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洞的留置及处理 分项工程质量技术交底卡
GD2301003
施工单位 |
| |||
工程名称 |
| 分部工程 |
| |
交底部位 |
| 日 期 | 年 月 日 | |
交
底
内
容
交
底
内
容
交
底
内
容
|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为了解决建筑物内施工时物料的横向运输问题,凡设计设有设通道,且工程较高不便于从下部往上运输的工程,均应在墙体上留设施工洞。 一、 施工准备 (一) 作业条件 施工洞留设的位置、宽度和高度,在施工方案中均应按不影响结构安全、保证手推车顺利通过、便于施工等原则进行综合考虑。 施工洞的设置需在施工方案中予以明确,在砌筑、浇筑墙体之前确定具体位置。 无论何种结构,施工洞均应在楼面板已施工完毕,准备砌筑或绑扎墙体筋时,予以留置。 (二) 材料要求 施工洞所涉及的墙体材料有两种:一是砌体,二是钢筋混凝土。所用材料在无设计要求时,均应与原墙体设计相同并符合有关规范要求。 (三) 施工机具 灰槽、瓦刀、小线、皮数杆、电焊机、振捣器等。 二、 质量要求 (一) 施工洞的留置必须符合结构的安全、质量要求。 (二) 施工洞填塞所用材料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三) 施工洞必须填塞密实,和巳有结构连接良好。 (四) 施工洞处的抹面必须和原结构相同,且不得有裂缝产生。 三、 工艺流程 砌体:测量放线→砌体留磋→加设拉结筋→上过梁→砌体封堵→抹灰。 剪力墙:测量放线→钢筋留搓→支立模板→拆模→凿出钢筋→焊接或绑扎→清理→支立模板→浇筑混凝土→拆模→养护→抹面。 四、 操作工艺 (一) 施工洞大小 施工洞高度一般以1800mm为宜,净跨以1000mm为宜,以满足手推车穿行即可。 (二) 施工洞位置 1、 体结构。在砌体上留设临时施工洞口时,其侧边离交接处的墙面不宜小于50cm(混凝土空心砌块不小于60cm),洞口顶部必须设置过梁。 抗震设计烈度为9度的建筑物,临时洞口的留置应会同设计单位研究决定。 2、 钢筋混凝土结构。 3、 当设计要求建筑物的抗震等级为一、二、三级时,每层的施工洞不宜采用错洞墙。当采用错洞墙时,洞口错开距离不宜小于2m。无论有无抗震要求,均不宜采用叠合错洞墙,如条件限制非留不可时,应在洞口的四周加设暗框架,并征求设计意见加以配筋。如图2-5所示。
(三) 施工洞构造要求 1、 砌体结构。 (1) 在砌体上留施工洞时,洞口顶部必须设置过梁。洞口构造如下: 1 2 混凝土空心砌块墙:在洞顶部设置混凝土过梁。洞口两侧每隔600mm设2根直径6mm的拉结筋。拉结筋埋入长度,从留搓处算起,每边均不应小于600mm,钢筋外露部分不得任意弯折。 3 加气混凝土(粉煤灰)砌块墙:施工洞口上部应放置2根直径6mm的钢筋J申过洞口两边长度每边不小于500mm。 (2) 过梁的设置。过梁的形式有:砌筑钢筋砖过梁、实心砖平拱式过梁、现浇或预制混凝土过梁。选择过梁长度时,一定要保证每边不小于250mm的支承长度。过梁的断面尺寸及配筋一定要经过计算方能确定。 2、 (四) 施工洞填筑方法 1、 砌体墙体洞口的填筑: 填砌临时洞口时,应清除墙面粘结的砂浆、泥浆和杂物,并洒水湿润,再用与原墙相同的砖或砌块衬砌严密。 当墙体为混凝土空心砌块材料时,砌筑砂浆强度等级宜提高一级。洞口的顶部要斜砌,以保证洞口封堵的密实。 2、 现浇混凝土墙体洞口的填筑: 在堵洞之前,首先把埋设于墙体内的预留钢筋凿出,调直后按规范要求与墙体钢筋焊接或绑扎。 除非同设计商定好用砌体堵洞外,一般情况下应用同强度等级墙体混凝土浇灌。 为了防止产生裂缝,填筑混凝±应用补偿收缩混凝土。该种混凝土经7~14d的湿润养护,将其膨胀率控制在0.05~0.08%之间,可获得0.5~1.2N/mm2的自应力,使混凝土处于受压状态,以达到补偿混凝土的全部或大部分收缩,达到防止开裂的目的。其配比需通过试验确定。 (五) 施工洞缝隙处理 施工洞处理不当,就会在其周围产生裂缝。为了防止裂缝的发生,除应按上述填筑方法施工外还应遵守下列施工工艺。 1、 砌筑墙体: (1) 砂浆配比一定要准确,灰缝要饱满、均匀一致。 (2) 砂浆强度及墙体千燥程度要和己砌墙体保持一致。 (3) 施工洞抹灰迟于墙体抹灰时,抹灰的接搓位置要避开洞口30cm。 (4) 抹完底灰后,一定要待其干燥后,再抹面层灰。如发现底灰有裂纹时,要在其上贴专用无纺布后再抹灰。 2、 混凝土墙体: (1) 粘在钢筋上的灰浆、浮锈等清洗干净,混凝土缝要凿毛,露出石子。 (2) 混凝±配合比一定要准确,严禁用人工随意拌和。 (3) 制作施工洞模板时,要使施工洞周围50mm范围内,凹进5mm,以利于后期处理裂缝时,贴布刮胶之用。 |
专业技术负责人: 交底人: 接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