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砖混结构钢筋绑扎工程

    砖混结构钢筋绑扎工程    分项工程质量技术交底卡

GD2301003        

施工单位

 

工程名称

 

分部工程

 

交底部位

 

日    期

        年      月      日

 

 

 

 

 

 

 

 

 

 

 

 

 

 

 

 

 

 

 

 

 

 

 

 

 

 

 

 

 

 

 

 

 

 

 

 

 

 

 

 

 

 

 

 

 

 

 

 

 

 

 

 

 

 

 

 

 

 

 

 

 

 

 

 

 

 

 

 

 

 

 

 

 

 

 

 

 

 

 

 

 

 

 

 

 

 

 

 

 

 

 

 

 

 

 

 

 

 

 

 

 

 

 

 

 

 

 

 

 

 

 

 

 

 

 

 

 

 

 

 

 

 

 

 

 

 

 

 

 

 

 

 

 

 

 

 

 

 

 

 

 

 

 

 

 

 

 

 

 

 

 

 

 

 

 

 

 

 

 

 

 

 

 

一、           施工准备

(一)              作业条件

1、                核对钢筋品种、级别、规格、形状、尺寸、数量、位置是否与设计图纸及加工配料单相同。

2、                弹好标高水平线及构造柱的外皮线。

3、                构造柱钢筋绑扎前柱板施工缝己处理完毕柱筋调整完毕并办理完隐检手续。

(二)              材质要求

1、                钢筋应有产品合格证、出厂检测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钢筋应无老锈及油污。

2、                绑丝可采用2022#铁丝或火烧丝(根据钢筋的规格确定)

3、                控制混凝土保护层用的塑料卡子、塑料垫块应有足够的承载强度塑料垫块的规格尺寸根据钢筋的直径和设计的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确定(或现场预制水泥砂浆保护层垫块)

(三)              施工机具

钢筋弯曲机、卷扬机、钢筋切断机、钢筋钩子、撬棍、钢筋扳子、绑扎架、钢丝刷、粉笔、尺子等。

二、           质量要求

具体要求请参照本书箱型基础工程章节中钢筋工程相应部分。

三、           工艺流程

(一)              构造柱钢筋绑扎

加工构造柱钢筋施工缝混凝土表面凿毛、修整底层伸出的构造柱搭接筋安装构造柱钢筋骨架绑扎搭接部位钢筋

(二)              圈梁钢筋绑扎

画钢筋位置线à放箍筋à穿圈粱受力筋à绑扎箍筋

(三)              剪力墙钢筋绑扎

修理伸出筋à绑扎(焊接)节点竖向钢筋à绑扎墙体箍筋à网片定位à修整

四、           操作工艺

(一)              构造柱钢筋绑扎

1、                制作构造柱钢筋骨架

(1)       先将两根竖向受力钢筋平放在绑扎架上并在钢筋上画出箍筋间距。

(2)       根据画线位置将箍筋套在受力筋上逐个绑扎要预留出搭接部位的长度。为防止骨架变形宜采用反十字扣或缠扣绑扎。箍筋应与受力钢筋保持垂直;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放置。为防止骨架在运输中变形构造柱对角钢筋之间用弯起筋绑扎固定。

(3)       穿另外二根受力钢筋并与箍筋绑扎牢固。箍筋端头弯钩角度为135°,其弯钩的弯曲宜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的直径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箍筋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4)       在柱顶、柱脚与圈梁钢筋交接的部位应按设计要求加密柱的箍筋;无设计要求时加密范围一般在圈梁向上、向下500mm范围箍筋问距为100mm(柱脚加密区箍筋待柱骨架立起搭接后再绑扎)

2、                修整底层伸出的构造柱搭接筋。根据已放好的构造柱位置线检查搭接筋位置及搭接长度是否符合设计和抗震规范的要求。底层构造柱竖筋与基础圈梁锚固要求有设计要求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无设计要求时无基础圈梁时埋设在垫层或基础混凝土座内如图2-7(1)所示。当墙体附有管沟时构造柱埋设深度应大于沟深(2-7(2))

 

3、                安装构造柱钢筋骨架。先在搭接处的钢筋套上箍筋注意箍筋应交错布置。然后再将预制构造柱钢筋骨架立起来对正伸出的搭按筋对好标高线在竖筋搭接部位各绑3个扣两端中间各一扣。骨架调整后可以顺序从根部加密区箍筋开始往上绑扎。

4、                绑扎搭接部位钢筋如图2-8所示。

(1)       构造柱钢筋必须与各层纵横墙的圈梁钢筋绑扎连接形成一个封闭框架。

(2)       在砌砖墙大马牙搓时沿墙高每50cm埋设两根φ6.5水平拉结筋与构造柱钢筋绑扎连接。

(3)      
砌完砖墙后应对构造柱钢筋进行修整以保证钢筋位置及间距准确。

(二)             
圈梁钢筋的绑扎

1、                一般采用预制圈梁钢筋骨架然后按编号吊装就位进行组装后支模板。也可现场绑扎后支模板。一般采用硬架支模方法。如在模内绑扎时按设计图纸要求问距在模板侧帮画箍筋位置线。放箍筋后穿受力钢筋。箍筋搭接处应沿受力钢筋互相错开。

2、                圈梁与构造柱钢筋交叉处圈梁钢筋放在构造柱受力钢筋内侧。圈梁钢筋在构造柱部位搭接时其搭接倍数或锚入柱内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

3、                圈梁钢筋的搭接长度要符合设计及《混凝±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附录B中对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的有关要求如表2-12

 

    表2-12             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搭接长度表

钢筋类型

混凝土强度等级

C15

C20~C25

C30~C35

C40

光圆钢筋

HPB235级

45d

35d

30d

25d

带肋钢筋

HRB335级

55d

45d

35d

30d

HRB400级、RRB400级

55d

40d

35d

注:两根直径不同钢筋的搭接长度,以较细钢筋的直径计算。

 

4、                圈梁钢筋应互相交圈在内墙交接处、墙大角转角处的锚固长度均要符合设计要求。

5、                楼梯间、附墙烟囱、垃圾道及洞口等部位的圈梁钢筋被切断时应搭接补强构造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标高不同的高低圈梁钢筋应按设计要求搭接或连接。

(1)       圈梁钢筋绑扎后应加钢筋保护层垫块以控制受力钢筋的保护层。

(2)       钢筋下料应严格按照《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砖混结构楼房)G329-36图集要求设置;拐角处及丁字墙处附加筋应严格按要求设置。

(三)              剪力墙钢筋绑扎

1、                根据墙体弹线调整下层墙体伸出的墙筋使其位置正确。

2、                先立24根竖筋并画好横筋分档标志然后于下部及齐胸处绑两根横筋固定好位置并在横筋上画好分档标志然后绑其余竖筋最后绑其余横筋。

3、                双排钢筋之间绑的拉筋呈梅花型布置为保证两排钢筋间相对距离采用绑扎定位用的梯形支撑筋间距1000mm

4、                剪力墙钢筋搭接水平钢筋和竖向钢筋的搭接要相互错开绑扎方法及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5、                剪力墙洞口周围要绑扎补强钢筋具体做法根据设计要求。

6、                与砖墙连接应将内砖墙拉结筋与剪力墙妥善连接绑扎牢固具体做法同构造柱。

7、                修整在合模之后对伸出的墙体钢筋进行修整井绑一根临时水平横筋固定伸出筋的间距墙体浇筑混凝土时派专人看护钢筋浇筑后立即对仲出筋进行调整。

五、           成品保护

1、                构造拄、圈梁钢筋如采用预制骨架时应在指定地点垫平码放整齐。

2、                往楼层上吊运钢筋存放时应清理好存放地点以免变形。

3、                不得踩踏已绑好的钢筋绑圈梁钢筋时不得将梁底砖碰松动。

六、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                钢筋变形钢筋骨架绑扎时应注意绑扣方法柱筋采用缠扣法梁筋采用套扣法。

2、                箍筋间距不符合要求多为放置砖墙拉结筋时碰动所致。应在砌完后合模前修整一次。

3、                楼板端头钢筋连接不当应在楼板吊装前将板端外露预应力筋弯成45°,吊装就位后加通长钢筋绑扎。同时要注意在安装楼板过程中不得将板端外露预应力筋折断。

4、                阳台处钢筋压扁阳台下的圈梁为L形箍筋吊装阳台时必须注意保护如碰坏应将阳台吊起,修整钢筋后重新使阳台就位。

5、                构造柱伸出钢筋位移在将构造柱伸出筋与圈梁钢筋绑牢的同时还要在伸出筋处绑一根定位箍筋浇筑混凝土后应立即修整。

 

专业技术负责人:                                                                      交底人:                                                        接受人: