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中楼核芯筒工程
液压爬模爬架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
审核:
批准:
***建筑工程研究院
目 录
3
4
7
8
9
11
15
18
29
45
《##广场中楼工程结构施工图(初步)》
《##广场中楼工程建筑施工图(初步)》
《##广场中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表 相关规范、规程、标准
序号 | 名 称 | 编 号 |
1 | 《建筑施工分体式附着升降脚手架》 | Q/BCJ03-2001 |
2 |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 | DBJ01-62-2002 |
3 | 《工程机械加工件通用技术条件》 | JB/T5936–91 |
4 |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 JGJ59-99 |
5 |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 GB50009-2001 |
6 | 《钢结构设计规范》 | GB50017–2003 |
7 | 《高处作业吊篮》 | GB19155–2003 |
8 | 《钢材质量标准》 | GB/T8918–1996 |
9 | 《低压电器标准》 | GB/T140481-1993 |
10 | 《标牌》 | GB/T13306–1991 |
11 | 《塔式起重》 | GB5144–1994 |
12 |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 JGJ59-99 |
13 |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 DBJ01-51-2003 |
14 |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 JGJ 3-2002 |
15 |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 JGJ46-88 |
16 |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 DBJ01-51-2003 |
17 |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 JGJ130-2001 |
18 |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 GB/T1804–2000 |
19 | 《碳钢焊条》 | GB/T5117–1995 |
20 | 《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 GB/T3766-2001 |
21 | 《形状和位置的未注公差》 | GB/T1184–1996 |
22 |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 | GB50018–2003 |
23 | 《建筑机械与设备焊接件通用技术条件》 | JG/T5082.1–1996 |
24 | 《建筑机械与设备用油液固体污染清洁度分级》 | JG/T5035–1993 |
25 | 《建筑机械与设备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 JG/T5012–1992 |
26 | 《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 | GB5144–1994 |
27 | 《建筑施工附着升降脚手架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 建建【2000】230号 |
1) 工程名称:##广场中楼工程;
2) 建设地点:###核心区西侧;
3) 工程规模:建筑高度150米,地上37层,地上首层层高5.4米,地上2、3层层高5米,地上4层层高4.5米,地上28层层高3.0米,其他标准层高3.95米。
***建筑工程研究院机电所从事建筑机械研究,正式通过质量体系ISO9001认证,设计制造已有40年历史。外协单位均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具有可靠的质量保证体系。拥有一支技术素质较高的科技队伍, 设有CAD设计中心及系列装修吊篮、爬模爬架、全钢大模板等机械产品加工、装配、检测、维修中心和钢结构加工调试基地。
出厂的爬模爬架等机械产品, 都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精心设计和加工, 使其具有设计先进、性能优良、安装拆卸方便、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等特点。
机加工车间拥有各种(型)通用加工机床27台及数控钻、自动车床、仿形车床等专用机床。可完成机械、液压产品的加工、装配、检测、试验。
热处理工艺由国内较先进的微机自动控制多用炉完成,质量稳定。
电器车间,可进行低压控制系统,微机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制造。
中试基地拥有钢结构加工用板金机床、电气焊、氩弧焊设备,年产量可达600吨。
中试基地建有18米高、全钢结构的爬模爬架试验平台,在试验平台上完成了各种爬模、爬模爬架的试验和检测,如:各种工况下的载荷试验,大模板安装定位试验、升降同步试验、模拟坠落试验、以及结构应力和变形的检测。
根据此工程的结构特点,采用液压爬模爬架对核心筒进行施工。外墙爬模架带墙体大模板一起爬升,主平台宽度为2.25米;电梯井爬模架带除角模外安装附墙装置及对面的一侧或两侧大模板一起爬升,主平台宽度为2.1~2.5米;物料平台爬模架可带安装附墙装置及对面的两侧墙体模板(除角模外)一起爬升,爬模架有完整的支模体系,模板可直接在架体上进行清理,模板最大退出距离为离墙700mm。结构施工完毕,拆除爬模架;电梯井爬架为该部位施工提供支模及操作平台。(具体介绍参见2.3)
根据此工程的结构特点,共布置101个爬模爬架附墙机位,其中外墙爬模架45个附墙机位,电梯井爬模架38个附墙机位,爬架物料平台8个附墙机位,物料平台用爬模架10个附墙机位,爬模爬架的提升可分段、分片或整体完成——参见爬模爬架平面布置图。
1、外墙爬模架,布置于核芯筒外墙――(1~39号、84~89号机位),该形式爬模架可带墙体一侧大模板一起爬升,平台宽度2.25米,其覆盖四个层高,架体共有六层操作平台,从上至下分别为:上两层为绑筋操作平台,可借助此两层平台绑扎钢筋;中间两层为支模操作平台,可在此平台上完成合模、拆模、清理模板等工作;下层为爬升操作平台;最底层为拆卸清理维护平台(见――外墙爬模架立面示意图)。当墙体混凝土达到脱模要求后,先爬升爬模架,将爬模架爬升至上一层,此时将模板退550mm,即可借助此空隙清理模板,然后将支模体系靠近外墙,并对其进行刚性拉接,此时即可借助上两层操作平台绑扎墙体钢筋。
2、电梯井爬模架,布置于电梯井(宽2.6米)及筒内其他楼板后施工部位(宽2.15米、2.55或2.6米),共38个附墙机位,具体为40~46号、59~83号、95~100号机位;该形式爬模架为电梯井模板提供支模平台,并可带布置机位及对面的两侧模板一起爬升。主平台宽度2.5米,其覆盖四个层高,架体共有六层操作平台,从上至下分别为:上两层为绑筋操作平台,可借助此两层平台绑扎钢筋;中间两层为支模操作平台,可在此平台上完成合模、拆模、清理模板等工作;下层为爬升操作平台;最底层拆卸清理维护平台(见电梯井爬模架立面示意图)。电梯井筒内随架体一起爬升的模板通过手动导链钩挂在支架的横梁上,其他模板可直接放置在电梯井爬模架的主平台上;当电梯井混凝土达到脱模要求,将电梯井筒内放置在主平台上的模板全部吊走,使用手动导链将随架体爬升的模板脱模,并借助特定模板丝杠将两侧大模板固定后,此时可借助电梯井爬模架模板上方的支架平台绑扎上层墙体钢筋。当墙体钢筋绑扎完毕后,此时爬升电梯井爬模架,将架体爬至上一层。
3、爬架物料平台,布置于筒内C轴墙体对面的墙体上,共8个附墙机位,具体为53~54号、90~95号机位;该形式爬模架为电梯井模板提供支模平台,并可带布置机位的一侧模板一起爬升,53、54号机位处的另一侧模板放置在主平台上,主平台宽度1.4~1.5米。其覆盖四个层高,架体共有五层操作平台,从上至下分别为:上两层为绑筋操作平台,可借助此两层平台绑扎钢筋;中间层为支模操作平台,可在此平台上完成合模、拆模、清理模板等工作;下层为爬升操作平台;最底层拆卸清理维护平台(见爬架物料平台立面示意图)。布置机位一侧的墙体模板通过手动导链钩挂在支架的横梁上;当电梯井混凝土达到脱模要求,53、54号机位处的另一侧模板吊离架体,使用手动导链将模板脱模,并借助特定模板丝杠将两侧大模板固定后,此时可借助电梯井爬模架模板上方的支架平台绑扎上层墙体钢筋。当墙体钢筋绑扎完毕后,此时爬升电梯井爬模架,将架体爬至上一层。
4、物料平台用爬模架,布置于筒内楼板后施工部位(宽3.5米),共10个附墙机位,具体为47~52号、55~58号机位;该形式爬模架提供了支模和暂时放置物料的平台,主平台布满整个布置机位的空间,其共有四个层高,架体共有五层操作平台,从上至下分别为:上层为绑筋操作平台,可借助此层平台放置和绑扎钢筋;中层为支模操作平台,可在此平台上完成合模、拆模、清理模板等工作;下层为爬升操作平台;最底层为拆卸清理维护平台(见物料平台用爬模架立面示意图)。物料平台可带其所在筒的布置机位两侧的模板爬升,当物料平台所在筒的混凝土达到脱模要求后,将另两侧模板吊离架体,使用手动导链将模板脱模,此时借助物料平台的上层操作平台绑扎上层墙体钢筋,并借助特定模板丝杠将两侧大模板固定后,当上层墙体钢筋绑扎完毕后爬升物料平台,将物料平台爬升至上一施工层。物料平台的最大作用在于从其主操作平台向上安装一组钢结构桁架,在其顶端铺设脚手板,使其形成一个物料平台,此平台上施工荷载为300Kg/m2,可用于暂时放置钢筋及其他物料。当物料平台进行爬升作业时要将堆放在物料平台上的钢筋及其他物料吊走,待爬升完毕后方可再进行堆放。
1、核心筒的墙体厚度随高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从架体自身构造上,当截面变化小于等于50mm时,通过调节导轨的防倾装置(调节支腿),导轨及架体均能顺利爬升至上一层,在跨变截面(变化大于50mm)处爬升架体时,使用变截面附墙座垫板,先将导轨斜向爬升入附墙装置中,再借助导轨的导向,将架体爬升入位,在进行下一层爬升作业后,架体就恢复为正常爬升状态。
物料平台爬模架的机位采用对称布置,因对称机位的连接采用刚性连接,这就要求墙体厚度从下至上必须保持一致。当机位布置的墙体截面发生变化时,要借助特殊变截面垫板,使墙体厚度始终保持一致。
2、预埋套管的预埋问题:爬模架附墙装置预埋套管的预埋是整个工程顺利施工的关键,在预埋爬模爬架所需的预埋套管时要严格控制其位置偏差,其位置的上下左右偏差为±5mm,并保证预埋套管垂直于墙面,需要采取辅助钢筋焊接固定等措施。
3、为满足施工要求的需要,尽量减少塔吊吊运模板的次数,核芯筒内外均布置了爬模爬架机位,采用的爬模爬架形式多样,其功能也不尽相同,使用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各种爬模爬架的特点满足施工需要,同时也要注意各种爬模爬架的额定荷载,严禁超载作业。
4、由于该工程楼板和楼梯采取后浇注的施工工艺,因此需要考虑人员上下通道并保证通道的顺畅,人员上下可使用脚手管在随层浇注的楼板两侧的电梯井筒内搭设上下通道,并在4、5号机位之间和28、29号机位之间设置人员上下架体的通道,具体的搭设办法是:安装爬模架时两机位间安装短一点的悬挑侧片,并在架体与楼板之间使用焊接的梯子连接,同时在3、4号机位及27、28号机位间搭设架体内部上下人的通道;待架体爬升时将梯子放到楼板上并搬运到上一层安装在架体与楼板之间。
1、采用“JFYM50型爬模爬架技术”,可获得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采用该技术,减少了高空危险作业的工作量。保证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并根据工程需要,可同时提供多个操作平台;各工序可同时进行交叉作业,大大缩短施工工期。
3、提高了墙体混凝土施工质量及混凝土结构工艺水平。
4、节省人工,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塔吊吊次,缩短工程工期,为施工管理带来综合效益。
5、采用先进的防倾、防坠装置,保证了爬模爬架的正常使用。
6、液压爬升系统操作简单,最大顶升能力保证了爬模爬架在爬升过程中的安全。
7、架体间采用侧片连接,螺栓固定,保证了架体的整体性。
8、爬模爬架附墙点靠预埋装置和附墙座直接与墙体连接固定,确保了爬模架使用的安全。
9、采用爬模爬架施工,在结构施工中可插入装修施工,大大缩短工程施工工期,满足现场施工节奏的需要。
10、与其它爬架相比,架体跨距大,投入使用早,需要现场配备资源少,安装及拆除方便、爬升速度快、占用场地小、快速,现场整洁等。
熟悉、收集本工程资料,对本工程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学习技术、安全操作规程,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现场管理、技术指导、劳动力组织的相关情况见管理组织机构
技术、施工人员都经过专业培训,并持有上岗操作证。我们将根据工程进度和作业面的大小,在确保工程进度的前提下,合理组织和调配施工人员。
爬模爬架安装由厂方负责技术指导,项目部组织专业施工人员(专业的架子工和木工)和机具进行安装,负责安装爬模爬架的专业施工人员应具备以下素质:
a 从事作业人员必须年满18岁,两眼视力均不低于1.0、无色盲、无听觉障碍,无高血压、心脏病、癫痫、眩晕和突发性昏厥等疾病,无其它疾病和生理缺陷。
b 责任心强,工作认真负责,熟悉本作业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严禁酒后作业和作业中玩笑戏闹。
c 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和采取安全防护措施。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作业时必须系好安全带,使用工具要放在工具套内。
d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教育,考试、体检合格,持证上岗。任何人不得安排未经培训的无证人员上岗作业。
1)爬模爬架选型:根据结构特点和施工要求选择JFY(M)50型液压爬模爬架进行施工。
2)JFY(M)50型爬模爬架主要性能及技术参数
JFY(M)50型爬模爬架主要由附墙装置、H型导轨、主承力架及框架及架体系统、液压升降系统、防倾、防坠装置以及安全防护系统等部分组成。
(1)名称型号:JFY(M)50型爬模爬架
(2)脚手架架体系统:
两附墙点间架体支承跨度: ≤5m
架体高度: 9.8 ~ 18m(随结构层高而定)
架体宽度: 爬模爬架1.4~3.5m
步距: 1.5 ~3.0m
步数: 4 ~ 8
作业层数及施工荷载: 2层同时作业时≤3KN/m2,3层同时作业时≤2KN/m2,4层同时作业时≤1KN/m2,物料平台用爬模架最上层平台≤3KN/m2
(3)电控液压升降系统
额定压力: 21Mpa
油缸行程: 550mm
伸出速度: 550mm/min
额定推力: 100KN
双缸同步误差: ≤12mm
电控手柄操作:可实现单缸、双缸、多缸动作
(4)爬升机构
爬升机构是有自动导向、液压升降、自动复位的锁定机构,能够实现架体与导轨互爬的功能。
(5)安全装置
防坠落装置下坠制动距离: <50mm
防坠落装置承载能力: >130KN
防倾装置导向间距: ≤2mm
3)出厂检验
凡要运往施工现场正式安装和使用的爬模爬架,都要按照标准严格检验,逐台精心预组装和各项性能试验,验收合格后方可出厂,做到现场安装试机一次成功。
4)现场需要配合的机具和准备
(1)甲方应提供爬模爬架到现场后的运输安装工具,如塔吊等;
(2)甲方应提供施工用电,功率大于15千瓦;
5)机具存放
在现场施工时,由甲方负责提供一间临时存放工具和爬模爬架零配件的仓库。(安装、拆除阶段库房面积应不小于25平方米,使用阶段库房面积应不小于15平方米)。
1)安装条件
为保证导轨能正常钩挂在地下一层的墙体上,当施工地下二层顶板时,在有爬模爬架机位布置的对应地下二层顶板位置预留250mm×250mm的方洞(47~58号、90~95号机位处在地下三层顶板的相应位置也需要预留此方洞)地下一层墙体时,在机位位置预埋预埋套管,当核心筒地下1层混凝土强度达到10MPa时,即可进行首次安装。
2)安装工艺流程
墙体预埋、附墙装置的安装 → 地面组装、整体吊装 → 铺脚手板、挂护网、安装液压装置(参见安装工艺流程图)
(1)墙体预埋、附墙装置的安装:
根据此楼外墙的结构特点(各附墙点布置在剪力墙上),在帮扎墙体或梁钢筋时在墙体上预埋Φ60的套管(参见套管预埋示意图)。
附墙装置图
套管预埋示意图
(2)组装及吊装(参见安装示意流程图):
A、在绑扎墙体梁钢筋的同时预埋爬模爬架所需的预埋套管,当打完混凝土拆模后,在预埋套管处安装附墙装置(参见附墙装置图)。
B、在出厂前将主承力架、导轨及上下爬升箱组装一起,现场用塔吊吊至附墙装置内,并插上防倾插板。
C、当主承力架都组装完毕后,组装两主承力架之间的连接侧片,用M12×35的螺栓连接两附墙点间的侧片。
D、铺主平台脚手板。
E、在地面将模板支撑体系组装完毕,整体对其进行吊装。
F、铺上两层绑扎钢筋用平台的脚手板。
G、在地面将爬模爬架挂架体系组装完毕,整体对其进行吊装。
H、铺爬模爬架下两层平台的脚手板。
I、挂安全网,安装液压爬升系统。
计算机仿真装配过程
1)提升条件
当上层混凝土强度达到10MPa时,由项目部生产部门开据爬升通知单,爬模爬架技术指导与项目部安全员共同对架体系统(包括架体上的杂物,各连接部位的连接,及液压控制系统等)进行检查并填写爬升前检查记录表,清理架体杂物,符合要求后方可爬升。爬升时现场项目部在相应楼层准备临时电箱。
2)爬模爬架的爬升工艺
设备安装 → 拆模、合模 → 爬升
(1)正常的爬升工序(参见爬升工艺流程图)
A、拆模板与导轨的爬升
当上层的墙体混凝土强度达到脱模要求后,可将模板后移或吊走模板,此时可安排浇注顶板混凝土,并在预埋孔处安装穿墙螺栓和附墙装置,操作液压升降装置,将导轨爬升到上一个楼层位置。
B、架体的爬升
当导轨爬升到位后,再操作液压升降装置将架体爬升到上一个楼层位置,然后再移动支承架将外墙模板安装就位,并浇注墙体混凝土。
C、架体的防护
架体爬升到位后,对相邻两架体100mm的空隙用翻板进行封闭。
重复正常工艺流程直至结构封顶。
3)设备的维护、检修
维护、检修的内容:检查架体系统的连接部位和防护是否符合要求,否则及时整改,对液压控制系统要定期调试,及时更换易损件。
(1)人员组织
爬模爬架技术提供单位配备现场工程、安全负责人1名、技术指导2名、专门负责爬模爬架拆除过程中的的技术指导和安全培训工作,甲方成立爬模爬架拆除工作小组,负责爬模爬架的拆除工作。
拆除工作应配20名专业架子工分成2个作业班组,并事先由设备所有方进行培训,合格后颁发上岗证,持证上岗。
(2)机械设备
由现场已有塔吊配合爬模爬架的拆除作业。
2)爬模爬架拆除条件
当结构施工完毕,即可对爬模爬架进行拆除。
爬模爬架的拆除必须经项目生产经理、总工程师签字后方可。爬模爬架拆除前,工长要向拆架施工人员进行书面安全交底工作。交底有接受人签字。
(1)拆除时,写书面通知,拆架前先清理架上杂物,如脚手板上的砼、砂浆块、U型卡、活动杆件及材料。爬模爬架拆除后,要及时将结构周圈搭设防护栏杆。
(2)拆架前,先对爬模爬架进行检查验收,待检查合格后方可拆除。
(3)拆架前,先将进入楼的通道封闭,并做醒目标识,画出拆除警戒县,严禁人员进入警戒线内。
3)拆除方法
(1)拆除顺序
按机位编号,顺时针方向依次拆除。
(2)拆除步骤
A、清理架体杂物,拆除架体上的脚手板和踢脚板,将架体分割为2-4个机位的独立单元,将两独立单元间机位架体的连接解除。
B、用塔吊吊住支模体系,拔出调节支腿和高低调节螺栓上的销轴,将支模体系吊离主承力架至地面分解。
C、用液压油缸将导轨提升出来,然后用塔吊吊离作业面。
D、拆除上、下爬升箱、液压电控系统和爬模爬架下两层附墙座并吊离作业面。
E、将主承力架及挂架体系整体吊至地面进行分解。
F、以上拆除的爬模爬架各零部件要统一堆放,统一管理。
为确保爬模爬架顺利正常的使用,并保证爬模爬架在出现紧急情况时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发生的问题,特制定爬模爬架应急预案。
现场安装方法按施工方案安装步骤进行,两个附墙机位间的支模体系先在地面进行组装,组装完毕后再用塔吊进行整体吊装,吊装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有:
1、塔吊挂钩没挂紧或挂钩位置不正确
爬模爬架在进行整体吊装前应预先在地面组装位置进行预吊装,重点解决挂钩位置问题。先将架体稍稍吊起,看架体是否有变形,挂钩是否牢靠,待确定无误后,方可进行吊装。应找准挂钩位置,如吊起后架体倾斜过大应将其回落至地面,从新选择挂钩位置,待架体在吊起后没有较大倾斜的情况下再将架体吊装至安装位置,并做出标识,以便下次吊装时找准挂钩位置。
2、两三角支撑架间的水平侧片与连接板孔位不对
相邻两个主承力架安装入位后,连接两机位之间的水平侧片,水平侧片与三角支撑架上的连接板孔位不对正时,首先检查选择的水平侧片尺寸是否正确,如选择的是正确的,说明预埋位置有所偏差,偏差小于10mm可通过对附墙装置上的固定套调整以改变两三角架之间的距离,从而使连接板上的孔位对正,若孔位偏差过大则需在墙体重新打孔并安装附墙装置(因此每次预埋都应须严格检查)。
1、架体螺栓松动或被剪断
如螺丝有松动现象,应立即对螺栓进行禁锢;如螺栓被剪断,应做临时固定并立即更换螺栓。
2、因超载导致局部架体变形
此时应立即清理架体上所有物品,对局部变形位置进行暂时加固,立即安排更换变形部件的工作,做安全检查,看其他部位是否正常(施工过程中严禁架体进行超载或集中荷载作业)。
3、附墙装置螺栓断裂
在架体爬升到位后,应立即将安全钢丝绳安装到位,安全钢丝绳为每个机位配备一个。如出现附墙装置螺栓断裂情况,因安装有钢丝绳的保护架体不会坠落,此时应立即用塔吊吊住附墙装置螺栓断裂的机位,并更换附墙装置螺栓。
4、大模板调节丝杠断裂
此时由于爬模爬架模板支撑体系托住大模板,模板不会发生坠落事故,如发生调节丝杠断裂现象,应立即用爬模爬架水平移动小车将模板移至墙体表面,用模板穿墙螺栓将模板与墙体连为一体,再进行调节支腿的更换。
1、爬升过程中突遇大风天气
此时应立即停止架体的爬升作业,保证架体在有双重保护的装体,切断架体爬升所需电源,将架体上端悬挑端进行拉接固定,待大风天气停止后再进行爬升作业。
2、爬升过程中遇障碍物影响爬升
因架体高度较高,在爬升前需进行联合检查,确认拆除所有障碍物、具备爬升条件后方可进行爬升。如在爬升时遇障碍物,会对整个架体的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如遇事先没有发现的障碍物,应立即停止爬升,待拆除障碍物后方可再进行爬升作业。
3、爬升过程中液压油缸无法正常工作
液压油缸无法正常工作通常发生在伸缸过程中,此时应对正在爬升架体的油缸进行回缸,通过爬升箱将架体或导轨固定在导轨上的踏步块上,拆除故障油缸,更换新油缸。
因爬模爬架在拆除过程中采用整体吊拆方法,将爬模爬架整体吊至地面后再在地面对架体进行拆除。拆除时基本都在140米以上的高空进行拆除作业,在拆除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有:
1、拆除过程中突遇大风天气
此时应立即停止架体的拆除,将架体上端悬挑端进行拉接固定,待大风天气停止后再进行拆除作业。
2、拆除过程中架体上的坠落物
拆除前严格检查架体整体稳定性和清理架体上的所有物品,经各方检查完毕后方可进行拆除作业。
3、拆除过程中拆除警戒线内有人走动
拆除架体前,事先应在地面划出拆除警戒线,警戒线内严禁通行,地面应有人通过对讲机与拆除作业面的施工人员进行随时通告,当警戒线内有人通行时,应立即停止架体的拆除作业,待地面安全人员报告安全后方可进行拆除作业。
1)严把进货关,钢材、机电产品等都要有产品合格证。重要部件的钢材还要进行复检;
2)产品的零部件加工和组装、调试,都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并且实行自检、复检和专检相结合的质量检验制度。
3)材料出厂检验依据为:
Q/BCJ03-2001 《建筑施工分体式附着升降脚手架》
JGJ59-59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建建[2000]230号文件关于颁布 《建筑施工附着升降脚手架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4)爬模爬架搭设的技术要求、允许偏差与检验方法,应符合《建筑施工脚手架实用手册》表4-11及《***建筑工程研究院企业标准》的规定要求。
1)安装完毕的验收(检查项目见安装验收记录表)
(1)安装后的扣件螺栓必须切实拧紧,不得有松动、滑移,螺栓必须露出螺帽10mm,螺栓端头必须戴垫板。
(2)严格把好验收关,搭设过程中的架子,每次轮流向上搭设一个施工流程必须由项目总工组织技术、安全、搭设班组、工长进行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上人使用,架子未经检查、验收,除架子工外,严禁其他人员攀登。验收合格的架子任何人不得擅自拆改,需局部拆改时,要经设计负责人同意,由架子工操作。
(3)架子工程的施工负责人,必须按架子方案的要求,拟定书面操作要求,向班组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技术交底,班组必须严格按操作要求和安全技术交底施工。
(4)卸荷措施和架子分段完成后,应分层由项目总工、安全、技术、施工等有关人员,按项目进行验收,并填写验收单,合格后方可使用。
2)使用阶段的验收(检查项目见使用阶段检查记录表)
(1)架体搭好后,要派专人管理,未经安全部门同意,不得改动。
(2)架子上不准堆放成批材料,零星材料可适当堆放,不得集中,严禁超载。
(3)外脚手架实行立网全封闭。外挂安全网要与架子拉平,网边系牢,两网接头严密,不准随风飘。
(4)架子不准有任何活动材料,如扣件、废脚手板、活动钢管、钢筋、小钢模等。
(5)在脚手架上进行电、气焊作业时,必须有防火措施,且应有专人看守。
(6)应设专人负责对脚手架进行经常检查和保修。
3)检查保修项目
(1)各主节点处诸杆件的安装,卸荷斜拉杆等的构造是否符合施工规范要求;
(2)扣件螺栓是否松动;
(3)脚手架立杆的垂直度允许偏差不得大于高度的1/200,且不大于70mm。
(4)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4)在下列情况下,必须对脚手架进行检查:
(1)在五级(含五级)大风后;
(2)雨雪后上架前要有防滑措施。
1、安装时的工期保障
现就爬模爬架工程将在安装现场采用的施工工艺流程图示如下:
Þ
Þ
Þ
Þ
根据本工程的结构特点,定于爬模爬架于地下1层开始安装。
安装时需要架子工30人及充足的塔吊配合安装,此楼每个流水段的安装周期为6天,具体安装时间分配为:
A、安装附墙装置 : 0.5天
B、地面组装: 0.5天
C、塔吊吊装: 2.5天
D、铺脚手板及绑脚手架管:1.5天
E、挂安全网: 0.5天
F、安装同步控制系统:0.5天
2、爬升时的工期保障措施
(1)导轨的选择
为满足施工进度的要求,并保证架体的顺利爬升,架体的导轨长度规格有3种:1、导轨长度9.2米,用于爬架物料平台和物料平台用爬模架,共18个机位;2、导轨长度8.2米,用于外墙爬模架14~19号机位,共6个机位;3、其余机位使用长度为7.8米的导轨。
2、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
1)项目组成人员(框图)。
2)劳动力需用量计划(列表)。
序号 | 工种名称 | 数量 | 所属单位 | 备注 |
1 | 爬模技术指导 | 2名 | ***建筑工程研究院 |
|
2 | 架子工 | 20名 | 项目部配备 | 培训考核持证上岗 |
3 | 木工 | 4名 | 项目部配备 | 培训考核持证上岗 |
3)岗位责任制(管理层及操作层人员岗位职责)。
项目生产管理人员:全面负责爬模爬架各阶段的工作。
爬模爬架技术指导:配合项目部主管领导的工作,按照施工部署完成各阶段的工作,负责对操作人员进行交底、培训、监督、考核,组织爬模爬架安装、施工阶段、爬升后的验收工作;负责爬模爬架安装、使用、爬升、拆除等各阶段的技术指导工作;
架子工:负责爬模爬架安装、维护、爬升、清理、搬运、拆除等各阶段的实施工作;
木工:负责使用爬模爬架支模体系的支模、拆模、合模、清理等工作。技术指导:负责爬模爬架安装、使用、爬升、拆除等各阶段的技术指导工作;
1、一般注意事项
1)现场施工人员,都要自觉遵守国家和施工现场制订的各种安全技术规程和制度。
2)施工作业时,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和施工操作规程进行。
3)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高处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
4)严格按照规定,保证安全用电。
5)认真做好班前班后的安全检查和交接工作。有权拒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的指令。
6)在施工过程中,有关各方都要注意对爬模爬架各部件的保护工作。
A、爬模爬架在安装前应根据专项施工方案要求,配备合格人员,明确岗位职责,并对有关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B、安装前必须根据施工方案和设计要求,检查所有运往现场的零部件质量和数量,符合要求后方可安装使用。
C、准确预埋好爬模爬架预埋套管的预埋位置,是确保顺利安装、爬升使用的重要环节,应严格控制预埋件和预埋套管垂直于墙体外表面,孔位上下、前后偏差±5mm,孔径偏差±2mm,左右偏差±5mm;为保证预埋位置的准确,应用辅助筋将预埋套管与墙体横向钢筋焊接固定,防止跑偏。
D、正常情况下,在结构墙体混凝土强度达到10Mpa(特殊要求的另行规定)要求后,既可在预埋孔处安装M48直径的穿墙螺栓及爬模爬架的附墙装置。用力拧紧螺母达到60~80N.m的扭矩。
E、附墙装置的安装必须符合使用要求,螺栓孔位偏差未达到要求的不得进行安装;预埋孔处墙面必须平整,并在安装附墙座时用锤子敲打外立面以防止附墙座与墙体件有混凝土残渣或沙砾存在,以保证附墙座与墙体的充分接触;前后螺杆丝扣必须露出3扣以上,且垫板一侧螺栓使用双螺母固定;螺母必须拧紧以确保附墙座与墙面的充分接触;并在螺杆露出部分用胶带缠上,以免混凝土落在螺栓上影响螺栓的拆装。
F、在出厂前事先按要求,将H型导轨、上下爬升箱和三角架或主框架组装在一起,现场在塔吊的配合下,将其吊装插挂在附墙装置上。然后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吊装就位架体的水平梁架、竖向支撑架、安全防护系统、液压爬升装置、防坠落装置等零部件。
G、爬模爬架上所有零部件的连接螺栓、销轴、锁紧钩及楔板必须拧紧和锁定到位,并用弹簧垫圈、弹簧销或开口销定位保险。经常插、拔的零件要用细钢丝拴牢。
H、架体支承跨度的布置,不能超过液压油缸的顶升能力。两附墙点直线布置不应大于6m,折线或曲线布置不能大于5.4m。
I、架体的悬挑长度,整体式爬模爬架不得大于1/2水平支承跨度或3米,单片式架体不应大于1/4水平支承跨度。
J、水平梁架及三角架或主框架在两相邻附着支承装置处的高差应不大于20mm。
K、三角架或主框架的防倾、导向装置垂直偏差应不大于5‰或30mm。
L、搭设物料平台必须将其荷载独立传递给工程结构。在使用工况下,应有可靠措施保证物料平台荷载不传递给架体。
M、当水平梁架不能连续设置时,局部可采用脚手架杆件进行连接,但其长度不能大于2m,并且必须采取加强措施,确保其连接刚度和强度不低于水平梁架的结构。三角架或主框架、水平梁架的各节点中,各杆件的轴线应汇交于一点。
N、悬挑端应以竖向主框架为中心成对设置对称斜拉杆,其水平夹角应不小于45°。
O、主承力点以上的架体高度为悬臂端,应在爬模爬架正常使用阶段将悬臂端的中间位置与结构进行刚性拉接固定,以减少风荷载对架体的影响,拉接水平间距不大于3米。
P、附加钢管脚手架的搭设按双排脚手架的搭设要求进行搭设,在每一作业层架体外侧必须设置上、下两道防护栏杆(上杆高度1.2m,下杆高度0.6m)和挡脚板(高度180mm),竖向钢管的水平间距为1.5米(要将整个架体上下通连),铺设平台的小横杆间距为0.9米,铺设脚手板厚度为5cm;架体外立面必须沿全高设置剪刀撑,剪刀撑的跨度不得大于6.0m;其水平夹角为45°~60°,并应将三角架或主框架、架体水平、悬挑梁架和构架连成一体。架体升降时主平台和底层脚手板最内侧与墙体之间设置可折起的翻板构造,保持架体底层脚手板与建筑物表面在升降过程中和正常使用时的间隙,防止物料坠落。
Q、在爬模爬架的水平梁架上绑小横杆,在小横杆上铺设脚手板,通过小横杆控制脚手板离墙的防护距离,要求脚手板离混凝土墙面的距离均应小于100mm,并用翻板对结构面与架体空隙间进行防护。
R、搭设架体各平台时,在每组架体的第一道和第二道水平梁架中间位置留700×700mm的开口,用钢管向下层平台搭设梯子,将各平台连接,以使架体上下形成一个通道,在各平台开口处用翻板将洞口封好,并在洞口处设警示标志。
S、爬模爬架安装到位后,为保证施工安全,应及时按有关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要求,铺设脚手板及安全网。铺设脚手板时应考虑架体单元体之间爬升时留有100mm左右的间隙,并设置翻板结构,以防止爬升时相互碰撞。架体的底层和外围侧面,以及爬升时的架体开口端的各平台相应位置都应加一道护身栏杆,并应采用密目安全网进行全封闭防护,爬升时严禁进行其他作业(与爬升无关的)。
T、所有的竖向钢管、小横杆的搭设都必须通过扣件与架体的水平、悬挑梁架进行刚性固定。
U、严禁在夜间进行架体的安装和搭设工作
V、爬模爬架安装完毕后,应由设备所有单位与安装使用单位的有关人员(包括负责生产、技术、安全的相关人员),共同对安装完的爬模爬架进行安装检查验收,双方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投入使用。
3、爬模爬架在结构施工阶段的注意事项
A、爬模爬架附墙作业时,墙体混凝土强度应达到10Mpa(特殊要求的另行规定)以上。
B、结构施工时,爬模爬架施工荷载(限两层同时作业)小于3KN/m2,与爬模爬架无关的其它东西均不应在脚手架上堆放,严格控制施工荷载,不允许超载。
C、五级(含五级)以上大风应停止作业,大风前须检查架体悬臂端拉接状态是否符合要求,大风后要对架体做全面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冬天下雪后应清除积雪并经检查后方可使用。
D、非爬模爬架专职操作人员不得随便搬动、拆卸、操作爬模爬架上的各种零配件和电气、液压等装备。
E、架体爬升完毕后或清理模板完毕后,都应立即将架体上的模板靠近墙体,并用模板穿墙螺栓将模板与墙体进行刚性拉接,模板上方的架体应与钢筋或钢结构做刚性拉接,拉接的水平间距不应大于3米,以便在架体上二层平台上进行绑筋作业,同时确保架体上端有足够的稳定性。
F、爬模爬架专职操作人员在爬模爬架的使用阶段应经常(每日至少两次)巡视、检查和维护爬模爬架的各个连接部位;确保爬模爬架的各部位按要求进行附着固定。
G、在爬模爬架上进行施工作业的其他人员如发现爬模爬架有异常情况时,应随时通报爬模爬架专职操作人员进行及时处理。
H、模板退模
a)检查模板钩是否有缺失现象,如有缺失应立即通知甲方将其配备齐全,检查模板钩是否与模板紧固连接,如未紧固连接,应先连接紧固再进行下一道工序;
b)敲打模板上端以消除或减少模板与墙体混凝土表面的吸附力,同时调节一组架体竖向支撑架上的模板调节支腿,使模板向后倾斜;
c)清理主梁齿条上的杂物,拔出滑车楔板,对一组架体用专用扳手同时操作将模板退出,退出最大离墙面距离为700mm。
d)模板退出到位后,立即用滑车楔板将滑车锁定,同时调节调节支腿,使模板垂直。
e)清理模板表面,涂刷脱模剂。
I、每施工3层或施工进度较慢及施工暂时停滞时每个月都应对导轨、主梁齿条、调节支腿、防坠装置等进行保养,以保证架体的正常使用。
4、爬模爬架在爬升过程注意问题
B、 爬模爬架爬升时严禁操作人员停留在架体上,特殊情况确实需要上人的,必须采取有效安全防护措施。
C、 爬升过程中应实行统一指挥、规范指令,爬升指令只能由一人下达,但当有异常情况出现时,任何人均可立即发出停止指令。
D、 爬模爬架爬升到位后,必须及时按使用状态要求进行附着固定。在没有完成架体固定工作之前,施工人员不得擅自离岗或下班,未办交付使用手续的,不得投入使用。
E、 遇五级(含五级)以上大风和大雨、大雪、浓雾和雷雨等恶劣天气时,禁止进行爬升和拆卸作业,夜间禁止进行爬升作业。
F、 正在进行爬升作业的爬模爬架下面,严禁有人进入施工现场,并应设专人负责监护。
5、爬模爬架在拆除过程注意的问题
A、爬模爬架的拆卸工作须严格按照专项施工方案及安全操作规定的有关要求进行。
B、拆除工作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爬模爬架的拆除必须经项目部生产经理或总工程师签字后方可进行。
C、爬模爬架拆除属于高空特种作业,从事高空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体检、凡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癫痫病、晕高症或视力不够以及不适合高空作业的,不得从事登高拆除作业。
D、操作人员必须经专业安全技术培训,持证上岗,同时熟知本工种的安全操作规定和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制度,不违章作业。对违章作业的指令有权拒绝,并有责任制止他人违章作业。操作人员将安全带系于墙体在台仓外一侧的墙体施工钢管操作架上,防止爬模爬架拆除过程中本身失稳造成坠落事故。
E、操作人员必须正确使用个人安全防护用品,必须着装灵便(紧身紧袖),必须正确佩带安全帽和安全带,穿防滑鞋。作业时精力要集中,团结协作,统一指挥。不得“走过挡”和跳跃架子,严禁打闹玩笑,酒后上班。
F、拆除过程中,应指派一个责任心强,技术水平高的工人担任指挥,负责拆除工作的全部安全作业。
G、拆除架体前划定作业区域范围,并设警戒标识,与拆除架体无关的人员禁止进入。拆除架体时应有可靠的防止人员与物料坠落的措施,严禁抛扔物料。
H、架体拆除时应:拆杆和放杆时必须由2~3人协同操作,拆除大横杆时,应由站在中间的人将杆件顺下传递,下方人员接到杆件拿稳拿牢后,上方人员才准松手,严禁往下乱扔脚手料具。
I、遇四级(含四级)以上大风和雨雪天气、浓雾和雷雨天气时,禁止进行架体的拆除工作,并预先采取加固架体的措施。
J、禁止夜间进行爬模爬架的拆除工作。
K、拆除工作因故不连续时,应对未拆除部分采取可靠的固定措施。
L、拆除架体时有管线阻碍不得任意割移,同时要注意扣件崩扣,避免踩在滑动的杆件上操作。
M、拆除架体时螺丝扣必须从钢管上拆除,不准螺丝扣在被拆下的钢管上。
N、拆除架体的人员应配备工具套,手上拿钢管时,不准同时拿扳手,工具用后必须放在工具套内。拆下来的各种配件要随拆、随清、随运、分类、分堆、分规格码放整齐,要有防水措施,以防雨后生锈。
O、 拆除中途不得换人,如更换人员必须重新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6、爬模爬架的安全防护系统
1)爬升机构的安全保护
液压爬架的爬升机构,主要由带有爬升踏步块和导向板的H型导轨与附着其上的上下爬升箱和液压油缸等组成,并通过上爬升箱上端的连接轴与爬架的竖向主承力架连成为整体。上下爬升箱内均设有能够自动导向的凸轮摆块(人字形摆块或承力块)和联动式导向轮。
导轨或架体爬升时,启动油泵,通过油缸的伸缩,上下爬升箱内的凸轮摆块和导向轮就自动沿着H型导轨表面的导向板和踏步块变换方向、自动导向、自动复位与自动锁定,从而达到架体的爬升。
爬升箱中的凸轮摆块能够自动导向与复位,在实际升降过程中始终有一个爬升箱内的承力块交替地支撑在导轨踏步块上,实质上它既是升降机构也是防坠机构。
2)钢绞线锚夹具式的防坠装置
防坠装置上端的固定端,安装在导轨的上端部;防坠装置的锁紧端,安装在主承力架的主梁U形挂座上;预应力钢绞线一端锚固在防坠装置上端的固定端内,另一端从防坠装置下端的锁紧端(紧固端)内穿过。在架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即施工作业的工况下,要旋紧紧固端的螺母使紧固端内的钢铰线夹片与钢铰线处于锁紧状态;当导轨爬升到位后开始爬升架体,架体在爬升过程中,紧固端的螺母处于松驰状态,当出现架体下坠即架体原本是在上升过程中而突然相对于导轨而下降(下坠)时,锁紧端内的弹簧会自动推动钢铰线夹片并将楔紧,从而使架体立刻停止其下坠而达到防坠落的目的,如下图所示:
3)架体与墙体的防护及架体间的防护
在爬架水平梁架上绑小横杆,在小横杆上铺设脚手板,通过小横杆控制脚手板离墙的防护距离,要求脚手板离混凝土墙面的距离均应小于100mm。
各单独独立的架体在搭设的过程中留有100mm的空隙,以保证单独架体的爬升。为安全防护,在相离架体的空隙处铺设翻板,当架体爬升时将翻板翻开,架体爬升到位后,应立即将翻板铺好,并用安全网将各独立架体连接好。
4)爬架各操作平台的连接
在铺设架体各平台时,在每个单独独立的架体水平位置中间留700×700mm的洞,用钢管向下层平台搭设梯子,将各平台连接,使架体上下有一个通道,在各平台洞口处用翻板将洞口封好。
附1 爬模爬架平面布置图
附2 外墙爬模架立面示意图
附3 电梯井爬模架立面示意图
附4 爬架物料平台立面示意图
附5 物料平台用爬模架立面示意图
附6 爬模架安装示意流程图
附7 爬模架工序示意流程图
附8 爬模架拆除示意流程图
附9 爬模架变截面爬升示意图
附10 安装验收记录表
附11 爬升批准通知书
附12 爬升前检查记录表
附13 爬升后检查记录表
爬模爬架爬升批准书
编号:
工程第 层的墙体混凝土于 月 日 时浇筑成型,经测试24小时的混凝土强度为 Mpa,预期 月 日可超过 10 Mpa,在做好安全检查后,准于 月 日爬升第 层第 组的爬模爬架。
施工单位负责人 操作单位负责人
签字: 签字:
200 年 月 日 200 年 月 日
爬模爬架爬升批准书
编号:
工程第 层的墙体混凝土于 月 日 时浇筑成型,经测试24小时的混凝土强度为 Mpa,预期 月 日可超过 10 Mpa,在做好安全检查后,准于 月 日爬升第 层第 组的爬模爬架。
施工单位负责人 操作单位负责人
签字: 签字:
200 年 月 日 200 年 月 日
爬模爬架爬升前检验记录表
工程名称: 检验时间:
检验位置:
序号 | 检验内容 | 检验要求 | 检验结果 | 检查人 |
1 | 架体系统 | 架体各部位连接 正常、牢靠 |
|
|
2 | 液压电控系统 | 电控系统工作正常,液压系统正常可靠 |
|
|
3 | 附墙装置 | 螺母用力拧紧,相邻两个架体在爬升时不应有搭接现象,两架体保持相互独立 |
|
|
4 | 爬升墙体墙面 状态 | 爬升墙体不应有防碍架体爬升的其他物体伸出 |
|
|
5 | 各工作台状态 | 各工作台不得堆放任何与爬升无关的物体,爬升时工作台上与爬升无关的人员必须撤离 |
|
|
6 | 防坠、导向防倾装置 | 防坠装置是否每个机位设置一套 防坠装置是否灵敏、可靠、有效 防倾装置的导向间隙是否小于5mm |
|
|
爬模爬架爬升后检验记录表
工程名称: 检验时间:
检验位置:
序号 | 检验内容 | 检验要求 | 检验结果 | 检查人 |
1 | 架体系统 | 架体各部位连接 正常、牢靠 |
|
|
2 | 架体防护及脚手板 | 架体防护是否到位 脚手板是否铺设严密、牢固 |
|
|
3 | 附墙装置 | 架体与附墙装置连接 |
|
|
4 | 爬升墙体墙面 状态 | 爬升墙体不应有防碍架体爬升的其他物体伸出 |
|
|
5 | 各工作台状态 | 各工作台不得堆放任何与爬升无关的物体,爬升后工作台上与爬升无关的人员、物品必须撤离 |
|
|
6 | 防坠、导向防倾装置 | 防坠装置是否每个机位设置一套 防坠装置是否灵敏、可靠、有效 防倾装置的导向间隙是否小于5mm |
|
|
7 | 模板支撑系统 | 模板安装是否安全可靠,是否按照要求与结构进行有效拉接 |
|
|
检验结论 |
|
| 批准人 |
|
1、 计算机仿真计算及ansys有限元计算分析
1)附墙装置计算分析
附墙装置有限元计算分析图
2)架体计算分析
架体计算机仿真计算图
架体有限元计算分析图
外墙爬模架附墙装置穿墙螺栓、混凝土墙面及架体强度验算
一 基本条件
1. 升降爬架相邻附墙装置水平间距:4350mm
2. 楼层层高(上下穿墙螺栓间距):3950mm
3. 大模板尺寸:4000×4350mm
4. 模板上方安全网立面尺寸:4350×4160mm
二 载荷
1 . 恒荷载标准值:GK(爬架装置、大模板、动力设备等)
外模支撑架及台车自重:GK1=6.3KN
主承力架及架体系统自重:GK2=6.5KN
附墙装置自重:GK3=0.66KN
H型导轨自重:GK4=2.6KN
脚手板自重:GK5=17KN
液压系统自重:GK6=1.27 KN
外墙大模板自重:GK7=20.9 KN
恒荷载标准值:GK= (GK1+GK2+GK3+GK4+GK5+GK6+GK7) =(6.3+6.5+0.66+2.6+17+1.27+20.9)=55.23KN
2. 施工活荷载标准值:QK
结构施工楼二层同时作业:QK =44.4KN
装修施工楼三层同时施工:QK =44.4KN
3. 风荷载标准值:WK
取基本风压值:
=0.7×Us×Uz×
=0.7×0.962×2.11×0.35=0.5KN/m2
式中: Us=1.3F=1.3×0.74=0.962
U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取2.11,按150m高空,地面粗糙度为C类
—基本风压值取0.35 KN/m2(**地区)
作用在大模板上的风载荷标准值:WK1
WK1=×(4×4.35)=8.7KN
作用在模板上方安全网上的风载荷标准值:WK2
WK2=×(4.16×4.35)×0.6=5.4KN
4. 永久载荷分项系数:gG =1.2
5. 可变载荷分项系数:gQ=1.4
三 附墙点A、B处反力
1. 取垂直力平衡ΣV1=0 得
V1=1.2×GK+1.4QK
=1.2×55.23+1.4×44.4
=128.4KN
2. 对B点取矩:ΣMB=0得
MB=FA×3950-(1.2GK+1.4QK)×810-1.4×[WK1×(2120+3950)+WK2×(2120+3950+4120)]=0
FA=(1/3950) ×[128.4×810+1.4×(8.7×6070+5.4×10190)]
=(1/3950) ×[128.4×810+1.4×107835]
=(1/3950) × 254973
=64.6KN
3. 对A点取矩:ΣMA=0得
MA=FB×3950-(1.2×GK+1.4QK)×810-1.4×[WK1×2120+WK2×(2120+4120) ] =0
FB=(1/3950) ×[128.4×810+1.4×(8.7×2120+4.8×6240)]
=(1/3950) ×171758.4
=43.5KN
四 穿墙螺栓验算
穿墙螺栓采用普通型粗牙螺纹,每个附墙装置选用一根M48的穿墙螺栓,螺距p’=5mm,螺纹小径d1=F42.587mm,抗拉设计强度 fbt =170N/mm2,抗剪设计强度fbv=130N/mm2。每个螺栓的抗拉承载力
Nbt
每个螺栓的抗剪承载力
Nbv
穿墙螺栓同时承受载拉力和剪力时的验算
(满足要求)
五 混凝土墙面强度验算
混凝土墙厚600㎜,h0=550㎜, 采用穿墙套管式的附着方案,墙内侧面的垫板为160×160×16mm,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为ft=0.65N/㎜2,一个附墙支座传给墙面集中载荷F1=1.5R1=1.5×64.6=96.9KN,墙面受冲击承载力:
F1£0.6×ft×um×h0
即:0.6×0.65×2840×550=609.18KN> F1=81KN(满足要求)
六 主承力架的计算
1、大模板台车对主承力架H型钢水平梁的支撑反力参见(图2)
对C点取矩:=0 得,
P
×800-[
×G
×200+
×Q
×200-
×
×G
×550+
×
×W
×2750+
×W
×(2750+4020)]=0
P=
[1.2×6.3×200+0.85×1.4×44.4×200+0.85×1.4×8.7×2120+0.85×1.4×5.4×6240-0.85×1.2×20.9×550]=62400.9/800 = 78KN
对E点取矩=0得,
Pc×800+×G
×(800-200)+
×Q
×(800-200)+
×
×G
×1350-
×
×W
×2120-
×W
×(2120+4120)=0
P =
[-1.2×6.3×600-0.85×1.4×44.4×600-0.85×1.2×20.9×1350+0.85×1.4×8.7×2120+0.85×1.4×5.4×6240]=-2970.3/800 =-3.7KN
2、大模板台车对主承力架H型钢水平梁的支承反力参见(图2)
对C点取矩: =0得,
×800-
×G
×200-
×Q
×200+
×G
×550 =0
=
[-1.2×20.9×550+1.2×6.3×200+1.4×44.4×200]=
[150]=0.2KN
对E点取矩: =0得,
×800+
×G
×(800-200)+
×Q
×(800-200)+
×G
×1350=0
=
[-1.2×20.9×1350-1.2×6.3×600-1.2×44.4×600]=-88 KN
3、主承力架受力计算
式中:PB =PD=16.5KN
参见图3:
对A点取矩: =0得,
R
×1750= P
×1900+ PD×(806+580)- PC×(1900-800)+ PB×580
R=
[78×1900+16.5×1386+3.7×1100+16.5×580]=
×18470.9=105.6KN
对E点取矩: =0,得
RA×1900= PB×(1900-580)-PC×800+ PD×(1900-580-806)
RA=(16.5×1320+16.5×514+3.7×800)=17.5KN
4、主承力架受力计算
式中:PB =PD=16.5KN
模板支撑架及台车在主梁左端,参见(图4):
对A点取矩: =0得,
×1750=
×(602+800)+ PD×(580+806)-
×602+ PB×580
=
=49KN
对E点取矩: =0得,
×1900= PB×(1900-580)-
×(1900-602)+ PD×(1900-580-806)+
×(1900-602-800)
=
(16.5×1834+88×1298+0.2×498)=76.1KN
5、主承力架H型钢水平梁的强度验算,参见(图3):
H型钢的型号:HW150×150×7×10mm
H型钢水平梁C断面处的最大弯矩:
H型钢水平梁C断面除的抗弯强度:
6、主承力架外斜撑杆方钢的稳定性验算,参见(图3):
方钢管:80×80×4
7、主承力架前立柱方钢管的强度验算:
方钢管:100×100×5
4)##广场工程电梯井爬模架附墙装置穿墙螺栓、混凝土墙面及架体强度验算
一 基本条件
1. 升降爬架相邻附墙装置水平间距:2350mm
2. 楼层层高(上下穿墙螺栓间距):3950mm
3. 模板尺寸:4000×2350mm
4. 模板上方安全网立面尺寸:3800×2350mm
二 载荷
1 . 恒荷载标准值:GK(爬架装置、大模板、物料平台、动力设备等)
外模支撑架、物料平台支架自重:GK1=9.7KN
主承力架架体系统自重:GK2=6.8KN
附墙装置自重:GK3=0.66KN
H型导轨自重:GK4=2.6KN
脚手板自重:GK5=9.8KN
液压系统自重:GK6=1.27 KN
外墙大模板自重:GK7=11.8KN
恒荷载标准值:GK= (GK1+GK2+GK3+GK4+GK5+GK6+GK7)=(9.7+6.8+0.66+2.6+9.8+1.27+11.8×2)=54.43KN
2. 施工活荷载标准值:QK
结构施工楼二层同时作业:QK=28.9KN
装修施工楼三层同时施工:QK=28.9KN
物料平台:QK=17.7KN
3. 风荷载标准值:WK
取基本风压值:
=0.7Us×Uz×
=0.7×0.962×2.11×0.35=0.5KN/m2
式中: Us=1.3F=1.3×0.74=0.962
U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取2.11,按150m高空,地面粗糙度为C类
—基本风压值取0.35 KN/m2(**地区)
作用在大模板上的风载荷标准值:WK1
WK1=×(4×2.35)=4.7KN
作用在模板上方安全网上的风载荷标准值:WK2
WK2=×(3.8×2.35)×0.6=2.7KN
风载荷标准值:WK
WK =WK1+WK2=5.4+3.2=8.6 KN
4. 永久载荷分项系数:gG =1.2
5. 可变载荷分项系数:gQ=1.4
三 附墙点A、B处反力
1. 取垂直力平衡ΣV1=0 得
V1=1.2×GK+1.4QK
=1.2×54.43+1.4×(28.9+17.7)
=129.7KN
2. 对B点取矩:ΣMB=0得
MB=FA×3950-(1.2GK+1.4QK)×1160-1.4×[WK1×(3950+2620) +WK2×(3860+2620+3950)]=0
FA=(1/3950) ×[129.7×1160+1.4×(4.7×6570+2.7×10430)]
=(1/3950) ×[129.7×1160+1.4×59040]
=(1/3950) ×233108
=59KN
3. 对A点取矩:ΣMA=0得
MA=FB×3950-(1.2×GK+1.4×QK)×1160-1.4×[WK1×2620+WK2×(3860+2620)] =0
FB=(1/3950) ×[129.7×1160+1.4×(4.7×2620+2.7×6480)]
=(1/3950) ×192186
=48.7KN
四 穿墙螺栓验算
穿墙螺栓采用普通型粗牙螺纹,每个附墙装置选用一根M48的穿墙螺栓,螺距p’=5mm,螺纹小径d1=F42.587mm,抗拉设计强度 fbt =170N/mm2,抗剪设计强度fbv=130N/mm2。每个螺栓的抗拉承载力
Nbt
每个螺栓的抗剪承载力
Nbv
穿墙螺栓同时承受载拉力和剪力时的验算
(满足要求)
五 混凝土墙面强度验算
混凝土墙厚300㎜,h0=250㎜, 采用穿墙套管式的附着方案,墙内侧面的垫板为160×160×16mm,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为ft=0.65N/㎜2,一个附墙支座传给墙面集中载荷F1=1.5R1=1.5×59=88.5KN,墙面受冲击承载力:
F1£0.6×ft×um×h0
um =2(a+h0+b+h0)=2(160×2+250×2)=1640㎜
即:0.6×0.65×1640×250=159.9KN> F1=88.5KN(满足要求)
六 主承力架的计算
1、大模板台车对主承力架H型钢水平梁的支撑反力参见图(使用工况组合风荷载)
对C点取矩:
=0 得,
P×992-[
×(G’
+ Q’K)×496+
×G
×1750-
×
×G
×760+
×
×W
×2620+
×W
× (2620+3860)]=0
P=
[1.2×(12.05+35.3)×496+0.85×1.4×11.8×1750+0.85×1.4×4.7×2620+0.85×1.4×2.7×6480-0.85×1.2×11.8×760]=79082.8/992 = 79.7KN
对E点取矩=0得,
Pc×992-×(G’
+ Q’K)×496+
×G
×758-
×
×G
×1750+
×
×W
×2620+
×W
×(2620+3860)=0
P =
[1.2×(12.05+35.3)×496-1.2×11.8×758+1.2×11.8×1750-0.85×1.4×4.7×2620-0.85×1.4×2.7×6480]=6755.54/992 =6.8KN
2、大模板台车对主承力架H型钢水平梁的支承反力参见图(使用工况不组合风荷载)
对C点取矩:=0 得,
×992-[
×(G’
+ Q’K)×496+
×G
×1750-
×
×G
×760]=0
=
[1.2×(12.05+35.3)×496+1.2×11.8×1750-1.2×11.8×760]=42201.12/992 = 42.5KN
对E点取矩: =0得,
×992-
×(G’
+ Q’K)×496+
×G
×758-
×
×G
×1750=0
=
[1.2×(12.05+35.3)×496-1.2×11.8×758+1.2×11.8×1750]=42229.44/992 =42.6KN
3、主承力架受力计算(使用工况组合风荷载)
对A点取矩:
=0得,
R×1796= P
×(702+992)+PC×702+ (G’’
+ Q’’K)×1000
R= (1/1796) [79.7×1694+6.8×702+(6.8+1.27+11.28)×1000]= (1/1796)×159135.4=88.6KN
对E点取矩: =0,得
RA×(702+992)= PC×992+( G’’+ Q’’K)×664
RA=[6.8×992+(6.8+1.27+11.28)×664]=11.6KN
4、主承力架受力计算(使用工况不组合风荷载)
参见图3:
R’×1796= P
’×(702+992)+PC’×702+ (G’’
+ Q’’K)×1000
R’= (1/1796) [42.5×1694+42.6×702+(6.8+1.27+11.28)×1000]= (1/1796)×121250.2=67.5KN
对E点取矩: =0,得
R’A×(702+992)= PC’×992+( G’’+ Q’’K)×664
R’A=[42.3×992+(6.8+1.27+11.28)×664]=32.4KN
5、主承力架H型钢水平梁的强度验算:H型钢的型号:HW150×150×7×10mm
截面面积:S=40.55 截面模数:
=221
H型钢水平梁C断面处的最大弯矩:Mc=22744800 Nmm
H型钢水平梁C断面除的抗弯强度:δ=102.9N/mm2<215 N/mm2
6、主承力架外斜撑杆方钢的稳定性验算,参见(图3):
方钢管:80×80×4 截面面积:S=11.747
所受的最大轴向压力:RE=88.6KN,Φ=0.72,δ=75.5N/mm2<205 N/mm2
7、主承力架前立柱方钢管的强度验算:
方钢管:100×100×5 截面面积:S=18.356
所受的最大轴向压力:
PB=32.4KN
δ=17.7N/mm2<205 N/mm2
5)##广场工程爬架物料平台附墙装置穿墙螺栓、混凝土墙面强度验算
一 基本条件
1. 升降爬架相邻附墙装置水平间距:2250mm
2. 楼层层高(上下穿墙螺栓间距):3950mm
3. 爬架高度:16200mm
4. 大模板尺寸:4000×2250
5. 爬架上侧立面安全防护网面积:A=3800×2250
6. 作业层数及施工荷载:3层≤2KN/㎡(使用工况),2层≤0.5KN/㎡(爬升工况)。
二 载荷
1 . 恒荷载标准值:GK(爬架装置、大模板、动力设备等)
主承力架及架体系统自重:GK1=7.8+5.2=13KN
附墙装置自重:GK2=0.66KN
H型导轨自重:GK3=2.6KN
脚手板自重:GK4=5.9KN
液压系统自重:GK5=1.27 KN
外墙大模板自重:GK7=10.7KN
恒荷载标准值:GK=(13+0.66+2.6+5.9+10.7+1.27)=34.13KN(使用工况)
2. 施工活荷载标准值:QK
结构施工楼三层同时作业:QK =13.5KN
升降工况按二层同时作业:Qk´=2.25KN
物料平台:QK=8.8KN
3. 风荷载标准值:WK
取基本风压值:
=0.7Us×Uz×
=0.7×0.962×2.11×0.35=0.5KN/m2
式中: Us=1.3F=1.3×0.74=0.962
U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取2.11,按150m高空,地面粗糙度为C类
—基本风压值取0.35 KN/m2(**地区)
作用在大模板上的风载荷标准值:WK1
WK1=×(4×2.25)=4.5KN
作用在模板上方安全网上的风载荷标准值:WK2
WK2=×(3.8×2.25)×0.6=2.6KN
4. 永久载荷分项系数:gG =1.2
5. 可变载荷分项系数:gQ=1.4
三 附墙点A、B处反力
爬架使用工况:
1.取垂直力平衡ΣV1=0 得
V1=1.2×GK+1.4QK
=1.2×34.13+1.4×(8.8+13.5)
=72.2KN
2. 对B点取矩:ΣMB=0得
MB=FA×3950-(1.2GK+1.4QK)×927-1.4×[WK1×(3950+2620) +WK2×(3860+2620+3950)]=0
FA=(1/3950) ×[72.2×927+1.4×(4.5×6570+2.6×10430)]
=(1/3950) ×[72.2×927+1.4×56683]
=(1/3950) ×146285.6
=37KN
3. 对A点取矩:ΣMA=0得
MA=FB×3950-(1.2×GK+1.4×QK)×1160-1.4×[WK1×2620+WK2×(3860+2620)] =0
FB=(1/3950) ×[72.2×927+1.4×(4.5×2620+2.6×6480)]
=(1/3950) ×107022.6
=27.1KN
四 穿墙螺栓验算
穿墙螺栓采用普通型粗牙螺纹,每个附墙装置选用两根M48的穿墙螺栓,螺距p’=5mm,螺纹小径d1=F42.587mm,抗拉设计强度 fbt =170N/mm2,抗剪设计强度fbv=130N/mm2。每个螺栓的抗拉承载力
Nbt
每个螺栓的抗剪承载力
Nbv
穿墙螺栓同时承受载拉力和剪力时的验算
(满足要求)
五 混凝土墙面强度验算
混凝土墙厚300㎜,h0=250㎜, 采用穿墙套管式的附着方案,墙内侧面的垫板为160×160×16mm,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为ft=0.65N/㎜2,一个附墙支座传给墙面集中载荷F1=1.5R1=1.5×37=55.5KN,墙面受冲击承载力:
F1£0.6×ft×um×h0
um =2(a+h0+b+h0)=2(160×2+250×2)=1640㎜
即:0.6×0.65×1640×250=159.9KN> F1=55.5KN(满足要求)
6)##广场工程物料平台用爬模架附墙装置穿墙螺栓、混凝土墙面及连梁强度验算
一 基本条件
1. 升降爬架相邻附墙装置水平间距:2400mm
2. 楼层层高(上下穿墙螺栓间距):3950mm
3. 模板尺寸:4000×2400mm
4. 模板上方安全网立面尺寸:3800×2400mm
二 载荷
1 . 恒荷载标准值:GK(爬架装置、大模板、物料平台、动力设备等)
外模支撑架、物料平台支架自重:GK1=12KN
主承力架架体(两套)系统自重:GK2=11.7KN
附墙装置自重:GK3=0.66×2=1.32KN
H型导轨自重:GK4=2.6×2=5.2KN
脚手板自重:GK5=15.2KN
液压系统自重:GK6=1.27×2= 2.54KN
外墙大模板自重:GK7=12×2=24KN
恒荷载标准值:GK= (GK1+GK2+GK3+GK4+GK5+GK6+GK7)=72KN
2. 施工活荷载标准值:QK
结构施工楼二层同时作业:QK=43.2KN
装修施工楼三层同时施工:QK=43.2KN
物料平台:QK=19.5KN
3. 风荷载标准值:WK
取基本风压值:
=0.7Us×Uz×
=0.7×0.962×2.11×0.35=0.5KN/m2
式中: Us=1.3F=1.3×0.74=0.962
U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取2.11,按150m高空,地面粗糙度为C类
—基本风压值取0.35 KN/m2(**地区)
作用在大模板上的风载荷标准值:WK1
WK1=×(4×2.4)=4.8KN
作用在模板上方安全网上的风载荷标准值:WK2
WK2=×(3.8×2.4)×0.6=2.7KN
4. 永久载荷分项系数:gG =1.2
5. 可变载荷分项系数:gQ=1.4
三 附墙点A、B处反力
1. 取垂直力平衡ΣV1=0 得
V1=1.2×GK+1.4QK
=1.2×72+1.4×(43.2+19.5)
=174.2KN
2. 对B点取矩:ΣMB=0得
MB=FA×3950-(1.2GK+1.4QK)×1650-1.4×[WK1×(3950+2620) +WK2×(3860+2620+3950)]=0
FA=(1/3950) ×[174.2/2×1650+1.4×(4.8×6570+2.7×10430)]
=(1/3950) ×[87.1×1650+1.4×59697]
=(1/3950) ×227290.8
=57.5KN
3. 对A点取矩:ΣMA=0得
MA=FB×3950-(1.2×GK+1.4×QK)×1160-1.4×[WK1×2620+WK2×(3860+2620)] =0
FB=(1/3950) ×[174.2/2×1650+1.4×(4.8×2620+2.7×6480)]
=(1/3950) ×185815.8
=47KN
四 穿墙螺栓验算
穿墙螺栓采用普通型粗牙螺纹,每个附墙装置选用一根M48的穿墙螺栓,螺距p’=5mm,螺纹小径d1=F42.587mm,抗拉设计强度 fbt =170N/mm2,抗剪设计强度fbv=130N/mm2。每个螺栓的抗拉承载力
Nbt
每个螺栓的抗剪承载力
Nbv
穿墙螺栓同时承受载拉力和剪力时的验算
(满足要求)
五 混凝土墙面强度验算
混凝土墙厚300㎜,h0=250㎜, 采用穿墙套管式的附着方案,墙内侧面的垫板为160×160×16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0时,其抗拉强度设计值为ft=0.65N/㎜2,一个附墙支座传给墙面集中载荷F1=1.5R1=1.5×59=88.5KN,墙面受冲击承载力:
F1£0.6×ft×um×h0
um =2(a+h0+b+h0)=2(160×2+250×2)=1640㎜
即:0.6×0.65×1640×250=159.9KN> F1=88.5KN(满足要求)
六 主承力架连梁计算
连梁上H型钢强度:
连梁上立柱强度:
连梁上横杆强度:
满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