目标              7

4.5 文明施工目标              7

4.6 服务目标              8

4.7 环境保护目标              8

4.8 科技进步目标              8

4.9 工程资料管理目标              8

第二章              工程特点及难点              9

1、 工程特点              9

2、 工程难点              9

第三章              施工部署              10

1、 方案编制重点              10

1.1 大截面钢筋混凝土高柱的施工              10

1.2 1m厚碎石垫层施工              10

1.3 机库地坪混凝土真空密实机械抹光施工              10

2、 施工部署              10

2.1 施工总则              10

2.2 施工顺序              13

2.3 施工流程              14

3、 施工管理组织机构              18

3.1 项目施工管理组织机构              18

3.2 项目领导层              20

3.3 项目管理层              20

3.4 项目劳务层              21

第四章              施工准备              22

1、 施工准备工作程序              22

2、 现场准备              22

2.1 测量控制网的建立              22

2.2 现场内“三通一平”              23

2.3 临时设施准备              23

3、 内业、技术准备              23

3.1 图纸会审准备              23

3.2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与作业方案              24

3.3 编制施工图预算和施工预算              25

3.4 建立项目管理制度              25

3.5 作好调查工作              26

4、 劳动力的准备              26

5、 材料准备              26

5.1 建筑材料准备              26

5.2 构配件的加工订货准备              26

6、 机械准备              27

第五章              施工资源计划与管理              28

1、 劳动力计划与管理              28

1.1 劳动力计划              28

1.2 劳动力管理措施              30

2、 机械设备计划与管理              30

2.1 机械设备维修保养及人员              30

2.2 机械设备计划              30

3、 材料物资计划与管理              31

3.1 主要材料计划              31

3.2 材料物资管理              34

3.3 现场物资的检验和试验              34

3.4 现场物资搬运储存、保管              34

3.5 春节期间材料供应              35

第六章              施工平面布置及平面管理              36

1、 施工平面布置依据              36

2、 施工平面布置原则              36

3、 施工平面布置              36

3.1 实现办公、生活、生产独立分区              36

3.2 根据不同的施工阶段进行不同的平面布置              36

3.3 主要机械设备的布置              36

3.4 生产区域的布置              37

4、 施工现场临时用水、用电              37

4.1 施工用水管线的铺设              38

4.2 现场用水的保证措施              38

4.3 施工用电的计算              38

4.4 施工用电线路的架设              39

5、 施工平面管理              39

5.1 平面管理计划的确定              40

5.2 平面管理计划的实施              40

6、 平面管理办法              40

6.1 总体规划              40

6.2 办公区              41

6.3 生活区              41

6.4 施工现场              41

第七章              施工进度计划              43

1、 进度计划策划与安排              43

2、 工期保证措施              43

第八章              主要土建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              46

1、 工程测量              46

1.1 施工测量的技术依据              46

1.2 施工测量准备工作              46

1.3 平面控制测量              47

1.4 建筑物高程控制              48

1.5 各施工阶段测量方法              48

1.6 沉降观测              49

1.7 测量精度控制              51

1.8 测量质量保证措施              51

1.9 资料收集与整理              52

2、 基础工程              52

2.1 机库搅拌桩工程              52

2.2 土方开挖              56

2.3 基础梁、承台施工方法              57

2.4 消防水池施工              59

2.5 地沟、地坑施工              65

3、 主体结构施工              68

3.1 29m大截面高柱施工方法              68

3.2 模板工程施工              73

3.3 钢筋工程              76

3.4 混凝土工程              83

3.5 发展区预留钢筋施工              89

3.6 后浇带施工方法              90

4、 脚手架工程              92

4.1 选用材料              92

4.2 构造要求              92

4.3 落地式外脚手架的搭设和拆除              93

4.4 脚手架的防护              94

4.5 安全通道              94

4.6 脚架的验收              95

5、 屋面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施工              95

5.1 施工准备              95

5.2 施工工艺              96

6、 砌体工程              99

6.1 施工准备              99

6.2 操作工艺              100

7、 机库地坪工程              104

7.1 概述              104

7.2 地坪施工顺序              104

7.3 碎石垫层施工              107

7.4 机库地坪混凝土施工              108

7.5 机库地板缝及预埋件的施工控制措施              111

7.6 采用激光仪器进行大面积混凝土地坪平整度控制              112

7.7 混凝土防裂技术措施              112

7.8 地漏及排水沟的找坡抹光抹光施工              112

7.9 混凝土真空密实施工              113

第九章              质量保证措施              115

1、 质量管理体系              115

1.1 工程质量体系              115

1.2 工程质量总体控制体系              116

2、 质量职责              117

2.1 项目经理的质量职责              117

2.2 项目总工程师(质量经理)的质量职责              117

2.3 项目副经理的质量职责              117

2.4 质检人员的质量职责              117

2.5 施工工长的质量职责              117

3、 质量检测              118

3.1 质量机测机构              118

3.2 施工质量控制点及检测方法              118

3.3 检测设备及试验设备配置              121

3.4 地基及结构工程质量检查要点              123

4、 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24

4.1 工程“创优”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24

4.2 施工过程中的全面质量管理              126

4.3 施工阶段性的质量保证措施              129

4.4 各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措施              130

4.5 原材料质量保证措施              131

4.6 模板工程质量保证技术措施              132

4.7 钢筋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34

4.8 混凝土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35

4.9 其它质量措施              138

5、 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138

5.1 裂缝防治措施              138

5.2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              145

5.3 水泥地面空鼓和起砂的预防措施              147

6、 季节性施工              147

6.1 雨季施工防雨措施              147

6.2 夏季施工措施              150

7、 成品保护              150

7.1 成品保护组织机构              150

7.2 成品保护的实施措施              150

7.3 分部、分项工程成品保护              151

第十章              安全生产              155

1、 安全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的建立              155

2、 各类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155

2.1 项目经理职责              155

2.2 项目总工职责              155

2.3 项目副经理职责              156

2.4 质安部长职责              156

2.5 施工工长职责              156

3、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要求              156

3.1 安全措施              156

3.2 安全施工组织设计              156

3.3 安全技术交底              156

3.4 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和检查记录              157

3.5 安全教育              157

3.6 班前安全活动              157

3.7 现场安全防火管理              158

4、 施工现场认真落实检查验收制度              158

5、 施工用电安全技术档案              158

6、 安全交底教育计划与防护措施              159

6.1 安全管理组织计划              159

6.2 安全防护措施              159

6.3 实行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161

6.4 现场安全用电技术防护措施              166

6.5 机械设备安全防护              167

6.6 施工人员安全防护              168

6.7 施工现场防火措施              169

6.8 风灾、水灾、雷灾之防护              169

6.9 安全检查              170

6.10 实行重点监督检查制度、检查内容              170

第十一章              文明施工              173

1、 文明施工管理组织及目标              173

2、 文明施工规划及管理制度              173

2.1 文明施工规划              173

2.2 平面管理与形象布置              173

2.3 场地硬化              173

2.4 大门及围墙              174

2.5 办公区域              174

2.6 标志牌及形象标识工作              174

2.7 治安及消防              174

3、 工完场清和文明施工责任区制度              175

4、 非施工区域的管理              175

4.1 保洁工作              176

4.2 食堂管理              176

4.3 宿舍管理              176

4.4 厕所和冲凉房              176

5、 施工现场环境保护              177

5.1 水污染              177

5.2 粉尘和废气污染              177

5.3 固体废弃物              178

5.4 噪音控制措施              179

5.5 现场绿化              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